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明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报告_农机合作社调研报告

2020-02-26 调查报告 下载本文

东明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农机合作社调研报告”。

东明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根据市农机局《关于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的通知》要求,为了了解我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2012年4月初,东明县农机服务中心组织精干力量,历时15天,深入到全县各个农机合作社和各乡镇农机大户,对现有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运作情况和农机大户对建立农机合作社的认识进行了深入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基本情况

截至2011年底,全县在工商局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48个,其中农机大户联合性合作社21个,能人带动性合作社24个,乡村集体作业组织改制型合作社1个,龙头企业领办型合作社1个。库房面积20000平方米,合作社社员1038人,合作社服务的农户达48000户,注册资金5378万元,固定资产9504万元,农机总值8000万元,农机具2515台套,其中拖拉机(50马力以上)305台,小麦联合收获机27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90台,配套机具115台套,从业人员1758人。全县示范性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9个。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高,运作模式规范先进,效益显著。2010年3月25日,山东电视台对东明县强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情况进行了报道。2010年6月22日山东省人大执法检查组到东明县检查农机化工作,对东明县益民、强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及运行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先后有9个农机合作社被命名为市县明星合作社和全省农机规模化作业推进项目单位。

二、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重大意义

一是成为推广农机化新技术的排头兵。近年来,我县推广的玉米机收、土地深松、小麦免耕播种、花生机播机收等农机化技术时,农机合作社起到了积极作用。合作社充分发挥人员、技术、机械优势,承担了全县17000亩农机科技示范园的耕、种、收“一条龙”作业服务,有效带动园区周围耕地实行农机规模化作业。同时合作社还积极开展土地流转规模作业。我县已流转土地近5000亩,合作社以低于市场10%的价格为种植的小麦、玉米、大豆进行耕、种、管、收等全程机械化作业,实现了土地规模化经营。

二是农机合作社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结构,提高组织化、专业化程度。农机合作社成立后,进行区域性的农机资源优化、合理配置,规划发展前景。通过农业机械入股,由理事会根据生产需要,精选出一系列符合实际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取长补短,整合了农机装备资源,在整合农户现有农业机械的基础上合理购买新机具,避免了家家户户买农机,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率、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根据成员的特长,合理分工,让会种地的人种地,会养殖的人搞养殖,会营销的人跑市场,人尽其能,物尽其用,整合了人力资源,避免了一家一户小而全的资源浪费现象。

三是农机合作社进一步降低作业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合作社做到了五“统一”,即统一存放,统一检修保养、统一管理、统一作业标准,统一结算,进一步降低作业生产成本,提高作业效率。

四是解决了全县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合作社通过订单作业与本村及周边村庄签订了作业合同,外出务工人员在三夏、三秋季节不用回家就可以把农作物收回家。把大量农民群众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成了名副其实的“工薪族”,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繁荣了农村经济,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五是解决了农机户和农户之间、农机户与农机户之间作业市场需求的矛盾。合作社的成立,避免了“有机无田耕,有田无机耕”恶性无序竞争的尴尬局面,既提高了农机具的使用、利用效率,保证作业秩序,稳定农机市场作业价格,又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抢得了农时,促进增产增收。

六是解决了孤老病残等农村弱势群体的无劳力耕种、土地撂荒的问题。在农村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各种贫困户,因没有足够的劳动力,自己的承包地一直以来成为他们的负担、心病,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了农机合作社,这些农村弱势群体不仅不再为土地管理而发愁,农机合作社为他们提供优惠的全程农机服务,促进了新农村的和谐和稳定。

三、效益情况

合作社的服务能力日渐增强。随着农机专业合作社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合作社成员之间按照自己的技术和机具的特点分工,形成了相互配合专门从事某项作业的专业服务队,与“单打独斗”或仅能从事单项作业的农机个体户,在农机作业市场的有序“竞争”中,逐步由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套餐式”作业服务而取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服务的范围、服务内容、服务的户数、服务的半径越来越大。同时根据市场的需求,不少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增加了零配件供应、农机维修、农业生产资料代购代销,以及农产品加工、油料加工、农机中介服务等有利于农机户和农业生产的服务项目,深受农机户的欢迎。

2011年全县48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完成农机作业面积86万亩,其中跨区作业面积30万亩,订单作业面积27万亩,服务总收入达到3930万元,其中田间作业收入3700万元,修理收入100万元,其他服务收入130万元。大型动力单机平均收入达到5万元、纯收入达到3.1万元。如东明县黄土地农机专业合作社2011年“三夏”期间,实行订单机收小麦6560亩,作业收入23余万元。合作社组织14台大型小麦联合收割机赴河南、河北、北

