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第二框 文化与经济、政治_政治生活第一课第二框
第一课第二框 文化与经济、政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政治生活第一课第二框”。
四川省射洪县太和中学
高二《文化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导学案
主备人:杨
军
审核人:张
勇
日期:2017.7.1
教学主任签字:
第一课 第二框 文化 与 经济、政治
【学习目标】
1、知识: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感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当地文化产业和
文化消费的状况。
2、能力: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
【重点难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
1、在15分钟内研读、勾划课本,梳理并记忆基础知识。
2、将预习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笔标注下来以备课上小组探究、突破。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1.经济、政治和
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其中,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一定的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
2.掀开历史的画卷,文化既有古今和地域之别,又有
与、之分。不同的文化,对经济、的影响不同,对的作用也不同。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的、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的、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完全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和。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
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
迅速崛起,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
和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的国家,借助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
。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
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
和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的重要因素。
2.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增强,提高,为
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
【自主生疑】
【课中探究】
1、文化与经济政治什么关系?
2、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有人认为,“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产生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适应的,其政治运用的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
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知识链接】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主要强调的是彼此制约、相互作用,是指经济、政治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同时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是文化与经济、政治再当今时代的显著特点,彼此渗透、相互融合,主要是指文化与经济、政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3)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的判断:看到“决定”“反映”“反作用”等词可直接判定为相互影响;看到“文3
化生产力”“劳动者素质”“科技”“知识经济”“文化渗透”等词可直接判定为相互交融。
2、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因为,文化有其
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事实上,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不是绝对同步的,二者既有同步性的一面,也有不同步的情况。①文化的某些方面可以超越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例如,诗词歌赋、书画的发展,并非与经济发展成正相关关系。我国古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现代,却出现了许多至今罕有的大诗人、大书法家、大画家。
②文化的发展可能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但到一定程度时,则会赶上经济发展水平,最终形成经济与文化相
互促进的局面。
3、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的突出表现是:物质产品中文化内容的价值比重迅速增长,许多消费品需要附着一定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而文化也通过物质产品批量复制的方式通过市场大规模传播。正是在这种经
济与文化的一体化过程中,文化产业日趋兴盛起来。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抓文化也就是抓经济,甚至
是更好地抓经济,国际经济学界就把新世纪的知识经济称之为“文化经济”。
4、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思想文化上的独立,就不会有政治、经济上的独立。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当今时代,思想文化作为国家、民族独立重要基石的作用更为明显。文化是软国力,但其作用并不“软”。一定的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维持,对于一个
国家的精神状态和凝聚力,对一个国家国民的素质及其能力,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现在人们已
普遍使用“文化力”的概念,意在强调文化也是一种力。
【易混易错】
1.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2.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3.“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4.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直接等同于物质力量。()5.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3
四川省射洪县太和中学
高二《文化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导学案
主备人:杨
军
审核人:张
勇
日期:2017.7.1
教学主任签字:
【当堂训练】
1.杭州宋城旅游发展股份公司以“主题公园+文化演艺”为主营模式。公司在主题公园的营造中强调“以文化提升旅游,以旅游促进文化传播”,成为文化行业内的常青树。该公司的经营理念表明()
A.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始终同步 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C.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D.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
2.西方发达国家从来没有放弃对社会主义国家“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他们利用自身在文化领域的霸主地位,抢占别国思想文化阵地,消解其民族文化,瓦解其民族精神。这启示我们应该()
①提高国家的向心力,消除文化间的相互渗透现象 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的国际竞争力
③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④大力弘扬中国精神,抵制西方文化的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重要,表现在()
①文化日益成为一个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②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④文化的交融与交锋是文化竞争的重要表现 A.③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4.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但当时却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这说明()
A.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C.文化会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D.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5.“小农意识、计划经济思想、官本位观念”一直是束缚我国中西部多省市发展的“三条绳索”。这体现出()
A.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 B.文化对经济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C.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D.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阻碍经济的发展
6.在谈到大国崛起与文化复兴时,一位专家认为,“崛起”包含“复兴”,“复兴”才能“崛起”。物质丰富称之为“富”,精神丰富才称之为“强”。国家要想“富而强”,实现崛起,文化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动力。这一观点反映出()
A.综合国力竞争中经济和政治的作用在不断下降 B.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C.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文化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D.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7.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表明()
A.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B.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的主导产业 C.我国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的提高 D.文化消费已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消费方式
8.中国足球长期缺席世界杯,但中国制造却几乎从未缺席过。巴西世界杯上,几乎可以组成一个“中国制造”的阵容。巴西世界杯吉祥物“福来哥”(Fuleco),产自中国杭州。夜幕降临,街头霓虹灯闪烁,而这些灯的能源也是中国制造。中国某能源企业为比赛所在地提供27套光伏系统,同时设置了很多大型太阳能充电站来服务世界杯。可见()
A.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以经济价值为目标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并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在经济活动中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D.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9.近年来,一系列新的文化业态,如网络服务、动漫游戏、数字媒体等逐渐形成了以文化内容为纽带、关联度日益加强的庞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文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这表明()
A.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B.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C.文化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D.文化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
10.在索契举行的第22届冬季奥运会增强了俄罗斯的民族自豪感,提升了其国际地位。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这届冬奥会,彰显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加牢固。这说明()
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
B.民族凝聚力越来越成为文化发展的源泉 C.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D.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11.党的十八大强调,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三个“越来越重要”的观点。
12.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据此,有人认为,经济上去了,社会文化就发展了,社会文明程度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这种观点对不对?为什么?
