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中国的一场全方位革命_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答案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中国的一场全方位革命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答案”。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中国的一场全方位革命
(2010-07-23)
上世纪50年代末,日本经济进入“锅底萧条”阶段。社会面临劳资关系紧张、个人消费不足等诸多问题。1957年12月日本的完全失业者为49万人,1958年3月增加到92万人。劳资关系也十分紧张。在南九州岛Miike矿场发生了长时间的罢工。1960年,日本池田内阁为了推动日本经济的发展,采纳经济学家下村治的建议,宣布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这场新经济运动成为日本经济起飞的基础和转折点。
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从1960年12月宣布启动,至1967年提前三年完成翻一番的目标,实际国民生产年增长率为10.5%,到1973年国民收入翻了2倍。失业率也保持在1.1%-1.3%的低水平。日本的这种高速增长时期以前和以后相比,国民生活方式、社会形象、人们的思维方式,乃至日本列岛的面貌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就像换了个国家似的。
为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顺利实施,日本采取了引导国内储蓄转为投资,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提高人的自主能力与发展科学技术,帮助中小企业现代化、实行最低工资制、推行社会保障等有助于经济高速增长的措施。
在日本实行的诸多经济增长政策中,核心是提高企业设备投资。为引导企业投向机器设备,日本甚至不惜控制外国投资的规模;制定中小企业基本法,通过各种措施推动中小企业的设备现代化和专业化生产;以减税、加速折旧等确保企业更新设备的资金和积累自我资本。实行预算平衡,使政府开支不影响私人投资。日本政府还实行了控制外国投资的政策,以促使国内的高额储蓄能够转化为高额投资。此外,政府还增加了公共投资,制定了从1961年开始的公路建设五年计划、国有铁路的柴油机化和复线化,60年代初日本政府公共开支平均每年增加25%左右;在减税方面,计划从1961年开始,每年在个人收入调节税和企业税上共减税1000亿日元,同时降低利息、扶植公债和公司债的债券市场。
我们现在谈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大家只是从字眼上进行理解,好像只是收入的倍增,其实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对国家的意义何止是收入的倍增,它是一个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对国家来说是脱胎换骨式的进步。如果这个计划能够实行成功实行,我国就可以一举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因此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对国家发展、民族崛起的意义,都不可小觑。30年前,我们的国家领导人,提高了实现国家发达的“三步走”战略,我国在后来的经济发展中,也是按这一战略来实施的,但是三步走战略的缺陷就是过于注重GDP的倍增,而忽略了国民收入的倍增,GDP的倍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来国民收入的倍增,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讲GDP的倍增与国民收入的倍增并不是一回事,也不可能同
步倍增,比如依靠人口红利可以带来GDP的倍增,但是并不能带来国民收入的倍增,我国目前国民收入占比下降,民生问题凸显,这一时期,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总体上是非常成功的,但是也带来贫富差距过大,人口过度向大城市集中等问题,笔者将日本国民收入带给我们的启示归纳为以下三点:
1、收入倍增计划一定要与提高劳动生产率联系起来
日本的收入倍增计划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核心,以提高收入为目的,我们今天解读日本的收入倍增计划,不要望文生义地以为日本只是在分配领域实行类似中国曾经拟议的“限高、扩中、补低”一套增加收入的措施。若没有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经济高速增长就不可能,从而不断增长的国民收入也就成为无源之水,即使一时能够实现,也不过是通胀与挤压企业利润的代名词而已。所以,日本除了收入计划之外,还有经济发展计划,通过大规模投入研发,应用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步实现企业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长,目前,我国的劳动生产率还相当落后,我们可以,也必须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角度实现国民收入的倍增,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报告显示,美国是世界上劳动生存率最高的国家,劳动力年平均创造财富6.38万美元.中国工业劳动力年均创造财富1.26万美元,其实中国这个劳动生产率数据也是大大高估的,因为中国人工作时间远远大于其他国家,中国制造业的工人绝大部分没有星期天。
提高劳动生产率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产业升级,放弃低劳动生产率产业,直接发展高劳动生产率产业,从而带动全社会整体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具有非常明显的产业升级特征,比如在1955-1964年,黑白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是日本的“三大神器”,而在1965-1974年,汽车、彩电和空调,成为“新三大件”。另一种是产业改造,既通过机械化的深度运用和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将低劳动生产率企业造成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产业升级必须以科技革命为依托,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国产业升级很难,中国应该更多的是依靠产业改造,利用产业改造在中国兴起一场劳动生产率革命。
2、与缩小贫富差距联系起来。
工资倍增一定要与缩小贫富差距联系起来,收入差距急剧拉大,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不稳定的严重问题。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坚决地、有效地缩小收入差距。中国在实施居民收入和工资倍增计划时,一定要有针对性,一定要明确“倍增”给谁?收入和工资倍增计划的主要对象应该是:企业普通职工、一线职工、中低收入阶层等。如果收入倍增给中高收入者、倍增给高层管理人员,而低收入、低工资的普通员工只有星星点点,那么,平均工资也许增加了、上去了,但是,两极分化将越来越严重,分配不公将更加恶化,各种社会问题将会凸现出来。中国不需要艾菲尔铁塔的收入分配结构,中国也不需要金字塔式的分配结构,中国需要橄榄形社会。
3、与降低民众的生存成本结合起来。
最近一段时间,我国南方出现数起要求增加工资收入的停工事件,按照原来的测算,中国的劳动者红利至少可以延续到2015年,也就是到2015年才会出现刘易斯拐点,但是为什么好像到今天就撑不住了呢?主要是城市生活成本的抬高,劳动者的实际生活支付能力在下降,已经到了一个不可能承受的地步,当然要被迫地推动涨工资。过去二十年,有两列火车拉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一列火车是全球化,另外一列火车是城市化。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的出口将进入一个漫长而漆黑的隧道。展望未来二十年,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是城市化。城市化带来的则是民众由低生存成本型社会向高生存成本型社会的转变,以前农民工过的是“城市-农村”两栖生活,因此他们可以承受较低的工资,而现在的新生代农民工必须生活在城市,原来的工资收入已经不能再维持生活,因此我们不仅要提高民众的收入,还要想相反设法降低民众的生存成本。
龙源期刊网 http://.cn浅谈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作者:吴柏军 孙丽红 陈攀宇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6期摘要:本文以我国十八大提出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从该计划提出的背景,实......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国民收入倍增计划(Income Doubling Program)日本1961~1970年间的经济发展计划。该计划由池田勇人内阁制定并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主要内容是:①充实社会......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实施细则的政策建议书最近,中央已经明确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我国战略部署从调整收入分配发力,开启了新一轮利......
聚焦中国收入倍增计划:中低收入者将受益分类: 财经 | 标签: 收入来源:经理世界网时间:2010-07-2250年前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让日本经济全球第二,我们对比一下,中国收入倍增计划让让......
“ 橄榄型”:国民收入倍增关键是中等收入群体倍增普遍观点认为,中等收入群体无论从经济层面、政治层面,还是社会文化层面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这个群体在国民中所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