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利益格局 构建和谐村企_营造和谐的利益格局
调整利益格局 构建和谐村企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营造和谐的利益格局”。
调整利益格局 构建和谐村企
珙县底洞镇课题组
珙县底洞镇是产煤重镇,现有煤矿企业 9个,年产能 100万吨以上。近年来,由于煤矿企业的深度开采,采矿区山体开裂、地表水渗漏、民房开裂倒塌,厂社、厂群矛盾突出。底洞镇党委、政府在化解矛盾的工作实践中,以调整村企利益格局为核心,创新工作载体,搭建沟通平台,建立完善了“突围利益纷争、平衡利益格局、注重利益分配、推进利益一体”的利益协调机制,逐步形成“共融、共建、共享、共生”的新型村企关系,实现了村企和谐发展。
一、突围利益纷争,强化统筹,村企共融
村企矛盾的核心是利益。为此,镇党委、政府统筹建立科学处置机制,有序化解村企利益冲突,营造了村企和谐发展环境。
(一)统筹“两项基金”,避免村企直接冲突。企业根据生产规模自愿认捐到基金专户,建立完善“生态恢复基金”和“矿区治理基金”,由政府统筹使用、集中安排。2007年以来,全镇企业对两个基金注资超过 300万元。“生态恢复基金”专项用于矿区地质灾害治理、生态恢复和煤矿闭坑后的土地整治等,确保矿区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有人治理,闭坑后的治理工作能够延续,实现矿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矿区治理基金”专项用于补偿村民因企业采矿导致的受损利益。由矿区村民向政府提出解决申请,政府派人出面调查核实后便可调剂基金给予补偿。通过政府统筹,建立矿区基金补偿村民受损利益的方式,缓减了村民和企业两个利益主体之间的直接利益冲突,既保障了村民的合法权益,又为企业化解了后顾之忧,营造了发展的宽松环境。
(二)探索“听证程序”,调决村企利益诉求。建立村企“利益听证会”制度,搭建村企冲突有序对话平台。由镇党委、政府牵头,每季度召开由采矿区村民代表、企业业主参加,村两委领导、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列席的村企双向“利益听证会”。首先是“业主听证村民利益需求”,对于村上需要企业支持“人财物”等方面的合理要求,由村民代表提交利益听证会进行听证,企业业主原则上当场答复,对重大请求事项由业主在下一次听证会上作出肯定性答复;其次是“听证企业利益需求”,业主在听证会上提出企业扩建占地等诸多发展难题,征集各方意见和建议,求得支持理解;再次是“听证基金合理使用”,通过政务“点题公开”的形式,政府在会上公布两项基金的使用情况,接受社会各方监督。通过“利益听证”形式,形成了政府、群众和企业三方良性互动格局。
(三)开展“四进农村”,化解村企遗留问题。探索实施镇机关干部“组织关系进农村、工作重点进农村、干部结对进农村、年终考核进农村”的“四进农村”工作机制,进一步转变机关干部作风,切实解决村企发展之间的矛盾和问题。撤销镇机关党总支和相关支部,机关党员组织关系转入联系村,任联系村兼职支部副书记,非党员挂职担任主任助理,进一步充实农村基层工作力量。镇党委、政府全面梳理村企矛盾历史遗留问题,制定时间表逐一解决处理,镇机关干部工作重心下移,加强村企共建资金的检查,有效杜绝村级财务“暗箱操作”。2007年,查处周家三社社长挪用10.5万元企业支付农户的以工补农资金,按时足额兑现到 73户338人手中,切实维护了群众权益。两年来,共协调解决各类厂社、厂群遗留问题160余起,防范和制止10余起群体事件的发生。
二、平衡利益格局,夯实载体,村企共建
坚持用发展来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着力搭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机制平台,实现以工哺农、以矿养矿、以矿惠民,构建长期相对平衡的村企利益格局。
(一)开展“劳务共建”,实现让利于民。过去,一些企业存在“花钱买平安”现象,而最终事与愿违,“花钱出力不讨好”。镇党委、政府引导企业转变帮扶方式,给予本地村民“务工优先权”,结合村民个体差异合理安排劳动岗位,进行“以工代赈”,既实现了村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劳动致富,又解决了企业的用工问题。全镇9个煤矿、4个非煤矿山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按煤矿年人均基准工资2.5万元计算,仅此一项矿工劳务收入就达5000多万元,其中周家村成为劳务收入千万元村。通过劳务共建,增强了业主的社会责任感。
