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重建报告(二):受灾群众幸福指数全面提升_城乡居民幸福指数报告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江油重建报告(二):受灾群众幸福指数全面提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城乡居民幸福指数报告”。

“5·12”三周年前夕,全国50家电视台记者采访江油市,一栋栋拔地而起的新民居,一座座现代大气的学校和医院、一条条宽阔平整的道路、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和一个个忙碌身影不时映入与会者眼帘,所有人都为这座城市的重新崛起而振奋。

江油,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家园被损毁,医院被破坏,校舍被震裂„„满目疮痍,一派萧瑟,直接经济损失达592亿元。

灾后重建的号角吹响了,1353个灾后重建项目落户江油,407.88亿的资金注入江油。百废待兴,千头万绪,资金该花在什么地方?项目孰先孰后?江油市给出的答案只有四个字:民生优先。

江油市按照先城乡居民住房,再学校、医院、敬老院等民生基础设施,后党政机关和社会管理机构重建的顺序,拉开了灾后重建的序幕„„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抗震救灾是一场伟大的斗争,灾后重建同样是一个光荣的历程。震后,江油城乡88万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坚强奋起,努力争当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3年过去,江油12万余户群众建成新居,113所学校,71个医疗卫生机构,122个民政福利设施等得到重建,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硬件水平跨越20至30年,成为最牢固、最现代、群众最满意的示范工程,加速了江油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步伐,群众上学、就医、行路等不再难。统计显示,仅去年江油投入改善民生资金近40亿元,为群众办成了一大批实事、好事。

沐浴着重建阳光,享受着重建成果,告别伤痛的江油百姓已与快乐、健康、幸福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就业扶持

受灾群众生计无忧

考虑到重建结束后受灾群众长远生计,江油还大力开展就业扶持活动,为一大批就业困难群众打开了就业、创业之门。

灾后我市率先开发公益性岗位支持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2008年开发公益性岗位5600个,2009年开发公益性岗位2700余个。去年,江油又开发了治安巡逻、绿化保洁、义务交通、消防协助、基层协理等各类公益性岗位1871个,既增加了就业岗位,又促进了灾后重建。

针对部分群体受教育程度偏低,创新能力不强,难以获得相对稳定的就业岗位的实际情况,震后各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将培训阵地前移,积极开展短期岗位培训,帮助受灾失业人员掌握基本技能,尽快就业。

同时,江油还切实举办各类招聘活动,为企业和劳动者搭建用工平台。充分发挥返乡农

民工生产管理有经验、市场开拓有门路、资本积累有基础的优势,引导其自主创业。依托河南省对口援建做好就业援助工作,仅去年便实现异地就业623人,就地就近就业近3万人。鼓励就业困难人员自谋职业灵活就业,2008年和2009年认定“4050”灵活就业8000多名,给予社保补贴2317.61万元。为实现创业带动就业,江油还切实加大产业基地建设,倾力打造了三大孵化基地推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为多层次、多领域创业就业提供载体。

去年,江油共培训劳动力4.3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岗位7132个,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再就业315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

住房重建 受灾群众俱欢颜

初夏时节,行走在江油的广大乡村,山间路旁,连排修建的“乡间别墅”随处可见,一样的白墙青瓦,一样的院落布局。

踏着平整的水泥路,推开矮矮的木栅栏,随意走进这些永久性农房重建户参观:客厅新铺着漂亮的地板,摆放着彩电、沙发等;厨房和卫生间干净、整洁,安置着现代的厨卫设施;粮仓里,黄灿灿的水稻、包谷装得满仓满屋;新修建的圈舍里猪儿正在欢快地吃食„„房前屋后,一眼望不到头的蔬菜大棚、成片果林,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喜人。

2010年2月10日,随着厚坝镇百碾村1社村民何绍军家最后一块预制板架上房梁,江油农房重建任务全面完成。去年春节前,江油117681户村民全部住上了永久性住房,50多万农村群众怀着喜悦的心情在新房里温暖祥和过年。

