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在东南亚 读书报告_中国文化读书报告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中国文化在东南亚 读书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文化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人文社科学院 10历史学 陈静 10202015 书名:中国文化在东南亚

作者:杨保筠,北京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东南亚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教授科目有:东南亚史料学、东南亚古代历史与文化、东南亚近现代历史研究、东南亚当代问题研究、战后印度支那研究、东南亚综合研究等。先后有《越南南方阮氏割据政权史研究(1600-1775)》《「岭南摭怪」等史料三种》《中国文化在东南亚》《华侨华人百科全书·人物卷》《东南亚近现代史》《变动世界中的奠边府战役与日内瓦会议——“奠边府战役暨日内瓦会议5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等专著出版,是国内研究东南亚历史的重要史学家。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2009年9月

内容简介:《中国文化在东南亚》全书一共有六章,共有157页。前五章在回顾和研究两千多年来,中国文化在东南亚传播的基础上,叙述中国政治经济、工艺科技、文学艺术、宗教、习俗在东南亚传播及影响,第六章,则写到了中国所吸收的东南亚文化因素。且书名中的文化一词是广义的,在包括狭义文化的同时,包含经济、政治、科学技术、宗教等各个方面的文化。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是近邻,地理位置上的临近,使两个地区间的联系至迟在公元前3世纪前后就开始了,中国与各国的交往时间有长有短,有高潮和低谷,也有对立和缓和之分,但是总的来说,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交往可谓是源远流长,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交往增多的需要,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了解中国和东南亚间的各方面交流的历史十分重要。在阅读完这本书以及翻阅其它书籍资料的基础上,我简单的总结了,中国在与东南亚交流的主要途径和交流特点。

一、交流途径

东南亚在与中国交往的过程中,两个地区间交往的途经,不仅是起到了交流的作用,也起到了一种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作用。这些途径多种多样,其中以官方交流为主导,同时民间交流也非常活跃。

1、国家间互派使者。首先,国家间互派使团使者,是官方间最正式和最有效的交流方式。一方面,使团里,各类人才云集,都是两国间各个领域先进的代表,当代表团到达时,势必会将这些先进的事物展示给对方国家,并且教授给当地人,促进两国各个领域间的交流。同时,为了迎接使团的到来,接待国要做一定的准备,熟悉来访国的语言文化,这也是一种学习和交往过程,如1407年,明朝设立“四夷馆”,以便于“习夷字以通朝贡”,同时,使团中很多使者的任务便是学习,学习先进生产技术、科学文化等等。1638年明朝政府派遣学者到暹罗学习暹罗文字,以便两国国王的通信,这都促进了语言文化的相互了解学习。

2、两国间互赠礼物,其中“朝贡贸易”最被世人所熟悉。朝贡贸易,不仅赠送的是金银财宝,还有其它各种有益于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文化交往的礼物。如立历法、书籍、作物种子、技术工匠等等。

3、国家间的战争及边界冲突。战争冲突,往往给人们带来灾难和伤痛,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文化交流。在战争过程中,中国一些先进文化往往通过军队,战俘等传入对方国家。如瓜哇王通过击败元军,夺取火器而掌握制造火药和火器的技术;1407年,安南王子黎澄被俘至中国后,因善造交趾神枪被重用,后被明朝军队奉为火器之神。

4、此外,中国对这些地方的行政管辖和占领也是一种交流途径。在封建社会时期,东南亚很多地方属于中国管辖或者为中国的藩属国。一方面,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中国在这些地方实行本朝法律,行政机构、文化、教育等政策与内地并无太多差异,使中国文化和这些地区的文化在交流中融合,如独立前的越南,大部分地区属中国封建王朝郡县,中原王朝在秦朝统一以后,便开始了对岭南地区的开发,给当地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内地与这些地方的交流。另一方面,对中国称臣的这些藩属国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国的先进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甚至从生活习俗、生活习惯等方面按照中国对本国进行改革,在有意和无意间促进了文化的沟通和了解。

5、通商贸易,是民间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其中发挥作用的,既有东南亚各国或经由这些国家来华的商旅,也有前往东南亚经商的中国商人。一方面,中国商人们不仅把本国的商品带到所经国家,也常常习惯性的把本国的生产技术、语言文化、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带到哪里,在当地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样的,在中国的东南亚商人们也会将他们在中国所接收到的物产文化习俗等带回到东南亚地区。

6、侨民所起的传播媒介作用。从中国与东南亚建立起联系起,双方便有相互间的人员来往,不少人则留在当地成为侨民。其中,以中国在东南亚的华人华侨为显著代表。东南亚,是华人华侨聚居最多的地方,成为中国文化在东南亚传播与交流的桥梁。中国人主动或者被动的向东南亚迁移,成为民间交流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华人出洋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政权交迭、逃避战乱、外出谋生、赶不上季风回国等。久而久之,聚居东南亚的华人越来越多,他们把中国的生活习俗、建筑风格、节日礼仪等等都带到那里,并融入当地的因素,渐渐的被当地人所接受。同时,利用回国定居、探亲等机会,把所在国的一些物产、文化带回故国。另一方面,在东南亚的华人华侨,踏实苦干,不仅成为当地的富商,有的更是进入统治阶层或者成为统治者,如越南李朝建立者李公蕴和陈朝的建立者,都是祖籍福建的华人。这无疑成为推动东南亚国家与中国交往的动力。

7、其中,一种特殊的形式便是中国文化通过东南亚国家之间的联系而间接地的传入。东南亚各国,处在中国文化的辐射范围内,一些主动接受中国文化濡染并且濡染较深的国家在与周边各国的交往中,间接的把吸收的许多中国文化的因素传播到其他国家。其中典型的是17、18世纪越南与柬埔寨宫廷联姻、入侵柬埔寨、占婆等方式,迫使这些国家的人接受其文化习俗,又由于越南伸手中国文化的影响,这便加速了汉文化的因素在这些国家的传播。