13.某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技术培训,2010年共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346期,培训人数达35746次,该市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吸引了大量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010年该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96.7亿元,同比增长54%,约占GDP(国内生产总值)比重5.9%,成为该市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该市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塑造品牌,形成以该市为中心,以该市城市圈和生态文化旅游圈为支撑的文化发展空间布局。2010年该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该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理论依据。
14.世界不同国家之间,围绕着文化的传播与封锁、扩张与抵制、消亡与保护等,展开着复 4
杂的较量。像美国这样的少数国家,借助于经济力量和先进的传播手段,大力进行以核心 价值观为主的文化扩张,对其他文化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胁。有人说,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 已不再是地里的农作物,也不再是工厂里制造的产品,而是批量生产的流行文化——电影、电视节目、音乐、书籍和电脑软件等。面对美国文化的大举入侵,许多国家忧心忡忡。许 多国家以不同方式捍卫自己的文化,如以法国为首的法语地区,举起了捍卫法语文化的旗 帜。
(1)面对美国文化的大举入侵,为什么许多国家会忧心忡忡?(2)
面对这一形势,中国应该怎么办?
【课后巩固】
1.完成相关练习。
2.整理笔记,记背本课时主干原理知识考点。
3.自我总结反思提高。
四川省射洪县太和中学
高二《文化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导学案
主备人:杨
军
审核人:张
勇
日期:2017.7.1
教学主任签字:
文化生活(必修三)参考答案
第二框 文化 与 经济、政治
答案
合作探究:
(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 都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传统的民本思想是剥削制度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基础上。(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传统的民本思想有利于缓和当时社会的阶
级矛盾,根本上是为了巩固剥削阶级的统治。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实践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根本上是为人民服务。
易错易混: 1.X 2.X 3.V 4.X 5.X 11.①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②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12.(1)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强调了社 会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水平,从这种意义上说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2)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
亦趋。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 对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 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参与文化生活、接
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起来的。13.(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给经济以重大影响。该市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经济发展提
供了文化支撑,吸引了大量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该市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彰 显特色、塑造品牌,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3)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该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14.(1)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对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反作用。文化之间的合 作、融合与竞争、冲突,呈现着一种复杂的态势。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 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 行强权政治。这使得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着挑战,在文化 发展上也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必须立足于本民族经济和政治的振兴,把文化建设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 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这 样才能在这场文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知识拓展】
1.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的影响。
(2)从文化形态上看,文化既有古今地域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易错点提示: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并不仅仅是指社会经济基础与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所谓经济发展,也指包含科学技术在内的生产力的发展;所谓文化发展,也包括文化产业、文化设施的发展。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总是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2.当代社会中文化表现的特点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①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②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易错点提示:经济决定文化,首先表现在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而并不是说经济发达精神文化就自然而然地好起来,或物质条件差。精神文化就不能搞好。既要看到经济决定文化的一面,又要看到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的一面。经济决定文化,还表现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一定文化的形成,如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决定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成。经济、政治决定文化,还表现为经济、政治关系的变化赋予文化鲜明的时代特征。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时代特色。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这种反作用和影响并非只是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因为不同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发展影响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阻碍作用。3.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意义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风暴,当代世界正在进行着一场悄然无声的“文化战争”。综合国力的竞争,深层次上是文化力的竞争。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到来,包括广播、电视、电影、新闻、出版、娱乐等在内的文化产业创造出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现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
(2)文化竞争力的表现和意义: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①文化以其特殊的身份显示综合国力,表现在它不仅以其文化产业、文化产品和文化设施直接产生巨大社会经济效益的形式充实了国民经济体系,而且以其巨大的精神财富增进了社会财富,成为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一部分,还表现在文化的传播、交流、扩散所产生的影响力、辐射力以及渗透力方面。
②冷战结束后,国际综合国力的竞争已越来越多地取决于经济实力、军事实力背后的文化实力。这主要是因为:文化产业的兴起,使文化不仅是潜在的生产力,而且也显现和构成现实的生产力,对社会经济增长
四川省射洪县太和中学
高二《文化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导学案
主备人:杨
军
审核人:张
勇
日期:2017.7.1
教学主任签字:
和社会发展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交通、通讯领域的飞速发展为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文化交流之间的矛盾、冲突;西方发达国家在冷战后更注重用文化力量来获取国家利益、实现战略目标,把文化看成是低投入、高产出的资源,因而加大投入力度,以强化其文化的渗透力和扩张力;发展中国家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也注重保护本国的民族文化,以维护自己国家的主权和文化安全,并力图在世界文化发展中争得一席之地。这样,就不能不使国际社会竞争中的文化实力较量变得异常突出和激烈。
