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心得体会[全文]_导学案的心得体会
导学案心得体会[全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导学案的心得体会”。
学习导学案心得体会
本周二我参加了我们二七区首届“多彩课堂文化”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通过听教研室王丽娟副主任的讲座及两位优秀教师的观摩课,我从中受益匪浅。
我知道了所谓“导学案”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传业、授道、解惑”,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而“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而设置的一种学习方案。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其本质是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
导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1、围绕学习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较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自己将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要突破的难点知识。
2、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对课本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的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导学案的设计为师生带来了很多好处:
一、导学案的设计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其实也就是学生的自学环节,学生之所以不预习,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根本就不会预习或不知道预习什么或者教师授课不是建立在预习的基础之上。有了导学案,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过程中不再茫然,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对知识点的形成和其中的重点、难点、目标,借助“导学案”完成课前数学学习。因此我们将导学案中的课前导学提前一天发放。对于课前预习的落实,在上课前我们会将课前导学案收回批阅学生的预习情况,将学生在预习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整理出来,教师便可以适当调整教案,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二、导学案的设计有效地指导教师的课堂授课:
为了极大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上要求我们做到三讲三不讲:“讲重难点、讲易错点、讲易混点;学生会了的不讲、自己能会的不讲、讲了还不会的不讲”。可是哪些知识点学生易错,哪些是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学会的,这要求教师必须准确掌握,不能仅凭教师在教学过程的的教学经验。
另外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发现更多好的思路。我们在教学中常发现,对于某些较难理解的问题,有时学生利用自己的思路讲给同学们,反而更容易理解,也更简洁。因此当我们通过课前对导学案的反馈,还可以让我们在课堂上该放手时就放手,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这不仅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也能极大限度的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导学案的设计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听讲
学生重点听什么?我认为,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明确教材的重难点内容,上课听讲的重点自然就有了。一节课40分钟很难保证学生分分钟都在完全投入的认真听讲,因此重点听什么就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没有保质保量的课前预习,学生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课堂学习效果。课前的导学案反馈也是对课前预习质量的监督。
导学案这种授课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教与学有机的结合,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今后我会在我的课堂教学中适当尝试导学案,希望可以使课堂效率进一步提高。
使用导学案心得体会
(2011-10-04 11:20:01)转载▼
以“导学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旨的教学改革试验已经得到广泛的事实与推进。教改后,课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课堂上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一年多的试验,让我切实体会了:“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含义。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1.“导学案”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2.教学中能“用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3.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二、我的困惑
在小学数学“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新授课和复习课的不同课型,的确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习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一直以来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
另外教学中,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得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学习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以此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课改教师十分头疼,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三、我的感想
凡事有利就有弊,改革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放开思维,我们在摸索中学会创新,学会反思,大胆挑战,在教改工作中鼓足前进的勇气,不断创新,踏实肯干,推动教改工作继续向前发展。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
2.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3.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过程与方法
1.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对实验装置的设计探究,主动与他人进行很好地交流和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通过实验提高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养成进行实验验证的科学行为习惯。
3.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运用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方法对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进行归纳和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设计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装置的广泛探究及成果的展示,获得科学探究的愉悦和兴奋感。
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乐于参与、合作、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学习重点】
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原理和实验装置。【学习难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确定。【学习用品】
铁架台、试管、平底烧瓶、锥形瓶、长颈漏斗、弹簧夹、橡皮塞、导气管、火柴、镊子、集气瓶、玻璃片、烧杯、注射器、木条、稀盐酸、石灰石、澄清石灰水、稀硫酸、碳酸钠、碳酸钙粉末等。【课时安排 】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
1.在实验室里,制取CO2的药品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 和 两部分。确定气体发生装置需考虑反应物的 和反应条件。
确定气体的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溶解性。当气体的密度和空气的密度相近且难(或不易)溶于水时,一般采用 ;当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且不与空气反应,一般采用 ;当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且不与空气反应,一般采用。
3.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
学生根据问题可以把质量守恒定律理解的更加透彻。老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也会有目的的观察实验,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通常采用重点深入与普遍照顾相结合的方式巡视指导,即在重点指导的学生中发现问题,立即普遍巡视,如发现某个问题具有共同性,则立刻在全班作必要的提示。
二、在展示时,我们要对精选问题分板块设计。提醒学生注意倾听,随时质疑补充,目的是便于引导学生就一类问题提升出解题的规律、方法、技巧。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平时展示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展示的效率,要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的机会。展示时,一般应采取讲前读题,讲后反思的展示模式,让学生围绕展示的题目,从解题所用的知识点、关键点、易错点,解题的大体思路,步骤,不同的方法,观点,解题规律,方法,技巧以及这个题目我能拓展出的变式进行训练。由题目所用的知识点,联想到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哪些实际问题。例如:若想要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你应注意哪些问题,可以用具体的实例来验证吗?这样借助简单的问题可以把实验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就可以解决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反馈时,对反馈内容分层次设计,通常将反馈内容分为基础在线内容,提高训练,能力升级。对于班内的学困生,只要把基础内容过关即可,如果能够完成基础在线的内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而对于能力升级中的问题,仅限于有能力的优等生来完成。这样,通过分层次反馈确保“差生保底,优生拔高”的目的。另外,通过分层次反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使每位学生都感受到成功。
在教学中同时也存在着其他问题,预习过程中学生出现马虎应付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学案抄袭严重;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展示自我内容的积极性不强;进行合作交流时还会有个别学生利用这种机会讲小话。这些需要在教学中逐渐摸索,逐渐进步。同时希望在尽短的时间内提高自己的水平。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一、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 传统语文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好似知识的容器,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扼杀了学生语文学......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导学案心得体会,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导学案心得体会......
《导学案心得体会》简介: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在“五严”要求的形式下,本学期,学校大力推行教学案导学的《导学案心得体会》正文开始>> 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在“五严”要求的形式......
导学案心得体会东坡学校早早就听过导学案的好处,探讨过关于导学案的一些理念和知识,但那个时候没有实践,所以理解得不是很好。后来,再次接触到关于新课改的东西,我发现导学案注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