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分析_谈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分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谈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分析
张冬梅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深层次的彻底改革,“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是新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以下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做以分析,以增强大家对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信心。
一、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分析
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分必修和选修两个模块。90%的主干知识与旧教材相同。
必修共五册(《必修1》—《必修5》),涉及到的知识点与旧教材完全相同,包括:语言文字与运用,古代诗文鉴赏,现代文阅读的规律与方法,材料作文及命题作文的写作等,学习难度没有变化。只是增加了几个知识点的总结和梳理。如:古代文化常识整理归纳,新词语的产生及应用。还新增了几个课外阅读范例,如:解读《论语》,赏析《红楼梦》《高老头》,鉴赏《堂吉诃德》,了解莎士比亚及作品等。这些纯属开拓视野的课外读物,是配合教材出现的,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并不是新生事物,平常的学习中多有涉猎,而高考也从未考察过与此有关的内容。此外,增加了古诗文的学习内容,背诵内容有所增加。
选修分四个模块(《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散文》、《写作与文章修改》、《现代诗歌散文》),选修课完全是旧教材知识点的巩固和重现,只是现代诗歌散文与旧教材相比内容有所增加,可教学大纲明确 1 规定并不将其作为教学重点,而且分析几年来的新课标高考试卷这块内容从未考察过。所以,新教材与旧教材实行的是“无缝链接”,只要我们端正认识,潜心钻研,完全不必为新课改而忧心忡忡。
附:新教材新增知识点目录:(1)知识点的梳理和归纳:
《必修1》:优美的汉字 奇妙的对联 《必修2》: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修辞无处不在《必修3》: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必修4》:逻辑和语文学习 走进文学大师 影视文化 《必修5》:文言词语和句式 古代文化常识(2)新教材补充篇目的学习:
《荆轲刺秦王》
《诗经----采薇》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马嵬》(李商隐)
《定**》(苏轼)《醉花阴》(李清照)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二新旧《大纲》的比较
2011年宁夏高考语文《大纲》与全国卷高考大纲相比,没有任何变化,保持了求稳的特点。分析2012年的考纲,高考语文对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的考查是不变的,2 教师要在考生在有条不紊复习的基础上,根据《大纲》整合并优化下一轮复习计划,关注生活、关注语言、锤炼思维,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高考试题是有一定的延续性,通过不变的东西可以摸索出命题者的意图,看出他们强调的是什么东西;通过变化的内容可以看出题目的变化规律与趋势。高考命题组一直称其命题只依据两本书——《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既然如此,就应清楚大纲、说明的内容要点。一是通过近三年试题的比较,弄清今年变动的部位,字斟句酌地研究这些“法规”,以此确定备考的范围、项目、进度及重点、难点。二是引导学生把握各条原则的同时,特别关注其后所附的题型示例,体会其命题政策、命题意图、命题指向。
三、新课标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宁夏高考语文试题体现出语文高考六个能力层级 :1.识记(A级)2.理解(B级)3.分析综合(C级)4.表达应用(E级)5.探究(F级)6.写作(E级)体现了下面几个特点:
1、题型平稳,内容平和,落实了新课程“重学习,重素养”的理念。
2、体现了新课程的多样性、选择性和探究性。
3、作文倡导“适应环境,规划人生”。
1、试题类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选择题分值为32分。
2、试卷结构:
试卷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部分要求考生全部作答,选考部分考生只能从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中选择一类作答。必考题125分左右,约占全卷总分值的83%;选考题25分左右,约 3 占17%。
全卷18题,结构如下:
Ⅰ卷 阅读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1—3题
考一般论述类文章,选取1则阅读材料。3题9分。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般论述类文章还是考查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包括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论述类文章的主要特征:1.议论性较强 ;2.观点鲜明 ;3.材料涉及面广,大多涉及哲学、社会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而宁夏试卷近几年都考的是文化学方面的。比如:2008年宁夏考题“变形”;2009年宁夏考题“唐诗流行的原因”;2010年宁夏考题“书”。2011“诗经”。【考试题型】
选择题,(3题9分)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即理解这些“概念”(指代性或名词性短语)在文中的特定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①从作用说: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
②从内容说: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③从表达上: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意的语句。
