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与安全讲稿_法治与安全讲稿
法治与安全讲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法治与安全讲稿”。
“法治与安全”讲稿
各位校长、老师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的课题是“法治与安全”,十九大报告中“法治”出现了16次,它指明了新时代发展的方向、目标和任务,让我们感受到法治的力量和可期的美好未来。(出示课件)法治是民主之治,制度之治,法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从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所以法治是制度之治,法治更是自由、民主、平等、公正之治。
习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的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
法律作为一个社会人人必须遵守的行为底线,一个行业、一个部门当然更不能例外了。但现实中的教育管理,却每每会有突破法律底线的行为出现。
如最近被人们热议的河南某中学砸毁学生手机事件。学校、教师在学校师生集体活动的操场用暴力手段毁坏学生的手机,并用学校管理的权威让全校学生无可选择地做这场破坏行为的观众。网络上,人们比较激烈地在“该砸”和“不该砸”之间争论,却很少有人能上升到法治的角度来讨论。
我国宪法保护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学生持有的手机属于学生及其家庭的私有财产,这是毫无疑问的,那学校砸毁它是不是因为它是不合法的呢?可合法与否得由专门的执法机构认定,学校是没有这样的认定资格的。这样问题就是显而易见的了:学校连认定学生私有财产合法与否的资格都没有,却用管理权公然毁坏学生财产,这是法治意识的缺失,是职权的滥用,是古人就常常指责的越律横行。
教育的中心任务是“立德树人”。这是一项慢功夫,需慢慢来。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育心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对学生不断抑恶扬善的过程。教师要有一双火眼金睛,及时地发现学生身上的善,思想中的“恶”,然后,驰而不息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该扬的扬、该弃的弃,方能久久为功,让学生成为一个有真心、善心、美心之人。最终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而不是废材和次品。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勿以善小而不为”。俗话说:“天下大事比做于细,天下难事比做于易。”一些善的品质、美的德行、良的因子,必须从日常的教育小事中去培养,去浸润,才有利于入进去,让学生吸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学生的身上也经常时不时地冒出一些善的火花。比如,乐于助人、拾金不昧、团结友爱等美好的品质和行为,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加以呵护、培育、孵化,使其保持和发扬。在我们一次次鼓励的过程中,一次次的放大的过程中,才能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真善美”,积小善为大善。哪怕他们的一些行为是偶尔为之,我们也要把他们捡拾起来,作为育人的载体。以给其他学生树立榜样。
然而,在实际的教育生活中,我们常常轻视这些小事。学生捡到一分钱、一元钱、一块橡皮、一把小刀后,乐滋滋地交给我们了,满怀期待地等着我们的表扬。但,如果我们因为物品小,不值钱,只是冷漠地接过来,顺手把他们放在一边。学生的善行、热情得不到我们及时地鼓励,他们就会在一次次的失望中放弃这种行为。即使以后有大的“善”,他们也未必主动去做。没有爱的浇灌,他们的“善”就难以被有效地激发,可能慢慢地就枯萎了。“恶”也可能会慢慢地悄滋暗生。不管是“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性本恶”,都告诉我们人是需要后天的培养改造的,而手段就是教育,一点一滴地做起。
同样,对于学生的“恶”也不能等闲视之。学生都是不完善、不成熟的个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在与师生的交往中,经常会犯一些错误,正所谓“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很多老师对这些小“恶”容易忽略,甚至视而不见。只要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也懒得过问。殊不知,这些小错积累起来,也会变成大的问题。那些有暴力倾向的孩子,如果他们的一些错误,在刚刚进入学校的时候,被低学段教师的发现,及时地加以割除,也就不会成为最后的“问题”孩子。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是否做到每节课清点学生人数,各校课间监控是真正落实到位还是做形式,学生是否带危险物品到学校,管制刀具的收缴是否落实,有没有体罚学生现象发生〃〃〃〃〃〃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加深,教师对学生的体罚减少,但是因为无意或有意的侮辱谩骂、嘲笑讽刺等语言暴力,使学生的社会人格受到侮辱,心灵上受到摧残。《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教职员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有侮辱其人格尊严的言行,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依然采用语言暴力的方式侮辱学生,严重影响学生的成长。教师对学生的言语暴力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引发持久的、严重的心理伤害,因此应该加强对教师语言暴力的管理。
体育课安全:学生上体育课不注意自我保护,忽视安全,就很容易出现运动伤害,因此,在上体育课前要提出安全要求,要让学生汇报身体状况,要有秩序的进行各项目的练习,不可嬉戏打闹,不做过于激烈的运动,切忌放羊式体育课。
交通安全:在教育中,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常识,提高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在校外必须遵守道路交通安全的规定。不乱穿马路,过马路时注意车辆,不坐无牌无照、超员、超速车辆。
设施设备安全:要坚持安全隐患排查,对学校围墙、大门、走廊、教室内外,学校周边进行排查。
消防安全:要定期对电源线路、电器设备等进行检查,防止因漏电或线路老化等问题引发事故,要让学生了解消防安全常识,重视安全,珍惜身命。禁止学生携带烟花、爆竹等易然、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学校。实验用的易燃,易爆物品要有严格的使用,保管制度,并在专门库存放,随用随领,用完产即清理。
防溺水安全:每年夏季到秋季,要加强防溺水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防溺水安全有关内容,教育每一个学生都要提高安全意识,学生喜欢到有水的地方去玩,会引发溺水事故,教师教育学生有水的地方远离不准去,不到沟、渠、水库、塘等深水处玩。遇到暴雨需要过河过沟的要求家长接送,特殊情况下通知家长。
食品安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要求学生不到没有卫生许可证的小摊处购买食物。学校营养餐验收食材一定要细心查验,杜绝使用腐烂变质的食材,各校教师参与运餐还流于形式,学生运餐过程中也有安全隐患。
学生集会安全:各校升旗仪式或课间操,教师及各班班主任应该负责整队,并教育学生上下楼梯不拥挤,有顺序进出操场,结束后要学生有序离开,不是一句有序解散就算了,关键是要确定每个班级走的方向,怎样才能算有序。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以及第四十条的相关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未满8周岁或完全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的)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2017年10月1日施行的《民法通则》第十九条规定: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具体年龄8——18周岁)8周岁以下的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8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合起来是未成年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就是说学校如果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就应当对施暴者造成的损害结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培 训 讲 燕子口镇教育管理中心“法治与安全”
稿
宪法日暨法制宣传日讲稿史开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
法治宣传讲稿各位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上午好!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主题是“让每一位人成为平凡而幸福的人”。这里的“平凡”不是说让大家不努力学习和工作,而是让大家遵......
“法治进校园”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来自新丰县人民检察院,我是新丰县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简称未检办)的一名干警,接下来......
法治思维及其养成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2014年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明确......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明洪祥触目惊心: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