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调研报告
1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调研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第一组入驻长丰村的调研报告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安是一个。。。而长丰村更是国家主席李先念的故乡,这里走出的开国将军就有??个。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1、调研对象情况
长丰村是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和原国务院副总理、上将陈锡联的家乡。位于高桥镇区西南四公里,与黄陂木兰山接壤,四面环山,九冲一河。全村11个村民小组,14个行政自然村,共228户,905人,党员35名。村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宜居环境不断改善和提高,先后被评选为湖北省“旅游名村”、“生态文明村”、“宜居村庄”、“文明卫生村”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村”等荣誉称号。
主要的红色景点、红色故事、红色歌曲情况
2、调研准备情况
考虑到我们来到的是革命老区,而且是“全国 示范村”,全体组员认为立足本村特点、发挥高教优势、传承红色文化、推动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本组成员坚持“中心突出、科学部署”,对本次调研重点、方案、方式进行了充分论证和准备,并收集了相关资料,设计完成了调研问卷;坚持“深入实际,点面结合”,组员按照分工深入该村的“两组一园”(一组、六组及李先念故居纪念园),通过入村走访、入户访谈、问卷调研等方式开展了调研活动;坚持“系统梳理,有的放矢”,结合调研、走访、问询等情况以及文献查找、分析情况,小组就长丰村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加强和改进长丰村的红色文化传承、开发、创新工作提出了对策参考与意见建议。
3、调研样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长丰村一共有11个村民小组,我们选定了“两组一园”作为了调查对象,即:李先念故居所在的八组、陈锡联故居所在的一组以及“李先念故居纪念园”所在园区。本次调研共抽样走访了36位当地群众,发放问卷36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34份,占??%。在调研整体情况中,从年龄看:30岁以下?人,占??%;30-50岁??人,占比例??;50岁以上??人,占??比例。从性别比例看:男性??人,占??%;女性??人,占??%。从文化程度看:小学及以下文化??人,占??%,小学及以上文化??人,占??%。从政治身份看:党员??人,占??%,群众??人,占??%。
本次样本兼顾了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政治身份及性别区别,特别是坚持每户一人,所有调查对象占到全村住户数的1?%;党员更是占到了所有党员的7%,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红色文化传承与开发的良好趋势
近年来,长丰村以“打主席牌,走招商路”为目标,以建设“旅游名村”为着力点,按“旅游名村”总体发展规划,先后投入各项资金650万余元,开展了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建设,红色产业发展态势喜人,群众对红色文化传承与开发的认识、拥护、期望不断提高。
1、红色旅游景点得到开发和宣传。近年来,以李先念故居纪念园、李先念故居图书馆、陈锡联将军故居、秦??将军故居、红马寨、红军洞、共和城等红色文化旧址等为重点,完善了各红色旅游景点的服务设施建设,加大了红色旅游资源的宣传推介力度,着力打造长丰红色旅游品牌。近年来,每年村里的接待游客约30多万人次,在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同时,也提升了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村民普遍认为,2015以来,在本村参观考察红色文化的人数有增长,其中:认为大幅度增长的??人,占??%,略有增长的??人,占??%。而来的群体主要集中在“各级领导干部、单位组织的学员”,近年来,旅行团和个人来旅游参观人员也明显增多。
2、红色人物故事和歌曲得到挖掘。当地编著的《红安将军志》、《李先念的故事》等等书籍,《红安魂》等故事,为长丰红色文化资源提供了史料依据,是 人们了解长丰革命史的教科书,也是弘扬革命老区精神,开展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小小黄安》、《八月桂花香》等歌曲被人们广为传唱。在调研中,会唱3首左右红色歌曲的村民约??人,占??.%。会讲陈锡联参军、李先念避难红军洞的故事等人占??人。。。特别是,有很多村民都提到《铁血红安》的播放后,参观人数明显增多,这不仅仅是革命老区本身红色文化的吸引力,也是文化宣传带来的变化。
3、红色资源开发得到赞赏和拥护。在调研的村民中,对于开发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的态度赞成的??人,占到??%,不赞成的??人,占到??%。赞成的民众全部认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可以带动经济发展,同时有部分村民还认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可以教育民族、值得传承和创新,也是对历史的尊重和保护”。随着路网建设,特别是红色旅游公路专线的开通,李先念故居纪念园、陈锡联故居景区游客接待量不断增加,全村从事旅游服务人员达100余人,主要从事保洁、厨师、卖小商品等工作,年营业收入在1-2万元左右。家里有红色文化相关产业的有??户,占??%。大多数家庭希望政府能够组织有序开发,争取能够有更多经济来源和工作岗位。
三、红色文化传承与开发的主要问题
随着,国家对红色文化保护意识的提高,政府及民众对红色文化、红色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越来越重视,但是在进一步推进红色文化传承与开发上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困难。
