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讲座_文学系列讲座
系列讲座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文学系列讲座”。
系列讲座6
学号:104A1251 专业:人力资源 姓名:施玉莹
习题与解答:
1-1.就讲座中袁岳提出的某一方面观点谈谈你的想法
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设计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大学生首先要认识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职业生涯活动将伴随我们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一,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
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① 引导你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你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② 引导你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③ 使你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④ 引导你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⑤ 引导你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⑥ 使你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你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第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
生涯发展要有计划、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运”,很多时候我们的职业生涯受挫就是由于生涯规划没有做好。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古语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而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不是首先坐下来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是拿着简历与求职书到处乱跑,总想会撞到好运气找到好工作。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到头来感叹招聘单位是有眼无珠,不能“慧眼识英雄”,叹息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这部分大学毕业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与重要性,认为找到理想的工作靠的是学识、业绩、耐心、关系、口才等条件,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纯属纸上谈兵,简直是耽误时间,有那时间还不如多跑两家招聘单位。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实际上未雨绸缪,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
1-2.沟通的三大法宝指什么?以你生活中的经历加以说明
沟通的三大法宝:微笑 赞美 倾听
微笑点头、专心倾听和鼓励赞美”。“微笑”代表一种亲密关系,是一种“我不讨厌你”或“喜欢你”的个体表现;微笑是增进师生关系的营养剂,也是教师态度改变的第一步骤。“点头”表示接纳对方,是一种鼓励、一种肯定,是让对方继续表达他的想法。学生看到教师对自己点头,常会受宠若惊,对教师倍感亲切。“专心”是一种专注行为的表现。教师通过眼神、手势、姿态以及适当的口语反应等方式,集中精神与学生沟通。专注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是鼓励他们自由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也就是说教师尊重学生,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强而有力的增强作用。倾听,也是一种尊重,除了用耳朵听学生的讲话外,还要用眼睛去“倾听”,去观察学生的身体语言。鼓励和赞美能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能够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心境和积极进取的动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其实每个人都需要鼓励和赞美。于学生来说,教师的赞美和鼓励就犹如甘霖春雨一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分寸,切忌过于简单化和空虚化的鼓励和赞美,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切实发挥鼓励和赞美的作用,使英语课堂教学既富有生机又充满活力。
2-1.什么是儒家文化?什么是道德?
儒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文化流派。儒家学说为春秋时期孔丘所创,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儒家学说经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以及孔子后学的发展和传承,使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中国文化的深层观念中,无不打着儒家思想的烙印。
儒学发展到宋明理学,忽略个性,到了明清变成了礼教,人的自身价值越来越被忽视和压制。很多儒家学者如王阳明等人都注意到这一问题,而李贽还公开反对礼教,强调民本思想、个人的独立精神和自我价值。
在近代,由于中国的落后,面临亡国灭种的现实危机,使得大多数知识份子不得不反思中国落后的原因,许多知识分子认为是儒家思想造成中国的落后局面,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以柳诒徵为代表的致力于儒学复兴运动的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孟原儒、汉唐儒学、宋明儒学做了分别的研究和评判,以澄清儒家孔教的原貌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前途。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应。具体的道德规范是多种多样的,判断一个人的行为可以用这些规范作为准绳;可是要判断已知的道德规范何以就是一定道德的,就不能以道德本身作为标准,应当寻找道德以外的淮绳,即道德的目的性。
道德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然而,不同时代与不同阶级,其道德观念都会有所变化。
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从目前所承认的人性来说,道德即对事物负责,不伤害他人的一种准则。
2-2.王守常老师对于如何解读《孙子兵法》,提出的建议是什么?