④从结构上说:句式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3.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
“筛选整合信息”主要指能对文章内容要点、涉及的观点态度的区别、概括与转述。4.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包括:
①辨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②概括作者对文中某一内容的观点态度;
③比较作者在文中引述或转述别人的观点,明确作者态度;
④分析比较选文的信息材料与作者的观点的异同。
(二)古代诗文阅读 4—10题
36分,7题。分别为:
1.文言文阅读1则,4——7题。包括选择3题9分,翻译句子10分。2008年宁夏文言文考题《晋书•嵇绍传》;2009年宁夏文言文考题《宋史•朱昭传》;2010年宁夏文言文考题《明史•花云传》,2011《宋史•何灌传》均为人物传记。文言文部分要关注基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1.第四题判断加点字解释的正误 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掌握。《考试大纲》中规定应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近几年来,高考命题采用多种形式对文言实词进行考查:一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二是在第6题分析、理解题中对重点实词的考查,三是文言文翻译中考查实词的一词多义。平时只有不断积累常见实词的主要义项,掌握推断实词词义的技巧,才能从容应对高考。
做这个题,学生除了具备不断积累常见实词的主要义项,掌握推断实词词义的技巧能力外,我们还可以教给学生一点技巧:①解释错误的往往是常见、熟悉的字;②怪僻、生疏的字,通假字往往是正确项。
2.第五题选择题,明确三种题型,掌握分析判断的方法。
(1)三种题型:①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分别表现ⅩⅩ人“ⅩⅩ”与“ⅩⅩ”的一项是()②以下句子编为四组,能直接(正面)表现ⅩⅩ人“ⅩⅩ”的一项()③以下句子编为四组,表现表现ⅩⅩ人“ⅩⅩ”的一项()
3.文言文翻译
共10分,两个或三个句子。评分参考中对译出全句大意与译出关键的词语分别作了要求,并赋予一定的分值。“大意”中包括实词与虚词,特别是对虚词理解的要求,一般是每句2分;“关键词语”则主要侧重在实词和句式的理解上,通常有3个词,各1分。有些关键词学生未必能全部译出,但有了“大意”的分数,仅懂得大意也可得相应的分数。
文言翻译应注意的是:①以直译为主,直译与意译相结合;②词词对应,准确,不遗漏信息。③注意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的转换。④注意标点符号。⑤每句都有三个以上得分点,要有抢分意识。
2.诗歌阅读1则,2题,11分
2008年宁夏考题(北宋蔡肇《题李世南画扇》)(写景抒情的题扇诗);2009年宁夏考题(南宋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写景抒情词);2010年宁夏考题(南朝江总《雨雪曲》)(写景抒情的边塞诗);2011《春日秦国怀古》(写景抒情诗)
《考试说明》对古诗词鉴赏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评价能力是语文阅读能力中最高的一个层次,需要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还需要文学、文体以及其他诸多知识和能力才能形成的一种专门能力。但高考考的只是“初步的鉴赏”。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简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只要对诗词曲有兴趣,对课内同类作品认真研读过,做这类题也并非很难。
古代诗歌包括古诗、唐诗、宋诗、宋词、元曲、明诗、清诗等,高考对古代诗歌的阅读能力的考查,主要是通过具体的文字表述性试题来体现的。考查作品以唐宋诗词为主,作品体裁以近体诗和词为主,考点分布比较全面,形象语言表达观点态度均有不同程度的考查,题量稳定,一般设2道主观题,分值11分。唐诗鉴赏一直是古代诗歌鉴赏的主轴,在2005年以前都是独霸天下的。随着地方卷的增多,命题的选材、题型等也随着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局面,唐诗不再是一枝独秀,但仍是命题者选材的首选。
3.名句名篇默写,1题6分。2008年宁夏考题①(《诗经·氓》)②(李商隐《锦瑟》)③(杜牧《泊秦淮》)④(欧阳修《醉翁亭记》);2009年宁夏考题①(诸葛亮《出师表》)②(刘禹锡《陋室铭》)③(李煜《虞美人》);2010年宁夏考题①(荀子《劝学》)②(韩愈《马说》)③(陆游《游山西村》)2011①(《论语•述而》)②《蜀道难》)③(欧阳修《醉翁亭记》)
名言名句默写均出自规定背诵的64篇诗文,其中初中50篇,高中14篇。近三年默写题都是3题六空。既考诗中的名句,也考文中的名言。总之,考的是诗文中的名言名句。
乙 选考题
以下两类阅读题(11—12题),考生只能选答其中一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材料1则,4题。25分。
2008年宁夏考题(欧•亨利《二十年以后》);2009年宁夏考题(铁凝《孕妇和牛》);2010年宁夏考题(莫泊桑《保护人》)。2011林海音《血的故事》 【命题角度】
1.从文中语句角度,考查探究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丰富意蕴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从内容角度,考查探究文中某一方面内容的原因、过程、作用等。
3.从形象角度,考查探究文中描写物象或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从生命个体入手,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4.从情节角度,考查探究文中某一情节的合理性或重要作用。
比如:2008年(欧·亨利《二十年以后》)第二题“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第三题“小说中的鲍勃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2009年(铁凝《孕妇和牛》)第二题“小说中的孕妇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概述。第三题“牛在小说中有什么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2010年(莫泊桑《保护人》)第二题“小说中的马兰是一个什么的形象?请简要分析。第三题“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 2011《血的故事》第二题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材料1则,4题。25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2008年宁夏考题(《盛宣怀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教育名人传记);2009年宁夏考题(《寻找教育的曙光》教育名人传记);2010年宁夏考题(《杂交水稻之父》科学家传记)2011《画之大者——黄宾虹传》 传记的常见考点覆盖
