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对比鉴赏训练题_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
诗歌对比鉴赏训练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
诗歌对比鉴赏训练题
(一)比较阅读描写庐山瀑布的两首诗和苏轼评价它们的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
虚云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徐凝 帝遣银河一律垂,古来惟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苏轼
1.根据诗歌意象填空。(3分)
李白诗中的“紫烟”,即徐凝诗中的“ ”。徐凝诗中的“落泉”,即李白诗中的“ ” 李白诗中的“银河”,即徐凝诗中的“ ” 2.苏轼诗对李徐二诗作了评价,试指出苏轼对二诗的看法,并说说你的理解。(3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菱,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1.两首诗分别描写了什么季节?分别描写了什么景物?(2分)
2.两首诗分别突出了一个“等”字和一个“惜”字。请分别说明它们是怎样突出这个字的。
(三)读下面两首诗和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1.两首诗寻觅春天的方式有所不同,请在诗中找出相关诗句来。(2分)
2.说说二诗反映的作者的感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4分)
(四)阅读两首《相见欢》,按要求答题。
相 见 欢
李煜
无言独上高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春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 见
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剪不断,理还乱”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绪?“簪缨”指代什么?“几时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试比较两首词在风格上的差异。(3分)
(五)阅读王维《杂诗》二首,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二)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1.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抒写了怀乡思亲之情。请从抒情主人公身份的角度作简要说明。(2分)
2.诗
(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抒情主人公只问“花”而不问“人”,和其他,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3.这两首诗在语言风格和句式运用上有什么作用? 答:语言风格上:
句式运用上:
(六)阅读王冕咏梅的两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白
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墨
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1.白梅诗中“不与桃李混芳尘”中“混”是“混同”的意思,是说白梅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墨梅诗表现了画中梅花的什么特点?(2分)
2.墨梅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3.两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
(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未眠。
春 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这两首诗在写作内容上的共同之处是什么?(2分)
2.从艺术表现手法来看,两首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写出其中一个方面。(4分)
(八)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转千匝绕郡城。
注:崖州,今海南岛海口市。李德裕,唐武宗时的宰相,唐宣宗时被贬到崖州。
1.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2.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3分)
(九)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过三闾庙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1.文有“文眼”,诗有“诗眼”,如杜甫《春夜喜雨》,“喜”字就是“诗眼”。“诗眼”可在诗题中,也可在诗句中,《过三闾庙》一诗的“诗眼”是 字。(1分)
2.“沅湘流不尽”这种写法,与《孔雀东南飞》的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否相同?为什么?(3分)
3.从写作技巧方面简要点评“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这两句诗。(2分)
(十)阅读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和苏轼《赠刘景文》,回答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1.两首诗分别写了什么季节的景物?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来表达感情?
2.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苏轼诗所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十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1)比较两首边塞诗的思想感情。
(2)比较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十二)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湖北卷)
登
城
望湖楼晚景
刘敞
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横风吹雨入楼斜,重楼闲上倚城隅。
壮观应须好句夸。浅深山色高低树,雨过潮平江海碧,一片江南水墨图。