王教授说,《孙子兵法》之所以二千五百年来历久不衰,原因在于道的思想贯穿其中。《孙子兵法》整本书不过6000字左右,关于道的描述全篇没有超过160个字,但道的思想统领整篇文章。何谓道?道即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道德的推崇和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比如,《孙子兵法》开篇第一句就点明了对战争的看法:“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意思是:“战争是国家最重大的事情,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观察、分析的。”这把战争同国家的命运、百姓的生命联系到一起,体现了“慎战”的思想。
《孙子兵法》诞生于春秋时期,那时正处诸侯割据时代,战争频发。儒、墨、道家纷纷发表对战争的看法,他们对战争的看法基本上也是“慎战”的思想,而且都是反对战争的。《孙子兵法》中对待战争的观点与春秋时期其他学派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书中提到要从五个方面考察:“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天指昼夜、阴晴、寒暑、四季更替;地指地势的高低、路程的远近、地势的险要、平坦与否等;法指军队的组织结构、责权划分、人员编制、管理制度等。道指君主和民众目标相同、意志统一,可以同生共死,而不会惧怕危险。要求君主站在百姓的立场考虑战争给他们带来的影响。将是军队的指挥者,《孙子兵法》提出对将的要求是:智、信、仁、勇、严。尽管在接下来的篇章中对将领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比如要熟悉地形,要善于用兵,要有谋略,要冷静等等,但在开篇中作者并非从能力角度,而是从道德层面去要求将领的。可见对将领道德的要求之高。另外,在《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表达了对何谓战争胜利的看法:“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意思是:上等的军事行动是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或战争行为,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这与我们通常认为的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消灭敌人完全不同。《孙子兵法》认为:战争的胜利并不是要消灭敌人,而是要用谋略使对方屈服。战争的胜利不是要杀死敌人,这样的战争是极端残酷的。战争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国家的发展和百姓的生活带来及其不利的影响。《孙子兵法》认为,战争最好不要大动战火,减少双方的死亡人数和损失。因此,《孙子兵法》认为:“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认为“全军”的概念才是取得战争的完全意义上的胜利,军队中没有牺牲一名士兵就使敌人屈服,才是战争应该追求的胜利。这与我们通常认为的战争以追求百战百胜为目标不同,《孙子兵法》认为不通过战争就使敌人屈服是最佳意义上战争的胜利。这里无不体现着尊重生命的思想。对敌人的生命,《孙子兵法》同样持尊重的态度,如“穷寇勿追”、“围师必阙”等具体的战术的运用,给敌人留一条生路,体现了对生命的关怀,对个体的尊重。这种思想与我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一致的。
同样,在《孙子兵法》第十三篇用间篇中,提出了对用间的要求:“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表明了用间成功的要求必须是明君贤将。只有有道德,内心仁厚的国军和将领才能用间取得战争的胜利。相比,那些心中没有道的小人用间的结果是不会取得战争的胜利的。可见,《孙子兵法》不仅是一本教授战略、战术的书,在整本书中还充满着推崇道德的思想。相信由于有道的思想贯穿其中,是使得《孙子兵法》从我国古代众多兵书中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原因,使它成为传世经典之作。
3-1.上海十二个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定位
一、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二、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三、人民广场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四、南京西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五、衡山路一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六、愚园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七、山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八、新华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九、虹桥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十、龙华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十一、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十二、江湾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3-2.DG的发展历程
