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材料)_介绍乌合之众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乌合之众(材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介绍乌合之众”。

我们就是一帮乌合之众

——于《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有感

这本书是古斯塔夫·勒庞,一位法国医生在20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候写的一本关于大众心理研究的专注,虽然作者的观点在今天看来,有些偏执,但是但是他对大众这个群体一针见血的判断,不得不让人惊叹其准确而深刻,看完这本书,我忍不住再去阅读了第二遍,虽然我并不是完全认同勒庞对大众这个群体所下的所有论断,也不认同他在大众面前产生的无奈与悲观,但是,刨去这些“糟粕”之后所留下的,却是最能准确描述大众的词藻。尽管书中所举之例多以西方文明为证,作者目的指向,也是主要是19世纪末的法国,但是我发现,作者在论述群体观点和信念中的间接因素所谈到的19世纪末的法国教育的教育状态,与现在我国教育情况却是惊人的相似,所以我希望在这本书中找到些什么,正如那句老话,过去不会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但它可以告诉我们应该避免什么。

一、大众的时代

我想,作者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大众时代的来临,因为在作者看来,在群体中,个人的才智被削弱了,个性也被削弱了,作为个体的异质被同化了,取而代之的是集体无意识品质,而这种品质,恰恰决定了群体的智慧。在民主大行其道的今天,也没有多少人真正理解民主所带来的东西,也许民主,带来的是暴政的另一种形式,以法国为例,大家都说法国人民喜欢革命,在那个产出了《人权宣言》的时代,为了追求自由和民主,无数法国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然而正是这样一个民族,居然在全民公决中,以高票选举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成为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皇帝,革命的成果就这样“毁在”缔造它的人民手里,让人不得不承认,独裁政府并不出于独裁者的选择,独裁者通常比民主人士更能迎合民众的短暂需求。个人一旦沦为群体的一员,除了其智慧会被群体的无意识淹没之外,还会变得冲动,易变,保守和感情用事,要控制一个群体的思想,只要不断地对群体施加暗示,这样,你的观点便会在群体中传染最终成为群体的观点,事实上,群体并没有多少思考能力,在群体中的人民不见得对他们所坚持的观点能说出个所以然来,就电视上经常采访一些示威者或者是选民,而言,以下可以说是这种采访的经典模板:

记者:请问你们为什么要坚持········ 受访者:我觉得应该是····,就是觉得不要······在这个问题上,我想我是这么考虑的·······

从他们话中一些不确定的修饰词,就可以看出,事实上,他们对自己所坚持的观点并没有深入思考过为什么,或者说更多的是简单地从感情上去考虑这个观点,举个身边的例子,每每社会出现什么热点问题,专家们就会先出来发表一些看法观点,然后开始抨击社会,网友们就会以这些基本观点,开始发表看法,接着,一场激烈的骂战就开始了,起先还是有理有据的辩论,再往后就什么难听话都出来了,这个时候,说的话有没有道理或依据已经不是重点了,只要能把对方说服就可以,无论是用什么手段,融入群体产生的力量感已经淹没了个人的理智。我们遇见的德国人是彬彬有礼,干净整洁,守时且注重规则与纪律,然而这样的民族却曾经有过伦敦大轰炸和奥斯维辛集中营,他们在虐杀犹太人时真的以为他们的所作所为就像纳粹歌曲的歌词一样:“我们是党徽的军队,高举着红旗,为了德国的工人,我们铺设通向自由的道路。”是群体让个人没有了负罪感,对于所坚持的事情的伟大感觉,让集体迷醉了。或许你会说网友素质参差不齐,有些素质差的会这样。好吧,我们来看看韩国的议会,作为议员,我想大家决定不会把他和一个粗俗的人联系到一起吧?就是这样一群彬彬有礼的绅士们,为了议案的通过可以直接在媒体面前像一个地痞流氓一样抡起拳头就打,在这个时候,你觉得所谓的高素质教育还在起作用吗?不得不承认,勒庞对于群体的实质的判断有多么准确。

尽管勒庞对于大众时代的来临很悲观且无奈,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认,民主仍然是人类迄今为止已经发现的最佳统治方式,尤其是人类摆脱个人独裁的最佳方式。民主尽管有沦为集体暴政的危险,但是我们仍旧要承认,他暂时是解决统治的最佳方法。

