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将”_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将”

如何更好地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将重点放在校长大面积交流上,让优秀校长用自己的智慧和行动去改变薄弱校。7年来,全区95%的校长参与了交流,并在交流中成长为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排头兵。

薄弱校,我拿什么来改变你

常言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今天,成都市武侯区却将这句话演绎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将”。这里的“营盘”指中小学。“将”,自然就是校长。

其实,武侯区在早些年实施城乡学校一对一“捆绑”发展的时候,就将一些“兵(教师)”和“准将(校长助理)”们流向了乡村学校,给这些学校带来了变化。但区教育局觉得仅靠“兵”们这种零散的流动还不“给力”,不足以让均衡提速。于是,他们把流动的主体圈定在“将”们身上,让全区所有的中小学校长都流动起来,靠名校长的智慧和力量去改变和提升薄弱学校。与此同时,他们还从名校公选了一大批校长助理,让他们到薄弱学校锻炼,然后到名校提升,成熟之后,再派往薄弱学校。

在此番校长大流动中,校长们有不一样的经历和不一样的感受,本报记者选取了其中的几个片段,记录下他们流动的足迹。

把优秀校长派给你

校长流动成为常态,不仅强化了区域内的资源共享意识和品牌推广意识,强化了校长们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还强化了学校的融合意识和质量意识。

“你猜我这20年走过了多少所学校?”棕北小学校长段红一见面就抛出了这个问题,“说出来会让你吃惊——6所。其中有农村学校,有城乡接合部学校,也有武侯区甚至成都市的名校。”

像段红这样在不同学校“流动”的校长,在武侯区已经不是少数。郭先梅、段智强、张永锐、杨泳、杨尚薇、汪翼、廖瑛等,都有在3所以上的学校当校长的经历。流动已经成为校长们的常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大学校领导干部培养培训和交流任职力度”,从国家战略层面对校长交流作出了明确规定。而通过校长交流促教育均衡的探索,武侯区从2003年就开始了。

2003年前后,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给武侯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城市发展外扩,居民子女要“上好学”;农民工进城,子女要“有学上”。在这样的背景下,武侯区开始推行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战略。这年7月,区政府将原属乡镇管理的18所农村中小学全部收归区教育局直管,城乡学校在人、财、物等配置上享受“同城待遇”。4个月后,12所村小和城区12所最好的小学实行“一对一”捆绑结对,组成12个“城乡教育共同体”,实行“两个法人单位、一个法人代表、一套领导班子、独立核算、独立核编”的管理体制。为了提高乡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区教育局和城市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教学上、在师资队伍上具体帮扶,其中之一就是派校长助理到村小任职。

优秀教师支教,逐渐改变着薄弱学校的教学观念、行为和方式,但这样的改变是渐进的,是和风细雨式的。毕竟,教师素质的大面积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城乡教师也不可能用“抓阄”的办法重组。如何更好地促进区域教育均衡,成为困惑决策层和实践者的难题。

武侯区的决策者试图破解这个难题,他们将城乡教育均衡的重点放在校长的大面积交流

上,让优秀校长去推动薄弱学校的改革,让优秀校长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去改变薄弱学校。

为了使校长交流规范而有序,武侯区制定了《干部教师交流工作实施办法》,在交流的目的、条件、任务、评价考核及经费保障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

他们构建了一个优秀校长成长的通道,首先从培养和储备后备干部做起,每年在全区名校公开选拔10多名校长助理,这些助理在名校“孵化”一段时间后,即被派往捆绑学校(村小)主持某一方面的工作。经过两年锻炼,再让他们“回炉”——到其他名校担任副校长。在这个岗位锻炼1年至2年,成熟一个使用一个——到薄弱学校担任校长。校长们经过这么多岗位的历练后,办学理念和管理理念基本上成熟,已成长为优秀的领军人物。这个时候,教育局就把他们调回大本营——城区名校当家,让他们手把手地带队伍,为武侯区继续培养后备干部。

除了本土培养校长之外,武侯区还不停地向外面“借力”,每年面向全国招聘15名左右优秀校长,工作岗位明确为城郊学校。

现在,武侯区校长交流的方式是多层次、多口径、多形式的,名校校长到薄弱学校任职,教研机构的领导到学校当校长,大学教授到乡村学校当校长,名校的副校长到薄弱学校当校长。该区95%的校长都参与了大交流。95%,这意味着几乎所有的校长都处于动态的位置,所有的校长都在跑道上。

经过7年的校长大流动,武侯区成长起一大批年轻有为、精力充沛、对教育充满理想和激情的校长,他们成为武侯区推进教育均衡的排头兵。

武侯区教育局党工委书记、局长雷福民说:“我们每年从城区学校至少选派30名干部到城郊学校任职。前几年,给学校选校长是件难事,数来数去就那么几个好校长;现在,在交流中成长起来那么多优秀校长,随便把他们派到哪一所学校,都是好样的!”

