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文综历史试题_高二文综期中试题

2020-02-25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文综历史试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二文综期中试题”。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级文综[历史科]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60分)

本卷共 40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每当春节临近,什么困难都阻挡不住游子回家过年和祭拜祖先的步伐。与这种习俗和精神信仰有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中央集权制 2.嫦娥本名姮娥,西汉时,汉文帝名刘姮,为避帝讳改名为嫦娥这件事情反映出

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

B.皇帝权力受到了侵犯

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D.百姓对汉文帝的尊敬 3.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

A.分封制

B.封建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4.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令,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将 A.交唐太宗定夺

B.交兵部出兵攻击 C.交门下省审议

D.交内阁裁定处理

5.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与这些制度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对应搭配正确的是

A.品行——考试成绩——门第声望

B.门第声望——品行——考试成绩

C.考试成绩——门第声望——品行 D.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6.某地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草,备部队急用。幕僚根据皇帝旨意,草拟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单位执行。这一现象发生在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三省六部制 ②宋朝在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在地方设置通判③明朝的内阁 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8.读下面的三幅图,其变化最能反映出

A.中央机构精减取得较大成就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C.六部的设置是古代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 D.相权由削弱走向取消,皇权不断强化

9.清嘉庆皇帝说:“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行省制的推行

B.丞相制度的废除 C.内阁地位的上升

D.军机处的设立 10.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A.分封制

B.中央集权制 C.君主专制

D.三省六部制

11.公元前 8~前 6 世纪,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城邦。这些城邦的基本特征是

A.地域辽阔,农业发达

B.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C.法制健全,等级森严

D.中央集权,分权制衡 12.对古希腊“城邦”(olis)一词的解释,更接近本质特征的是

A.城市国家

B.公民国家

C.独立国家

D.联邦制国家 13.以下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希腊的民主制度在雅典得到了完美的体现院

B.梭伦按照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是历史的进步

C.国家为低等级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有利于他们参加政治活动

D.经过斗争,长期在雅典居住的外邦人最终获得了公民权 14.关于雅典陪审法庭的性质是

A.最高审判机关 B.最高司法机关 C.最高监察机关

D.既是最高司法机关又是最高监察机关

15.罗马法规定: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的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说明罗马法 A.保护奴隶制

B.保护所有公民利益 C.保护私有财产

D. 维护君主专制

16.罗马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它的根本目的是

A.维持社会的等级和秩序

B. 避免纠纷

C.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D.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17.《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夜间行窃,如当场被杀,应视将其杀死为合法。”以上规定反映的实质是

A.《十二铜表法》十分严酷野蛮

B.极力维护私有财产 C.此法典保护了雅典人民的利益

D.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 18.下列有关对雅典公民亚哥斯的叙述,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是

①他被推选为代表参加公民大会

②他通过抽签成为民众法庭审判员

③他和妻子一道去参加公民大会

④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参政津贴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9.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下列四人的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

A.甲: 建议政府保护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受侵犯

B.乙: 主张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 C.丙: 倡导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 D.丁: 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的条款 20.罗马法的影响广泛表现为:①《法国民法典》的制定以罗马法有关内容为蓝本②西方法律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诉讼原则的继承③“天赋人权”“权利平等”口号的提出④中国清末、民国的民法与新中国现行《民法通则》和《继承法》的制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2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四十八年的曲折历程,导致其曲折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势力不甘心失败,进行拼死的抵抗 B.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矛盾削弱了革命力量 C.革命发生早,资产阶级缺乏斗争经验

D.处在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高

2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标志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政权的确立,这主要是因为

A.议会权力加强

B.法律取得至高地位 C.国王权力受到限制

D.内阁制度形成23.1641年,英国《大抗议书》中写道:“不经议会同意,而妄以国王陛下名义向人民征税或征收其财产税的专断权力,如今,已由两院断定并以国会的一项法案,宣布这权力是违反法律的。”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确立议会权威至高无上

B.国王开始丧失征税权 C.议会力图制约王权

D.标志君主立宪制确立 2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议会先后于1643年和1646年颁布法令,没收并出卖了国教和与议会为敌的贵族、王室的土地,购买土地的人以商业资产阶级为主。这反映出资产阶级革命的实质是