DG唱片公司的前身为1898年由德国人E.贝纳林在其家乡汉堡成立的德国留声机公司。当时她属于英国留 声机公司(EMI,同为贝纳林所创)的分公司,其股份大部分在英国人手里,主要是将从英国运来的母盘加工压制成唱片。后由于一战的爆发英、德成为交战国,德国政府将英资DG公司 接收,从此她便走上了独立经营之路。1941年,西门子公司取得DG公司经营权,并改名为Polydor International,1962年西门子与飞利浦两家公司将其下属的DG与Philips合并成为DGG/PPI集团。1972年,DG与Philips两家唱片公司正式合资组成了日后享誉全球的唱片帝国--宝丽金(Polygram)集团。DG公司虽有着一个多世纪的辉煌历史,但我们所熟悉的黄色郁金香商标却只用了50年而已,因为DG是“唱片之父”贝纳林先生一手创立,因此1909年以前DG用的是“一个小天使坐在圆盘里”的图案做商标,也曾与英美两家兄弟公司EMI和RCA共同用过“白色的Nipper小狗侧耳倾听留声机”的商标,直到二战结束之后,DG才完全切断了这些关系,于1949年启用了新的郁金香花冠商标。在二三十年代,DG还设立了一个在国外发行唱片的宝丽多(Polydor)商标。现在这个大家所熟悉的长方形黄标是由著名的商标设计大师汉斯·多米茨拉夫在1949年设计的。今天这个黄色的郁金香花冠几乎已经代表了DG的精神,也成了这个百年老牌的骄傲。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古典唱片品牌,DG可以说完全见证了百年来所有乐坛的重要人物,是一致公认的古典演奏巨匠的温床。
4-1.古诗词的吟诵唱与现代诵唱的区别
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之瑰宝,集格律美、意境美、辞采美和含蓄美为一 身。吟诵是我国传统的读诗词和读文方法,通过声调的抑扬顿挫,配合肢体语言的变化,将文中意境从抽象、平面的文字中进一步延伸,在有声的空间里丰富发展。诗词吟唱,是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文化艺术形式,是诗词音乐性的进一步升华。诗词“吟诵”与“吟唱”不仅是我们鉴赏古典文学作品的手段,也是民族文化的一份珍贵遗产。
吟诵是一门绝学,在我国历史悠久,与古典诗词相伴而生,但其音乐鲜有乐谱留存于世,资料甚为匮乏。而今,会吟诵者少之又少,并且大都年逾古稀,吟诵艺术陷入了濒危的困境,而在我国邻邦,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吟诵汉诗的传统。为了让善歌者传唱,使后来听歌者了解“变风”的来源。杨荫浏先生曾说,“诗三百篇、楚辞、乐府、唐诗、宋词、元曲,自来凡属诗歌这一类的文学作品,在格调上无不受当时民歌音乐的推进,因诗之所 以为诗,除了内容之选择与处理,不用散文之外,它还有许多重要的形式成分。这些形式成分中间,最为世界多数诗学家们所公认的是轻重律,便是顿逗,便是诗步。诗步产生于节奏。节奏不被曲调的歌唱促成,诗步怎么能产生。诗学家们似乎都觉得自古而今,本国诗词,有着清楚的进化步骤,却很少人说起,在这进化步骤之后,是有着活跃的民间音乐为之推动。”同时吟诵音乐也影响着现代歌曲的创作。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字音高低升降的变化使得语言具有了声调,调形的变化形成了歌唱一般的韵律,与诗句的文义、词采、思想意境、诗词吟唱讲究情真意切,切不可矫揉造作。诗文创作讲究词微以婉,我们在吟唱时也要准确把握其度。绪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4-2.这篇演讲报告中王蒙提出了哪几条讲老子的理由?
第一,老子体现了中国式的终极关怀。
王蒙认为,作为历史大国,中国没有统一的信仰,民间对佛教存在实用主义态度,敬神的目的是为了让神为自己服务。万物万象有一个规律,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从个体来讲,从出生到死亡,从有道无,一切都是有限的。但既然有有限,就有无限,既然有肤浅的,就有深邃,既然有脆弱,就有坚强,既然有衰亡,就有不朽,这样一种思维能力,给我们渺小的个体一个绝对的永恒的依托,这个依托在老子这里就叫做“道”。
第二,逆向思维与思路的陌生化。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就不美了,就开始作为了。就有可能嫉妒。
王蒙认为,老子最有刺激性的话是: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为,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诚。王蒙称,老子觉得最珍贵的是自然而然,是符合天性。
第三,老子有一种远见性和智谋性
老子说,只有乐于助人的人,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这是微妙的聪明,是老子的聪明。同样,对个人利益没完没了,斤斤计较的人,最后获得的是很少的。换句话说,每个人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过多的消耗在这些上面,哪有时间做学问?
第四,老子提供了一片好文章,具有很强的文学性。
王蒙认为,老子的知白守黑,以退为进,治大国如烹小鲜,就是一种力量,只一种智慧。如果没有老子,我们现在会少了许多语言。它是一部哲理诗,吸引人们不断地咀嚼它,在似懂非懂中拜读它。思维是一种活动,是劳动,但同时也是一种享受。
第五,读老子是与自己人生的互证与互正。
王蒙认为,读老子的文章,就是看到老子的切肤之疼,看到他的真情实感。平凡人用平常心去读老子及他的道德经,不必逐句究本。也不要把道德经实用化。
5-1.易中天所归纳的先秦儒、墨、道、法学说的特点是什么?
