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物流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_马鞍山市调研报告
马鞍山市物流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马鞍山市调研报告”。
马鞍山市物流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
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物流业作为降低原材料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在全球范围内已获得了迅速发展。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现代物流业正在迅速成长为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特别是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和质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鉴于物流业对服务和支撑其他产业的调整与发展、扩大消费和吸收就业的巨大带动作用,为有效应对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国家已出台的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位列其中。为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基础,我们结合我市产业发展特色和区位优势,就我市物流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了相关调研并就此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供领导参考。
一、物流业发展现状
(一)物流总量
马鞍山是一个典型的以冶金压延和加工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城市,工业经济占整个经济的比重达68%。2008年底共有工业企业超万家,实现工业产值 1370亿元,其中规模企业600多家,实现产值1165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亿元,增长22.5%。大力发展物流业尤其是为生产服务的现代物流业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增长。2008年,社会物流总额达115亿元,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约为18.1%;物流业实现增加值33亿元,增长6%,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8.4%,占GDP的比重为5.2%。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我市货物运输量约9100万吨。其中,港口吞吐量约4700万吨(进港3530万吨,出港1167万吨,其中,马钢进口矿石量约2100万吨);火车运输到发量约1700万吨,公路货物运输量2662万吨。全年进出口总额33.46亿美元,其中:进口22.43亿美元,出口10.03亿美元;我市年货物进出流量初步测算已达1亿吨(其中马钢物流量约为7500万吨),生产性产品的物流量约占80%以上。
(二)区位及基础设施条件:
我市临江近海,紧邻长三角地区,区域位置及交通设施基础条件十分优越。公路、铁路、水运全面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已经基本形成。铁路。马鞍山市现有过境铁路一条,其功能定位为沿江铁路支线,境内里程36公里,马鞍山火车站为二等区段站,年货物到发量1660万吨。境内有货运铁路多条,主要服务于马钢和长江钢铁。(其中为马钢服务量90%以上)公路。已初步形成了以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支干相连的公路网体系。市域内公路里程达2221公里,其中高速41公里。市区对外公路主
要有国道205、省道313和
314、宁马高速、马芜高速(沿江高速)等。其中宁芜公路和宁马高速是通往南京、上海以及苏中、苏北的主要通道,宁马高速是马鞍山市连接南京都市圈和长三角地区的唯一的快速通道。水运。马鞍山市辖区长江岸线长36公里,加上江心洲左岸线18公里,共计54公里。依据河势的稳定性、水深、航道等条件,可以开港的岸线为22公里,除姑溪河上游2000米预留岸线为非深水岸线外,其余皆为深水岸线。马鞍山港现有泊位40个,其中货运泊位38个,最大靠泊能力达万吨。泊位综合通过能力约4000万吨/年(含在建)。根据货物吞吐量等综合指标,2008年马鞍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近4700万吨,(其中外贸出口1.02万吨,主要为马钢轮毂;进口35.4万吨,主要山鹰废纸);集装箱吞吐量5.1万标箱,其中进港2.73万标箱,出港2.38万标箱(目前尚无专用集装箱码头,但年内天顺9万标箱集装箱码头将开工建设),马鞍山港已成为一个综合性、多功能的大港口。航空。马鞍山市现尚无航空机场,但距离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仅有38公里,航空运输条件十分便捷。
(三)物流园区及物流企业概况
目前,马鞍山市尚未形成严格意义上的物流园区。但依据发展规划和产业积聚和发展需求,已分别在慈湖开发区和马鞍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了以服务钢铁、金属制品加工、化工、建材为主体的重化物流园区(马钢配售、马物实业、快捷等物流企业入住)和以汽车制造、机械制造、食品生产加工、纺织服装等为主要产业的综合工业产品物流园区(嘉恒储运、三和仓储、瑞马钢材等物流企业入住)。两大物流园区建设初具雏形。
