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雨腥风的1927年_1927年715反革命
血雨腥风的1927年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1927年715反革命”。
《血雨腥风的1927年》
这一年发生多个重大政治事件。对中国政治格局前几年出现的混沌,产生了一座分水岭。从此,各派非左即右,非敌即友。再不能脚踩两只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27年一开年,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掌控的武汉“革命”政府,和南昌蒋介石的“反动”政府,对立越演越烈。两湖及江西地区工农运动,都进入狂热状态,乱抓乱斗滥杀成风。
2月初,毛泽东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递交中央。李维汉不同意“好得很”等许多极左观点。张国焘当面问毛泽东:“你说‘有土皆豪,无绅不劣’。您本人可算湖南绅士,“劣”否”?
3月8日,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担任执委的共产党人夏曦(就是后来在洪湖根据地,肃反大开杀戒的那位),带着农协赤卫队、总工会纠察队,将长沙著名国学大师叶德辉、商会会长余治华等“劣绅”,公审处死。
有人说两个月后,北京的国学大师王国维投湖自尽,于叶德辉之死有关。他的遗书写道:“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除了革命军驱赶了紫禁城的清帝,他也怕革命军令他受辱。
在国民政府临时首都武汉,工人运动也是“如火如荼”。
上一年北伐军攻占武汉之后,共产国际设立武汉办事处;主任李立三,秘书长刘少奇,宣传部长项英。负责领导湘、鄂、赣、皖、川、豫六省工农运动。
当时选出的总工会主席卢士英,是1921年粤汉铁路工会成立之初的元老,徐家棚机器厂(今武昌车辆厂)工人。
卢士英等对工人纠察队一些过火行为不满。刘少奇于是下令将卢士英、郭聘帛、袁子英三位工运领袖,枪毙于汉口济生三马路(今汉口单洞街)。
武汉的工人市民,成天上街游行,拿着武器支持各工厂罢工。没人上班,还要求加薪。武汉地区的工业大量倒闭。小工厂自不必说,规模巨大的汉冶萍矿和汉阳铁厂,英美投资的卷烟厂,长江航运业,都已停顿。
企业关门,工人们没了经济来源。革命政府就印钞票给他们。例如1927年5月份,湖北全省收入只有一百八十万元,而每月支出在一亿元以上。于是物价飞涨。
革命政府同时告诉工人,经济困难是帝国主义搞鬼。因为汉阳铁厂是日资,烟厂是英美企业,是他们关门不发工资。
转移革命情绪后,工人又高呼打倒帝国主义,冲向租界。不仅发展工农武装,中共认为还必须建立自己的正规军队。直接策反长江中下游的北伐军,中共认为暂时缺乏条件。“我们很希望在川中发展一个左派军队,成为自己的武力”。
在1926年10月,四川的军队已经被整编为6个国民革命军(20,21,23,24,28,29)。蒋介石要求他们整编完,即出川加入对北洋军阀作战。
吴玉章、朱德、刘伯承、陈毅到达四川后,于12月1日,策动第十混成旅起义。打垮泸州的第二混成旅,军中和泸州的国民党右派均遭清洗,死亡人数众多。
随后顺庆、合川等地举事,各路合编成一个军。打出“红军第一路军”旗号。
