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唱_绝唱免费
绝唱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绝唱免费”。
《绝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文通过侧面描写烘托主要人物的方法。(2)学习本文的修辞手法。(3)初步了解“通感”。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作者对声音的描写(2)理解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古代民间艺人高超的演唱技艺,激发对文学音乐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运用比喻、通感手法写声音的艺术效果。
三、教学难点:通过描写他人和环境来突出主要人物的写法、效果。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欣赏一段《二泉映月》,然后谈谈听后的感受。其实啊,音乐是世界上做美妙的东西,它如春潮,如月华,如星光灿烂,如水银泻地,那么我们如何把转瞬即逝,捉摸不定的音乐或声音用文字表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声音的杰作《绝唱》。
(二)文学常识
1、简介作者
刘鹗(1857-1909),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生,清末江苏丹徒人.著有长篇小说《老残游记》。
2、简介作品
《老残游记》共20回,署名洪都百炼生。小说中的主人公老残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名士,他手摇串铃,奔走江湖,替人治病。作者借老残之游历,记述其“言进闻见”,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这种黑暗吏治的统治下,无辜被陷害,人民被涂炭的社会现实。它暴露了当时丑恶的政治现实,特别是比较真实地揭示了一些所谓“清官”实为“酷吏”的狰狞,可鄙。鲁迅先生将这部书和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研人的《二十年目睹之任现状》和曾朴的《孽海花》,并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本文《绝唱》就节选自《老残游记》第二回。
(三)初读课文,理清结构
1、课文的主体内容是什么?其他部分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2、依主角(白妞王小玉)的出场与否,本文可划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1一4自然段)描述白妞演唱前的情景;后一部分(5-8自然段)描述白妞演唱时的情景。
四、再读课文,探读文本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1.白妞说书前,作者用两段文字描写戏园子里的盛况,有什么作用? 2.接着,文中又描写琴师的弹奏和黑妞的演唱,有什么作用? 3.课文是如何描写和形容白妞演唱的高超技艺的? 4.课文中有两处写听书人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五、精读课文,研习讨论。1.侧面描写。
(1)作者一开头是怎样描写戏园盛况的?(——从三方面描写戏园盛况:一是听书的人很早就到了戏园子;二是听书的人很多;三是因为人多,声音嘈杂。)
(2)戏园的这种盛况说明了什么?(——一是烘托白妞说书的无穷魅力;二是通过对戏园里人声嘈杂的描写为后面的鸦雀无声作铺垫,两相对照,便可看出白妞说书的超人技艺。三是说明白妞说书可雅俗共赏,不管是读书人,还是生意人,不管是官员,还是百姓,都是白妞的热心听众。)
(3)作者是如何描写琴师和黑妞的?有什么作用?(——写琴师用先抑后扬的手法,他的相貌“甚为丑陋”,开始弹奏时懒洋洋的,大家“也不甚留神去听”,这样的人物这样的技巧,好像只是用来打发时间的。不料作者笔锋一转,琴师“到后来,全用轮指。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这时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却也压不下那弦子去”。琴师都有如此的技艺,那说唱二人可想而知了。琴师已经技惊四座,该正角出场了吧?“停了数分钟时,帘子里面出来一个姑娘”。穿戴“十分洁净”。“忽揭鼓一声,歌喉造发,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驾出谷,乳燕归巢”。让众人叹服不已。“觉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其说唱功力非比寻常。正当听众心悦诚服,以为定是白妞无疑的时候,作者借听书人之口告诉众人错了,这是白妞的妹妹黑妞,又把读者的胃口吊了起来。正所谓“好花还要绿叶衬”,这样写,给人以天外有天,山外有山的感觉,衬托出白妞说书的不同凡响。(4)在黑妞、白妞的演唱后,各有一段听书人的评论,有什么作用?(——前一段评论用黑妞和白妞相互比较的方法,突出了白妞的演唱技高一筹。后一段评论用引用的方法,突出了白妞说书的艺术效果。虽然内容不同,但都是为了烘托白妞说书的高超技艺。)