儒﹑墨﹑道法四家都有各自独特且深刻的思想,却也不乏其间的共同之处,他们的思想对先秦时期的社会思想具有深远的影响。
儒家的代表是孔子孟子和荀子。孔子竭力提倡“礼治”,认为社会规范思想是“礼”,社会规范的核心是“仁”。孟子认为人性问题是中国社会思想史的核心问题之一,提出了“性善论”,提倡以“怀仁义以相接” ﹑ “与人为善”和不结仇,不说别人坏话的社会交往准则。而在人性问题上,荀子提出“人性恶”假说。这与孟子的“人性善”假说形成鲜明对照/在以人性恶假说为前提,他十分重视礼义等外在社会规范在社会运行中的功能。认为“礼”是因人类社会共同生活和社会发展之需而形成的,所以它具有满足人的欲望,建立社会生活秩序的功能。同时,“礼”也是人类对于根本心情的表达,是对人类自然本有情感的一种恰当安排。此外,他认为“乐”具有调适社会关系的功能。
墨家的代表是墨子,提出了“非攻”“兼爱”的社会整合方案,提倡社会平等。墨子对社会问题的观察也比较敏锐,提出了“节用” “节葬” “非乐”之说。这使墨子社会思想带有“入世苦行”的特点。他所构想出的理想社会是一个“兼爱”“省用 ”的社会。
道家的代表是老子和庄子。老子对社会发展持冷静的态度,并善于分析本源。认为世上万物都有一定之规,都有共性所在,即都不能违反自然之道。自然界是以“道”运行的,人类社会必须依“道”而行。修养方法可归结为“内圣外王”之道。庄子从相对主义立场出发,讨论人世的言论争辩与价值观问题,得出人类与动植物天然平等的结论。庄子的社会思想将老子“小国寡民”的社会思想朝自然主义的方向更推进了一步。他构想了一个人的生物本性得到充分体现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踏上了“大道”的社会。
法家法家的代表是韩非子。韩非认识到人类社会是不断进化的,他是反对那种“是古非今”的社会历史学家,认为社会变迁的过程是人类物质文明进化的过程。韩非的人性论基本上延续了其师荀子“人性恶”假说。他所构想的理想社会是一个以法制为手段,以封建中央集权为核心的社会,认为,要控制社会只有“法”才是最有效的。
在社会整合方面,孔子理想社会整合思想是建立在社会群体中人与人相互信赖的基础上的。孟子治理社会的方案就是“仁政”。墨子提出了“非攻”﹑ “兼爱”的社会整合方案。“兼爱”不同于儒家所讲的“仁”。儒家的“仁”,虽然也是一种博爱,但还是爱有差等的。墨子则认为这种爱仍然是不彻底的,他要以无差别的“兼相爱”来代替儒家的有分别之仁爱。这构成儒墨两家社会思想的重要区别之一。老子认为要完全按自然之“道”行事。操作性方案是:一要自愚并愚民;二 要无为;三要少思寡欲而常知足。庄子提出的方案核心是任其自然之道,无为而治。韩非认为,要控制社会只有“法”才是最有效的。
儒家主要思想是“仁”,墨家的是“非攻” “尚道” “兼爱”,道家主张“小国寡民” “无为而治”。法家主张“法制”。
儒﹑墨两家均主张爱,但儒家的爱是有差等的爱,而墨家的爱是无差等的爱一切人。当儒﹑道两家做比较时,儒家倾向于入世,道家倾向于出世,儒家主张积极有为,道家主张消极无为。但儒家也有入世的积极有为的一面,儒家也有消极无为的一面。儒家与道家社会思想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处理各种社会事物的方法上,而他们所追求的最终目标都是要整合社会生活秩序,并无入世与出世之分。可以说儒﹑墨﹑道三家都是反对战争的,而法家的思想大抵是为方便君主专制而设计的一套法术。并不是着眼于整个社会,而是偏狭地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为维护其既得利益而构想的精密权术而已。
5-2.着装TPO原则指什么?