京、天津等地跨区作业,历时20天,作业9600余亩,合作社作业收入20余万元,比非合作社成员高15%左右。取得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四、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不平衡。至2011年底,全县在工商局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48个,而示范性农机专业合作社只有9个,这些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高,运作模式规范先进,效益显著,先后被命名为市县明星合作社和全省农机规模化作业推进项目单位。另外有几个合作社虽然没有院落,但他们在合作社社长的带领下夏秋两季搞跨区作业搞的也有起色,但是大部分合作社虽然在工商局注册了,实际上管理不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内部尽管建立了管理制度,但没有完全依据管理制度办事。会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组织管理、统筹协调、对外交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致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凝聚力不强。其组织结构松散,缺乏必要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成员之间联系不紧;组织化的程度也不高,规模不大,吸收的成员不够多。

(二)资金短缺,终是制约合作社发展的瓶颈。由于绝大多数合作社是近二、三年内新成立的,起步较迟,经济基础薄弱,共同积累少,另一方面合作社成立以后征用土地建机库等固定资产投入较大和作业费用不能及时收取,有的合作社是靠借贷购买油物料,同时得到国家项目扶持的合作社毕竟只是极少数。所以低投入、低积累、高分配,“两低一高”的现象普遍存在,难以形成预想和需要的规模经营、服务功能、设施配备和技术资源,严重影响着合作社的业务做强做大。

(三)人才缺乏,导致合作社低水平运行。2011年对48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调查,相对有经营管理头脑,富有市场搏击经验,担任村官的不足20人,大部分合作社负责人均是农机大户和农机手;从学历上讲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合作社理事长仅9人,只占总数的20%。虽然有些合作社也聘请了技术人员,但也仅限于操作、维修技术指导,难以参与决策,真正懂技术会管理、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而合作社的自身条件也难以吸引到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参与到合作社中来。多数社员只关注“农田作业”,对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以及如何经营管理较少过问,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合作社,其内部事务往往由理事长一人拍脑袋决定,导致合作社的整体运作随意性较大。

(四)合作社建设用地矛盾突出。目前,我县农机合作社建设地点大部分是利用废弃村委会或学校,在原有设施上进行改扩建。不能满足合作社建设需求。由于土地使用审批规划严格,加上非农业用地控制严,合作社建设用地已经成为制约合作社发展的突出问题。位于东明县沙窝乡的茂祥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具有较高的经营管理能力,该合作社发展前景很好。但目前正苦于合作社建设用地问题,忙于奔波近3个月,问题还没有解决。

五、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把发展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列入农机化发展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将其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大事抓实抓好。采取示范引路、以点带面的方式开创工作局面,重点对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中的建章立制、申请登记、经营管理、安全生产等提供政策引导、技术、信息、市场营销等服务,并强化监督管理。

(二)加快建设步伐。在深入调查农机大户及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状况、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及农民对农机合作社的基础上,按照我县建设农机专业合作社标准要求,重点积极探索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土地托管、土地经营、订单作业等模式,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能力。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到位、有序发展,确保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取得实效。

(三)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自愿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挥农民在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引导、组织农机大户联合开展作业服务,走农机合作化发展之路。同时,加强跟踪指导和服务保障工作,把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机管理的延伸和补充,为基层农机管理搭建新的平台。

(四)建议各级以政府的名义进一步细化、明确各项扶持政策,在财政、税收、信贷、项目扶持、用地建设等方面出台有针对性的配套扶持措施和可操作性的规定,使农机合作社在为农业生产服务中享受到优惠和倾斜。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项目支撑使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建设中把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和发挥的更加完备,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做大做强。

(五)全面提高合作社成员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宣传扶持合作社发展的优惠政策、典型合作社的经验,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通过培训、学习、参观、研讨等多种形式培养一批规范管理合作社的管理人员、包括合作社管理人才、会计、技术人员等,为合作社的发展培养造就出一批实用人才。(李玉民)

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

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枣庄市台儿庄区农机专业合作社现场观摩及经验交流材料》一、我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台儿庄区总面积538.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泰安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泰安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泰安市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民增收,提升农机化水平的关......

孙吴县农机合作社调查报告

孙吴县农机合作社的调查报告我县是以旱作为主,依靠机械耕种的农业县,耕地面积 176.04万亩,全县以大豆种植为主,原来主要以小四轮耕作为主,耕作质量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困扰着我县......

浅析某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

浅析XX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如何扬长避短,健康发展成为厄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从XX区......

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施行,为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应顺应形势......

《东明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报告.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东明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农机合作社调研报告 调查报告 东明县 农机 农机合作社调研报告 调查报告 东明县 农机
[调查报告]相关推荐
[调查报告]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