(5)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分析,总结什么是侧面描写的方法?(——这种不直接写所要表现的事物,而是通过对其它事物的描绘来烘托映衬的方法就是侧面描写,这篇文章是运用侧面描写手法的典范。)2.正面描写。
(1)作者是如何正面描写白妞的出场的?(——白妞终于出场了,也不见得如何花容月貌,引人注意。但是“把梨花简丁当了几声”,“将鼓锤子轻轻的点了两下”,就让人顿觉出彩。“那双眼睛,”,左顾右盼,就摄去了众听书人的心魄,“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掉在地下都听得见响!”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白妞的眼睛可以说是她独特魅力的窗户。作者就是抓住她的这一极富特点的眼睛来写,一下子就把白妞写活了。)
(2)作者描写白妞的说唱极有层次,请同学们找出关键词整理出来。(——可以分为五个段落:“初不甚大”,演唱开始;“越唱越高”,演唱的发展;“陡然一落”,旋律的跌宕;“忽又扬起”,演唱的高潮;“人弦俱寂”,演唱的结束。)
(3)作者描写白妞说书最精彩的地方,也可以说是本文的精华,运用了大量贴切的比喻。请找出来,并一一体味其中的妙处。(——作者运用大量的比喻,把无形的声音化为有形的喻体,让人清楚明白。作者设喻是多方位的:用感觉设喻,白妞初唱时不甚大的声音,让人感到舒坦欢畅;“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用视觉设喻,白妞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再如,白妞演唱至“节节高起”处,作者以攀登泰山作喻,具体而形象地描绘出“愈翻愈险,愈险愈奇”的歌声;描写白妞宛转千回的歌喉时,作者以“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为喻,活灵活现;描写渐寂忽起的时候,又用“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真是声、光、色俱备,让人浮想连翩。以上这种特殊的比喻,修辞学上把它叫做“通感”。而人们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把人们某个感官上的感觉转移到另一感官上,凭这种感受相通,使读者产生联想,达到认识了解事物的目的。
五、课堂小结
课文描述演唱时的情景,采取的是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声音本来是属于听觉的,无形无色无味,作者却将听觉上的声音与各种感觉沟通起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说书人的歌唱技巧和艺术滋力。因此,这篇文章成为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描写声音的少数名篇之一。同学们学习这篇课文时,体会了这种感觉上共通的特点,是一个新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欣赏一支乐曲,模仿本文巧用比喻的写法,用一二三百字表达出自己欣赏音乐的感受。(《十面埋伏》《梁祝》《黄河大合唱》《天鹅湖》,京剧唱段等等都可以。)
板书设计
绝 唱
刘鹗
说唱前 侧面描写:戏园盛况 琴师弹琴 黑妞说唱 听众评议(烘托 铺垫)
说唱时 正面描写:白妞出场(博喻)说唱(比喻——通感)听众赞扬(烘托)
高立凌 教学目标:德育目标:了解我国古代民间艺人高超的演唱艺术。 知识目标:1.学习本文从不同角度描写声音的方法。 2.学习本文从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能力目标......
傅书华牐牰林泄传统小说,每每能从其字里行间看到中国传统小说的艺术特点,而明白了其艺术特点,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传统小说。读《绝唱》,就是如此,现试举二三。牐牐牎叭......
《绝唱》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从不同角度展现声音美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课前自学、研讨;师生课堂交流;归纳总结习得。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族文......
生命的绝唱生命,是软弱中的坚强,是被任何群体珍惜的比黄金更宝贵的一部分;生命,不只是盛开的花,还是泥土里的扭曲变形的根;生命,就是用不屈的顽强把看似不可能的事做到成功,就是让有......
阅读答案《绝唱》绝唱是什么?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绝唱》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到大家。绝唱①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