吴玉章想在武汉国民政府为之申请番号未果。时任北伐军总政主任的邓演达,给了他们一个国民革命军暂编第十五军番号,刘伯承任军长。
该部被四川国民革命军各部围攻,哗变归降。刘伯承等本年5月化装回到武汉。川军皆因“平叛”原因,一直未能出川参加北伐作战。
如此说来建军节,似乎应该定在1926年12月1日才对,“红军第一路军”旗号打出时,比南昌起义早九个月。吴玉章、刘伯承、陈毅,做了一回无名英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10日,在党主席蒋介石缺席的情况下,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在武汉召开。免去了蒋介石中央主席、军委主席等职务。只给他留了军队总司令职位。
会议决定实行集体领导,9个常委,孙科、汪精卫、徐谦、顾孟余、陈公博、谭平山、吴玉章、谭延闿、蒋介石。
谭延闿是“摇摆派”,其余7个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就蒋介石一个“右派”。
即使蒋介石的大本营南昌,中共活动也很厉害。蒋介石带兵离开南昌几天,4月2日,中共控制的南昌市党部就组织暴动,开群众大会声讨蒋介石。
工人纠察队捣毁了国民党人掌控的江西省党部,将一批国民党要人拘捕。时任南昌公安局局长的朱德,向宪警说:“这些人就是反革命,你们的枪要向他们放。”
几天后这些人被公审,三人判处死刑。后被返回南昌的江西省主席朱培德批示“时局严重,暂援执行”。
武汉国民政府这边国民党左派多,并且共产党人士都“沉淀”到了武汉。显得很“左”。可南昌蒋介石那边的北伐军,有些部队更激进。连蒋介石也无可奈何。
3月24日,被中共控制的“左派”北伐军第2、第6军,打下南京(两军的政治部主任分别是李富春、林伯渠)。
结果发生北伐军对外国领事馆、教堂、商社进行袭击,打死英、美、法、意、日等国6人,打伤数十人。此外还有上百名外国妇女被北伐军士兵强奸。
这引起外国列强的报复。英美在长江上的军舰向南京城内炮击报复,南京市民死伤2000余人。
尽管因中共接收到斯大林指示,对日本人网开一面,北伐军和工农武装皆有意避开日本人。但还是误伤日本人5人,强奸者日本妇女35人(日本报纸统计)。
在英美军舰开炮后,日本军舰接到日本政府不准开炮报复,日本舰队司令愤而自杀谢罪国人。
3月26日,陈独秀和罗亦农电报请示斯大林,下一步是否继续发动北伐军和工农攻打租界,以挑起北伐军与列强火拼。但在知道外国军舰干涉炮击后,斯大林对于美英等国武装介入的担心骤增。
3月28日,斯大林电报回复:“你们务必严格遵循不举行归还租界的总罢工,或起义的指示。也务必避免与军队发生冲突。”
陈独秀回忆,当罗亦农看到斯大林命令中止行动的电报时,“狂怒地把它摔在地上”。
蒋介石感到暴力事件的发生,是有人在南京预谋策划,企图让列强与国民党打起来。于是赶去南京平息调查。3月26日,蒋介石去上海,与东路军前敌总指挥白崇禧商议清党事宜。随后赶来的第七军军长李宗仁,也发现上海的形势极为混乱,“满街全是闹事的工人,途为之塞”。
终于,这位桂系首领,和他的伙伴白崇禧一起,都坚定地站在了蒋总司令一边。主动把自己的部队调到沪宁线一带,和蒋介石的嫡系第1军一起,震慑“左派”的第2军第6军。
3月27日,中共元老林伯渠赶到南京,带着武汉政府请第6军军长程潜逮捕蒋介石的密令。但蒋已经走了一天。3月28日至4月2日,蔡元培、吴稚晖、张静江、李石曾、陈果夫、李宗仁、黄绍竑等中央监察委员,连续开会,做出查办共党的呈文。
