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的经济状况调查报告_延安市调查报告

2020-02-27 调查报告 下载本文

延安的经济状况调查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延安市调查报告”。

延安的经济状况调查报告

2009年暑假,我无意踏入这座陌生而又古老的城市。当我第一次看到延安的时候,该我的感觉是特别穷,这里地处黄土高原,草木很少,也很荒凉。对此我特别感兴趣,于是在做兼职之余,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对延安的经济做了深入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

一、延安简介

延安市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介于北纬35°21′— 37°31′,东经107°41′— 110°31′之间。北接榆林市,南连咸阳、铜川、渭南市,东隔黄河与山西省临汾、吕梁地区相望,西依子午岭与甘肃省庆。阳地区为邻全市总面积37037平方公里,共辖1区12县、196个乡镇、3426个行政村,总人口193.88万,其中农业人口154.1万,人口密度52/平方公里。属内陆干旱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无霜期170天,年均气温7.7℃—10.6℃,年均日照数2300—2700小时,年均降水量500毫米左右。

延安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之

一、轩辕黄帝的陵寝就安卧在延安境内的桥山之巅,被炎黄 子孙尊称为“人文初祖”。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延安以其“边陲之郡”、“五路襟喉”的特殊战略地位,吴起、蒙恬、范仲淹、沈括等许多中国古代名将在此大展文韬武略,上演了一幕幕金戈铁马的悲壮史剧。

二十世纪上半叶,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民族英雄刘志丹、谢子长创立的陕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红军长途征战的落脚点。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

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十三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

二、经济支柱

延安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历史,其经济收入基本来自石油煤炭工业,近年来兴起的红色旅游也为延安的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计上半年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70.52亿元,同比增长23.7%。实现利税49.8亿元,增长39.29%,其中利润总额27.3亿元,增长46.1%,石油煤炭两大产业撑起延安经济一片蓝天。上半年地产原油343.5万吨,加工345.7万吨,均创最高水平。红色旅游升温。1至6月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71.85万人。上半年,旅游综合收入达11.6亿元。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再创历史同期新高。1至6月份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3.95亿元,增长56.3%;上划中央四税27.59亿元,增长43.7%;上划省上七税3.96亿元.三、红色旅游

延安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古代人类的起源,还是近代中国革命的摇篮,人在延安便不由自主的感受着那些辉。今年是建党60周年,红色旅游热达到如日中天。从前面的数据我们无可置疑的看到红色旅游确实为延安带来了经济上的绝对收入,可是我们更为关心的是红色旅游为延安的普通居民带来了什么。

根据2002年数据延安市206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就占了155万。由此可见延安人口中主要是农民,只有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才能看到一个项目给延安带来了真正的利益。

在延安的一个多月,我走访了延安市区附近的几个农村,在“枣园毛泽东旧居”旁边的枣园村,我想红色旅游给这个村带来的变化可以说明一定的问题。在我访谈的几个人中,没有人认为红色旅游为他们带来任何经济收入上的增加,没有人认为红色旅游景点是他们身边可贵的资源。且我在其他村的访谈结果也是差不多如此。

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们感到很吃惊,但是如果我们把我们的几个不同年龄层次的访问对象的谈话整理出来就不难发现问题的所在。

我的问了诸多当地人一个共同的问题:生长在革命圣地你有什么感觉?红色旅游给你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一位延安当地的小学生:对于生长在延安没有感觉,当地人对红色旅游根本不感兴趣,只有那些受益者才会又感觉,像农民一般没有感觉,学校的爱国教育很少。

枣园村的一位50多岁的老爷爷:对于旁边的枣园对外开放没有任何感觉,红色旅游是带来了很大的人流量,当时他们一直在村里小学旁卖和旅游无关的东西,且村里基本没人卖旅游商品,那些都是外地人在做旅游生意。

枣园村的一位60多岁的老人:对旁边的枣园开放没有什么感觉,生活没有很大的变化,不会想到从事很旅游有关的小买卖。

然而,在我看来红色景点是延安的一笔很大的财富,当地人完全

可以凭着这笔财富过的更好。可是我看到的现实却是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是住在“金矿”旁边。

四、退耕还林

为了了解延安的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情况,我特意走访了延安的政府及相关部门,他们给我提供了许多相关的信息。

说起陕北,人们脑海中想象的肯定是漫山的黄土、巨大的沟壑、满眼的风沙。的确,陕北的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达5.5亿吨,是黄河上游水土流失的主要区域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影响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且给黄河下游的防洪和水利工程运行带来诸多隐患。究其原因,乱垦滥牧是罪魁祸首。多年来,根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一直是人们的梦想。1998年8月5日,江泽民同志作出了“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重要批示;1999年8月,朱蓉基同志提出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治理措施。

作为退耕还林(草)工程的第一批试点省之一,陕西在实践中付出了艰苦的努力。5年时间过去了,黄土高原在静静地改变着模样。与1998年相比,如今延安市的粮食种植面积减少了300万亩,粮经比例由原来的6∶4调整为4.6∶5.4,多种经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54.4%提高到74%。延安近几年虽然遭受了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但农民收入仍保持稳定增长。据调查,陕西43个退耕还林试点县2002年从事坡耕地种植的人口比1998年减少了61.2%,而从事集约农业、果业、畜牧业的人口比1998年增加了30.6%。沿