“住房是很多人一辈子积蓄的主要财富,他们无法也无力再负担得起另外一套房子了。”正是基于这样的民生实际,江油把住房重建作为最大的民生,按照“安全、经济、适用、省地”的原则,坚持把农房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相结合,搞好规划设计、风貌塑造、设施配套,加强技术指导,规划新居集中居住点323处,建成后的农房不仅规格较高,而且环境较好。

在机制上,市、乡两级成立了农房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农民自建过渡安置房和永久性住房“两步并作一步走”工作方案,实行市级领导包片和联系乡镇责任制,乡镇干部、场镇单位结对帮扶群众建房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乡镇有人管,村村有人抓,户户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为稳控建材价格,江油市在加强建材生产、调运的同时,建立建材特供机制,极大维护了建房群众的利益。同时,切实帮助农民解决建房资金难题,江油斥资24066万元作为农房重建的贷款担保基金。金融部门为52314户需要贷款的农户,核定10.26亿元建房专项贷款,发放贷款7.8亿元。该市还拨付农房重建资金及农户自建过渡安置房补助资金近20亿元,有效推动了全市农房重建。

行走江油市,一幅“居者有其屋”的美好画卷在江油市委、市政府近年来的不懈努力下,从理想一步步变成了现实。

道路重建 铸就经济发展坦途

厚坝到六合,中坝到雁门,从一个乡到另一个镇,摩托车、拖拉机、农用车等车辆在村庄的路上突突驶过。

去年3月初,连接江油市厚坝镇和六合乡的厚六路竖起了最后一块标志牌,标志着由河南省出资5500万元援建,全长20.503公里,驻马店市公路局负责施工的厚六路正式完工。“以前去江油,要翻山越岭走两天的山路。现在,一个上午就能打个来回。”文胜乡安顺村村民杨素华激动地说道。

厚六路是河南省交通厅援建第二批“交钥匙”工程八桥一路之一,是厚坝镇经文胜乡至六合乡的一条山区公路,最窄处不到两米,以前有20余公里没有硬化路面,机动车不能走完全程,沿线厚坝镇、六合乡、枫顺乡等万余名群众,只能绕道二郎庙镇、雁门镇、马角镇多走30多公里路或分段通行。

灾后重建中,在河南省的大力支持下,这条全线设计标准为山岭重丘区三四级公路,设计路面宽度为3.5米至6米不等的公路,为百姓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

建好农房后,农村经济怎样发展?农民如何增收?“在加快住房、学校、医疗卫生重建的同时,必须加快道路的恢复重建,为产业的恢复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夯实坚实的基础。”江油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统一意见,掷地有声。

而地震造成江油市境内受损省道11.5公里、县道156公里、乡道119公里、村道402公里、桥梁涵洞231座均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达17.9亿元。抢通保通成为江油交通运输局刻不容缓的责任。包括厚六路在内,江油纳入灾后重建交通项目136个,总投资204834.7万元。其中,援建项目18个。

为了又好又快推进重建步伐,江油着力落实工程进度,落实工程质量,落实工程安全,落实廉政监管。根据江忠路、中雁路等灾后重建工程的总体计划工期,施工单位科学组织,倒排工期,明确施工关键线路和关键工序,每周提交周计划、周小结,每月提交月计划、月总结;通过组织召开现场会、质量专题会、巡检、例会等形式,加强质量管理力度,重点加强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的质量控制,形成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抽检、质监部门监督相结合的综合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对各项目管理水平、工程质量、内业资料等进行大检查,采取奖励先进与处罚落实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工程质量提高,促进项目建设又好又快推进。

