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_给老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2020-02-27 其他心得体会 下载本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给老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我历经了十载的教育工作,但我还是觉得自己才疏学浅、知之甚少。今天我读了前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本著名的教育专著《给教师的建议》中的第65条“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研究性学习法”,我才发觉自己像夜航行程陡然看见前方清晰的灯塔,对我的教学起到了莫大的帮助。现在我拿小学三年级(人教版)第三课《爬天都峰》的教学为例,我结合教学实际来谈谈读《给教师的建议》的心得与体会。

一、创设研究性学习的情景

播放多媒体设备,从整体到局部展示悠远的黄山,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远看黄山的感受;拉近镜头,让学生欣赏雄奇的天都峰奇石突兀、威严陡峭,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如果在这样的险峰上攀爬又是一种怎样的心境,学生可以随意说说;再拉近镜头,让学生能够清晰看见陡峭的悬崖和笔直的石级,石级两旁有像从天上挂下来的铁链,细看道上三三两两的行人,他们艰难地向上攀爬,让孩子们充分展开想象,如果你在这样的石级是攀爬将是一番怎样的景象。接着让深层次想象,如果是一位七八十岁的老爷爷在这样的石级上攀爬会是怎样的一副艰难情形?学生怎样想象的就怎样说,为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整体探究,把稳教材编辑意图。

学生默读课文,在我和孩子们一起扫除字词障碍之后,我设置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读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甲:我知道天都峰很高; 学生乙:我知道天都峰很陡;

学生丙:我知道“我”和老爷爷互相感谢,但不知道为什么要互相感谢;

学生丁:我知道“我在铁链上一会儿像猴子一样”,肯定很好玩。……作为教师的我知道学生的这些见解无所谓对错,可惜的是30个人的班级,发言的仅有五、六个,绝大部分根本没有举手,在整体把握课文这个层面上做得极为不够,他们的回答却是一知半解的,对教材并没有清晰的理解。我知道责任不在学生,而在老师。

我在想学生究竟怎样才算真真正正得理解课文,要看他们是否理解课文的原创者的意图,甚至是我们在现实时代下对课文主旨有独到的见解,落实到《爬天都峰》这篇课文是不是让学生们理解了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面对困难孩子们是否学到了应有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态度;二是人和人相处时是否具备了互相关心互相鼓励的秉性。

我思前想后得出结论,必须全方位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可是怎样做才好呢?

三、深层次的研究文本,细读课文,狠抓重点词句段,以人物对话为突破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达成课标要求。

和学生一起分析文本结构,让学生心中有一个初步的文本脉络图。由组长带领各自组员学生一段一段的精读,各段的重点句在哪里?分别写了什么?哪些段的意思衔接紧密,用“//”划一划,五个小组,每个小组推荐一个是台来交流。教师适时点拨:“爬山前”“爬山中”“爬山后”。

1、重点段研读。

第一段“暑假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山都峰。”让学生交流一下这仅有的14个字反馈出哪些要素?

学生1:“暑假里”是“我”去爬天都峰的时间; 学生

2、“爸爸带我”是有爸爸、有我去爬天都峰; 学生3:不对,还有老爷爷;

学生4:“去黄山,爬山都峰”,这句是告诉我们他们去干什么。教师趁势过渡:天都峰这座山峰怎么样呢,学生小组讨论之后交流

组长1:“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组员2:“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教师点拨:他们的回答都可以获得“圣战星”一颗,但是你们能够找出最关键的字吗?有的说是“顶”;有的说“爬”;有的说“高”;有的说“陡”;有的说“石级”;有的说“铁链”。这时,我巧妙添加朗读功能:我让一个同学来读“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说山峰都在云彩上了,哪个字更好,他们几乎都举手说是“高”。同样道理,学生领会了第二个关键字是“陡”。

2、研究文中对话,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第一组对话,老爷爷和小女孩都说了同样的话:“你(您)也来爬天都峰?”学生分析老爷爷问小女孩时的心理,经过小组讨论后,他们交流的结论是:老爷爷担心小女孩年幼,没有信心和勇气爬上天都峰,而小女孩虽然问老爷爷同样的话,但小女孩是担心老爷爷由于没有体力对爬天都峰也同样没有信心。

第二组对话:老爷爷说:“谢谢你啦,小妹妹。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学生5:这句是老爷爷要小女孩给与他的勇气和鼓励。小女孩说:“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学生6:这句是小女孩也要感谢老爷爷给与她的勇气和鼓励。齐读爸爸说的话。学生讨论爸爸的话后得出结论,本文是想告诉我们:在困难面前应该,互相鼓励,互相汲取力量,我们才会是最终的赢家。

3、研究文本的反衬功能。

学生回过头再度第二段,领悟天都峰的“高”“陡”;再读第五段领悟“我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读“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分小组研究这三者的内在联系。

学生8:山越高,爬上去就越艰难;越是艰难的山经过努力最终爬上去了,就越有成就感。

教师适时点拨,这就是反衬烘突手法。

4、研究文本的人物描写方法。

第一步,学生找出描写老爷爷的句子“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这句写了老爷爷的什么?“外貌”。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第二步,男同学当“老爷爷”;女同学当文中的小女孩“我”;老师当“爸爸”分角色朗读。教师 试问:这又属于什么描写?一半以上的学生能够回答“对话描写”。第三步,学生找句子“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个样……”这句话中有哪些动词?

学生回答有“爬”“攀”“爬”。我及时引导,这叫动作描写。我见时机已经成熟,水到渠成地归纳了本文人物描写的三种方法是外貌描写、对话描写和动作描写。

我通过对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精心研究,全面地教会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初步方法,交给学生们自主阅读了一把金钥匙。也为他们进入高一级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总之,研究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正如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的第65条中所说研究性学习是“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学生掌握有效掌握和运用得好,学习这一特殊劳动的过程将会更轻松、更快乐,将会获得更多的知识、获取更强的能力。

给教师建议读书心得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给教师建议读书心得,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给教师建议》读书心得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那花凋谢”为你整理了“《给教师建议》读书心得”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给教师建议读书心得

给教师建议读书心得“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苏霍姆林斯基语)”很多时候在琢磨“后进生”这个词语,细细想来不得不佩服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用词的准确在......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我从中受益匪浅。虽然相隔的时代迥异,但大师思想的精华却依然大放光彩。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但是知识上的给予,更......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通过早晨屈校长的领学,对《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一文有了粗枝大叶的了解,为什么说是了解......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给老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教师 读书心得 建议 给老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教师 读书心得 建议
[其他心得体会]相关推荐
[其他心得体会]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