据统计,马鞍山市目前拥有载货汽车9012辆。其中普通载货汽车占载货汽车总数的96.5%。全市拥有100台以上货车的货运单位共16家,拥有运输船舶1400余艘,净载重量846781吨,单艘平均载重量650吨。从事交通运输、仓储的个体及企业数达1000多家,其中以物流企业名称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有近200家,(在交通部门挂靠的物流公司148家,备案的物流企业16家),有9家外地物流公司在马鞍山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马鞍山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培育和带动了市港口集团、市长运集团、市联运公司、长江物流、大汗物流、快捷物流等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成长壮大,市场综合竞争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2008年实现1000万元以上营业收入物流企33家,超亿元的5家,其中港口集团实现营业收入达3亿元。
(四)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具备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目前,全市宽带用户为11.2万户,比上年末增长51.4%。国际互联网用户为11.8万户,接入网光缆线路长度36746芯公里,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10665路端,具备了物流信息化的基础条件,社会物流信息化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马鞍山信息港等商品供求信息平台已经建立,除了发布有关商品供求信息外,还可以进行简单的网上交易;马鞍山市交通运输信息中心建成了GPS监控中心。部分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已建立起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如马钢、华菱、山鹰等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ERP系统,特别是马钢公司,不仅实现了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化,而且其物流子系统还直接与供应商、代理商以及马鞍山港口集团进行联网,大大提高了其物流的运作效率。全国货运信息网在马鞍山联运公司设立了信息中心等。
二、存在问题
(一)发展的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提升。与周边城市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比较来看,马鞍山市的支持力度还有待提高。从组织领导来看:目前我市物流发展尚未形成统一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机构,不同运输方式归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形成了所谓的“体制瓶颈”。从扶持力度来看:没有建立专门的“物流业发展扶持资金”,支持物流业发展的土地、财税、金融服务、招商引资等一系列政策尚未具体明确。
(二)基础设施条件有待进一步完善。如:沿江产业带的陆路物流通道建设仍显滞后,影响了北部工业区和港口物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马鞍山港可利用岸线资源较少,港口通过能力不足,泊位等级不高,结构不合理,锚地建设严重滞后;已利用深水岸线港口泊位的后方陆域普遍较为狭窄,集疏港道路通过能力远不能满足需要;铁路站场建设滞后,处于超能力、超负荷运转,亟待改建和提高。
(三)物流信息化建设滞后。目前马鞍山市尚没有一家物流企业使用条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射频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自动化分拣设备等。生产企业中除了马钢、山鹰、华菱等企业拥有ERP外(附带物流信息平台),其他企业很少拥有。从整个马鞍山市物流业来看,电子商务平台尚未建立,区域性的、综合性货运信息网也没有形成。
(四)物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档次较低。调查表明,我市近300家交通运输仓储企业中,真正上规模、上档次、能够开展综合性物流服务的企业没有几家,能够提供特色服务的物流企业则更少,尤其缺乏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多数物流企业服务内容大多停留在仓储、运输、搬运、货物代理等低层次服务上,而增值空间较大的包装、加工、供应链服务等业务则开展的相对较少;物流企业在生产技术、管理水平上明显偏低。其经营和管理多数属于粗放型,与现代物流所要求的高效率、低成本不相适应,在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个性化等方面也都存在明显不足,与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企业的距离相差甚远。
(五)企业员工素质不高,物流专业人才普遍缺乏。马鞍山市物流企业人才缺乏比较严重,特别是一些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发能力强的专业性人才更是奇缺。“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物流专业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不高、缺乏专业人员已经成为我市物流发展的“硬伤”。
(六)第三方物流业发展滞后。企业物流与第三方物流不能有效融合,导致社会物流需求不足。从总体上看,一方面,我市存在企业物流“越位 ”,第三方物流缺位的问题,既造成了企业重复投资、人员增多,又导致了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不足。另一方面,原有交通、仓储、装卸等专业物流企业,综合服务能力不强,不同程度地存在小的干不好,大的干不了,对生产企业吸引力不高。
三、对策和建议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发改委、财政、商务、建委、国税、地税、交通、人行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现代物流工作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研究制定全市物流发展规划和物流发展相关政策,协调相关管理部门做好物流发展的服务工作
(二)科学规划
优化环境