1、对红色文化遗址保护认识不足。在调研过程中,有约一半以上的村民认为,目前本村红色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力度均不够,一共有??人,占??%,还有??人,占??%,认为只重视开发,保护力度不够,还有??人,占??%,认为注重保护,但存在资源浪费等。长丰村走出的将军多,但红色文化资源较为分散,交通不便,资源损坏严重,一些革命旧址也都分散在广大农村,多为年代较久远的祠堂、民居,多数房屋建筑已无人居住和使用,损坏较为严重,部分革命旧址、旧居濒临消失,有的已经仅剩遗迹。由于缺乏资金保障,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还不完善,致使红色文化资源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比如:陈锡联故居就 处于无人看管的现状,严重影响墙体,房屋漏雨,墙体坍塌,没有人维修。还有村后扁担山上还有抗日时期留下的战壕也无人问津,更难谈保护和开发。一些乡(镇)的领导、部门的领导,还有不少干部群众,对红色文化遗址保护认识不足,没有深刻认识到红色文化遗址的财富性和保护的重要性,脆弱的红色文化建筑和遗迹可以说是风雨飘摇,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不够,红色文化资源蕴藏的潜能还没有发挥出来。
2、对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长丰村红色文化资源较为分散,对外宣传相对滞后,没有打造出代表自己形象和独具吸引力的品牌。长丰村是最早创建党组织和开展革命活动的根据地之
一、共有480多人参加革命、284人为革命流血牺牲,在册烈士150人。但是这些历史,并不是所有长丰村民都了然于心,在参加问卷调查的34人中,只有??人全部知道,有??人知道1-2个,还有??一个都不知道,全部不知道的占到了?%%。同时,长丰村2015年被国务院、省扶贫办确定为国家、省级两级旅游扶贫试点村,34人中只有??人知道,大部分村民不知道。在从长丰村走出去的将军情况,少数村民也一无所知,长丰村一共走出了??个将军,知道有将军的也大部分限于李先念和陈锡联,对其他人则鲜有人知。这说明,对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还不够,还没有将红色人物、事迹、故事深入人心,红色文化资源在红色旅游市场中标志不鲜明,特色不明显,印象不深刻。随着历史的推移,很多资源损坏严重,有的濒临消失,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3、对红色资源开发的整体规划不够。
在调研过程中,调研对象普遍反映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整体规划,未能够形成有效的开发保护生态战略机制,影响了长丰红色文化资源在红色旅游市场的知名度。主要表现在:一是规划情况,群众不知晓。“政府对本村红色文化开发与保护规划”的知晓率极低,仅仅有?人表示知道,有??人,占??%的人都表示对规划不知道,甚至认为就没有规划。二是宣传单
一、规划不科学。由于红色资源分散,红色文化指示标牌不清,一路感受不到红色文化的浓厚氛围,也看不到多少红色文化的标志,红色文化遗址主体、标志牌不显眼。三是系统性不够,整体规划机制不健全。在推进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时,没有发挥地域优势,把长丰村及红安各地的红色资源,系统、有效的整合,整体规划、整体开发,没有形成红色文化旅游的产业链和产业群,存在引不来人、留不住客、推不出产品的困境。
四、红色文化传承与开发的建议和对策
1、加大保护宣传力度,增强保护开发意识。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本质和精华在不同时代的锤炼与提升,是民族精神的创造性传承与弘扬,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保护是开发、利用的前提。只有保护好,才能为开发、利用提供基础;只有保护好,才能利用它来对人们进行信仰教育,才能更好地服务于长丰的经济发展。一是加大红色文化的挖掘。加强对红色文化的研究,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通过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及内涵,深度挖掘革命人物、革命故事、革命歌曲、革命图片等红色文化,并形成成果,编撰成书籍、影视、曲库等,激发群众、村民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进一步挖掘出长丰的红色文化遗址、遗迹,搞清家底。划定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区域,增加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的碑、牌标志。二是畅通红色文化的宣传渠道。利用在每年的清明节、“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传统节日、纪念日前后,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和学生,通过瞻仰革命旧址、旧居,祭扫烈士墓、烈士纪念塔,入党(团)宣誓,邀请老红军讲革命英雄故事,访问革命烈属等形式,让广大干部群众和学生了解革命先烈的精神,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和感人事迹,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廉政教育。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广场电视墙等媒体,加大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的宣传力度,让红色文化遗址保护意识走进千家万户,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而提升全社会的保护观念。通过宣传,让大家清楚地认识到,不搞好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就愧对浴血奋战的革命先烈、革命前辈,增强人们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及法制观念。建议在公路两旁,利用石墙、护坡、闲置水渠、废弃桥梁、结合山形地势、运用壁画、剪纸、雕刻、索膜等艺术手法,打造“红色文化记忆”景观带;征集散落民间的红色实物,丰富展馆陈列的内容。