A.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B.改造旧的生产关系 C.夺取封建势力的土地

D.推翻封建势力的统治 25.有关中国明朝的内阁和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责任内阁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们都是国家最高的行政机构

②明内阁没有独立的行政权力而英责任内阁有独立的行政权力

③明内阁由皇帝任命,英责任内阁则由议会任命

④明内阁是封建专制王权的辅政机构,英责任内阁则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产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26.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这里的“紧箍”主要指

A.光荣革命的胜利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责任制内阁的形成D.进行议会改革 27.君主立宪制下的英国国王可以进行的政治活动是 A.否决议会制定的法律

B.处理国家重大事务和日常事务 C.代表国家参与外交活动

D.当与议会发生矛盾时有权解散议会

28.下列关于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改革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 ②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强大,强烈要求参与政权管理 ③工业资产阶级在国会取得了优势,扩大了资产阶级民主 ④工人取得普选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9.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30.商鞅变法实行后,秦国“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其主要原因是

A.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者同赏

B.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C.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D.为田开阡陌封疆

31.商鞅变法措施中在社会经济方面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废除井田制

B.奖励耕战制度

C.建立县制

D.重农抑商

32.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

A.佛教的传入

B.疆域的扩大 C.民族的融合D.全国的统一 33.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

A.推行均田制

B.整顿吏治

C.迁都洛阳 D.与汉族通婚 34.比较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A.都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都完善地方政权机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都推行汉化政策,缓和民族矛盾

D.前者遭到旧贵族的反对,后者得到旧贵族的支持

35.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B.迅速发展资本主义 C.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D.增强实力,对外扩张 36.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工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①国内市场狭小

②自由劳动力缺乏

③不利于工业资本的积累

④暴力斗争不断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7.有人认为“1861年改革后,俄国广大农民遭到的压迫剥削更重了”,其主要原因是

A.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B.付出高额赎金

C.对封建地主的义务加重了

D.要继续遭受地主的剥削 38.面对瓜分豆剖的危机,如何自救?中国人对这一艰深时代课题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9.189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从材料中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变法缺乏理论基础

B.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变法鼓舞了清军士气

D.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

40.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第 Ⅱ 卷(非选择题40分)

本卷共 2小题,共40 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41.(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秦朝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1604年)平民院对国王的抗辩书:……

英格兰众议院的权利和自由主要在于下列三事:1)英格兰各郡、城市和选邑,均有权根据代议制自由选择他们所信任的人作为代表;2)当选的人在该届国会期间,无论在开会和休会期间,均不受束缚、逮捕和监禁;3)在国会内他们可以不受妨碍和控制而自由发表意见……

——蒋相泽《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

材料三 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 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和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分别是什么?概括秦朝和雅典的政治制度有什么不同?分别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10分)

(2)概括材料二抗辩书的主要内容。(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怎样“克服专制王权”的?用史实说明“克服专制王权”是如何促进英国“继续前进”的?(8 分)

42.(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的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请回答:

(1)日本能够顺利向西方学习的前提条件是什么?(2分)

(2)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是怎样学习西方进行改革的?有什么突出特点?(12分)(3)结合材料二比较说明明治维新成功和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6分)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哈师大附中2015级高二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2小题,合计48分) 1.某历史学家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

浙江文综历史试题

12.如何对待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 ”,有的甚至提出“去人欲”;也有的针锋相对:“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下列人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

北京文综历史试题

2014年北京文综历史部分正式版12.读图8,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④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A.《春秋》B.《孟子》C.《荀子》D.《离骚》13.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

高三文综历史试题(整理)

2014高三文综历史试题第Ⅰ卷(非选择题,共140分)24.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明清的科举制度,就其制度的严密性、规范性来说,堪称完备。八股取士,实际上是古代科举向标准......

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3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全国Ⅰ卷)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

《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文综历史试题.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文综历史试题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高二文综期中试题 学年 高二 下学期 高二文综期中试题 学年 高二 下学期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