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答中外记者问心得体会_温总理答中外记者提问

2020-02-28 其他心得体会 下载本文

温家宝答中外记者问心得体会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温总理答中外记者提问”。

形势与政策作业 姓名:袁津华

学号:

班级:

学院:计算机信息与工程学院200910020104 09计科班

观温总理答中外记者问心得体会

4月17日我从网上观看了3月14日十点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的会见并答问中外记者的有关视频实录,看完视频实录,心里一时感概万千。首先,身为总理,总是充满忧患意识,总是充满沉重的责任感,充满这对国家深深的爱,爱国爱人民的情怀让人情不自禁的掉泪。发布会上温总理的坦诚令人印象深刻。

在记者会开始之前,温总理说他现在面对的是记者,但首先得向群众说几句话,因为他们时刻关注着两会的情况。他说2012年可能是我们国家最困难的一年,但也可能是最有希望的一年,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正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面对新的任务,需要更加清醒、更加坚定、更加努力。其中,温总理强调:清醒,就是要认识到我们已经取得的成绩只是在现代化进程中迈出的第一步,今后的路还更长,更艰苦。形势稍好,尤须兢慎。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坚定,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中尽管有困难,但不能停顿,倒退没有出路。努力,就是要准备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困难和风险有些是可以预料到的,有些是难以预见的。我们民族生生不息,就在于她的刚健自强、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我们必须做长期努力奋斗的准备。

接着温总理说这次记者会将是他任职期间最后一次与大家见面了,听到这句话,我忽然想哭,多么尽职的一位伟人啊,在新华社记者的提问下,温总理这样评价了自己在任职期间的工作情况,他说自己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办好,心有遗憾,自己所做的工作都是应尽的责任,为自己是人民的公仆能为人民办些实事而感到欣慰。任职九年,这期间温总理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多少贡献,人民有目共睹,可是即使这样,温总理也没有说一句累的话语,我看到这里,从心里敬佩我们的总理,也暗自下决心,不管以后做什么工作,我都要兢兢业业的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回答香港文汇报记者提问中,温总理说到: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是人民的儿子。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归功于人民,我最感动的是人民对政府的支持,这种支持既来自鼓励,也来自批评,而且总是那么热情一贯。我最觉得痛心的问题是在近三年的工作中,还没能够把人民最关心的医疗、上学、住房、安全等问题解决得更好。但是,作为中国的总理懂得一个道理,就是知难不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永不退缩,不言失败。看到这里,我的心情再也无法平静下来了,一个把工作做到这么尽职尽责的总理,都仍然在自我批评反省,我作为学生,没把该学的知识学好,我有什么资格去做其他的事情呢?既然我是学生,那么我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好好学习,把学到的知识尽我自己最大的努力服务到社会中去。

台湾《中国时报》的记者提问温总理的问题中,有这么一句问话:过去台湾媒体评价认为,过去四年大概是两岸关系60年来最稳定、最和平发展的四年。未来四年可能要延续这样发展机遇。在今年政府最后任期一年里面,您所期待两岸文化交流前景是什么样的状况?关于这个问题,温总理回答说:我已经连续10年在这样的场合谈到台湾问题了,每一次心情都很不平静。我很高兴地看到,去年两岸同胞交往更频繁,感情更融洽,关系更紧密。“九二共识”和两岸关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意基础更牢固。如果说在本届政府最后一年,在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特别是在加强经贸关系方面我能再做一点什么实事。首先我考虑的是,要加快ECFA的后续谈判。在加强两岸经贸交往当中特别要照顾台湾中小企业、弱势产业和基层群众的利益,尤其是中南部群众的利益。两岸的金融合作会有进一步的发展,包括推进银行结算体系的合作,鼓励两岸银行相互参股,为支持经贸合作发挥金融的作用。对于台资在大陆的企业,我们要给予特别的关心,创造条件帮助他们转型升级、扩大内销市场。温总理还说到关于自己在退休以后能不能到台湾去自由行,坦诚地讲,他本人很愿意去,但是还得看条件。他请求台湾《中国时报》的记者代转他对台湾人民的问候。回答期间总理还提到台中的一位名叫林朝崧诗人的一句诗 “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来表达自己对台湾及台湾同胞深深思念之情,他坚信只要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的大业一定能够实现,他说那个时候将会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