截至目前,136个项目已全面完工。

教育重建 照亮希望新征程

2008年6月9日,江油一中6000平方米的教学楼重建工程在湖北省荆州市的大力援建下率先动工建设,拉开了江油教育重建的序幕。

2009年9月1日,由河南省对口帮扶援建的江油市中原爱心学校如期顺利开学,7

60名中小学生坐进了新教室。蓝天白云下,新建的塑胶跑道、合理布局的校舍、完善的教学设备、整洁的绿化带„„新学校朴实无华,沉稳内秀。

灾后重建启动后,江油市始终把温家宝总理的指示牢记心间,充分利用河南省对口援建契机,努力将学校建成最安全的避震场所。

为此,江油提前拟订灾后重建方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教育系统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工作。在编制全市教育重建规划中,立足长远、科学决策,以全力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全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对全市中小学布局进行了调整,异地新建学校3所,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由灾前的185所调整为113所,确保了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使资源整合利用效益、教育服务能力以及校舍抗震抗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为筹集教育重建资金,江油市教体局内联外引,主动对接外援项目,多渠道筹措重建资金,累计筹集国家项目资金、河南对口援建资金、社会捐赠资金近10亿元,并成立了专门的资金督查小组,确保每一笔重建资金的安全使用。

江油市还加大了对工程的监察力度,实行了分片监理,将同一公司的监理项目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对监理的人员配置、监理日志填写、监理履职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对施工企业用工进行严格要求,各学校每天清点登记上工人数,动态跟踪管理,并向教体局报告,确保了施工企业用工人数和质量。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许多领导干部都身先士卒,和建筑工人一起吃住在工地,“战斗在第一线”。中原爱心学校的第一任校长杨仕伦和另两位校领导一起,在2009年4月就把被盖扛到了工地。

辛勤的努力终于开花结果。截至去年底,江油共计投入11亿元,新建校舍43.5万平米,维修加固校舍35.9万平米,新建教师周转房3.6万平米,新建学校体育馆16个、塑胶运动场30个。

三年重建,一所所漂亮的学校拔地而起,设施设备一应俱全,萦绕在学校上空的朗朗读书声,运动场上掠过的青春活力的身影,无不昭示着江油教育穿越阴霾,超越梦想,迈出了崭新的步伐,踏上充满希望的新征程!

敬老院

让孤寡老人老有所养

宿舍宽敞明亮,阅览室的书籍压满书橱,院落干净整洁,院内健身设施齐备„„走进江油市彰明镇敬老院,老人们有的在活动室看电视、下棋、打牌,有的在进行娱乐健身活动,整个敬老院洋溢着安详和谐的气氛。“在这里不愁吃、不愁住,娱乐活动也有,生活质量比以前提高了好多倍!”提到现在的生活,60多岁的李春华老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之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何让城乡孤、寡、残等老人老有所养,是江油在灾后重建中的重要工作之一。为此,针对震后一些敬老院需要重建,江油抓住重建机遇,将敬老院、福利院

建设列入到了灾后重建之列。

通过三年快马加鞭的重建,一座座环境优美的敬老院、福利院在废墟上拔地而起,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新农保

让农村老人安享晚年

对每月都能按时领到55元固定“退休金”的农村老人来说,这真是老来得福,乡亲们都夸政府新农保政策好。去年1月12日,江油市方水乡白玉村给60岁以上老人首发每月55元的养老金,农村老人老了也能像城里退休工人一样领养老金。而这只是江油市地震灾后实施社会保障方面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为了切实让农村老人安享晚年,江油市全力做好新农保各项工作。该市共有52.12万人符合新农保参保条件,应参保45.7万人。截至去年底,已参保36.7万人。累计收缴保费5600万余元,已有8.7万余名符合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老人按月足额领到了养老金。

社会保障

铺筑百姓长远发展路

家住江油市西屏乡的王珊,由于丈夫常年生病,儿子又自带残疾,全家生活异常艰苦。为帮助王珊一家,去年江油市将王珊一家纳入低保对待。一边领取低保、一边积极搞好农村副业,如今王珊一家的生活有了很大起色。