(3)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4)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特别提示: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指的是三者在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
第一,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了文化发展,文化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要发展经济离不开各种高素质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这就必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产生文化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效应。
第二,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和文化消费的丰富,使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从而出现了经济和文化共同繁荣的局面。
第三,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断进步的条件下,人们只有不断地提高文化素质才能提高自己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同时,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
第四,在世界多极化条件下,加快发展民族文化,是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斗争的客观要求。由此可见,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面发展和进步。4.文化生产力
(1)马克思曾经在《资本论》手稿中,明确使用了“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的提法。马克思认为,社会生产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两个方面。他还经常使用“精神生产”“艺术生产”等概念,并深人讨论过精神产品的“价值”和“交换”问题。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文化产品生产中的智力投入和物质投入,具有社会生产力诸要素的基本特征。文化产品的生产,形成物质形态的生产过程,与其他产品的生产一道,共同构成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过程。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所创造的价值,在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因此,文化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构成文化生产力的两个方面。文化产业的水平反映文化事业的发展程度,没有高度发达的文化事业为基础,没有原创性文化成果和大量的知识产权,文化产业不可能发展;同时,如果没有发达的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发展就会缺乏动力、缺乏资金,民族文化的竞争力、影响力也会遭到削弱。要像通过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来发展物质生产一样,要通过不断地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来解决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易错点提示: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和文化生产力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构成文化生产力的两个方面。文化产业以文化事业为基础,文化事业以文化产业为支撑。
思考题
1、江泽民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
(1)经济、政治、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三者相互联系。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是怎样相互联系的?(A级)(2)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这是否意味着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就会好起来?你能作出解释吗?(3)所有文化都能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吗?(B级)
(B级)提示:(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2)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3)文化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思考题
2、材料一 美国的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20年前还居于第12位,现已上升到第4位,美国的影视业,已成为全美居于前列的创汇产业,与其航天航空业和现代电子业并驾齐驱。在美国400家实力最强的公司中,有1/4是文化企业。 材料二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惟一超级大国,不仅掌握了经济霸权、军事霸权,而且正在建立和扩大文化霸权。有材料显示,美国目前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60%以上的广播节目的生产和制作。美国好莱坞生产的电影产品,在世界电影市场的总体占有率达80%。它们不仅为美国带来丰厚的商业利益,而且到处推销着美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消解着别国的民族文化和文化精神。这种情况不仅引起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警惕,甚至连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也感到忧心忡忡。许多国家纷纷在维护世界多样性和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旗帜下,加速发展本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各国文化交流和合作,并与美国流行文化顽强抗争。
(1)从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角度来看,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B级)
(2)你购买和消费过哪些文化产品?这些产品是由什么行业生产或创作的?(B级)
(3)你能否举出其他方面的事例,说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C级)
提示:(1)反映了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材料一中美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反映,材料二中美国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反映出文化与政治的相互交融。
(2)书籍、报刊杂志、音像制品、看电影、电视或商业性演出等。这些产品是由出版业、音像业、影视业和文艺演出业等文化产业生产或创作的。
(3)科技和教育在经济发展中日益重要的作用,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要求人们不断提高文化素质,这既体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也体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交融。
思考题3、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发射成功,标志我国的探月工程正式6 启动。(C从文化与综合国力关系的角度思考,我国“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为什么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提示: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级)
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空间科学技术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展示,“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有利于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增强我国的科技实力;“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激发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从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练习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文化中有经济,可以壮大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竞争力;而经济中有了文化,更能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据此回答1~2题。1A.文化中有经济,可以壮大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竞争力。这说明()C.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唯一动力 BD.一定的文化对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文化是经济的反映
四川省射洪县太和中学
高二《文化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导学案
主备人:杨
军
审核人:张
勇
日期:2017.7.1
教学主任签字:
[答案] C [解析] 该题强调的是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C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B、D两项与材料无关。C.文化是经济、政治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D.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答案] B
2A.经济中有了文化,更能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这说明C[.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B()
