弟子规读后感_我的弟子规读后感

2020-02-26 读后感 下载本文

弟子规读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我的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学后感

随谈“入则孝”

第一次了解《弟子规》是看百家讲坛,钱文忠以《弟子规》原文内容给我们讲了为人子如何孝敬父母、爱护兄弟、为人处事、修身养性等,精辟阐述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等思想,针对目前社会中存在的诸多道德危机问题,提出建设性的解决之道。在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选修课上我又重温了一下清朝广为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为将来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的《弟子规》。但《弟子规》中我始终钟情于“入则孝”篇,毕竟“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长存仁孝心是根本的道理,根本的人伦,根本的共识。

而孝父母这种情感体验,应该在孩子天真无邪的心田中播种。从小即知爱父母,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长大后就会很自然地爱兄弟姐妹,爱周围的人,爱国家,爱社会,爱人类。教孝,就是要由近及远,由易及难,一步步培养出孩子的爱心来,最终使孩子养成一颗对人类全体大公无私的爱心。孝,是一切教育的开始,又是一切教育的归宿。所以中国人说:“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教孩子孝道则是一种人文教育,是后天教化的结果。在人的天性中,人人皆知父母辛劳,要尽我所能来回报双亲,但这种良善的天性如果不及时施以正确的教导方法,使之生根、发芽、成长、坚固,则此种感恩的心情很快会泯灭掉。不知不觉中,认为父母疼我爱我乃天经地义之事,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至于我也要疼父母爱父母,因无人教无人提醒,没有成为我的生活习惯,乃渐渐遗忘于脑后,最后则渺然无知矣。幼童时期就没有引导孩子形成孝道的观念,没有使孝顺父母成为孩子的自觉行动,长大后却埋怨孩子不懂孝道,岂非是缘木而求鱼!打小就培养孩子的孝道精神,从娃娃抓起,这是最关键的,也最容易见成效。所以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中国人的老话:“爱子,教之以义方”,而孝道,就是义方之最大者。对于孝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家中树立起诚孝形象:孝敬父母、长辈,关心兄弟姐妹,热爱家庭;虚心听取父母教诲,不顶撞父母,多和父母沟通;不做“小皇帝”、“小公主”,提倡俭朴生活,合理消费,不攀比;提倡自己的事自己做,主动做家务,干农活,为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言行一致,对自己所做的事勇于负责。通过与家人的接触、交流,力争用自己的诚孝言行去影响父母,影响所有家庭成员,使整个家庭行孝守信,富有爱心和责任心,创建和谐、幸福家庭。

孔子曾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仁是儒家思想的基本,孝悌是实践仁爱的基础,这足见“孝“的重要性。人最应懂得是孝老。父母养育我们春蚕抽丝,侍奉双亲是乌鸦反哺理所当然。孝悌,是每个人的大根大本,为人子知道如何爱护父母,在家里行孝道,才能在社会上会做人做事。在现代我们虽尚不至于啮指痛心、涌泉跃鲤f等二十四孝行,但我们也应全心全意,最根本要做到“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行孝不仅强调的一个“用心”,更强调“敬和顺”。可现在一谈论孝顺父母,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认为给父母衣食住行的保障就是孝顺了。他们殊不知这只是狭隘的孝,孝,关键在于是否做到用心,是否了解父母的心思和心情,做到和颜悦色了。如果孝仅是提供物质享受,我们人和动物有何区别呢?现在很多人很久不回家也没有电话联系,声称工作忙。这忙忙忙,忙掉了多少亲近父母的机会。即使你的忙为你带来了万千财富,但却错失了多少用金钱也买不到的亲情时光。等到父母去世后才追悔莫及,暗暗懊恼。其实这种现象还好。更有些是非法所得,让父母有物质享受,可他却忘了“德有伤,贻亲羞”。所以谈孝心一定是孝敬和孝顺。孝,乃是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的尊敬、依从、感恩的心理。父母在对孩子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为子女的成长付出了全部的心血。长大后的我们也应该学父母的样,像父母疼爱我们般去疼父母爱父母,子女尽孝,才是真正满足了老年人的需求,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的关键所在。至于经济负担问题,则非其重点所在。有些人认为使老人生活优裕,或者使老年人同住公寓,老人与老人生活在一起,则使老人无寂寞之感,无后顾之忧,这才是最科学、最合理的养老方式。可亲情之温暖与可贵,是其他任何方式所无可替代者。合家团圆,其乐融融,其中的幸福感乃发自人心深处,即使是再豪华舒适的老年公寓、养老院也不能替代亲情。尽孝是《弟子规》中的教导,我们不必全部做到,但必须在你百忙中抽空回家看看和父母坐下来吃顿饭关心下他们,让他们不再为儿女操心,最重要的孝顺就是让父母感到你对他们的关心,从各个方面体贴地照顾他们,就像小时候父母对待你那样。孝顺父母也是爱惜你自己,保护好自己,身体发肤,受于父母。孝敬父母做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让父母了解子女的行踪,免去父母的挂心。做到这些就是我心目中的“孝”。我们要尊敬、孝敬父母,是父母生育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孝教育则应从孩子抓起,强化他们“孝”本能。同时我希望世界是《弟子规》中“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而不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孝敬父母从现在做起,把握当下,珍惜眼前人。《弟子规》中每一点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它以它博大的传统智慧给我们传授了人应具备的礼仪与规范,《弟子规》能带走心灵上的尘埃。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弟子规,从总序中我们可以知晓它只是李毓秀把《论语》中一句话——“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经过自己理解后详细的解释而已......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弟子规》是中华五千年来各个族群家教的集大成,是最基本的礼节,是儒家的基础,是人性的基础。“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即“夫见”,是夫子的见解。每......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弟子规》总叙里言:“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是说《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首先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是谨言慎行、信守承诺。又说:“泛爱众,而亲仁......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学校最近早读流行读《弟子规》了,(还好比读语文中的文言文好一点,个人观点)。“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父母呼,应勿缓„„”就这样,学......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欢迎阅读与......

《弟子规读后感.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弟子规读后感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我的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 读后感 我的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 读后感
[读后感]相关推荐
[读后感]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