加大扶持。结合《国家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和将要出台的各项鼓励政策,把握我市具体实际,一方面从资源整合,节约集约着眼,高质量编制物流发展规划,优化空间布局,明确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和引导力度。进一步强化为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服务的观念,着力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规划的职能,重点是建立公平、开放、有序、规范的物流市场环境,完善低成本的金融、法律、信息、外贸、工商、税务等配套服务体系;建立“物流业发展引导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作为物流业发展引导资金,专项用于符合规划的物流园区、物流信息系统、仓储设施、重点物流项目开发建设的贴息、担保。同时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物流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三)继续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港口:加大核心港区建设和改造力度,进一步提高其作业效率和通过能力,全面改造后方陆域和集疏港条件;开发江心洲左岸深水港区和太平府中小泊位新港港区,加强内河航道的开发力度;加速与港区相关的公共通道和桥梁的建设,提高和确保港口集疏运能力。公路:配合马鞍山公路大桥和接线工程项目的实施,加快我市公路新的出入通道建设;加快沿江大道和马濮旅游大道的建设步伐,争取早日建成发挥效益;加大对现有道路改造升级,优化路网结构,提高其通行和运输能力。铁路:结合宁芜复线改造和城际铁路项目实施,对马鞍山火车站实施站场大改建,全面提升交接能力和综合运力,完善功能,重点满足马钢大发展的货运需求。加强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模式,依托优势企业,整合物流信息资源,构建其覆盖全市的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传输和发布、信息共享。
(四)加强资源整合和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业。一是以资产为扭带对现有主要专业运输企业整合、重组。充分利用联运的货源优势,汽运、交企的站场运力优势,长运的资金、人才优势、江安的长江航运优势,实施战略重组,形成规模效应。二是整合个体运力。积极引导近五千台个体货运车辆采用挂靠等方式接受必要的管理,规范物流市场秩序。三是加强与“南京都市圈”城市的沟通联系,实现区域内要素共享,优势互补。四是采用培育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尤其要大力引进知名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入住我市,引入现代物流业发展理念,引领带动和快速提升我市物流业发展水平。五是促进我市第三方物流业加快发展。在继续为马钢(马钢每年的场内运输量约为1.1亿吨)等大企业外做好配套的同时,积极拓展为众多的中小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以降低社会生产成本,全面提升发展水平。
(五)大力推动落实重点物流建设项目。以重点物流项目为抓手,推动我市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优先支持多式联运和转运设施、物流园区、城市配送、大宗商品和农村物流、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科技攻关及应急物流等国家鼓励的项目。对落实的重点物流项目,建立多元投入机制。通过加大物流项目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支持有一定知名度的国内外物流企业进入我市物流市场,参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物流企业与外商合资、合作建设物流项目。对落实的重点物流项目,如:长运物流港、港口集团改扩建、长江综合码头等,按照有关规定在资金、政策、税收、用地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确保其能尽快地发挥效益。
(六)积极培养和引进人才,加强队伍建设。采用“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等方式,切实加大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制定完善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引进一批高层次的物流管理人才;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新机制,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现代化物流人才队伍。
近年来,xx区把物流业作为“四大支柱产业”(化工、造纸、酿酒、物流)来发展,取得了不凡的业绩,为进一步加快发展xx现代物流业,对于“1234”发展战略的实施,增加财政税收,增加为工业服......
近年来,**区把物流业作为“四大支柱产业”(化工、造纸、酿酒、物流)来发展,取得了不凡的业绩,为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1234”发展战略的实施,增加财政税收,增加为工业服......
区物流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区物流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近年来,xx区把物流业作为“四大支柱产业”(化工、造纸、酿酒、物流)来发展,取得了不凡的业绩,为进一步加快发展xx现代物流业,对......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区物流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奎期,我们采取实地调研和书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17个市进行了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实地考察调研了青岛、烟台、临沂、日照等8个市,听取了50余家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