二、教育制造无产阶级大军

勒庞认为,教育既不会使人变得更道德,也不会使他更幸福,既不能改变人的本能,也不能改变人天生的热情。当然,我认为这之中还是有些偏执与绝对,至少,早期的教育对于塑造一个人的基本道德还是很重要的。真正让我担心的,是他对与19世纪法国的教育的论述:

从入小学到离开大学,一个年轻人只能死记硬背书本知识,他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个人意识从来排不上用场。受教育对于他来说就是背书和服从。很多孩子在学校里开始对着语法和公式努力,为的是做到准确的重复、出色模仿,这种教育的唯一结果就是把我们变成学舌的鹦鹉。

如果应试教育仅仅是无用,我们尚可同情那些孩子们,虽然他们没有在小学里从事必要的学习,但好歹学会了一些基本的传统文化和科学常识。而这种制度造成的危险要远比这严重得多,它使服从它的人强烈地厌恶自己的生活状态,极像逃之夭夭。

这导致工人不想做工人,农民不想当农民,而大多数地位卑贱的中产阶级,除了吃国家公务员这碗饭之外,不想让他们的后代从事任何别的职业。学习的唯一目的不是让人为生活做好准备,而是打算让他们有一个稳固的铁饭碗,想要取得成功只要懂得结党营私即可,无须任何自我定向,也不必有哪怕一丁点儿个人的主动性,应试教育制度在社会底层创造了一支无产阶级大军,这个群体对自己的命运愤愤不平,随时都想起来造反。在高层又培养出一群轻浮的纨绔子弟,他们多疑又轻信,对国家抱着迷信般的信任。一边把它视若天道,一边却不忘对它表示敌意,总把自己的过错推给政府,但离开了当局的干涉,他们便一事无成。

国家用教科书制造出了那么多有文凭的人,却只能利用其中的一小部分,另一些人无事可做。于是,没有职位的人全部都成了国家的敌人。从社会最高层到最底层,从最卑微的小秘书到教授和警察局长,有大量炫耀着文凭的人在围攻各种政府部门的职位。商人想找一个代替他处理生意的人难上加难,成千上万的失业大军与谋求安逸的人却在谋求最平庸的机关差事。

掌握一些排不上用场的知识,是让人造反的不二法门。我们的教育制度的唯一价值就是,为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添加了数以万计的懒汉、寄生虫和不安定因素。我们的教育不仅没有让年轻人获得更好的生存能力,反而破坏了这些能力,使得我们的年轻人一走入社会,进入他的活动领域,就开始遭遇一系列的痛苦与挫折,由此给他造成的创痛久久不能痊愈,有时甚至失去生活能力。如果不能认清教育制度的荒谬,任由我们的学校培养一批批狂热的暴徒、无知的庸众,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为我们的民族走向衰败铺平道路的,正是我们的教室。

如果不知道这是勒庞所著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我还真的以为这是一本写中国社会现状的书,勒庞关于法国教育这一段,和当今中国实在是太像了,我们的应试教育,填鸭式教学,我们的大学生泛滥,我们的失业大军········如今我们的社会,选秀节目大行其道,沉醉在其中的人不计其数,因为选秀通过了,就可以跻身娱乐圈,一夜成名可以带来巨大的财富,甚至有的选秀不通过的人,还通过大尺度照片红火网络,希望一脱成名,如今人们对脱得一丝不挂已经见怪不怪了,所以又冒出各种雷人雷语。

郎咸平教授对这个现象的评价是我们的社会没有为我们的年轻人提供成功的机会,他们看不到成功的希望。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往深一层想,尽管是郎教授所说的没有成功希望的社会,我们也还是能看到成功的例子,而且还不是少数,看完勒庞的论断,我们是不是可以提出另外一个观点?

我们并没有教会我们的年轻人勤劳奋斗,为什么大家都愿意跑去选秀,而不愿意从基层做起呢?也许看不到希望也是原因之一,但是我想更好的解释是如今这个社会比较浮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在对待成功的问题上,很容易看到成功带来的财富和成就感,却鲜有人愿意去尝试成功的过程,现在看来,选秀确实是通往所谓的财富和梦想的最快途径,不用怎么打拼,只要出名了,不需付出什么,成名效应就会为自己带来财富和地位,这似乎像是一种集体迷醉。

