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上_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广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广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上)

2012年08月06日 09:56 来源:《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年第3期 作者:曾艳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102

摘要:广州城市化的推进对都市型现代农业提出了要求。广州都市农业发展较早,发展程度较高,开始从城郊型农业逐步转变为集约化、市场化、产业化、高科技化、机械化的现代农业。广州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既有内部优势,也面临着大好机遇,但内部劣势及外部威胁对其发展形成了制约因素。为实现广州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从布局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农业标准化建设、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品牌及物流体系建设、投融资机制等多方面共同推进。

关键词:广州,都市型现代农业,SWOT分析,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广州市社科联2010年项目“广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研究”(10SKLY07)。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在都市高度发展以后,用现代尖端科学技术装备起来的农业,依托现代市场体系,实行现代化的经营方式,是对都市农业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都市型现代农业体现了都市需要农业、农业依托都市,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城乡统筹理念,是广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都市型现代农业保障了广州居民菜篮子的有效供给,在一定程度了减缓了物价波动。十一·五期间,广州蔬菜、水产、家禽的总量实现自给,肉、蛋、奶的自给率都达到30%。第二,都市型现代农业支撑了广州的绿色生态体系,在广州建设以花城、绿地、水城为特色的生态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第三,都市休闲农业为广州居民提供了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的好去处,调节了居民生活。

随着广州“南拓、北优、东进、西联”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广州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发展导致对农业、农村的破坏,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而都市型现代农业契合了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广州市委、市政府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使广州农业以“高质、高产、高效”和“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为主体,逐步由城郊型农业向集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新科技现代农业等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变。广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1.1 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较快,菜篮子供给充足

2010年,广州实现都市农业总产值1076.65亿元,较2005年增长43.8%,其中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产值达754.6亿元;都市农业增加值575.55亿元,比2005年增长96.8%,都市农业总收入1461.77亿元,比2005年增长49.8%;都市农业实现利润62.94亿元,实现税金21.71亿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7.7倍和89.4%;农产品出口创汇0.77亿美元[1](表1)。

广州大力推进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和产地、产品质量认证,建立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82个,其中国家级11个、省级13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878个、农产品350个;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企业20家,产品73个;有效使用有机食品标志企业6家、产品232个,位居广东首位。2010年,广州蔬菜产量340万t、水果产量43万t、禽蛋产量3万t、牛奶产量5万t、水产品产量45万t、家禽出栏量1亿只,年均生猪出栏数260万头,生猪、水产品产量比2005年分别增长8.7%和13.7%,增城市成为全国养猪大县。“菜篮子”产品自给率和安全水平均居全国大城市前列[2]。

随着蔬菜、水果、畜牧、水产等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也迅速发展。2010年,广州农产品加工企业137家,比2005年增长2.5倍,工业总产值169.08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64.26亿元,利润总额9.15亿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25.2倍、4.7倍和9.0倍。实现农产品商品产值292.28亿元,比2005年增长66%[1]。

广州提出“玩农业”和“周末农业”的理念,着力打造农业的休闲功能。至2010年,广州拥有观光休闲旅游农业园83个,湿地公园2个,第一批观光休闲农业示范村12个;观光休闲农业旅游接待游客1049.82万人次,观光旅游总收入6.89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1.1倍和3.4倍[1]。

1.2 产业化、规模化程度逐渐提高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解决大市场与小农户的矛盾,广州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产业化。2010年广州达到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和组织1574个,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分别为9家、26家、80家,其中1家龙头企业已培育上布。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405家,其中部、省、市级示范社分别为1家、9家和12家[3]。通过一体化经营,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农业比较利益,并逐步形成了从玉牌菜心、洲心牌马蹄粉、丰恒莲藕等66个省名牌产品,推进了农业的品牌化。

结合行政区划调整和各地资源优势,广州以近、中、远郊“三个圈层”发展为基础,以蔬菜、花卉、水果、水产、农林牧渔服务业等产业为主导,以现代化生产基地建设为着力点,大力推进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和区域布局优化。近年来广州以30个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核心,逐步规划建设了10个蔬菜生产基地和20个蔬菜专业村、10个水果基地和20个水果专业村、5个花卉示范区和10个区域性产业基地、10个渔业基地、31个万头猪场、96个年出栏10万只以上的家禽养殖场,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农业产业规模化程度从2005年的15.7%提升到2010年的21.4%[1]。

1.3 以高科技支撑都市农业

广州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培育“彩霞”红掌、“广源占5号”水稻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85个,香蕉枯萎病抗病品种选育等100多项农业关键共性技术取得突破,蔬菜安全生产、环保控释肥施用、果蔬减压保鲜等一批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至2010年末,广州共有高新技术农业企业和经济组织101家,生产高新技术农产品382个,高新技术农业总产值253.32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14.38亿元、畜牧业产值5.95亿元、渔业产值13.43亿元[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良种覆盖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77%、95%、58%[3]。

广州大力实施“青年农民科学技术知识技能培训工程”,从2004年起市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元资助农村劳动力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同时,举办农业科技知识培训讲座,开展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十一·五”期间培训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2万多名,培训农业技术骨干6万多名[3],提高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快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1.4 农业机械化呈现良好态势

广州以“菜园子”基地为载体,大力发展温室大棚、喷滴溉、农业加工机械等农业设施,稳步提升广州市农业机械化和设施化发展水平。到2010年,广州有温室大棚、喷滴溉等设施农业面积1万hm2,其中蔬菜设施大棚约133 hm2,蔬菜自动喷灌设施1133 hm2;水产养殖越冬棚约733 hm2,工厂化厂房养殖面积2.6万m2[2]。农机总动力207.29万千瓦,农业劳动力人均2.84千瓦[3],拥有联合收割机594台,节水灌溉类机械14385台套,机动喷雾机24142台,农产品加工机械6289台套,农业机械化程度达69.9%。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12个,农机协会1个。