把优质资源送给你

靠什么来改变薄弱学校?人、财、物等政策倾斜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培植起一种学校精神。校长的使命就是通过构建这种精神和内在的力量去改变学校。

相对优质学校而言,薄弱学校占有的名师资源和社会资源比较少。所以,武侯区要求城区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名优教师要有“办大课堂,做大教育”的胸怀,与城郊学校共享优质资源。除了城乡学校教师互动交流、教研员包干到校外,他们还特意从区教研机构挑选了一批优秀的管理和教研骨干到薄弱学校任职。

武侯区继续教育中心教研员兼主任助理彭显宏就是这样被选派到太平寺西区小学当校长的。

彭显宏多年从事教研工作,对教研圈内比较熟,资源也比较多。在这所城乡接合部的小学,他把过去的老朋友——市、区教研室的教研员请到学校,请他们一起诊断课堂,一起把脉定位。学校成立了“城郊学校教师课堂成长有效途径探索”的课题,提出“三新课堂”(新理念、新技术、新突破)理念,要求教师要有“三心”(富有耐心、具有责任心、拥有自信心)。同时规划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时间表:1—2年“站稳”课堂,2—3年“站好”课堂,3—5年“站亮”课堂。

经过几年的努力,课堂教学变化很大,教师也有了成就感。2009年,学校被评为“区域三级联动教研优秀学校”。5人获省、市、区级比赛一、二等奖,10多位教师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教学论文,这对城郊学校而言,是很大的突破。

武侯区薄弱学校的校长们都很年轻,平均年龄30多岁。但他们创新、成熟、有激情。“回炉”后的年轻校长们,带着名校的理念和成型的思想,走向了薄弱学校。

武侯区磨子桥小学校长程燕在回顾自己走过的5所学校、多个岗位时说:“在新苗小学

留下的印迹最深。”

新苗小学是一所城郊小学,农民工子女占多数。这样的学校如何定位,如何发展?程燕认为,“重要的是培植起学校的精神”。

“这种精神是教师群体对自己工作的永远不停步,对学校发展的高度责任心,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敢为人先,创新开拓。有了这种精神,城郊学校同样可以成为名校,老师同样可以优秀,活动同样可以闪亮。作为校长,至关重要的事情是通过规范办学行为、营造教研氛围、开展特色活动等机制的变革,让教师形成文化自信。”

程燕借鉴在名校工作的经验,通过社团活动让孩子们享有童年的快乐。学校把孩子们的绘画、书法、剪纸等作品装饰成灯笼挂了起来,让师生找回自信。组织孩子们自己的晚会,而孩子们在舞台上的表现也完全看不出来他们来自农村。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比校际之间的差距更难的是教师队伍、学校管理水平、办学思想、文化特色上的差距,缩小差距需要时间的积淀。学校的变化是显性的也是隐性的,但每一点变化孩子们是能感受到的。”程燕说。

把先进理念带给你

提升薄弱学校需要一个过程,急不得,慢不得,拿来主义也要不得。智慧型的校长会提出适宜的办学理念和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更善于把好火候,稳步推进。

年轻校长们激情澎湃,试图在短时间内在薄弱学校作出一番成绩。但如果操之过急,可能会事倍功半。有一位年轻的校长,刚到一所乡村小学,就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化的制度,试图以此来快速改变学校多年的陋习,结果却遭到了多数教师的抵制,改革中途搁浅。“如果你的理念没有被多数教师接纳和认同,再好的制度也难推行下去。”雷福民说,校长既要摸准情况,还要把好火候,要用智慧和艺术去改变和提升学校。

说起改变薄弱学校的过程,名校长共同的经验是:“急不得,慢不得,拿来主义也要不得”。

段红就有过这样的教训。2003年,她到龙江路小学分校当校长。自以为走过了几所名校,师从过几位名校长,段红渴望龙江路小学分校也能尽快成为名校,于是她简单地把名校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思想“克隆”过来。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她的做法。“名校的理念不能简单移植,一定要根据校情,制定切合实际、切实可行的规划。”段红说。

事情缘于一节语文课。有一次,段红去听一位老教师的课,课文很美,可这位教师上课像一块冷冷的冰块,太过理性。教师自己没有把激情呈现出来,自己在教学中没有快乐起来,孩子们自然也没有快乐可言。“离孩子咫尺之近,却与孩子的心理距离很遥远。”

这让段红很受打击。她一直希望在实践中坚守像帕甫雷什中学一样的“快乐学校”,但“没有倾情教育,没有研究教育,这样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对孩子有多大的影响?”段红开始反思自己最初的简单“克隆”。