文中列举许多中共自二大以来,“阴谋破坏国民党”,“煽惑民众”、“扰乱后方”等若干条罪状。
会上审定了含有陈独秀、周恩来、柳亚子、邓演达、毛泽东等中共人士,也有国民党左派人士的黑名单,将近两百人。咨请中执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将这些首要危险分子,“就地知照治安机关,分别看管,制止活动”。
4月6日,在北京的军阀张作霖逮捕李大钊,并在其住处和苏联使馆所属据点,搜出大量武器和一份《致驻华武官训令》密件。密件内有:“必须设法激动(励)国民排斥外国人,为达此目的,必须设法挑起各国于国民之武力战斗。为引起各国之干涉,应贯彻到底,不惜任何方法,直至抢掠和多数惨杀,亦可实行”。
“实行排斥欧洲人运动,保持各国不协调,颇为重要。______于一切运动之中,务使日本侨民无被害之人。排外风潮之时,将日本除外殊足引起不愉快之观感,故实行激动排外风潮时,必须假托反对不列颠运动之名义也”。
文件的披露,引起轩然大波。中共否认有此文件。
全国各处军民对外国人的冲击,的确有避开日本人之事。南京事件日本政府不许报复和舰队司令自杀,使得人们怀疑,斯大林和日本政府之间是否有密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国民党分裂,军队和社会失控。一些国民党元老认为只有一人,能够力挽狂澜,拯救国家于水火。早在2月份,孙科等人就组成了一个“迎汪行动委员会”。随着乱象与日俱增,“拥护汪主席,请汪主席回国复职”的呼声,更是此起彼伏。
蒋介石挡不住“拥汪”的浪潮,也打电报请汪精卫归国复职。蒋介石给汪精卫最后一封电报说:“如果先生再不回国,我就要出国了”。
汪精卫于是离开法国,乘火车经苏联归国。途径莫斯科时,斯大林希望汪回国后,重用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员。并给予1000万金卢布援助。汪表示回国后一定坚持联俄联共政策。
事实上,武汉政府和南京政府,都在争着打汪精卫这张王牌。
3月1日,武汉政府召开二届三中全会,汪精卫在缺席下,被选为国民政府主席。
蒋介石也不闲着,汪精卫还在路上,蒋介石就发表通电:“今后,所有党政、民政、财政、外交等等,均须在汪主席领导之下。”
4月1日,汪精卫到达上海。4月3日,蒋介石以及在沪的国民党高级军政干部与汪精卫会谈。想要汪精卫支持清共。
元老吴稚晖说:“现共产党已经把持武汉政府。党国命运在于汪主席复职。” 汪精卫说:“联俄容共为总理手定,不可轻言更。”吴稚晖站起来激动地说:“汪兄弟,现在是什么时候,你还要对共党心存幻想。”
讲道激动之处,吴稚晖竟到汪精卫面前跪下,求他改变态度。汪精卫连连躲避,口中说:“稚老,您是老前辈,这样我受不了”。
接着李宗仁也激动起来,要求汪精卫不要偏袒中共。最后汪精卫也急了,说:“我是站在工农方面的!谁要残害工农,谁就是我的敌人。”
会后,汪精卫去见了中共总书记陈独秀,要求陈发表一个不反对国民党的宣言。4月5日,二人联名发表了一份《国共两党领袖汪精卫、陈独秀联合宣言》。宣言说:“中共承认国民党及三民主义。只有不愿意中国革命向前的人,才想打倒国民党,才想打倒三民主。国共两党将为革命携手到底,绝不受人离间。”
《汪陈联合宣言》发表,国民党右派大骂汪精卫幼稚,是“卖党、卖国之罪,愿与国人共弃之。” 而共产党左派,则大骂陈独秀是右倾投降。