广州还重点加强了市、区、镇三级农机推广体系建设,大力推广集先进农机选型、引进、实验、示范、推广、培训、维修保养、社会化服务等“八位一体”的农机推广模式,强化番禺区国家级机械化示范区建设,指导扶持各区、县级市建设设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示范点,初步形成了以园艺生产机械化、渔业养殖机械化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化为主要发展方向,涵盖高、中、低端的现代农业机械推广体系。

1.5 农产品流通体系已形成

在“大市场、大流通”战略指导下,广州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先后建成黄沙水产、江南蔬菜、嘉禾生猪、广州花博园、江村家等5个规模大、档次高的现代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形成了中心批发市场、产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协调发展的农产品流通体系。2010年,广州拥有61个农产品专业市场,市场经营面积94.12万m2,市场交易额305.91亿元,营业收入4.26亿元,净利润1.33亿元,上缴税金0.71亿元[1]。广州的蔬菜、水产品、观赏植物、生猪的交易价格已成为全国性的指示价格,进一步巩固了华南地区农产品流通枢纽中心地位。

为增强“菜篮子”快捷供应能力,广州大力扶持东升菜场、农艺菜场、华隆公司等一批实力强的农业生产企业向产销一体化发展,已建成蔬菜储备冷库约3万m3,可储存蔬菜1.5万t;积极推广农超对接等品牌化直销方式,发展连锁经营;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扶持建设了华南农产品交易网、绿色菜篮、优鲜生活、东升农产等多家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

1.6 都市型现代农业助推农民就业和增收

广州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有利于农民增收。2010年广州都市农业从业人员193.62万人,较2005年增长1.4倍,其中:农林牧渔及服务业从业人员76.75万人,增长3.3%;农产品加工从业人员76.97万人,增长67.2倍;农产品运输从业人员5.68万人,增长4.6倍;农产品批发零售从业人员33.61万人,增长9.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676元,比2005年增长79.0%。农业劳动力日工价从2005年的37.14元提高到2010年的55.57元。广州镇村从事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农户的户均观光休闲旅游收入从2005年的346元增加到2010年的2025元[1]。如观光休闲农业示范村中的从化溪头村,几年前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贫困山村,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现在已达万元以上。广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利因素

2.1 优势

(1)区位优势。广州地处中国大陆南方,珠江三角洲的北缘,接近珠江流域下游入海口,隔海与香港、澳门相望,是珠江流域的进出口岸,京广、广深、广茂和广梅汕铁路的交汇点和华南民用航空交通中心,拥有中国远洋航运的优良海港,被称为中国“南大门”,农产品贸易拥有广阔的国内与国外市场。

(2)自然条件优势。广州地处南方丰水区,境内河流水系发达;土地类型多样,有中低山地、丘陵地、岗台地、冲积平原、滩涂,适宜性广;气候属南亚热带典型的季风海洋气候,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温差较小、夏季长、霜期短等特征。这些自然条件为多种生物栖息繁衍和作物种植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果树、蔬菜、花卉、粮食、经济作物、畜禽、水产和野生动物种类繁多,且不乏名优特品种。

(3)技术优势。广州是华南文化中心和科研基地,拥有包括农业在内的各方面技术、管理人才,科技力量雄厚,科研手段先进,国内外交流频繁。广州可以就近与广大的农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利用其技术优势,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发展。如依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提升白云现代农业园区科技含量和地位;抓住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迁建南沙契机,支持南沙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挥广州市果树科学研究所、广州花卉研究中心、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番禺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的科技资源优势,分别在罗岗、从化、花都、番禺打造以果树、花卉、蔬菜为产业特色的多功能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园。

2.2 不利因素

(1)土地资源短缺,生态环境压力大。近年来,伴随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广州农用地数量大幅减少。至2009末,广州常用耕地面积10.1hm2,平均每个农业人口拥有耕地0.03hm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建设用地扩张过快,工业三废排放居高不下,化肥农药施用有增无减,环保投资力度不够及管理漏洞等原因,广州土地资源短缺严重,生态环境压力加大,城市与农业用地矛盾突出,尤其是大面积休闲农业用地困难,对农业发展形成约束。

(2)农业产业结构有待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有着多层次性,农、林、牧、渔构成一级产业结构。一般来说,传统农业中种植业比重偏高,随着经济发展,其比重会趋于下降。广州农业产业结构的特点是传统种植业比重远远高于林、牧、渔业,应进一步优化,尤其对土地资源短缺的地区来说,需使牧、渔业比重迅速提高,使农业资源向高附加值、高效益的产业转移。

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论文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论文

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论文1金山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1.1农村劳动力短缺农村劳动力的有效供给是农业顺利发展的基础保障。由于农村年轻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从......

广州:着力建设六大体系 积极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广州:着力建设六大体系 积极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广州市行政面积743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70万。共有35个建制镇,1142个行政村,农民230多万人,农业从业人员76.75万人;常用耕地面积15......

西安市灞桥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

西安市灞桥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2009-2015)前言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落实西安市整体发展战略规划,根据西安市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农......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我县的现代农业发展“农业,国之根基”。农业一直是国家社会经济建设的主线,近几年,随着国家在农业建设方面惠农、利农政策的不断推出,各项先进生产技术的不断应用,农业发展呈现出......

《广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上.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广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上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现代农业 发展现状 可持续发展 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现代农业 发展现状 可持续发展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