于是,她开始寻找学校的生长点。关注发展、深入过程、思变求新。“何不从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抓起?可不可以在愉快教育的基础上,根据新课改和学校发展实际,选择一种以追求人生幸福为更高境界的教育方式?”为此,段红和老师们开了学校发展策划会,从中午一直开到晚上10点,就此形成了共识。

之后的6年,段红带领学校的管理和教师团队,在教育与学习中不断丰富快乐教育的内涵,而学校师生也实践了一种以追求人生幸福为特质的快乐教育。

把成熟经验留给你

不同学校的历练,滋养了校长。武侯区校长大交流,为校长和准校长们提供了成长空间,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在流动中,既成就了学校,也成就了校长。

名校校长交流,不仅带去了原有的治校理念,同时,校长们也在传承发展学校特色中,对新学校原有的文化积淀有了更深的理解。

2009年8月,刘小刚交流到了科华中路小学做校长。这是一所快速崛起的高品质学校,前任校长郭先梅倡导“缤纷教育”理念,在省内外很有名气。“尊重学校历史,传承学校文化,成为我步入这所学校的第一使命。”刘小刚说。

得益于这种兼收并蓄,校长们在交流中经历了管理思想的蜕变,在交流中不断提升自我。刘小刚对此感受颇深。在群星美术学校时,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他主持制订了一个教师岗位津贴考核调整方案。自以为科学严谨,可一公布,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其他老师都涨了,唯独人数最多的语文老师涨得少。津贴的发放还超过了预算。这事让刘小刚很被动,也让他领悟到“全局”二字的分量。

2006年,刘小刚到了玉林小学的捆绑学校——太平小学主持全面工作。在这里,又赶上了奖金分配改革。有过上次的教训,这次他带领学校领导班子深入调研,起草了一个方案,但并没有急于公布,而是上传到学校老师的QQ群里,让大家讨论。最后,形成了大多数老师认可的方案。

在科华中路小学,刘小刚又赶上了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有过前面学校的经历,这次刘小刚很顺利地引导全员参与,反复研制考核方案„„

“我从每所不同类型的学校吸纳先进的管理经验,再通过聚合、融通、内化、提升,提高了自身管理能力,也推动了学校发展。”刘小刚说。

7年来,武侯区先后选派20多名校长、80余名副校长和校长助理到薄弱学校工作。这些校长们把自己的智慧奉献给了薄弱学校,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出平民教育、愉快教育、阳光教育、生活教育、智慧教育、缤纷教育等20多个富有特色的学校素质教育模式,提升了学校的品牌和武侯区的品牌,加快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武侯区先后成为“全国城乡教育一体化实验区”和“全国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特色示范区”。去年,经成都市有关部门验收评估,武侯区成为成都市首批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区县。记者 李曜明

——【亲历者故事】——

成都市武侯区红牌楼小学校长黄成凤:

换岗换来了成熟和成长

我做校长11年,中间换了3所学校。我是1999年到双楠路小学主持工作的,这是一所小区新建配套小学。和所有的学校开创者一样,从干部和教师队伍的组建,再到校舍的装修、绿化,乃至办公桌椅的购买,我都亲力亲为。不到2个月的时间,我们把一所只有空架子的学校填满了。这所新校的附近有两所比较好的学校。在名校的树阴下成长很难,要有超越的勇气和精神。我们通过建立“四种”机制(自主发展、互动发展、滚动发展、促动发展),培养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通过实施“五同”策略(与名校同台、与新课改同成长、与名师同乐、与家长同心、与社区同步),把这所新校建成了社区内外家长们都认可的学校。学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每个年级由计划的3个班扩大到5个班。

就在学校强势发展之时,2004年5月,一纸调令把我调到了另一所小区配套小学——菊乐路小学。

离别总是让人伤悲的,尤其是要离开自己亲手创办并用心经营了5年的学校。老师们听到我要调离的消息后,纷纷来找我,不让我离开。我真的舍不得走。可是,组织的决定我必

须服从,新的学校充满了挑战,梦想和追求也同时被燃起,我要去试试。

新的学校面临很多困难,学校生源不足,队伍不稳,教师待遇也较低。一切重新开始吧——重新规划、重建队伍、重新思考办学理念„„就这样,我和新同事们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在这里,我们一起梳理出“智慧教育”的办学理念,并在这个理念的指引下,走过了5年充实而快乐的智慧之旅。

就在我工作比较顺手时,2009年9月,我的岗位又换了,到了一所老校——红牌楼小学。这次换岗,已经没有了5年前换岗时那种心理的剧烈波动,反倒多了几分从容和坦然。我很快就融入到这个和谐的集体之中。红牌楼小学是一所九年义务教育示范学校,也是一所城市化进程中的街道中心小学。这里一切以儿童为中心,继承“以礼育人”的优良传统和国学经典诵读特色,采用柔性的现代管理方法,正在稳步发展着。