D.实现了文化的繁荣就能实现经济的繁荣.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
[答案 解析] B ] 文化增强经济的吸引力,强调文化对经济的影响,B符合题意。A、C、D三项观点错误。3.2011年1月4日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师昌绪、王振义颁奖。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是因为()AB.知识和科技决定了经济的发展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学技术可以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D.文化对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答案.文化软实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解析] B
] 本题考查国家重视科技发展的原因,科技属于文化,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学技术可以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推动经济的发展,B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C项说法错误,文化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用是双重的。D项说法错误,综合国力的基础是经济和科技。
4.2011年1月9日,2011年山西全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在霍州启动,该活动将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之所以要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因为()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能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农民文化素质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农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和水平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
④文化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就能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解析答案] ] C 本题以时政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解答时注意题干中的“因为”,①③符合题意。②中“直接管理国家事务”表达错误;④“只要”“就能”说法夸大了农村文化建设的作用。
5.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就全世界范围来看,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其产值约占到GDP(国内生产总值)的1/5。这说明()①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 ②文化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③各国政治分歧逐渐消失,文化竞争越来越激烈 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解析] C ] 材料表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①③表述错误,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6.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认为“百善孝为先”。第六届陕西十大孝子颁奖典礼于2011年10月5号当晚在陕西广播电视台家庭生活频道播出。本次颁奖典礼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促进陕西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弘扬孝道的盛会。这说明()A.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B.优秀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
解析] A、D与材料无关,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C错误。7.在经济发展中,网络文化产业迅速崛起,网络游戏、网络影视、网络歌曲,电子邮件等网络文化消费日益增多。这一事实体现了()
A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答案.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D.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文化是经济建设的精神支撑
D解析] A
] 网络文化产业迅速崛起,带动了文化消费,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A符合题意。B观点错误,C8.与材料无关。“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随着我国的迅速发展,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实践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和动力,又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生动的崭新内容。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就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②文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③文化决定经济实力,是综合国力的象征
④文化反作用于政治,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答案解析] A
.①②④ ] 文化是一种生产力,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的力量,①②正确。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③的说法是错误的。④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9.(2011·山东潍坊一模)为了给中国和平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国际环境,我们必须向世界说明中国,花大力气向世界介绍中华文化。这表明()A C.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B.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起基础性作用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文化对政治、经济能产生重大影响 [答案解析] D
] 我们之所以要花大力气向世界介绍中华文化是因为文化对政治、经济能产生重大影响,D应选。
二、非选择题
10.2011年7月,上海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盛会——第十四届游泳世锦赛。上海要让四方来客在宏大的国际机场感受到上海人的热情,在比赛场馆感受到上海人的真挚喝彩,在繁华的社区街道和公共场所感受到上海人的文明风范。媒体称赞,上海游泳世锦赛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形象、上海印象,给我们留下了丰厚遗产。
请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说明游泳世锦赛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
[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成物质力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游泳世锦赛的举办,弘扬文明、竞争、拼搏等精神,能够激励国人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奋发图强,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能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重大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举办游泳世锦赛,将大大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并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消费;同时游泳世锦赛也是一个提高国民文明素养的契机,能促进和谐社会氛围的营造。(3)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因素。举办游泳世锦赛,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上海印象,能够大大激发民族文化凝聚力和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明确方向,有的放矢1.知识方面了解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感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2.能......
华池一中 思想政治教学案 主备人:张明星 审核人:李成汉、封富祥 探究: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二框 文化与经济政治 【教学目标】 1.理解文化与经济......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案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文化与经济、政治说课稿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
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案设计《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时《文化与经济、政治》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一)课题: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政治第三册《文化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