(1)筛选整合信息要点
(2)理解分析句子含义
(3)体会评价选材剪裁
(4)领会把握结构安排
(5)分析运用表现手法(人称、顺序、描写、修辞、表达,有首尾照应、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此外,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
(6)鉴赏分析形象主题
(7)漫谈认识探究问题 2.探究题
探究题大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唯一型
2、选一型
3、融合型
4、主旨引申型
5、文学扩展型。
6、联系实际型。如2011《血的故事》第四题: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无论那种题型:解答探究性阅读题,其实就像在写一篇小议论文,行文的结构一般来说应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1.表明观点;2.结合论据或者联系实际来分析;3.总结点题。
Ⅱ卷 表达
(五)语言文字运用(13—17题)5题。20分。
【表达题】
1.成语的判断(13题)(试题稳定,位置不变)
一般考查的是常见成语。根据语境查意思、查感情 色彩、查语法特点。注重平时的积累。
2.病句的判断(14题)(试题稳定,位置不变)
重点考查的是六中病句类型中的前四种类型,即语句结构方面的问题。(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3.语句的连贯(15题)(试题稳定)
读懂语句意思,找关联词,找对应关系,找选项规律。
4.试卷第16题,涵盖了语言表达题的“扩展”“压缩”“选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简明”“得体”等等。每年都出现新题。2010年是补写语句。2009年是 7 修改通知。2008年是虚词填空。2011是长短句变换。(试题不稳定)
5.仿写(17题)(试题稳定)
(2011)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
平凡是苗圃,孕育着烂漫,只要你肯浇灌;
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浩瀚,只要你肯积聚。
平时加强训练,做题时严格要求,审清题目要求,注意感情 色彩,力求在文采上下功夫
(六)写作。18题。60分。
2010年全国十八套试卷,话题作文只有一套(天津卷),命题作文七套,材料作文十套。2011命题作文比重大大增加,四川、广东、湖北等七个省市考察了命题作文,但新课标卷还是延续几年来的传统,考的是材料作文。所以我们平时作文应重点训练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2011新课标卷作文题
这是一道材料新、要求高的作文题。出题者纵观全球,高屋建瓴,着眼热点,十分大气!考生看到这道题,定然眼睛一亮,心头一热,激情沛然,浮想联翩。“中国崛起”不仅是全球当今十大新闻之首,更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一个新里程碑大事,有幸在高考中做这道题,谈自己的所见所想,不管写得怎样,都将终身难忘,这个就把时代的使命、民族的复兴、人生的价值和个人的前途,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2011年宁夏高考语文《大纲》与去年高考大纲相比,没有任何变化,保持了求稳的特点。从2011年的考纲来看,高考语文对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的考查是不变的,教师要在考生在有条不紊复习的基础上,根据《大纲》整合并优化下一轮复习计划,关注生活、关注语言、锤炼思维,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高考试题是有一定的延续性,通过不变的东西可以摸索出命题者的意图,看出他们强调的是什么东西;通过变化的内容可以看出题目 8 的变化规律与趋势。高考命题组一直称其命题只依据两本书——《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既然如此,就应清楚大纲、说明的内容要点。一是通过近三年试题的比较,弄清今年变动的部位,字斟句酌地研究这些“法规”,以此确定备考的范围、项目、进度及重点、难点。二是引导学生把握各条原则的同时,特别关注其后所附的题型示例,体会其命题政策、命题意图、命题指向。
三、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理念
1、强化教材资源意识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媒介、学习的材料。教师应着眼于课程目标,对教学材料要放出眼光来拿,应有所取舍,有所增删。一方面要通过拓宽课外学习资源,如选用报刊图书、电影电视、网络等资源,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补充,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教材的隐性信息资源。在某种程度上,隐性资源于学生的成长更为重要,诸如培养健康的心理,塑造高尚的情操,培育科学的思维,学会做人与处事,学会求知与审美,学会谋求生存与发展等等。提倡老师们用“画蛇添足”法来发掘教材资源。所谓“画蛇添足”就是跳出教材谈认识,师生以教材为引子,谈对人生、对社会的新的认识,谈思想上、感情上的新的收获。它最为显著的效果便是能极大地促进学生思辩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认知水平与思想修养的提高。教材学完了,教学目标达成了,师生再就教材中的某个或某几个问题作一番“横看成岭侧成峰” 9 式的见仁见智的探究。这种探究完全是自由发挥,独立阐析,不受教材局限,没有统一议题,无方向指点,没有统一的思维模式与现成答案。长期这样“画蛇添足”的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机敏的论辩能力、科学的认知水平必定日见提高,学生的精神世界与处世经验必定日见丰富。