发表了《汪陈联合宣言》之后,汪精卫立即乘船前往武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当汪精卫到达武汉,高呼“反共即是反革命”的时候,上海那边出事了。
在北伐军进攻上海前,3月21日,在上海守敌无意再战愿意投诚的情况下,中共在上海由周恩来领导发动第三次武装起义。于次日占领了除租界以外的整个上海市区,并成立一支拥有几千人的工人武装;
这个很奇怪,为什么不等北伐军,却要抢先要工人市民流血呢? 看看3月2日中共上海区委《宣传大纲》就明白。“乘军阀势力崩坏之际,夺取上海的市政权,使上海在武汉国民政府领导之下”。
道理就是中共不能把功劳和上海的控制权给蒋介石,要由武汉政府控制。
事实上,在上海易帜前,苏联就给孙传芳军火和100万发子弹等,换取孙传芳允许共产党在上海发展。
因此,蒋介石的北伐军进入上海,和中共领导的武装冲突,就难以调和了。在发生事变的前一天的4月11日,中共中央在《关于上海工作的决议》中指出:“蒋介石的国民革命军,从一开始就出卖了群众”。“只有在无产阶级充当领导者,进行一次决定性革命斗争,才能使上海从蒋介石统治下解放出来。”。
当时中共手里有一支几千人的“工人纠察队”。“稍不如意,便聚众要挟,动辄数万人,情势汹汹,不可终日。”
4月9日,蒋介石发布《战时戒严条例》,严禁集会、罢工、游行,并成立了淞沪戒严司令部,以白崇禧司令。并发出“已克复的各省一致实行清党”的密令。
同日,蒋介石离开上海,带着嫡系第1军再次去南京,继续收拾肇事的第2军、第6军和工人武装(武汉政府要程潜密捕蒋介石,已败露),并在南京继续“清党”。
南京的第2军、第6军,在中共的劝说,和蒋介石大军压境下,撤离到长江北。
4月11日夜,支持蒋介石的帮会武装和中共武装发生火并。
在上海的警备司令白崇禧,动用第二十六军,以制止械斗为借口,下了双方的枪。并且查封了上海总工会、工人纠察队总部。
当晚军队没有杀人。中共早期革命家郑超麟回忆:“二十六军只是缴枪械,不是要杀人。包括我们的同志被捕去的,都没有死。”只是总工会委员长汪寿华在当夜,二十六军赶来缴械前,就已经被打死(据说是杜月笙的人干的)。
4月12号,因为工人纠察队被缴械,据点被查封,加之汪寿华被打死。当天中共发动了全市总罢工。
4月13号,又发动数万名工人上街游行。在经过湖州会馆(总工会大本营)时,冲击看守的军人,想重新夺回据点。士兵看到群众人多势众,没有反抗,结果还真的夺下了。
这种偶然,使中共错误判断形势,认为军队忍让没有底线。结果酿成一场惨剧。
在这一场胜利鼓舞下;4月13号当天下午,中共又组织大游行,并且直接到二十六军第二师司令部请愿。要求立即交还纠察队枪支,惩办杀害汪寿华的凶手。结果造成了军民百余人死伤。
对这场惨案的起因,说法不一。我们是教科书说是军队向“手无寸铁”群众开枪。但在当时所有人的叙述中,都承认“群众”是有武器的,包括棍棒和驳壳枪。
至于谁先动手,据4月14日《时事新报》报道:“___该首领者见不能进,突然大呼“往前冲”。语甫出,即有纠察工人在后方抽出手枪,向司令部门前开放。在前工人等,亦均抽出铁棒木棍,施行殴击,卫兵队猝不及防,当时被击毙—人,弹伤四人,殴伤二十余人。第二师长乃下令还击,一时枪声大作,子弹横飞”。
“综计是役,军队方面死二人,伤三十余人;工人方面死三十余人,伤四十余人,被拘八十余人;路人被流弹致死者二人,负伤者亦有十余人”。
第二师参谋长祝绍周的回忆“__多持铁棒乱殴,中间尚杂有不少手枪,我卫兵遂有死伤,在此不得已情形下卫兵始自卫,当场伤毙百余人。经派队围截,捕得七百余人,身均藏有直鲁军符号,查系溃散军阀余部,为金钱收买,何来真正之工人”?