为帮助困难群众重燃生活希望,江油将符合条件的3.3万名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纳入低保范围,按月足额发放低保金,为困难家庭渡过难关起到了重要作用。低保补助,让困难家庭重燃了生活的希望。

卫生保健

构筑生命健康屏障

涪江之畔,江油市彰明镇卫生院人来人往。这所灾后恢复重建的卫生院,不仅方便了当地群众的就医,也正在为临近的江油·河南工业园提供医疗服务,成为江油推进城镇化,实现“三化”联动和城乡统筹的基础设施之一。

彰明镇卫生院是江油市灾后恢复重建的71个医疗卫生项目之一。

震后,列入灾后恢复重建的卫生项目遍及江油市城乡,布局合理,功能齐备,规划建设面积26.6万平方米,总投资5.4亿元,购置维修医疗设备558台件,投资4778万元。

面对恢复灾后重建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江油各级政府和医疗卫生机构快速反应、果断决策、靠前指挥,按照统一规划,分级负责;整合资源,合理布局;按照国家标准、适度超前;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置、人才培养同步推进的四个原则,及时编制完成了《江油市卫生系统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实施方案》,方案中,特别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恢复重建作为卫生重建重中之重。

江油通过落实目标责任制,将灾后重建工作纳入年度卫生工作目标考核,对不能按期完成灾后重建任务的医疗卫生单位实行一票否决;落实了五个责任片区,江油卫生局的责任领导实行包进度、包协调、包督查的工作责任制,确保督促检查落实到位、到人、到点。

同时,江油还紧紧抓住河南省对口援建机遇,与河南援建医疗卫生总队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从建设规模、资金、进度、存在问题等方面加强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

针对卫生灾后重建涉及项目多,资金多、程序多,在重建过程中,严格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信的原则,该市严格实行纪律监查,防止在重建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违纪行为发生,确保项目建设又好又快推进。

截至去年底,江油卫生系统列入灾后恢复重建71个单位已全部开工建设,项目竣工69个。40个乡镇卫生院重建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在各级政府划拨的重建、援建资金之外,多渠道争取到村卫生站重建资金1472万元,重建的155个村站全部竣工投入使用。

如今,走进江油城乡,可以看到漂亮外观、格局统一、设施先进,布局合理的各级卫生医疗机构重建硕果,灾区卫生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卫生服务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群众就医条件已经超过震前水平。事实证明,江油卫生重建不仅仅是量的跨越,更是质的飞跃,为群众生命健康构筑起一道坚固屏障。

清城区全面提升教师幸福指数

清城区全面提升教师幸福指数清远信息港讯:“条件是可以创造的,只要你们想得到,只要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我们都会全力支持!”这是清城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柏洪在9月6日的教......

培育精神文明之花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发挥自身产业优势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赣榆县青口镇宋口村创建文明村汇报材料(2011年7月6日) 赣榆县宋口村位于县城北郊,东靠海州湾脐部,是国家首批表彰的全国文明村。全村现......

全面提升企业员工幸福指数路径探索

全面提升企业员工幸福指数路径探索现如今,幸福感、幸福指数已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生活状态的重要指标。一个国家如此,一个城市一个企业也应如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进程中......

程河镇民生工程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程河镇民生工程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一是增收。开辟群众创业服务绿色通道,积极协调信用社为符合条件的群众办理贷款,程河信用社扶持3000多户农民发家致富。并对结构调整先进村、先......

全力做好民生工作 全面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全力做好民生工作 全面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参加友好街道年会发言稿今天,我们代表xxx街道,来参加全国十一城市友好街道年会,首先对xxx街道给我们的学习机会表示感谢,其次预祝本......

《江油重建报告(二):受灾群众幸福指数全面提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江油重建报告(二):受灾群众幸福指数全面提升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城乡居民幸福指数报告 报告 江油 全面提升 城乡居民幸福指数报告 报告 江油 全面提升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