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_八年级上册文言文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八年级上册文言文”。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

2011.1.6

(一)(8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注释:①薜(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四时俱备前人之述备矣B.遂葺宇其上择其善者而从之C.仆去月谢病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邑人奇之

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2分)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3.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2分)

4.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2分)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作1-4题(共13分)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字的意思。(2分)①沿溯阻绝.。绝:②或.王命急..

宣。或: ③不以疾.也。疾: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4分)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3.[甲][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

4.[甲][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三)阅读三则古诗文,完成1-6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

[乙]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

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丙]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注: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

白帝城,忽闻赦书,旋即放舟东下江陵,写下此诗。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3分)⑴沿溯.阻绝()⑵佁.然不动()⑶其岸..

势犬牙差.互().

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3分)⑴不见曦月..⑵虽.乘奔御风⑶.....

往来翕忽....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早发白帝城》由《三峡》化出,同样写猿声,其作用有何不同?(2分)

5.[甲][乙]文中划线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描写方法上有何相似的地

方?(3分)

6.下面句中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⑴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⑵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

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减多生怪柏,悬

泉瀑布,飞漱其问,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2分)

3.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3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一3题(8分)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héng),盖

竹柏影也。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本文作者是(朝代)的(人名)(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B.第②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

C.第③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景。D.第④句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

受。

(六)阅读下文,完成1一4题(12分)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附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

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有劝其翻觅一近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不

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

【注】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4分)(1)居.家恒服布衣()(2)实.勉我也()

2.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B.(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C.(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D.(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3.有人劝顾炎武彻底消灭家中的老鼠,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4.“鼠啮我稿,实勉我也”表现力顾亭林的心态;“五易其稿”则表现了他的态度。

(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

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

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

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

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

沾裳!”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至于/夏水襄陵B.绝巘/多生怪柏 C.虽/乘奔御风D.常有高/猿长啸

2.对下面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隐.天蔽日(隐瞒)B.良.多趣味(确实) C.绝巘.多生怪柏(山峰)D.哀

转久绝.(消失)

3.下列句子中加线的“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 的一项是(2

分)()A.何陋之.有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已而之.细柳营

D.策之.不以其道

4.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一)1.答案:A(A完备B它;其中C辞官;道歉D奇美的山水;感到惊奇)2答案示例:陡峭的崖壁直抵天空,好像要与彩色的云霞一争高下,矗立的山峰穿过云霄,遮住了红色的太阳和辽阔的天空,清幽深邃的洞穴蕴含着神奇缥缈的白云,那深谷的小溪,积聚着醉人的绿色,如同屈曲蜿蜒的玉带。评分:联想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语句通顺。共2分。3.答案示例: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若答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其它写法及其作用,符合要求即可。评分:写法1分,作用1分,共2分。4.答案示例:处世态度:远离尘俗,洁身自好。评价一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宽广的胸襟、超凡的气度。评价二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评分:理解1分,评价1分,共2分。其它答案合情合理即可。

(二)1.①断②有时③快④全,都(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2.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②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意思正确,无语病即可)5.[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4分,各2分)4.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3分,只答出“热爱”或只答出“赞美”一方面内容的得2分)

(三)1.⑴sù⑵yí ⑶cī(3分。每小题1分)2.⑴太阳与月亮 ⑵即使 ⑶轻快敏捷的样子(3分。每小题1分)3.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⑵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共4分。每小题2分)4.《早发白帝城》用猿声衬托行船的快和作者的心情,《三峡》用猿声的哀转久绝表现峡谷幽长的特点,渲染了秋天三峡的萧瑟气氛。(共2分。每点1分)5.[甲]文中句子写出三峡水流湍急、水势险恶的特点。[乙]文中突出了小石潭的清澈。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共3分 每要点1分)6.⑴从字里行间流露出轻松喜悦之情。⑵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压抑、忧伤的思想感情。(共4分每要点2分)

(四)1.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2.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素湍绿潭回清倒影3.一是突现了三峡秋季凄清肃杀的环境特点;二是突现三峡山高、峡长、岭连的地形特点。

(五)1.北宋苏轼2.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漫步。3.B

(六)1.(1)常(2)其实 2.A3.《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 4.豁达勤奋好学

(七)1.D(“高猿”是一个偏正式的语言单位,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不停顿)2.A(“隐”是“遮蔽”的意思)3.B(A项是表倒装的助词,可不译;C项是动词,“去”的意思;D项是代词,“它”的意思; 题干中的例句与B项都是结构助词,“的”意思)4.B(选文第二段先写水之盛,再写水之速)(以上四道选择题均为2分)5.(1)如果不是(晴朗的)正午或半夜(1分),是不能见到日月的(1分)。(2)即使骑着马,驾着风(1分),也没有这样迅速(1分)。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

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一端,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原因是地势有高有低,水流有慢有快,水塘有浅有深,河流有弯有直。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

九年级语文总复习第一轮复习导学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汇总晏 子 使 楚《晏 子 春 秋》【原文】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倒装......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2124课资料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21----24课资料《桃花源记》课内阅读一、成语部分: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环境幽静、不受外界影响、生活安逸的地方。现用来比喻一种虚幻的超脱社会现实的安乐美......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习题总结

一、解释各句加线的词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沿着 ) 2.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 缤纷。( 落花 )( 繁多的样子3.渔人甚 异之。(非常 )( 以之为异) 4.复前行,欲穷其林。(穷尽) 5.山有小口,仿......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综合试题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综合试题一选择填空(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阡陌(qiān ) 淤泥(yū)禾黍(shǔ) B、沿溯(shuó)郦道元(lì)僦赁(lìn) C.垂髻(ti......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 文言文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 文言文 八年级上册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