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观后感_鸦片战争读后感
鸦片战争观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鸦片战争读后感”。
【鸦片战争】观后感
——分析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摘要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原因在于: 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 清政府的动摇不定; 政府官员的腐败无能; 军事武器装备的落后; 鸦片的毒害。
关键词:历史 鸦片战争 清政
这是中国电影界为纪念香港回归一周年而创作的一部献礼片,由大陆资深老导演谢晋执导,本片曾投资一亿多人民币,创下了国内电影投资的纪录,也创下了国产片在国内的票房纪录。该片以尊重历史尊重现实为出发点,真实地反映了150多年前中英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的始末,再现了中国人民不屈外国列强欺压,奋勇抗争的英雄气慨,也告诫了国人国弱就会遭受侵略的历史教训。古语常说“吾日三醒吾身!”人应时常反思自己,才能进步。那么对于一个名族更应如此!正如电影开始说的一样“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才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屈辱的历史!”——【鸦片战争】
影片发生在1840年,从 1840 年 6 月英国侵略军封锁珠江口和广东海面开 始,到 1842 年 8 月签订《南京条约》结束,仅仅两年的时间,最后 以中国惨败而告终。然而,这并不只是一场战争的失败,更是中国遭 受资本帝国主义奴役的起点. 是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渐变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一个历史点。接着,1843 年 10 月,签订中英 《虎门条约》。美国、法国等西方列强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牵动不平等条约,如 1844 年 7 月签订了中美《望夏条约》,10 月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历史不断向前发展,但我们不能忘记鸦片战争清政府的惨败。正是从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始,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中国 攫取大量的特权,破坏了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破坏了我国的领海 主权、司法主权和司法主权……也正是从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始,外国资本主义开始入侵,导致了我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我国逐 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我认为,当时的清政府之所以会在这场事关民族命运的战争中失 败,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其一,封建制度的弊端主要有:君权专政。电影中当英舰队北上京津时!朝中形成主战主和两对立派!而作为最终决策者道光帝!决策完全凭自己的专制,缺乏科学性!且容易被庸臣误导!误国误民!电影中琦善就是代表,琦善在朝堂之上误导道光帝,使之没认识到列强的野心!而做出错误的决定,而说出:‘洋人嘛,野蛮无知。朕决定先礼后兵,罢免林则徐,宽恕洋人之罪!’这样狂妄自大的错误决定!实属君权专政之弊!而同时期的英国,则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滤去当时英列强的贪婪的野心!从电影中是否为远征军拨款出兵中国而进行的议会讨论的决策过程可看出作出决策的科学性比清廷的高!虽然最后以271赞成262反对最后通过了!但毕竟刚开始的时候却是大部分反对的!
这样的专制必然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腐败就是其一,腐败古今中外皆有、可清廷的腐败更是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的另一重要原因不可忽视;电影中林则徐初到虎门采取了很多禁烟措施,其中逮捕益和行行长何敬容后,何为保命让其子何善之把一帐册转交给林则徐,而这个账册的内容则是记载益和行十九年来向贪官奉送的所有贿银,共计3576000两.一个益和行就一个账册,呵呵推而广之!难以想象啊!而另有一贪官竟然少缴一万箱就留二白箱,实属可恶!而贪污的钱如果都用在造船造炮上也不至于鸦片战争输的那么惨!
其二,清政府的动摇不定。清政府实行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对外 妥协投降的反动政策。中国在这场战争中有许多有利的条件。首先,反侵略战争的正义性,能够激发爱国军民的极大义愤,但是清政府由 于其自身的封建性,没有能够发动群众。可以从电影中定海战役可看出。当时知县姚怀祥见识了英炮之利害后仍态度坚定,宁死不屈。说明当时清官民对列
强的愤恨。而清廷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一点!另有统计,在1840年7月6号定海陷落;史载;在整个鸦片战争中,清朝文官武将无一人投降!其次,清军在数量上占绝对 优势,而且在本土作战,补给容易,地形熟悉,又搬到人民群众的支 援,处于以逸待劳的有利态势。大沽清军第二次抗登陆作战获胜表明,只要具有坚定的抗战决心,进行充分的准备,采取符合敌我情况的战 法,加上正确的作战指挥,侵略军是完全可以打败的。但是,由于清 王朝政治上腐朽,错误的认为;洋人嘛,野蛮无知,朕决定,先礼后兵。而且罢免有识之士,重用鼠目寸光之人。导致结果英烈强得寸进尺占据香港!