在这3所学校校长岗位的锻炼中,我由一名冲劲有余而经验智慧不足的年轻校长,成长为一名较为从容豁达的职业化的中年校长,获得了宝贵的经历、经验。

(黄成凤被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批准为第九批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观点

●在区域内放大和输出名校优质教育资源,对提升区域内学校管理水平,整体提升区域教育品质具有重大作用。

●校长交流工作是区域教育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武侯区用多元化的校长交流促进和谐的、富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区域教育生态环境建设,力图实现区域教育真正均衡发展。

构建校长交流的科学机制

■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局党工委书记、局长 雷福民

要走活校长交流“一盘棋”,就要创新交流方式,形成城区与城郊、城区与城区、城郊与城郊之间多层次、宽领域、多形式的合理交流。我们区的校长交流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名校输出式交流。名校是我国义务教育的宝贵资源。名校管理对区域教育发展无疑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在区域内放大和输出名校优质教育资源,对提升区域内学校管理水平,整体提升区域教育品质具有重大作用。我区按照学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要求,把名校一些业绩突出、德才兼备的副校长或校长助理优先提拔重用,输出交流到其他学校担任校长或主持工作的副校长,有效营造了“有为者有位”的激励性氛围。如我区龙江路小学、川大附小等一批名校,近10年为全区其他学校输出了近20名校长、副校长。

多岗锻炼式交流。为了构建富有活力的梯级校长队伍,我区注重学校干部的岗位锻炼,根据知识特点、能力状况和岗位需要,把一些校长、副校长、校长助理交流到一般学校、特色学校、品牌名校,或者城区学校与城郊学校等不同层次、不同特色、不同地域的学校任职,通过“多岗挪移”校际交流的办法,为他们提供多岗位锻炼的机会。截至目前,我区95%以上的校级干部实现了校际交流、轮岗锻炼,有效提高了他们的适应能力和综合管理素质。

任期轮岗式交流。为了在学校干部选拔任用中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良好机制,我区按照有关干部管理规定,科学实施校长任期制度,明确每所学校校长的任职期限。对那些适应学校发展需要,适应师生成长需要,得到师生真心拥护的校长,也从制度上允许校长连选连任。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推动校长交流工作有序有效开展的基础。同时,我区根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区域实际,制定了《成都市武侯区干部教师交流工作的实施办法》,在交流的目的、条件、任务、评价考核及经费保障等方面作出明确要求。

校长交流工作是区域教育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用多元化的校长交流促进和谐的、富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区域教育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区域教育真正均衡发展。

【记者手记】

成就学校

成长自己

近年来,成都市武侯区一直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他们较早推行的“城乡学校捆绑发展”模式,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校长大交流则是更进一步的探索。

也许,校长们在初期的流动中还带有几分不舍和依恋,甚至还有几分无奈。但是,当他们在流动中变得成熟,在流动中与学校一起成长起来之后,从容和自信就写在他们的脸上。

我一直以为,名校与薄弱学校的差别不仅仅是硬件配置和教师素质,还有观念及办学理念,校长之间办学思想的差别才是最大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校长是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加速器。

就校长个人成长而言,是一辈子呆在一所学校好,还是多换几所学校好?前者虽然有成功的个案可以提供,比如北京史家小学刚退休的卓立校长和杭州学军小学的杨一青校长,但从我和武侯区的校长们访谈后的感受而言,还是流动好。不同学校文化的滋养,不同学校环境的历练,可能更有利于校长的成长。

俗语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武侯的经验则改写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将。校长交流是区域教育生态发展的活力所在,富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区域教育,需要越来越多的优秀校长去激活。这点,也与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相契合。希望越来越多的校长加入流动的行列,在流动中,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中,既成就学校,也成长自己!(李曜明)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散文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散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散文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散文一年了,又来到了这个有着我的牵挂、却又永远陌生的城市。孩子在深圳打拼多年了,有了自已的家,还有了可爱的孙女,为了这份亲情,我一次又一次地疏远了家乡的......

铁打消肿止痛药方

铁打消肿止痛药方红花10g 北杏10g 桃仁10g 支紫10g 京芥10g 归尾10g(先将红花、京芥、支紫剪碎把北杏、桃仁、归尾打成粉状,后加米酒蒸热,用时加入蛋清搅匀,外敷患处以热敷较好)......

营盘小学六一主持词

2011年营盘小学六一儿童节节目主持词A: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老师!B:亲爱的同学们ABCD:大家早上好!A:六一的阳光红红的,六一的鲜花艳艳的;B:六一的歌声脆脆的,六一的欢笑美美的;C: 今天,......

营盘中学春季学期

营盘中学2014年春季学期教务处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进一步加强学校常规教学工作的全员管理;以评价为导向,以发展为动力,真正把握住教学质量这一生命线;以提......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将”.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将”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营盘 流水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营盘 流水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