“官兵们一听讲的均是山东话,当时便极感诧异,原来他们是张宗昌部下的直鲁军,近来流落在上海,有人许他们当兵做官,或送盘缠回老家,他们这才跑来充敢死队”。
研究者一般认为,军队朝天鸣枪在先,可能性较大,游行队伍以为对方开火,即刻还击,引发混战。
以上就是史书所说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刚刚从国外回到武汉的汪精卫,正在实行“辅助工农”政策,批评蒋介石的清党行为。
“四一二政变”,更是让汪精卫火冒三丈。即刻以国民党中央的名义发表通电:“蒋中正屠杀民众,甘为反动,罪恶昭章。已经中央执行委员会决议,开除党籍,免去本人所兼各职。著全国将士及各革命团体拿解中央,按反革命罪条例惩治”。
既然反目,蒋介石干脆在南京也成立一个新的国民政府。胡汉民出任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任中央军委主席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宁”、“汉”公开分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汪精卫竭力主张联共,把蒋介石作为“甘为反动”。共产党就更是扬眉吐气,动作更为激进。使得武汉政府的国民党官员,和一些北伐军军官,反共情绪越来越明显。
5月17日,湖北的北伐军师长夏斗寅带头“反水“,从宜昌向武昌进攻,沿途铲除工会、农会,捕杀共产党人。北伐军35军军长何健,听到父亲被绑游街示众,多位亲属被杀,也带兵杀回湖南。5月21日,何健指示手下33团团长许克祥,在湖南长沙发动了“马日事变”。将国民党省党部,省、市总工会,农民自卫军总部,省党校,工人纠察队捣毁,收缴工人纠察队、农民自卫军的枪支,放走了关押在监狱里的土豪劣绅。捕杀共产党人和亲共分子数百人。
在湖南农民运动最“高潮”时,绅士李昌圭逃往武汉,找儿子和女婿处避难。他儿子是何人?中共领袖李立三也。
他女婿是何人?李立三的亲妹夫,黄埔三杰之首杰蒋先云也。共产党人,黄埔学生当时唯一官至北伐军团长,并兼任武汉工人纠察队总队长。
李立三和蒋先云以党的事业为重,劝父亲和岳父返乡。老人持儿子写给湖南省委的信回到家乡,中共湖南省委也给当地“农协”写了封措辞严厉的信,要求他们善待本党最高领导人的父亲,北伐军革命军官的岳父。
谁知,没几天李昌圭仍被“农协”揪斗后处死。
但是李立三没有叛党。蒋先云也没有提兵报复,而是带兵在河南与军阀血战,身先士卒,战死在沙场。此二人,可以说是真正的共产党,纯正共产党。
这些事情都发生在五月。斯大林感到武汉的国民党靠不住了,密令中共组织“工农革命军”,改组武汉政府,没收地主资产,实行公有制,组建自己的军队,惩办迫害工农的北伐军官。
斯大林派共产国际干部鲁易,将《五月指示》转交武汉的中共中央。6月1日,鲁易到达武汉后,却先把《五月指示》交给了汪精卫。
原来,临来前斯大林告诉鲁易,汪精卫路过莫斯科时有过承诺。使得鲁易过分相信汪精卫,误认为汪精卫是铁心站在共产党一边。
汪精卫毕竟是国民党领袖。看到《五月指示》后大吃一惊。立即找苏联顾问鲍罗廷和陈独秀质问。陈独秀表示不同意共产国际的《五月指示》。
陈独秀的妥协主张,遭到张国焘、李立
三、张太雷等人反对。在共产国际指使下,中共宣布改组。撤销陈独秀的总书记职务,由张国焘、李立
三、周恩来、张太雷、李维汉组成的五人领导小组,行使临时中央常委会职权。
7月13日,五人领导小组起草了一份《宣言》公开发表。《宣言》说:“目前,革命已处于危急存亡时刻,武汉国民党政府最近已公开准备______。因此,中共决定撤回参加国民政府的共产党员”。
7月15日,汪精卫看到中共的宣言后召开紧急会议,拿出《五月指示》说:“目前本党已经到了严重的关口,必须在这个会上作出生与死的抉择。”到会的国民党军政要人纷纷支持分共。
在这次会议上,通过的《统一本党政策案》,要求在国民政府和军队中任职的共产党员,即日起声明脱离共产党,或者辞职。
但汪精卫说:“我们不像蒋介石那样,搞武力清党,而是采用和平的‘分共’,这是最稳妥的步骤。”
8月1日,中共在南昌突然发动了武装暴动。这使武汉国民政府放弃了和平分共的政策,开始搞武力镇压。8月7日,在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主持下,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会议正式撤销陈独秀总书记职务。临时中央政治局选举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为政治局常委。由瞿秋白主持中央工作。
