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心得体会_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2020-02-28 其他心得体会 下载本文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心得体会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培训心得体会

巢湖市第二中学

宋强

“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三严三实”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风建设中提出的新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推进作风建设的创新经验,是国家德治建设的全新理念。我作为一名党员,一名人民教师,在学习完《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相关内容后有以下两点认识。

一、“三严三实”的基础是“严于律己”。人是社会的细胞,不同的个体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充当着不同的角色,也拥有不同的责任与义务,因而要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做到学法、懂法、知法,从“法”层面“严于律己”。人民教师肩负着“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重任,是培养“人才”的工作。“人才”的培养重在培养“人”,即先成人再成才,即“德育”。青少年学生具有的识别判断能力不够全面,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还未形成。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说教活动中,应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应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中得以体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义务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在于工作的对象是未成年人,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比较有限,判断能力也比较有限;另外,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留守儿童占有较大的比例,这些都会让教育教学工作者不能仅仅从“法”的层次去教育学生,更应以身作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明白“法”是做事的底线,不违法的同时还要兼顾“情”与“理”,让学生成长为新时代有血有肉的人。

教育工作的的性质要求教师要“严以律己”。

(一)爱国守法,自觉遵守教育教学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二)爱岗敬业,志存高远,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

(三)关爱学生。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尊重、爱护、关注每一位学生,对留守儿童倾注更多的关心与爱护。

(四)教书育人,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创新等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为人师表。严以律己,以身作则,知荣明耻。关心集体,团结同事,尊重学生,尊重家长。自觉抵制有偿家教。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活到老学到老,拓展自身的深度与广度,潜心钻研业务,用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研”“学”“教”能力。

二、“三严三实”重在“修身”。“修身”就是一个对自身行为进行规范、丰富、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注重“修身”,把修身当作个体走向社会、国家的最基础的步骤,传统文化中“修身”具有很具体的内容。如汉代哲学家王修说:“志向高远的人,能够不断地磨炼自己,以成就大业,没有节操的人,懈怠轻忽,只能成为平庸之辈。”老子的《道德经》中虽然重点讲的是哲学观念,但也讲了许多道德修身的问题,他说:“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意思是说,德行浑厚高尚的人,好比初生婴儿一样纯洁。又说:“重修身,则无不克。”再有,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更指明了个人修养不仅是处世的条件,而且是成就事业的根本。

由此可见,人生就是一个通过不断“修道”而达到自我完善的过程。而“为人者必先正其身”这一传统美德,几千年来一直被有志之士遵循着,也教会无数世人如何在这个世界上幸福地生活。

时代发展到今天,教师注重修身显得尤为重要。经济社会带来的各种巨大诱惑需要“修身”来防范道德风险。这不仅是个人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教育大计,关系到国家的未来。践行“三严三实”重在“修心、修行、修静”三个方面。

(一)“修心”。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贵人也是自己。所谓自己就是自己的心态,心态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修心主要体现在修贪恋之心、信仰之心、忠诚之心,教师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

(二)“修行”。就是要用权为民和用权为己做出分界线,要准确把握这个分界线。教师职业中的权力是法律赋予的,在行使权力时要公平公正。让每位学生平等的享受学习生活。

(三)“修静”。毛泽东同志在处理私情关系时,曾经为自己定下三条原则:恋亲,但不为亲徇私;恋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教师也应该在工作中为自己定下规矩,划出底线,真正做到踏踏实实做事,干干净净做人。

修身要投到教育实践中去,要对学生有深厚的感情,对教育教学工作有博大的情怀。要静下心来,戒骄戒躁;淡泊名利保持做人的尊严和内心的自由;要存敬畏之心;人生要有品味与境界,在人生的“物界、知界、情界和灵界”四层境界中追求更高的境界。

“三严三实”存在于工作与生活的每时每刻,存在于身边每一件小事中。只有做好了身边的这些小事,才能做出“无愧于心,无愧于民,无愧于国”的高标准的教育教学工作。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

一、单选题(单选题) 共 20 题1、“人权入宪”是个值得纪念的事件。我国在( )的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宪法修正案,在第33条中增加了“国家尊重与保护人权”的内......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答案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法律可以起到“定分止争”的作用,这一提法源自管仲,且在( C )学说那里常被提及。 A.儒家B.墨家C.法家D.阴阳家2.......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B

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2016)-部分试题 一、单选题(73题)1、“三星高照”作为我国古代的祝福用语,其中“三星”是指哪三星?( )  A、福星、禄星、寿星  B、冥王星、海王星、天王星......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法律可以起到“定分止争”的作用这一提法源自管仲且在( C )学说那里常被提及。A儒家B墨家 C法家 D阴阳家 2 中国特色......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单选

题目内容:法律可以起到“定分止争”的作用,这一提法源自管仲,且在( )学说那里常被提及。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阴阳家答案:C 题目内容:在现代社会,由于权利和义务的构成和内......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心得体会.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心得体会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中国 法治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中国 法治
[其他心得体会]相关推荐
[其他心得体会]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