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与语文能力的提高_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与语文能力的提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与语文能力的提高
齐河县华店乡实验小学 张友华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有关课外阅读的数量问题: 第一学段(1——2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第四学段(7——9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并且对于课外阅读提出了建议:《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童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外现当代童话等; 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古今寓言等;
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 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等;
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老舍《骆驼祥子》、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罗曼〃罗兰《名人传》、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当代文学作品,建议教师从“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近年来发表的和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
透过以上要求和建议书目,我们不难感觉到国家教育部制定课程标准的大家们对课程标准的重视和对中外名著及当代优秀文学作品的深切感情,这也是对博大精深的文化视野的兼收并蓄的非凡气度。由此我们推论出一个深层次的道理:丰富的阅读能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启迪;它既能开阔人们的知识视野,也能陶冶人们的高尚情操,更能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感悟。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史使人聪明,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自然科学使人深沉,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可见,阅读之功可谓大矣。没有大量的阅读,就不会有大量的知识存储,更谈不上什么语文能力了,终究会步入“出口不能成章,下笔不能成文”的尴尬境地。
一、课外阅读可以极大地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有人将语文称为“百科之母”并不为过,也有人把语文称为“杂家”也很是恰当。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需要广博丰厚的基础知识奠基。课外大量的自由阅读,可以使学生了解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历史典章、经史子集、风土人情、美山丽水、风花雪月、自然科技等各方面的知识。这些靠自由阅读驱使而获取的知识比老师在课堂上灌输的知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既有强劲的支持作用,又有知识积累的与日俱增,还能潜移默化的促使学生语文能力的极大提高。
二、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获取丰富的写作知识,掌握许多写作技巧
学生大量的自由阅读,自然而然的要获取丰富的写作知识,并且会潜移默化的受到文学大家的写作艺术的自然熏陶,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许多写作的规律和技巧。目前的中小学作文课堂上,有许多学生感觉作文很难,甚至发出“作文难,难于上青天”的超级感慨。写起作文来,有的是“挤、凑、编”三部曲,有的是“抄作文,背作文,挪作文,克隆作文”,甚至呈现出“一本作文选在手,写任何作文不愁”的“鼎盛”局面。究其这些现象之根本,还是课外阅读的贫乏。常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也正是阐明了积累的重要性。所以说语文能力要提高,理应以课外阅读为龙头,从而带动积累素材,带动拓宽知识视野,带动学习写作技巧,带动丰富自己的阅历,带动自己对生活的亲身体验,促使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多辟蹊径关注扶持学生阅读,为提高语文能力保驾护航
首先,激发学生对读书的浓厚兴趣。孔子说:“学知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低年级开始,循序渐进的有计划的通过名人故事、趣味对联、读书活动、名篇欣赏等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引领他们步入象牙之塔,迈进文学殿堂,使之逐渐进入兴趣盎然的津津有味的文学境界,慢慢体味出叶文玲的“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的美妙感受,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高雅境地。由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到初高中分别按句、段、篇的阅读剂量逐步添加。
其次,要让学生含英咀华,要让他们有书读,有好书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文化市场豁然开朗,书籍报刊更是粉墨登场,鱼龙混杂。加之现今媒体开放,网络盛行,快餐文化泛滥;走进书店,尽是教学辅导、教学辅助、练习试卷、训练试卷、应考精选、应试必备,可谓琳琅满目。许多老师、家长选择后者,争先恐后的为学生为孩子频繁购买,使孩子们不堪重负。哲人说:“时间是一位伟大的选评家。”因此,语文老师就应着眼于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有规律的选择课程标准中明确的中外名著和正规出版社的报纸刊物,切不可让学生自由选择,让读书自由疯长,以致使学生虚度青春年华,贻误美好时光。
再次,要引领学生怎样读书。读书的方法,古今中外,不一而足。有“读书必手录七遍”的张溥,“精读、细读、反复读”的培根,“好书不厌百回读”的苏轼,“解言、知意、明理”的冯友兰,“但当涉猎不治经”的孙权,“不求甚解”的陶渊明。前人的方法,只能作为借鉴,不能生搬硬套。过目不忘值得赞扬,现实中恐怕凤毛麟角。一目十行浏览涉猎,可能对现在的学生无益。以吾之所见,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中小学生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读书要“四到”。即眼到、口到、心到、手到。眼到自然不必说,口到就是要读出声音,这一点挺难做到。尤其是小学生或是语文能力相对较低的学生应该必须做到。晨读时要高声朗读,其他时间可以默读。只是“看书”的眼到,不能算是读书,充其量只能是走马观花,一知半解。口到可以使人聚精会神,带动全身心投入书籍那美妙的境界,形成“心到”。手到便是读书时用手拿笔去摘抄。
(二)读书要“两查”。遇到不识之字、不解之词都要向字典、词典求教,查处字音、字义、字用,并且标示出来,辨其音、知其义、明其用。
(三)读书要“三记”。即记好词,记好句,记好段。读书中时常遇到精美的词语、句子、段落,就要摘录下来。一旦形成兴趣,亦可编辑整理,时常翻阅,久而久之,逐步会“据为己有”,写作之时便会派上大用场。
(四)读书要“两写”。写阅读提纲,写读后体会。此法适合于初高中学生和少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读书以后,完成“两写”,那学生所读的一部书、一篇文章之后的收获就不再是一书一文了。长此以往,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读完书后仍动笔的好习惯,那读书的功效就真的难以估测了。
(四)语文老师还要为学生提供读书和展示读书效果的平台
每周的语文课必须设立一节阅读课,有计划、有目的、有方法、有笔记的完成老师安排的读书。课外的周六、周日,节假日,都要让学生利用闲暇自由读书。比如,平时的周六、周日,可安排每周、每月读那些书;寒暑假可以安排学生阅读长篇名著。语文教师也可每学期安排一次读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检验学生的读书效果。如此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生一定会“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既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又掌握了写作的技巧,语文能力也自然会取得突飞猛进的提高。
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让课外的读书去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子们去掌握写作技巧,去提高孩子们的语文能力吧!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提高语文能力期末复习计划,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小升初作文冲刺班内部资料 作文一 名人名言●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 列夫·托尔斯泰 ●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托尔斯......
加强课外阅读 提高语文能力李文田一、加强课外阅读的意义:首先要充分认识阅读的好处。前苏联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也说过:“......
提高语文能力期末复习计划本学期复习目标以新大纲和《课程标准》要求为准,准确地分析一年级学生学习需要,充分利用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突出复习重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加强人文教育,提高语文能力,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