二、中国与东南亚交流的特点

1.这种交流及文化传播是相互的,双方都从中受益。虽然有时交流是在战争的背景下,但是不同于文化霸权,东南亚与中国的交流大多是在和平及自愿的环境下进行的,是有益于双方关系和双方国家长远发展进步的。然而,由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作为东方文明古国,中国长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领先于世界,领先于东南亚,所以中国对东南亚的交流以中国文化输出为主,东南亚较多的受到影响,但不能否认的是在双方长期交流的过程中,中国也从东南亚地区各国吸取了很多有益的东西。特别要注意的是,中国文化传入东南亚,一方面提高了当地的社会发展水平,促进其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相当有利的条件。例如,中国文化的传入,刺激了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瓷器及丝绸的巨大需求,同时也促进了中国这些行业的兴盛。

2.双方间的交流是多种多样的,涉及很多领域。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交往的深入,双方交往的领域也从单一的经济贸易领域,扩展到了政治、文化、科技等。其涵盖面之广,领域之深,在古代中国的对方交流中,位居前列。大一点的层次来说有:政治制度、经济贸易、生产工艺、科学技术、语言文字、音乐、宗教、风俗习惯。分得更细的话,则有法律制定、选官制度、货币制度、建筑技术、历法、服装、节日等等。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找到对方文化的影响。

3、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交往主要是在和平的环境和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的。不可否认,在中国与东南亚的长期历史关系中,不时的出现边境纷争,大小不等的战争,有的是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者所发动,有的则是东南亚国家间发生的入侵与防御而引起的。同时也有是占领国强迫被占领地人们接受本国文化。但是,这些纷争和战争都是暂时的,历史发展的主调是和平的,也是各国间官方民间自愿进行的,是互利互惠的。正是这样的环境,为中国和东南亚政府之间的接触,人员的往来、通商贸易、移民定居提供了保障,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双方的联系和交流,促进了双方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和发展。中国和东南亚两地间的交流历经2000年的发展却不曾中断就印证了这一点。

4、双方间的文化传播主要是通过民间渠道,发挥作用最大的是各国的侨民,其中又以华人华侨的努力为主要形式。在研究史料时不难发现,明清时期是东南亚的中国移民迅速增长的时期,也是中国与东南亚交流迅速发展的新时期,中国文化对东南亚的影响也更加深入。这是由于,华人华侨深入当当地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各个领域,与各个阶层和各种职业的当地人产生经济、生活等联系,使中国文化被更多当地人所了解。同时,华人华侨在当地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这些文化与当地文化的融合,使得当地人更乐于主动去与中国文化交流。

5、双方的交流不仅促进了双方间各个领域的进步及发展,同时有利于这些文化的保存,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史学、语言学、建筑学等研究研究。首先,文化间的交流是有助于文化的革新的,在交流的过程中博采众长,注入活力。另一方面,很多语言、文字、习俗、技艺、书籍等会在战争或者政治事件中失传或者消失。但如果这些文化在多个国家间传播,便避免了这样的情况发生。如许多在现代汉语中早已消失的古汉语词汇,直径仍然运用于越南人们的口语中,成为语言学家研究古汉语的重要参考资料;而在史学方面,如唐代高僧义净赴印度求法,途经末罗瑜、室利佛逝,所译的《杂经论》,撰写的《南海寄归海内法传》、《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成为研究古印度尼西亚,特别是室利佛逝的珍贵史料。同时考古工作者可以利用这种便利,把遗漏的历史事件、历史材料补全,以上就是读完这本书后,得出的对中国与东南亚交往的途经和特点结论

三、读后评价

本书相对于很多有关著作来说,比较简短,但却全面,全书六个章节,各有各的侧重点,按照不同领域来叙述。在重点介绍交流过程中,中国文化在东南亚的影响,同时也简要叙述看东南亚各国文化在丰富中国文化方面所起的作用。书中把东南亚地区作为一个整体,简明扼要地全面介绍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所用语言,通俗易懂,写作过程中,参考的书目多,相关史料运用得恰到好处,在证明自己观点的同时,也加深了读者的认识。但本书对于东南亚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叙述篇幅只有一章,虽然与古代东南亚发展的实际情况有关,但篇幅过短不能完全体现交流作用的相互性。

中国文化的展望读书报告

《中国文化的展望》读书报告《中国文化的展望》是殷海光晚年最重要的著作,是现代思想史上一部重要文献。书中采用西方社会科学(特别是文化人类学)的一些概念及逻辑分析的方法,讨......

《中国文化的出路》读书报告

《中国文化的出路》读书报告【摘要】中国文化的出路在哪?陈序经先生在其著作《中国文化的出路》[1]中给出了他所处时代的答案。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陈先生的观点了分析:第一,对《......

东南亚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乐朝云”为你整理了“东南亚”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    4.3东南亚(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

东南亚专题分析报告

东南亚旅游专题分析报告———————第七组东南亚概述东南亚地理上包括中南半岛和南阳群岛两大部分,世界各国习惯上将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5国称之为东南亚的“......

《中国文化读本》读书心得

《中华文化读本》的读后感说实话,这本书更像一本字典,但很高兴我有机会读到它,由它带我走进我所熟悉而又陌生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博大深邃,气象氤氲,绵延悠久。”文章开头就足......

《中国文化在东南亚 读书报告.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中国文化在东南亚 读书报告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中国文化读书报告 中国文化 报告 东南亚 中国文化读书报告 中国文化 报告 东南亚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