TOP是三个英语单词的缩写,它们分别代表时间(Time)、场合(Occasion)和地点(Place),即着装应该与当时的时间、所处的场合和地点相协调。
(1)时间
从时间上讲,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一天有24小时变化,显而易见,在不同的时间里,着装的类别、式样、造型应因此而有所变化。比如,冬天要穿保暖、御寒的冬装,夏天要穿通气、吸汗、凉爽的夏装。白天穿的衣服需要面对他人,应当合身、严谨;晚上穿的衣服不为外人所见,应当宽大、随意,等等。(2)地点
从地点上讲,置身在室内或室外,驻足于闹市或乡村,停留在国内或国外,身处于单位或家中,在这些变化不同的地点,着装的款式理当有所不同,切不可以不变而应万变。例如,穿泳装出现在海滨、浴场,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但若是穿著它去上班、逛街,则非令人哗然不可。在国内,一位少女只要愿意,随时可以穿小背心、超短裙,但她若是以这身行头出现在着装保守的阿拉伯国家,就显得有些不尊重当地人了。(3)目的从目的上讲,人们的着装往往体现着其一定的意愿。即自己对着装留给他人的印象如何,是有一定预期的。着装应适应自己扮演的社会角色,而不讲其目的性,在现代社会中是不大可能的。服装的款式在表现服装的目的性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自尊,还是敬人;颓废,还是消沉;放肆,还是嚣张,你的穿着打扮必须和考虑是什么季节、什么特定的时间,比如说工作时间、娱乐时间、社交时间等;必须考虑到要去的目的地、场合。工作场合需要工作装,社交场合穿正装。还有就是要考虑到你的目的性。比如为了表达自己悲伤的心情,可以穿着穿深色、灰色的衣服。等等;俱可由此得知。一个人身着款式庄重的服装前去应聘新职、洽谈生意,说明他郑重其事、渴望成功。而在这类场合,若选择款式暴露、性感的服装,则表示自视甚高,对求职、生意的重视,远远不及对其本人的重视。“云想衣裳花想容”,相对于偏于稳重单调的男士着装,女士们的着装则亮丽丰富得多。得体的穿着,不仅可以显得更加美丽,还可以体现出一个现代文明人良好的修养和独到的品位。
时间原则不同时段的着装规则对女士尤其重要。男士有一套质地上乘的深色西装或中山装足以包打天下,而女士的着装则要随时间而变换。白天工作时,女士应穿着正式套装,以体现专业性;晚上出席鸡尾酒会就须多加一些修饰,如换一双高跟鞋,戴上有光泽的佩饰,围一条漂亮的丝巾;服装的选择还要适合季节气候特点,保持与潮流大势同步。场合原则 衣着要与场合协调。与顾客会谈、参加正式会议等,衣着应庄重考究;听音乐会或看芭蕾舞,则应按惯例着正装;出席正式宴会时,则应穿中国的传统旗袍或西方的长裙晚礼服;而在朋友聚会、郊游等场合,着装应轻便舒适。试想一下,如果大家都穿便装,你却穿礼服就有欠轻松;同样的,如果以便装出席正式宴会,不但是对宴会主人的不尊重,也会令自己颇觉尴尬。地点原则 在自己家里接待客人,可以穿着舒适但整洁的休闲服;如果是去公司或单位拜访,穿职业套装会显得专业;外出时要顾及当地的传统和风俗习惯,如去教堂或寺庙等场所,不能穿过露或过短的服装。编辑本段职业女性着装四讲究
整洁平整 服装并非一定要高档华贵,但须保持清洁,并熨烫平整,穿起来就能大方得体,显得精神焕发。整洁并不完全为了自己,更是尊重他人的需要,这是良好仪态的第一要务。色彩技巧 不同色彩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如深色或冷色调的服装让人产生视觉上的收缩感,显得庄重严肃;而浅色或暖色调的服装会有扩张感,使人显得轻松活泼。因此,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选择和搭配。配套齐全 除了主体衣服之外,鞋袜手套等的搭配也要多加考究。如袜子以透明近似肤色或与服装颜色协调为好,带有大花纹的袜子不能登大雅之堂。正式、庄重的场合不宜穿凉鞋或靴子,黑色皮鞋是适用最广的,可以和任何服装相配。饰物点缀 巧妙地佩戴饰品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给女士们增添色彩。
讲座1道家老子智慧系列一 道德真义二 以奇用兵三 太极奥义四 以正治国五 高效学习六 修养之道 讲座2佛家定慧修心系列一 因果业力论二 行善改命论三 禅定神通论四 明心见性......
面 试 篇1、描述你的优缺点现在就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永远的“胜利者”,就必须能说一口流利的求职英语,掌握“面试技巧”。提高面试技......
英语新闻系列讲座(9)标题的欣赏及汉译------------------发布时间:2001年4月10日 00:00英语新闻系列讲座新闻英语的标题的欣赏及汉译我们在阅读英语报刊时,不仅要学会看借新闻......
“学术视野系列讲座”第 讲预告题 目:让生命充满爱 主讲人:谭玉兰时 间: 4月9日(周三)15:00—16:30 地 点:三水校区办公楼322报告厅主讲人简介: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主任、......
合同法律知识系列讲座(一)2009-06-08 15:35:421、合同自什么时间产生效力?合同产生效力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合同效力。其生效时间有两种情况:一是自合同成立时起生效;二是自办理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