2、体现教学民主化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情感与学习权力。为此,要倡导并实施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互动,要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四因素的对话与交流。为促成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顺利开展,应突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善于设计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感受作者与作品中人物鲜活的心灵。这样,尊重学生的情感,体现学生的意志,彰显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阅读小说,只有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兴趣爱好、思想品质、性格特征等把握清楚,才能给人物准确定性,进而较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而要取得这种阅读效果,阅读时必须入境,阅读者要积极调动起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将作品的情节想像成活动的生活镜头,让人物“活”在特定的生活情镜里。按照这样的方式读完小说《边城》后,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心地善良、心灵敏感、感情丰富的作家形象便在我们心中鲜活起来了。阅读文学作品,还要善于读出作者鲜活的灵魂来。不但要读活作品中的人和事,还应从作品中的叙述、描写、议论、10 抒情中读出作者鲜活的灵魂,并借以纯洁我们的思想,净化我们的灵魂,我们会因此得到一次崇高思想的陶冶,接受一次灵魂的洗礼。
3、提升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更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应完全是平等式、朋友式的,学生要能获到充分的信任与尊重。为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充分保证学生的“三权”,即学生的读书权、思考权、讨论权。只有这样,课堂教学中才既能重视教师的启发、点拨,又会突出学生的讨论、参与,这样的课堂教学少了一味盲从与谨小慎微,多了独立钻研与质疑问难,少了思维被禁锢的烦恼,多了自由创造的喜悦。
4、重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创新思维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因此,它更为重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更为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如下面一个研究性学习课例,它由前后连贯、循序递进的五个部分组成:
活动一:把学生分成6个小组,听写下列词语。①分一杯羹 ②江郎才尽 ③世外桃源 ④后羿射日 ⑤风声鹤唳 ⑥篝火狐鸣⑦不求甚解 ⑧嫦娥奔月 ⑨约法三章 ⑩揭竿而起 ⑾投鞭断流 ⑿梦笔生花传阅,互相纠正错别字。
3、评论:谁的字最美观。
活动二:
1、分组讨论,这些词语涉及到哪些历史人物或神话人物? 112、将有关人物用线连接起来。
3、讲述连接的理由。
4、评论理由是否成立。
活动三:每组一人,分别扮演上述人物。
2、扮演者讲述自己所扮演人物的故事。
3、评论:表演者语言、神态、演技。
活动四:分别以上述中的一个人物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2、传阅,互提修改意见,作者自改。
3、当众宣读作品。
4、评论。
活动五:每组推荐两篇文章供发表。
2、以编辑的身份写采用或退稿信,说明采用或退稿理由。
3、评论信的质量。
上述这个研究性学习课例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注重人文与科技教育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更注重人文与科技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形成健康的情趣品位,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有个性的发展意义重大。
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大家已深有同感,有所重视了。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无非是要培养学生正直的品质,高尚的情趣,健康的情感,纯洁的心灵,乐观的态度,培养其高度的责任心,深切的同情心,顽强的进取心,培养其大局意识、协作精神与奉献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科技教育,应把握三 12 个重点。首先要引导、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观,树立科学观,培养他们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思想意识。要善于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的科学因素,正确引导学生科学地解释自然现象,客观地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教给学生科学的认识论;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运用有关科学原理进行阐述,给学生灌输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无神论思想。第二,要依据教材内容并有所补充,让学生懂得一些科学史,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先进的科学知识,增强他们的科学意识。第三,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为此,必须更新语文教育观念,拓宽语文教学思路,实行开放式语文教学,广辟语文教学渠道,切实激发学生的科技创造热情。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山东省微山县西平中学张保兵时下,在语文教育界,新课程、新课标已经唱红了大江南北。究竟如何上语文课,怎样才算是成功的语文课?成了许多语文教师甚至是有了几......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侧重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侧重于知识的传授,教学思想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师以讲解为专务,注入式、满堂灌是语文教学的常见方式,结果造成了课堂......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反思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
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感想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感想对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本人谈不上登堂入室,仅仅初窥门径而已。但在实践中我对平等对话这一点的确感悟颇深,真有一种众里寻她千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