2、加大政府经费投入,增强保护开发力度。
加大对红色文化传承开发与保护,经费支持是基本保障,并需多渠道加大对红色文化开发、保护的经费投入,才能够确保保护开发力度的提升。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和预算。加大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经费的投入,要把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年增加。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对长丰国家级贫困旅游试点村给予文化保护经费的倾斜,积极争取上级经费。推行乡、村文物协管员体制,建立村民讲解员、保护员等人员经费预算,给予故居、旧址附近参与红色文化保护民众一定的工作和劳务经费,给乡、村、组、户一定的补偿经费,明确看护责任,让红色文化遗址有人宣传、有人参观、有人保护;做到不垮、不倒、不烂。二是积极争取红色旅游开发资金。要克服“等、靠、要”的心理,多形式、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充分发挥市场功能,通过积极的产业政策和有序的市场化运作,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红色文化产品和红色文化品牌。积极利用招商引资,开展绿色资源与红色资源结合的旅游开发,吸引外地资金投入,努力提高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经济的再生能力。发挥高教优势,依托“湖北艺术画湖北”等文化项目,建立高校学生实习实践基地,把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与红色文化传承结合,既能够为文化传承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撑,也能够为大学生进行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提供基地和条件。
3、加强整体系统规划,打造红色旅游品牌。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任何没有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的旅游项目是没有生命力的。科学有序的规划是红色文化开发和保护的根本保障。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要上升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要从提升文化软实力和保护文化遗产的角度,对红安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系统科学地规划,在提升红色旅游产品的品位上下功夫,使深度开发与创新开发相结合。一是加强系统科学规划。要科学规划、高度重视旅游资源整合,把不同规模、不同种类、不同地域的资源连接起来,以红色为主线,建立融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旅游于一体的红色文化旅游区,形成整体效应,增加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最终实现旅游资源的优势互补,共同促进红色旅游的持续发展。通过梳理现有红色 文化资源,结合新农村建设东风,提升红色文化经济管理能力,将所有红色文化资源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研究,逐步构建起以黄麻起义纪念园为中心,向周边将军故里、革命旧址辐射的红色文化旅游圈。发掘相关绿色自然资源、历史人文资源与红色革命资源的优势,有效整合老区特产、红安大布、绿色蜂蜜、华源花园、蓝莓基地等产业,形式有序、生态发展的产业链。二是突出文化品牌提质。要积极提升红色文化品位,在红色文化旅游产品上下功夫。通过发挥高教、专家设计优势,对红安长丰村传统文化的红安绣、红安布鞋、红安鞋垫等红色传统小手工艺品进行设计、推广。通过组织村民宣传队、表演队等形式,举办宣传促销、旅游推介会、节庆活动等形式,扩大知名度,提升市场竞争力。通过组织农户培训、外地考察、实地调研等形式,提高农户自主经营红色文化的能力和水平,丰富红色文化旅游内容,提高红色文化辐射功能。
了解是拓宽知识面,提升自我素养的必不可少手段。写总结时要注重语言的简洁明了,让读者一目了然。接下来是一些总结实例,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参考和借鉴。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
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16-9- 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检测1 学习目标:1、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地位、表现(民族节日、文化......
传承红色文化 创新党建工作2011-7-8发布时间: 2011-8-16 8:59:29 被阅览数: 7 次 来源: 京珠管理处大悟管理所文字 〖 大 中 小 〗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传承红色文化创新党建工作......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文 高考语文作文——吴志瑶亲爱的老师们,我现在想问你们,当敦煌的瑰宝出现在大英博物馆;当《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的读者越来越多的是外国人;作为华夏子民,我......
传承红色文化 创新党建工作中共新建煤矿委员会新建矿党委紧紧围绕“高举旗帜,打造特色,突破重点,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在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挖掘“红色文化”内涵,营造“红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