在回答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关于中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中,温总理两次提到“*”,出人意料,他说,“*”遗毒和封建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清除,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遗毒未清,这与改革未能彻底有直接的关系,正因为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官员贪腐猖獗、贫富差距悬殊等问题,使得部分民众尤其是底层群众认为改革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腐败官员就是走资派,验证了当初要搞*的论断。他还强调说“改革只能前进,不能停滞,更不能倒退,停滞和倒退都没有出路”。诚如温总理所说“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

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每个有责任的党员和领导干部都应该有紧迫感。”因此铲除“*”的遗毒和土壤,还得靠进一步的改革,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警示良言。

在回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有关当前民间资本投融资难的提问中,温总理回答说:从社会高度关注的浙江吴英案件中,我们得到一定的启示:第一、对于民间借贷的法律关系和处置原则应该做深入的研究,使民间借贷有明确的法律保障。第二、对于吴英案件的处理,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最高人民法院下发了关于慎重处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通知,并且对吴英案采取了十分审慎的态度。第三,这件事情反映了民间金融的发展与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不适应。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需要大量资金,而银行又不能满足,民间又存有不少的资金。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使其规范化、公开化,既鼓励发展,又加强监管。我可以告诉大家,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正在积极考虑将温州的民间金融作为综合改革的试点之一。资本涌动的温州,在经历了2011年的资金链危机,呼唤民间资本“浮上来”的请愿已经公开化。如今,这些未被官方许可的尝试等来了迟到的“正名”。然而,这一步,离中国民营资本真正进入金融行业的愿景还有很大的差距。当中共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在“两会”期间的浙江团全体会议上颇有深意地向列席会议的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询问《温州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的情况时,尚福林主席回应说,“部门之间已会签”。这句话意味着若《温州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得到认可,则将是官方首次为数额巨大的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松绑。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投融资体制多年来始终滞后于经济发展。利用债券、股权手段实现直接融资却很少,这些都间接影响了小微型企业的融资。或许,温州的尝试将会打破这一持续多年的僵局。在整整三个小时的记者发布会上,温总理认真回答了每一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种尽职尽责的态度令人钦佩之至,这种对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应该以有这样的总理感到骄傲自豪,更应该以我们的温总理为榜样。这就是我观看温总理答中外记者问后的心得体会。

温家宝答中外记者问

1 [人民网]:记者会正式开始。 [10:02] [李肇星]: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我们高兴地邀请到温家宝总理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提问。现在请总理讲话。 [10:04] [温家宝]:记者朋......

温家宝答中外记者问

1 李肇星: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我们高兴地邀请到温家宝总理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大家的提问。现在请总理讲话。温家宝: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刚刚结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1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大会发言人李肇星的邀请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李肇星]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我们高兴地......

2004年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

主持人姜恩柱: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我们非常荣幸和高兴地邀请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大家的提问。为了让更多的记者有机会提问,希望每一位提问的记者只提一个问......

温家宝答新闻记者问

《财经》杂志记者:我的提问是,今年的经济增速调低为7.5%,这是暂时性的减速,还是会变成常态性?中国经济是否已经告别了高增长的阶段?国际社会在某种程度上将渡过经济危机的希望寄于中国......

《温家宝答中外记者问心得体会.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温家宝答中外记者问心得体会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温总理答中外记者提问 心得体会 温家宝 记者问 温总理答中外记者提问 心得体会 温家宝 记者问
[其他心得体会]相关推荐
[其他心得体会]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