第二,政府官员的腐败无能。林则徐刚开始也和其他人一样小视洋人!认为洋人用刀叉多费一只手!没有用筷子好,能举一反三,变化无穷。而通过看英报,和实际观察到电影的最后认识到洋人服装虽说难看,可是他们行动方便。刀叉虽然粗鲁,可是连吃饭都用铁器的民族,这样的民族不可小视啊。而琦善了短视认为;洋人动兵皆因我焚烧鸦片而起么?要消灭病患,首先要化解争端,然后在恩威并用,方可不战而屈人之兵。自以为送美女,东西,和金钱就可以化解干戈,事实证明他错了,这一点点东西是无法满足英列强的贪婪野心的!到电影的最后林则徐托琦善把地球仪带给道光帝,也可看出林则徐已经认识到世界之大,列强野心之难测!可惜像林则徐这样的有志之士太少了!
第三、军事装备落后、军队腐朽、军民对立。鸦片战争前夕,清 朝的八旗兵和器绿营兵编制上虽有八九十万人,但缺额甚多,武器落 后,主要使用刀矛弓矢等冷兵器。当时英国在武器装备、作战方式上 明显比中国先进,英国的军事力量明显比中国强,这是决定战争胜负 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在电影中有一情节就是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女王为火车剪裁,可知英国已经进入工业革命的辉煌时期,而中国基本上还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中。鸦片战争中,英国是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工业发达,武器 精良,占有火力上的明显优势。用军事史学家的语言来说,当时的英 国军队,早已从弓箭大刀长矛的“冷兵器时代”全面进入了“火器时 代”,战斗中的“点杀伤”已为“面杀伤”所取代。作战中更重要的是火 力和火力与人的组织形式,个人的勇猛已退出决定性的位置。而当时 中国军队主要用的是弓箭大刀长矛,其中也有一些火绳枪,但需要点 燃火绳缓慢的捕捉目标,常常在火药引发时,目标已移动或对手早已 开枪将其击倒。中国的火炮铸造技术全面落后,不仅制造工艺差,而 且使用的主要原料铁在质量上也远逊于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由于 铁质太差,铸造出来的火炮十分粗糙,威力也小,往往数千斤大炮不 如英军的小炮。以兵丁所用枪支为例进行比较,英军主要使用伯克式前装滑膛燧 发枪和布伦威克式前装滑膛击发枪,射程分别为 200 和 300 米,射速 为 2/3 发/分钟和 3/4 发/分种,清军所使用为兵丁鸟枪,射程 100 米,射速为 1/2 发/分钟,双方差距可见一斑;自 18 世纪以来,西方军队 所用步枪均使用刺刀,而兵丁鸟枪由于枪身太长(2 米左右)而无法 装配刺刀;而且在制造工艺上英国比中国更加精密和规格化,中国的 制造技术不但没有长进反而后退了。
第四 鸦片的毒害!正如电影开头林则徐的师傅吕子方所言:老朽六十年宦海沉浮,谁料暮年竟折倒在烟枪之下-------鸦片乃中华千古未见之物,迷人心性,毒害苍生,老朽尚且如此,京城里的王公贵族就更不用说了------还有大清律:凡是官宦吸食鸦片者,夺爵罢官,停止待罪------可结果好多两广官员竟然不到三个时辰倒下着不计其数啊!不说官员民间更是如此电影中容儿,及其父亲都沉浸在烟瘾之下!鸦片毒害中国之严重,就连垫底之女MARY也为之叹息;另外鸦片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毒害国人身体!是人民尤其是官兵丧失战斗力,可谓是鸦片战争失败的直接罪人啊!
总之,鸦片战争失败是多反面的!正如电影开头: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才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屈辱的历史!"——【鸦片战争】我们正视历史,反思历史。培养爱国意识!好好学习,最终报效祖国。最后拿林则徐的话一起共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鸦片战争观后感故事片《鸦片战争》中的一个个镜头把我们带回到19世纪初期,清朝封建统治走向衰落,做为西方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的英国,把大量的鸦片输入中国,毒害中国人民。1835年,中......
篇1:鸦片战争观后感又重温了这部电影,感觉还是很揪心。小的时候看不懂,只记得课本中经常说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在鸦片战争下,当时的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列强的欺压......
落后就要挨打——电影《鸦片战争》观后感我提起沉重的笔,写下这篇观后感。我没有学过中国近代史,以前,对于鸦片战争也是粗略的了解,具体细节不是很清楚。但看完了电影《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观后感((集锦14篇))由网友“valuxesq”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鸦片战争》观后感,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篇1:鸦片战争观后感 今天,我观看......
“hiiidden”为你分享18篇“鸦片战争观后感”,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篇1:鸦片战争观后感 我看了《鸦片战争》这部电影使我对这位一百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