会议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并委派毛泽东回湖南,在湖南省委主持下,发动湘鄂赣边界秋收起义。
8月8日,汪精卫召开了国民党中央紧急扩大会议,通过了“武力分共”决议案。在武汉也开始逮捕处死共产党人,第一次国共合作终于彻底破裂。
9月9日,一部分国民革命军,和湖南平江、浏阳,湖北通城、崇阳农民武装,在毛泽东带领下在江西修水举行秋收暴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武汉政府开始“清共”后,武汉政府和南京政府之间的分歧就消失了。很多国民党人开始要求武汉和南京政府重新统一。
汪精卫的人气指数本来就比蒋介石高。加上开始清共,大部分国民党人有转向拥护汪精卫。倒霉的蒋介石指挥的北伐军,在8月初于孙传芳军队徐州作战中又打了场败仗。墙倒众人推,蒋介石主动提出需要“休息一下”。
8月14日,蒋介石正式发表下野宣言。
8月19日,汪精卫代表武汉政府发表《迁都南京宣言》。
但汪精卫没有自己的派系,也没有自己的军队。南京成为李宗仁、白崇禧桂系军人掌权的军人政权。桂系在党内没有什么地位,于是把在上海的国民党元老请来给自己撑腰,给汪精卫添堵。
9月11日,汪精卫、李宗仁、林森(元老派),三方人士在上海,讨论宁汉政府合并和统一党务的问题。此时,宁、沪代表们突然发难,开始翻汪精卫的旧帐,指责汪精卫以往反共不力,贻误了党国事业。汪精卫不得不自责说:“武汉方面防范共产党过于迟缓,请求处分”。
9月13日,汪精卫通电下野。
汪精卫下野后,广东帮的那些老机会主义分子张发奎、李济深等人,联名邀请汪精卫回广东指导革命。
10月21日,汪精卫于前往广州。并且想自己在广东再拉一个班子,东山再起。他邀集外地的中委会委员前来广州,在广州召开四中全会。
就在又出现宁、粤分裂之时,不少国民党人认识到,除蒋介石无人能解决混乱局面,纷纷又电请蒋介石回国复职。桂系本来是反蒋的,但现在他们的政权已难支撑,所以也欢迎蒋介石回来。
11月10日,蒋介石从日本回到上海。
11月16日,汪精卫也于乘船赴上海。和蒋介石谈判国民党各派的联合问题。
没有想到,汪精卫一离开广州,张发奎等人就发动了一场倒桂政变,指挥粤军去广西挖李宗仁白崇禧老巢。这下共产党人可高兴了。
12月11日,叶挺、叶剑英领导发动广州暴动。张发奎回师镇压暴动,广州遭到大破坏,死伤不计其数,大火数日不绝,多处建筑被毁。
广州暴动全国哗然,一片声讨之声。张发奎等人均宣布辞职前往香港。
而众人又开始攻击汪精卫,说他和张发奎等人勾结共产党,甚至有人说,汪精卫骨子里就是共产主义分子。12月16日,汪精卫发表了引退政界的声明,和陈璧君一起再度前往法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27,这一年之后;
1蒋介石的领导地位再也没有出现大的波折,国民党各派系基本都归于蒋的麾下。2南方各路“国民革命军”,基本再没有“反骨”,服从蒋的指挥。使得他最终打败收编北方军阀。3国民党彻底放弃了于中共的感情纽带。全部积极反共,国共合作已成历史。4苏联与国民党政府的关系基本断裂。5欧美列强和日本,逐步开始支持蒋介石。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血雨腥风成语解析,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血雨腥风成语解析【成语】:血雨腥风【解释】: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三回:“腥风血雨满松林,散乱毛发坠......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血雨腥风的成语接龙,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经历血雨腥风的考验,还有什么能让旗帜倒下;经历曲折道路的考验,还有什么能让旗帜偏向。这更加坚定了我加入党组织的信念,我坚信拥有13亿人民支持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将继续高举......
关于血雨腥风的成语接龙顺接:血雨腥风 → 风吹浪打 → 打落水狗 → 狗肺狼心 → 心口如一 → 一言可分 → 分房减口 → 口辩户说 → 说雨谈云 → 云开见日 → 日月经天 → 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