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印发南京市关于开展质量强市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_南京市环境质量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市政府印发南京市关于开展质量强市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南京市环境质量”。

宁政发[2012]73号

市政府印发南京市关于开展质量强市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南京市关于开展质量强市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七日

— 1 — 南京市关于开展质量强市工作的实施意见

质量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质量工作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已从价格竞争上升为质量、品牌和科技的竞争。实施质量强市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全市综合竞争力,有效应对国际、国内激烈竞争的迫切需要;是进一步改善民生,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两个率先,勇争“三个第一”的坚实基础。为此,市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质量强市工作,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宗旨,以建设质量强市为目标,以提升产品、服务、工程、环境和经济运行质量为重点,全面加强质量工作,切实加强质量基础建设,强化质量法治,依法严格质量监管,全面推进质量发展,努力提升质量总体水平,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质量目标

到2015年,“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的大质量工作机制和大质量工作格局进一步健全,产品、工程、服务和环境

— 2 — 质量监管体制机制更加科学、高效,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产品、服务、工程、环境和经济运行质量大幅提升,“崇尚质量、追求卓越”成为主流的质量文化,质量成为南京发展的新优势,质量工作对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作用显著增强,南京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一)产品质量目标

采用国际、国外先进标准累计达到2700项,主要工业产品采用国际、国外先进标准生产率达到90%以上;地产工业产品省以上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力争达到97%以上,其中,地产食品省级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位于全省前3位;地产出口产品检验检疫合格率达到99%以上,国外通报的地产出口产品不合格率低于1‰;地产药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9%以上;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农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超过30%;不发生有影响的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事件,特种设备万台事故率和死亡率控制在0.3以内。

有效期内全国质量奖、江苏省质量奖和南京市市长质量奖组织分别达到6、35和6家;争创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江苏区域名牌各1个,江苏省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2个,有效期内江苏名牌产品达到300个,力争位列省内前三位;制订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分别达到21、690和413项,专利技术转化为标准达到100项,力争国际、国家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达到40个;通过有机产品认证、绿色产品认证农产品分别达到150和260个,无公害农产品达到500个;质量竞争力指数保持

— 3 — 全省前三位。

(牵头部门:市质监局;责任部门:市质监局、检验检疫局、药监局、农委、经信委、发改委)

(二)工程质量目标

市建设工程建设项目中,大中型工程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其它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98%以上,竣工工程质量100%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市交通工程建设项目中,高速公路、跨江大桥项目质量优良率达到100%,干线公路新(改、扩)建工程和地方重点公路工程项目质量优良率达到95%,航道、港口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农村公路工程项目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其他交通建设和养护改善工程项目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市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中型以上枢纽建筑物质量优良率达到80%以上。

市建设工程建设项目中,国家优质工程奖(鲁班奖、国优工程)达到10项,省优质工程奖(扬子杯、紫金杯)达到200项。市交通工程建设项目中,争创国家和省级工程质量安全品牌示范工程,力争鲁班奖和扬子杯奖分别达到1和2项。市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获部和省优质工程奖分别达到1和3项,获大禹奖和扬子杯奖分别达到1和2项。

(牵头部门:市住建委;责任部门:市住建委、交通运输局、水利局)

(三)服务质量目标

— 4 — 制定服务业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达到68项,培育和建设国家和省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项目达到26个,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用户(顾客)满意指数均高于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培育社会建设与管理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达到10个。

(牵头部门:市发改委;责任部门:市发改委、商务局、旅游园林局、卫生局、住建委、交通运输局、质监局、统计局、人行南京分行营管部,其他涉及服务业的职能部门)

(四)环境质量目标

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四项指标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以上;Ⅲ类以上地表水比例达到6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功能区环境噪声达标率达到80%以上。建成国家生态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

(牵头部门:市环保局;责任部门:市环保局、住建委、城管局、经信委、农委)

(五)经济运行质量目标

产业结构进一步科学合理,保持和优化三二一产业格局,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56%,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提高到56%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以上。

品牌经济进一步显现,名牌产品企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

— 5 — 值比重力争达到15%以上,省级以上工业名牌产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力争达到32%以上;驰名商标总数力争达到100件,省、市著名商标总数力争达到1000件。

能源消耗进一步降低,万元GDP能耗达到0.5吨标准煤,万元GDP水耗达到20吨。

科技创新进一步增强,建成国家、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0和100家,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300家以上;专利授权量达到40000件,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0000件;全社会研究与开发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4.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

(牵头部门:市发改委;责任部门:市发改委、经信委、科委、农委、质监局、工商局、统计局)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质量安全监管机制