举另外一个例子,我们上大学为了什么?我想全中国的大学生没有几个能给出一个是经过自己思考的比较准确的答案,因为他们自己也迷茫着,父母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考一个好大学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似乎这种成功就是大家共同的梦想,我们的父辈为了成功所经历的艰辛是有目共睹的,他们当中多数人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经历过生活不稳定的艰辛与痛苦,他们羡慕他们那个时代所谓的知识分子享有的稳定生活,所以,他们认为,要是自己有文化有知识,自己本不必如此辛苦,他们忘记了他们身上的开拓精神正是使他们有了今天这般成就的主因,正是他们原本具备着的开拓精神和勤劳奋斗的品质,才有了今天,他们并没有对他们的勤劳奋斗引以为傲,反而教育我们对这种奋斗嗤之以鼻,无奈的是,我们的教育也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造成了今天工人不想做工人,农民不想当农民,整个社会热衷的职业,好像就是那些成天被他们辱骂的公务员。

三、我们就是一帮乌合之众

民族的幸福,不能到制度中去寻找,我认为勒庞这句话说的很对,中国的现状我想很多人都颇有微词,很多人看来,包括一些所谓的高端知识分子也说中国是因为制度问题才导致今天房价高企,官民紧张,似乎社会运行所有的错误都可以归咎到制度上,在我看来,只有鲁迅是对的,鲁迅弃医从文是因为他发现中国的问题在于人民的思想,这是中国人的劣根性,引用勒庞的思想就是,各民族的性格决定了他们要怎么样被统治,我想中国变成现在这样,我们是不是该想想,是不是我们自己本身出了什么问题?而不是总把希望寄托在制度上。

例如贪污问题,你引入了类似香港那样的廉政公署制度就可以改善了吗?有没有想过这个制度下的人民的性格问题呢?香港曾经被英国租借一百年,我想香港本土多少有受英国的思想影响,我敢说,即使引入了廉政公署制度,大陆依旧是贪污不绝,因为传统中国人的思维定式就是,办事找人帮忙、送礼,首先,廉政公署(大陆)本身的人员就存在贪污的可能,现在的制度下,老百姓总是恨官员贪污,但是一旦老百姓成为官员,也不见得清廉到哪里去,用我自己的话说,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在美国会互相监督制约,但是,如果搬到中国来就会演变成三权互相联合欺压百姓,这是中国人的特点,为什么外国就没有中国的饭桌文化和酒文化呢?

整天鼓吹向西方学习民主什么的是没有用的,当然,我不是说我们不需要民主,而是说,我们不要老是照搬西方的制度,事实上从改革开放开始学了三十多年,除了改革开放本身,我也没觉得哪里学对了、学有用了,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注意力收回来,放到自己身上,反思一下我们民族的特点,从而发展出符合我们的制度。

尽管,看完这本书我们可以对群体的本质有着更深一步的认识,但这本书并没有研究出如何避开群体的弱点,更进一步说,无论我们的素质高低,也无论我们的先天或后天的智力高低,我们都无法避免会成为这个或那个群体中的一员,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也是乌合之众中的一员,你是,我也是,勒庞也是,只要我们成为了群体的一员,我们不免就会屈服于群体的意志,被群体的情绪所感染,可能也会做出一些甚至不符合我们本性的行为,对于这个结果,很遗憾,在书中我找不出哪怕一点的解决办法,但就算是这样,我们也不需要对此感到悲观或惶恐,因为,文明的进步,也正是因为群体的存在。至少,群体的力量让独裁者感到畏惧,也许,这也是我们作为群体的一员唯一感到欣慰的地方。

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读书报告书名:《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作者:古斯塔夫·勒庞戴光年 译版次:2010年1月第1版 出版方:新世界出版社学院: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班级:新闻1201班姓名:左秋......

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读后感《乌合之众》是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最为著名的社会心理学著作。这本并不是很厚的书却精致、深刻而犀利的描述了当人们形成一个群体时别样的......

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读后感终于花了2周的时间把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看完了,这本书是以我认为相当缓慢的速度看完的,刚看完时居然是一头雾水,有些语言需要反复看多几次才能真......

“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在这个风声鹤唳的年纪,我遇到了一群人,少年明媚似阳光,叫我不敢忘。日向翔阳少时匆匆一眼街边橱窗里的电视机,里面放的是他人夺冠时的鲜衣怒马,蓦然回首,已然在排球场......

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读后感开卷有益。每次翻开书,总会被书中优美的文字所深深吸引;被作者独树一帜的见解所折服„„其实,读书最重要的不仅仅是能学习知识,开阔视野,更重要的是通过读书,能......

《乌合之众(材料).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乌合之众(材料)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介绍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 材料 介绍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 材料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