电光时掣紫金蛇。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
(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
(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
[诗歌比较鉴赏参考答案]
(一)1.虚云
飞流
白练
2.从苏轼诗可以看出,苏轼先肯定了李诗,后否定徐诗,一句“古来惟有谪仙词”可看出苏轼对徐诗的全盘否定。(2分)整体来讲,李诗想象奇特,意境飞动,气势磅礴;徐诗虽有夸张,却无奇思妙想,气势不如李诗充足,但也不是如苏轼所评价的那样一无是处。(2分)
(二)1.《约客》所涉及的是黄梅时节(夏季),描写的景物有雨、蛙等;《雨晴》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主要景物有花间菱、叶、蜂、蝶等。
2.《约客》主要通过交待时间“过夜半”和描写细节“闲敲棋子落灯花”,突出一个“等”字;《雨晴》则主要通过“雨前”“雨后”的对比和“蜂蝶纷纷过墙去”的描写,突出一个“惜”字。
(三)1.白诗是“长恨春归无觅处”。黄诗是“除非问取黄鹂”。
2.惋惜春光流逝的深情是二诗作者感情的共同点。不同点是白居易最终找到了春,充满惊讶和喜悦;黄庭坚没有找到春天,感到无限怅惘和苦闷。
(四)1.六朝民歌中常用“丝”谐音“思”,李煜也用丝来比喻愁思。“剪不断,理还乱”,表现了愁思纷繁和难以排解。“簪缨”是贵族官僚的服饰,用来代人。“几时收”,既是词人渴望早日收复中原心事的表露,也是对南宋朝廷偏安苟且的愤懑和斥责。
2.虽然两首词的词牌都是“相见欢”,格律一样,但各自所表现的感情却完全不一样,风格也有很大差异。“离愁”是人们内心的一种抽象的感情,李后主却把它写得很形象,写出其滋味,写出了一种非常深切的人生感受。“无言”又加上“独上”,仿佛使人看到一个“斯人独憔悴”的孤独身影。西楼见月,夜已深沉,孤影徘徊,不能入寐,其人浓重的愁绪跃然纸上。全词表现得哀婉动人。朱词则通过“夕阳”“大江”“悲风”等意象,寄托了词人的国破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感情激越,语尽而情意悠悠不尽,有豪放之风。(能回答“婉约”“豪放”可给2分,能运用词中句子分析,得3分)
(五)1.诗
(一)是在家人(或女方)询问船家有无离家人(或男方)的来信;诗
(二)是离家人(或男方)向来客询问自己家中的情况。
2.诗人选取典型细节,用借代手法,以“花”代指亲人和家中的一切,问“花”是表达思亲还乡之情,这样写,感情含蓄、真切,富有情趣。
3.语言风格上,质朴清新,口语入诗,平淡而隽永。句式运用上,以文句结尾,可见对亲人急切的思念之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六)1.白梅具有不与桃李争高低,更不愿与其为伍的清高品格。墨梅具有高洁、清秀、淡雅、朴素的特点。
2.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王冕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3.都是借梅花抒怀写志,袒露了自己的襟怀,表达了自己的节操与抱负。
(七)1.都写了春天的早晨的景色,如夜雨、啼鸟、落花等,以及人们在春天早上迟起的情景。(景和事各1分)
2.如王诗以动写静,着力于视觉形象;孟诗由静入动,诉之于听觉感受。王诗绘彩着色,以形写意;孟诗纯用白描,重在写意。王诗着眼于空间景物的抒写;孟诗则着眼于时间过程的描写。(只要写出一处,意思对即可。仅写出一首诗的特点不给分)
(八)1.《山房春事》表达了作者对战乱带来的萧条衰败及昔盛今衰的慨叹。《登崖州城作》表达了作者对帝京的怀念及有家归不得的痛苦与绝望的心情。2.《山房春事》是借景抒情——作者通过乱鸦夕照与春花怒放不调和的画面表达思想感情。《登崖州城作》是即景抒情——通过登城所见抒发内心的感受。虽然两者抒情手法略有差别,但抒情方式都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委婉含蓄。
(九)1.“怨”。
2.相同。(1分)都运用了“起兴”(或“比兴”、“兴中带比”、“兴”)的手法。(2分)3.这两句诗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写眼前之景,其实,言外自有一种悲凉之气。(或:后两句写眼前日暮风起,枫林萧萧,情寓景中,为屈子传哀怨之声,空际传神,不着迹象,言外自有一种悲凉慷慨之气。)
(十)1.韩愈写的是早春,能摄春之魂,“草色遥看近却无”写出了雨后春草远望和近看的传奇景色,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苏轼诗写的是初冬,“荷尽”、“菊残”“傲霜”,既写景,又咏物喻人。
2.“残菊犹有傲霜枝”与“荷尽已无擎雨盖”相对,内容相近,构成“流水对”。这里菊花残了,枝干尚能傲霜独立的描写,既写了景,咏了物,也借物喻人,赞颂了刘景文的品格和节操。最后一句,既是实写,也是借代,作者把萧条的初冬写得富有生机和诗意,表现出诗人旷达明朗的性情和胸襟。语浅情遥,耐人寻味。
(十一)(1)高诗通过“雪净”、“月明”等景,表现将士归来、胡马北去的和平宁谧;写笛声,表现盛唐豪情和些许怀乡之情。
李诗通过“似雪沙”“如霜月”,表现边塞环境的险恶和景象的荒寒;写笛声,表现怀乡的迷惘和悲凉。
(2)高诗妙用通感,将《梅花落》笛曲的听觉转化为梅花飘落的视觉,边地无梅引发故乡梅联想。
李诗恰切比喻,“沙似雪”、“月如霜”,写出边塞环境的险恶和荒寒。
(十二)(1)和风细雨
(2)①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意境②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承上启下(3)①刘诗通过写雨映寒空,山深树幽,倚楼眺 望的一幅水墨画,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江南水墨图。②.苏诗通过写横风斜雨,潮江涌动,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雨 前,雨后的壮观美景。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黄庭坚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注:①分宁:今江西修水县,诗人的家乡。杜涧叟是他的友人。此诗写于诗人早年离开家乡去......
【试题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第1-2题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
最新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一、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答题: 序曰:“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定** 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江村诗歌鉴赏训练题,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诗歌鉴赏意境意象训练题一、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