按照“政府负总体责任、企业负主体责任、部门负监管责任”的原则实施质量安全管理,各级政府要把质量安全纳入本级政府工作考核目标加以领导、落实和考核。一要加强推动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保证产品、工程、服务和环境质量。二要落实严格的监管责任,对产品、工程、服务和环境质量实施严格的准入、监督检查和监督抽查。三要落实打假责任,严厉打击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种养殖过程中使用劣质化

— 6 — 肥、饲料、农药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农药的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在产品生产、工程建设中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偷工减料、使用劣质材料的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违法违规行为。四要加强对重点产品、重点工程、重点服务行业、重点环境保护等的质量安全风险的监测和分析评估,对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质量风险及时发布预警,对重大质量安全隐患及时提出处置措施。五要制定质量安全风险应急预案,加强风险信息资源共享,提升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切实做到对质量安全风险的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建立健全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

(二)深入推进“三个战略”

1、以质取胜战略。广泛开展质量兴业、质量强企活动。以市长质量奖为抓手,以市长质量奖获奖企业和质量管理示范基地为标杆,以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推广联盟和市质量管理协会为平台,充分整合和发挥政府、质量专家、质量工程师和质量工作者四方力量,在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优势企业中,继续宣传、普及、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标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QC小组、5S、六西格玛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与工具,为企业培训《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达到1000家,为企业培育卓越绩效自评师达到500名,推进100家企业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建立10家质量管理示范基地,发展联盟企业500家,培育一批企业争创全国质量奖、江苏省质量奖和市长质量奖。通过企业的管理创新促进企业的质量进步,以管理创新推动技术

— 7 — 创新,形成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双轮驱动的创新模式,促进转型创新跨越发展。

2、名牌战略。根据南京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围绕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产业,建立名牌产品培育库1000家,制定名牌产品培育发展规划和计划,按照“培育一批、储存一批、争创一批、发展一批”和“梯次推进”的原则,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名牌产品培育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并加以有效推进。积极帮助、辅导和培育我市有基础条件的产业集聚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现代服务区、旅游景区争创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国家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和江苏区域名牌。积极推进名牌产品企业利用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创新手段,向优质、高产、高效、高端、高附加值、低耗、清洁方向转型升级;加强政策扶持,引导生产要素向品牌企业和品牌区域集聚,促进企业和区域快速做优、做强、做大,培育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发展和壮大一批名牌产品、品牌工程、品牌企业和品牌区域,不断提升名牌战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3、标准化战略。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深入实施软件信息、新型显示、智能电网、未来网络、生物技术、风电光伏、节能环保、轨道交通、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创新,组织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大力推进新兴产业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形成国际、国家标准,完善国内外新兴产业技术标准信息平台,以先进技术标准引导高世代面板

— 8 — 和新型显示、智能电网、软件信息等千亿级产业抢占技术、产业、人才制高点;以先进技术标准引导微电子、创新药物、节能环保、智能交通等10个重点高新技术特色产品,加速形成产业集群。推进现代服务业经济发展,加快软件和服务外包、现代物流、旅游会展、文化创意、商贸流通等现代服务业领域技术标准的研制和标准化项目实施;启动青奥会标准化工作,研制发布南京青奥会标准体系,为规范、高效、优质筹办青奥会发挥技术支撑作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体系,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满足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加工、储存、包装、运输等各环节需要。

(三)大力提升“五个质量”

1、产品质量。在我市行业、企业中,大力推动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和诚信体系建设,继续开展质量管理知识普及教育与培训,开展质量工程师、标准化工程师和计量工程师的职业职称考试制度,提高企业法人和员工的质量意识、诚信意识、质量素质和质量管理能力;继续推进和帮助企业贯彻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和标准化良好行为,夯实企业质量基础工作,提高产品质量保证能力;进一步推进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引导和帮助企业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改造、工艺升级、流程优化,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大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大高标准农业集中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着

— 9 — 力提高农业人员的素质和农业经营者的经营、技术、质量和管理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2、工程质量。在建设、交通和水利工程建设中,推动企业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注重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标准化作业,提高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和业务素质,保证工程质量;推动企业应用先进科学的施工方法和管理方法,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水平;不断完善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水平,严格工程建设市场的监督管理,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

3、服务质量。在服务行业中开展质量管理和标准化专业知识培训,提升服务业人员质量和标准化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以“青奥会”为契机,全面推行服务业标准研制和国家、地方服务标准在服务行业的贯彻实施,加强服务标准化示范点项目建设,提升服务业质量水平。推进社会管理领域标准化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群众工作”的要求,引导和促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人民团体等服务机构积极引入标准化管理,重点在行政服务管理、社区服务、公共安全、民生保障等领域,通过制定标准、实施标准和打造标准化试点示范,加强社会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升社会管理质量。

