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_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在初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

在初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人类的各项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生态环境破坏,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困扰着当今世人的六大危机,即能源耗费,资源枯竭,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环境退化和生态失衡。这些问题的产生和解决,都必须依赖于调整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因而引起社会关注。那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将环境教育渗透其内,寓于教学中去呢?

一、时代要求培养学生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伦理道德,是当代人素质与能力在科学修养、精神价值和道德水平的体现。人类与社会关系决定了人类对物质和精神的不断追求。60年代以来,工农业不断发展,极力追求经济增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物质利益,不惜毁林建厂,毁林造田,随意倾倒工业垃圾等,大大地污染了水源和大气,使社会环境脏乱差。人们对自己的欺诈蒙骗、背信弃义以及无视环境卫生嗜食野生动物等行为,将不再心跳脸红,更不内疚和愧悔。这种以人的目的,人的利益作为终极而唯一的价值指导思想,使人的精神、伦理、道义、美德等崇高的一面被忽略或异化了。人失去了自然这一亲密的伙伴,与之对立起来,造成了生态危机、社会危机,这实质上是人类的精神危机。人从自然中来,人只有与自然共生、共行、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才能达到物质与精神的平衡。所以,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是时代赋予生物教师的责任。

二、立足教材内容,挖掘环保知识

挖掘环保知识,生物学教材中蕴含了许多环保教育的素材,教师应以高度的环保责任感,充分利用教材,联系实际,把环保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是在学生中进行环保教育较有效的途径。

例如,讲授“蝗虫”时,介绍各地的蝗灾情况,并让学生明白生态平衡失调是导致虫灾的根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讲授“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时,引导学生观看一些《环境警示教育纪录片》,让学生感受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自然资源被大量破坏,环境极度污染,我们所生活的环境日益恶化。接下去再通过几个具体事例,像臭氧层遭破坏、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气温异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体污染、淡水资源趋减、生物多样性破坏等等,唤起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去珍惜我们所生存的环境。学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时,通过具体事例,向学生介绍动物在保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由于人们不懂得善待这些野生动物且大量捕杀蛙类、鸟类,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造成鼠灾、虫灾。人类被迫增加农药使用量,反过来又污染了自己的生存环境。讲授“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时,让学生观看各种生物的图片,了解这些生物的价值及生存状况,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从而提高环保意识。如在学习“生物的变异”时,讲到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可遗传的变异,这些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时,我适时组织学生讨论:“克隆技术能拯救濒临灭绝的动物吗?”学生讨论得非常热烈,经过辩论达成共识:克隆技术虽然能有效地增加物种的数量,但从遗传的角度说,克隆过程只有遗传,没有变异,不利于生物进化,因此克隆技术绝不是一个真正能解决濒临灭绝动物的有效方法。最后,学生意识到人类应该充分尊重其他生物的生存权,应该把地球看做所有生命的家园。

三、重视课程的探究活动

教材中安排的实践活动都尽可能能让学生完成。对《探究活动:探究酸雨的危害》,本人组织探究“酸雨”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让同学们亲身感受酸雨的危害,意识到环保的重要。另外,我还根据教材内容布置一些探究活动,学习“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时,我将班级分为三组,分别调查人类破坏家乡池塘、卫星河环境的行为,然后,共同讨论交流这些危害。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学生都有了真实的感受,就能把环保行动化为自觉的行动。

四、发挥实验教学的特殊作用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大多数实验的对象都是动植物。因此,发挥实验教学的直观性,更具有教育的意义。关于动物实验的问题应遵循生命平等的原则,在培养学生生物学技能的同时,尽可能不伤害动物的生命。

如在“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这个实验时,要求学生先练习显微镜的使用,然后进行这个实验。这样可以缩短小鱼离开水的时间。实验时有的学生为了减少鱼体表面水分的蒸发,在用湿润的脱脂棉把鱼鳃包起来后,又用保鲜膜把整个鱼体包起来,从而减少小鱼的死亡几率。对完成该实验所用的时间我们做了统计:平均在5.6分钟内完成,最快4.5分钟,最慢9分钟。做完该实验后,小鱼无一死亡。

五、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渗透

可配合环保部们在环境日、地球日、植树节等纪念日开展一些公益性宣传活动。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学校周围的环境问题和社会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进行调查。如,开展本地区植被的调查、农贸市场塑料袋使用及危害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还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如到社区捡垃圾、到公共场所打扫卫生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既增强了教育效果,提高了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也激发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之中去。

六、在环境伦理教育中强化环保观念

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上就指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必须服从于自然界固有的规律。而环境伦理恰恰揭示了人对自然的依赖关系,要求人们用良心感和义务感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把环保教育上升为伦理道德上的认识,这是每个人都应该接受的教育。

1.保护自然和利用自然并举,二者同等看重

生命发展是不断演化的过程,自然界的其他生物和人一样,具有平等的生存权利,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特定的作用,也正是所有生物的共同作用,才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整体性。每个人都应该负起自己对自然的责任,善待生物圈中的每一种生物,不论它对人类有何价值,人类的发展都不应该威胁自然的完整。为了保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履行保护自然的责任和义务。

2.保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经济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环境伦理强调:“每个人应公平地分享资源,每个世代所遗留的世界,应像他传承的一样,是多样的和具有生产力的,一个社会或世代不应该限制其他社会或世代发展的机会”。所以,我们在生产、生活中要具备生态道德,讲生态文明,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生存构成危害,促进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七、教育学生保护环境应从小事做起。

环境的好坏与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保护环境自然是每个人的分内之事,作为当代的一名初中生,究竟可以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呢?应教育和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如“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拒绝使用一次性快餐盒”、“拒食野生动物”、“提倡观鸟,反对关鸟”、“提倡垃圾分类投放”等,小事随手可做,但这些小事与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联。生活方式有时的确很难改变,但也并非绝对不可改变,尤其对处于成长期的初中生来说,由于可塑性强,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方特别重要。生物教学按照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活动为辅的教学原则,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灵活地将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只要我们有心去做,一定能为实现生态文明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人类生存在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中,与自然物种的生息密切相关,破坏自然无异自掘坟墓。生态道德倡导一种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道德观念,使人对自然环境的态度带有强烈的道德意义。生态道德正逐步作为新的道德观向人们推行开来,青少年的生态道德更引起人们的广泛而深刻的思考,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带来了很多良好契机,生物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任重道远。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人类的各项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生态环境破坏,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困扰着当今世人的六大危机,即能源耗费,资......

论文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论文: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摘要: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全面认识生态问题,对21世纪的生态问题产生紧迫感、危机感,树立生态忧患意识,从而使......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网络道德教育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网络道德教育 因特网是一个开放的、资源共享的超大型时空信息世界。但网上各种信息鱼目混杂,泥沙俱下,学生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会无意碰到很多不良信息。......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摘要:“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爱护地球就是爱护我们人类”、“给我们寻找一个清洁的地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些带有全球性的......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现行初中生物教材的内容涵盖了植物、动物、生理卫生、微生物、遗传及生态学等方面的内容。21世纪将是生物学的世纪,我们国家又有着许多世......

《在初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在初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 道德教育 生态 初中生物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 道德教育 生态 初中生物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