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_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新课改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新课改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节高中数学课上,教师出示了几张图片,图片上都是一些小婴儿,图片上的孩子样子古怪,头大脖细,形体发育极不正常。这些大头娃娃正是著名的三鹿奶粉事件的受害者,同学们义愤填膺之外,都说国家质监部门应严把检测关,同学们都七嘴八舌地提出如何实现这个“严”字呢?怎样真正把握这个“严”呢?也不能一袋一袋奶粉逐个化验呀,这时有的同学就说了“抽样检测呗”,接着其他同学就问道:“如何抽样呢”?就这样几张图片引发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一个又一个问题让同学们想要去解决,去找寻更好的方法,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说道:“我们不能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但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一下如何抽样”。接着教师让学生们阅读教材,又稍作点拨„„这样在学生不断地提问和问题的解决中学习了“随机抽样”,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个案例体现了问题解决的一个关键环节:诱发学生提出问题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大胆提出问题的意识。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之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是当今具有竞争力人才所具备的关键素质,而创新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善于提出别人没有想到的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提问题”能力的培养。新的高中课程标准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方法。教师更要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学会解决问题;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新课程给学生提供了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现在的学习不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而是要求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教材中设置的“思考?”给学生“提出问题”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素材,新课程改革中学生“提出问题”已显得尤为重要。提出问题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我们数学的创新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并解决新问题。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空手”而来,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提出问题是数学创新的基础,提出问题有利于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提出问题能力的提高可以促使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挑战,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成为自觉的学习者,能够自主学习。
提出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虽然要求学生具有合作交流精神,但是首先还需要自主探索,需要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新课程改革如何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长期实践、交流和总结。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需要进一步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结合新教材的特点,改变教学方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合理地利用新教材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学习新知识,首先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现在我们的教学是老师不断提出问题。学生等待回答问题,教学过程其实还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创造。因此,应该保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明白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留给学生提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再简单,再“可笑”,教师也要鼓励他们把问题提完,切不可泼冷水,讥讽挖苦,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热情解答、积极引导。提问题能力的培养可以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比如新课的引入可以引导学生对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基础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概念的内涵、外延作必要的探索,而不是将结论简单地传达给学生。另外在例题分析、练习点评、课堂小结及反思等环节也可以给学生创造机会提出问题,创造一种人人都参与提出问题的氛围,增强学生提问题的意识。
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后,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新课改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一过程更要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再不断地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要重视教材,因为教材是最直接的材料,而现在的教材内容是高度概括化的,要想深刻理解,必须不断地提出问题,教师开始可以向学生问教材中的有关问题,比如问问题的引入与提出:问概念、定理的涵义;问定理用于何处,使用的条件;问公式如何运用等等。通过训练,然后逐步转向学生能自己提出以上的问题,最后引导学生从课本中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再比如对课本中的例习题的解答,有许多学生总想表现自己的想法比别人的高明,比书上的独特,爱“标新立异”。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同时还要引导他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自己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并且继续引导学生提出更新、更好的问题,这样才可以体现数学教学的创新教育。
以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为特征的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能有更多的沟通。事实上,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是以信息为背景,以语言为中介的一种沟通,教师与学生各自凭借自己的经验,用各自独特的精神表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教学中,课堂已不再单纯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也不再是一个个学生张开口等待灌注知识的存储器,而是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生命活动的广阔天地,是浮想联翩、精神焕发和创意生成的智慧的沃土——在这种课堂学习中,别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经验被别人的看法所唤起,不同的意识在撞碰中相互同化,于是,每个人的经验都进行了改组和改造,每个人都获得新意义的生成和创造。在这样的课程里才能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成为展开生命活动和精神生活的“理想世界”。这样的教学也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的沟通。经常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辨析是非,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批判性,有利于提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提出摸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问题引起学生探究,也可以故布疑阵,引发学生争议,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发表自己的想法,也许这时候就会出现一个新的问题或亮点。
在解决问题中可以更好地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国际上一致认为应该提倡解答一个问题,要力求寻找多种途径,这样做是有根据的,因为本质相同,实现途径可以是多样的。只要抓住问题的核心,抓住本质,就有可能推断出所有实现目标的途径,并在这些途径中,寻找最佳捷径。这里的核心是鼓励学生抓住本质性的因素,打开思路,让思维突破成规的局限,探索最佳途径。“问题解决”,反映了人们的认识规律。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学习数学就是要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即问题解决。当学生对老问题有了更好的理解,自然就会提出新问题。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变换问题,教师也可以改编一些开放式问题。问题的答案是无穷的,根据常规这个说法似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它却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普遍想象。
因此,培养适应不断变革的时代的人才,要求学生试作一些具有开放式答案的题目,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这类题型不是让学生感到答案神秘莫测,而是认识事物的多样性、复杂性,使学生的头脑不呆板、不僵化,能够具有不断探索新的结论、新的思想的意识。这无疑对学生提出问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学生创新。
总之,只要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尊重科学的认识规律,就一定能够探索出更好的方法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新课改下学生问题
意识的培养
延寿县第一中学
黄海萍
浅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喻加燕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就要求学生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长期以来学生都被动学习......
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一堂好课,课堂中学生的问题意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问题是启发思考的源泉,问题是组织教学的纽带与归宿,问题意识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石。学生问题意识的培......
小学科学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之我见摘 要:新的课程理念强调,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到科学知识,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因此,科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把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当作一项重要......
高中数学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研究论文摘要:高中数学是重要的工具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及激发学生创新力、创造力的重要学科课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养......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高中数学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研究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