袭多年的以粮为主、倒山种地、广种薄收的传统生产方式正在逐步被多种经营、少种高产、精耕细作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所替代。对退耕还林(草),国务院明确了五条主要的扶持政策:一是国家向退耕户无偿提供粮食。每退耕1亩,长江流域每年补助粮食150公斤,黄河流域每年补助粮食100公斤;补助年限,营造经济林的为5年,营造生态林的为8年。二是国家对退耕户给予适当的现金补助,每退耕1亩,每年补助20元,补助年限与粮食补助年限相同。三是国家向退耕户提供种苗补助费,每造林1亩,补助50元。四是鼓励个体承包和其他多种形式推进工程建设。五是采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方式,对因退耕还林(草)造成的地方财政减收给予适当补偿。延安的农民占了很大的人口比例,退耕还林虽然是环境恶化的必要措施,沿袭多年的以粮为主、倒山种地、广种薄收的传统生产方式正在逐步被多种经营、少种高产、精耕细作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所替代。但是这一举动无疑是让很多靠土地吃饭的农民失业了。

为此,我随后走访了几家当地居民。在我了解的情况中,当地政府对于退耕还林的补贴给的和中央的规定有很大的出入,一亩地的补贴不到100元,且经常拖付款,我访问的一家人中,十几亩的地收回去后只给了1200元,现在自留2亩地种一些水果,蔬菜自家吃,和卖一些补贴家用。以前有土地时粮食可以不用买,在靠一些菜维持生活,现在土地没了,靠家里唯一的男壮工在打一些小工每月收入300-400左右,而且家里有两个上小学的小孩,一家6口人生活过的很勉强。在他们的眼里他们没有不能看到退耕还林带来的变化,他们只

是很单纯的知道现在的日子过得不如以前了。这一家的收入在村上算是一般的家庭,所以可以说明这个村的一般水平。

如果说在生活的面前没人有能够高傲,那么在这些为钱所苦如何生存的人面前,我感受到了生活沉重的一面,我为他们的贫穷感伤着,我也在思考着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

1.生活目标过于原始。有一位向我抱怨退耕还林的大妈说:如果政府可以一直给钱就好了。我问:如果你们拿到那些钱会用来干什么呢?

“就放在家里留着吃饭用!”也许时我还不能体会那种为生存而奔命的日子,可是我真的无法理解他们那种安于温饱的日子,在这样的大发展的延安,机遇几乎是在报答延安人民当年对中国革命的贡献遍地而飞,可是这位大妈告诉我手里有钱了只是全部用来过活,这样静态的看待周围的一切,与现实的市场经济脱节的生存方式在我参访的对象中是为数不少的。也就是这样的思想使得很多人成为贫困者,且使得贫富差距在进一步加剧。

2.重男轻女思想任然很严重,计划生育工作作得非常不好。在我访问的几个对象中,一致告诉我家里只有男性在外打工干活,女人只负责在家照顾小孩,即使家里生活的很不好,有一位在工地上的民工告诉我他赚的钱基本不够花,缺的部分就吃老本(退耕还林时政府有一些补贴)。象一般的家里有3到4个小孩时正常的,有的是生了3个女娃就要一个男娃,上学时,女娃一般是家里优先考虑缀学对象,且女娃结婚年龄也偏早,认为女娃迟早是别人的人,在家里是负担。

3.对家乡的归属感很弱。在我的访谈中,发现他们基本把上学看成是孩子以后走出延安的必经之路,基本不希望自己的小孩以后留在延安。像在这样的氛围里,人们只是盲目的对自己所处环境的厌恶,没有人会想到去改变,只是一味的想到逃离。虽然这样消极的思想只是占了很小的一部分,可是当一种不正常的风气正常化了,这个城市还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被世人所认可吗?如果一个家被他的成员抛弃了,那么家还能指望别人来使她林立在世人面前吗?

五、小结

在延安我今呆了一个多月,虽然在经济上存在严重的问题,延安的人却很朴实,延安也是一个饱含资源的地方,只是当地人没有合理的利用。当我真正离开延安的时候,我却有种莫名的伤感,似乎我已经爱上了这个陌生的地方。我想去延安的人,大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

农村经济状况调查报告

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高王化村经济法展现状及出路调查高王化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出路调查 高王化村经济现状高王化村隶属河北省河间市尊祖庄乡,村中现有一千五百多人,长期......

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报告

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报告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报告由公文站小编为您精心整理,我们可以关注会议总结栏目,获取更多精彩资讯!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报告一加快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

农民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报告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农民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报告,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社会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报告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社会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报告,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社会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报告

社会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报告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报告,请阅读,上公文站,发现学习。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报告一加快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

《延安的经济状况调查报告.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延安的经济状况调查报告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延安市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延安 经济状况 延安市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延安 经济状况
[调查报告]相关推荐
[调查报告]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