4、环境质量。坚持“生态为基、环保优先”方针,加快国家生态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三城”同创,全面实施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大行动计划,执行最严格的环境准入

— 10 — 标准,落实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实施最严格的环境执法监督管理,全面提升环境质量,保障绿色青奥成功举办。

5、经济运行质量。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动力,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高端化服务产业体系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研发业、商务会展业、文化产业、旅游休闲产业、商贸流通业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影响和潜力大的房地产业、社区服务业、教育培训业、医疗保健业、体育健身业等其他服务业;引导集聚区规范管理,强化功能,着力彰显集聚区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上的示范、带动和支撑效应。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速度、发展层次和综合服务功能,逐步强化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坚持制造业高端发展方向,实施重大项目带动工程,加快发展技术先进、低能耗、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先进制造业。通过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优工业支柱产业,打造品牌企业等措施提升制造业的总体水平和竞争力。

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重点推进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通过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建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体等多项措施,— 11 — 营造创新环境,健全创新机制,加大创新激励,加强创新载体建设,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不断提升产业技术层次和竞争力,不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推动更多的“南京制造”向“南京创造”跃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将质量兴市工作推进小组更名为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质量强市联席会议制度,统一组织协调全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产品、工程、服务、环境、经济运行质量五个工作组,办公室设在市质监局,五个工作组分别由市质监局、住建委、发改委、环保局和经信委任组长单位。办公室负责质量强市日常协调、指导、牵头推进和全面评价总结工作,五个工作组分别负责产品、工程、服务、环境和经济运行质量工作的宣传、指导、组织实施、绩效评价和工作总结。

各区县政府要建立相应工作机构,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制,统筹安排,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大力推进质量强市各项工作,通过抓落实和抓执行,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各项质量强市工作目标和任务。

各开发区、产业集团要积极配合和参与区县政府的质量强市工作,做好所辖区域、行业质量强市相关工作,完成相关质量强市工作目标和任务。

(二)加大政策扶持

一是保障质量强市工作经费投入。各级政府要建立质量强

— 12 — 市工作财政稳定投入机制,切实保障质量强市工作的开展。二是完善奖励政策。在保持已有的各级政府奖励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质量工作奖励政策。三是实施倾斜政策。政府和职能部门要在政策、项目、资金、招标、上市、税收、信贷、政府采购等方面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质量进步、名牌创建成效显著的企业给予优先、优惠和倾斜,帮助他们做优、做强、做大。四是支持检测中心建设。各级政府要在资金和土地方面支持符合我市产业发展的检测中心建设,为我市产业发展和产品质量提升提供服务。

(三)完善法制保障

要高度重视法制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快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立法步伐,推动制定与相关法律配套的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加大质量执法力度,落实质量行政执法责任,加强执法监督。

(四)加强宣传教育

充分发挥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作用,广泛宣传质量强市活动,将质量法律知识宣传纳入全民普法计划,普及质量法律法规和质量知识,着力增强全民质量法制意识。深入开展质量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世界计量日、世界标准化日、世界环境保护日等活动,增强全社会的质量意识。

(五)开展效果评价

质量强市办公室会同五个工作组,根据质量强市工作的目标任务,按年度实行分解,制定部门、区县政府的总体和年度

— 13 — 目标任务,制定质量强市工作绩效评价办法和评价细则,开展对部门、区县政府质量强市工作落实和完成情况的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结果由市政府在年度质量强市工作会议上进行通报,对工作落实到位、目标任务完成好、工作效果显著的部门和区县政府给予通报表扬。— 14 —

印发市政府工作要点的通知

印发2011年市政府工作要点的通知惠府〔2011〕39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2011年市政府工作要点》业经十届150次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

南京市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

【发布单位】南京市 【发布文号】【发布日期】2002-04-25 【生效日期】2002-04-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南京市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

创建质量强市工作小结

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2015年12月工作小结------ 以巩固深入为切入点,构建质量强市长效机制我们是属于交通大家族的一员,以我们的辛勤工作和高质量的服务,来使我们的信......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发布文号】哈政综〔2008〕32号 【发布日期】2008-05-12 【生效日期】2008-05-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

质量强市工作总结

质量强市工作总结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那么如何把......

《市政府印发南京市关于开展质量强市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市政府印发南京市关于开展质量强市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南京市环境质量 通知 南京市 市政府 南京市环境质量 通知 南京市 市政府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