(二)开展“夯基共建”,实现基础惠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加快发展的关键。通过村企共建,引导企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金煤矿把供应给村民5年的燃煤折合成现金,一次性预付17万元投资修建小河村通社公路2.6公里,2009年又出资30 万元,捐赠水泥 1000吨,全面解决小河村5个社8000余米便民路。马鞍山煤矿无偿资助2万吨矿渣解决罗通、德会、瑞华、芭蕉、南风等20多公里的公路路面整修,为乡村路网建设节资80余万元。陈家坡煤矿积极改善村社基础设施,帮助村民修建便民桥、便民路、西河桥等工程,累计投资40余万元。永福煤矿出资25万元帮助大地村公路建设工程,投资16万元帮助大地村修建1000立方米水池1口、联户微水窖18口,集中解决沉陷区人畜饮水难问题。近三年来,全镇累计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3200余万元,其中村企共建资金投入超过450余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截至目前,全镇未发生一起到县以上的厂社矛盾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
(三)开展“产业共建”,实现产业富民。矿业经济属于资源消耗型经济,面临资源枯竭的现实难题。底洞镇通过村企共建,建立起“政府倾斜引导、企业帮助扶持、龙头带动农户”模式,在楠桥村开展试点建设现代蚕桑产业,谋划矿区可持续发展。近三年来,镇政府投入110万元、智溢公司投入80万元、陈家坡煤矿捐资6万元,累计近200万元资金高密度投入蚕桑产业,建成工厂化养蚕车间2个、“一步成园”栽桑2300亩、室外蚕棚120间、共育室11间。开展试行早密丰栽桑、多批次养蚕,全村实现饲养早夏蚕最高单产65.6公斤,创全市最高纪录;人均茧款收入1617元,蚕业总产值161万元,基本建成省级蚕桑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引导矿区经济转型,新建成罗通年产5万匹矸砖厂、启动同义年产3万匹矸砖厂,拟在全市率先建立起煤矿转型矸砖发电厂。积极发展矿区种养殖业,建立“沼—桑(菜)—饲—牧”配套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恢复采空区内生态植被,推进企业从地下向地面转型,促进采矿区经济社会和谐持续发展。
三、注重利益分配,搭建平台,村企共享
发展成果共享是构建和谐村企关系的核心。底洞镇找准统筹城乡、矿区和谐发展的切入点,以改善民生为共享平台,积极推进村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拓展企业流通领域,实现“流通共享”。加强企业与村社、村民之间的利益纽带联系,引导企业让利于民。支持煤矿所在村民进入煤炭流通领域,煤矿企业以每吨煤碳低于市场价 20元左右的价格出售给村民,再由村民按市价转售,实现流通经营增值。镇内 9家煤矿,仅此一项每年让利于民近 2000万元,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村民进入煤矿流通领域后,村企经济实现“利益一体化”:即村民在企业发展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视企业为“自己饭碗”,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村民为企业创造效益,企业视村民为“衣食父母”,形成村企共建共享、和谐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加大扶贫济困力度,实现“扶贫共享”。积极开展扶贫助学活动,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探索由企业法人建立扶贫开发基金,按照企业出资、农户“邀会”的形式筹集社会扶贫资金,实行“有偿使用、到期收回、滚动借用、长期周转”的运作模式,解决农业发展难、产业融资难等突出难题。当村民遭受自然灾害、重大疾病时,可以申请扶贫开发资金,避免因病致贫、因灾致贫。去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镇开展“万名矿工捐赠”活动,累计捐资 140余万元。大地三社村民车元京住房被洪水冲垮后,永福煤矿腾出厂区库房临时解决住所,发动全矿职工义务投工,捐资 10万元为其修建了宽敞的住房。
(三)统筹对口联系帮扶,实现“跨村共享”。实施“跨村联建工程”,推动全镇经济平衡发展,让更多群众共享矿业经济发展成果。每个企业除对口联系所在村发展之外,同时根据企业规模统筹安排 1-2个共建联系村,共建企业需到联系村共商发展规划,签订项目扶助协议,搞好项目论证,明确投资计划、投资时限,并以书面形式向镇党委、政府汇报跨区域联建情况。在跨村联建中,部分煤矿全额出资,解决对口联系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户自筹部分。镇党委、政府每年都要向企业推荐村级干部中有管理经验的干部出任企业管理岗位,同时将德高望重的煤矿企业主选任为实职村主任。党委、政府每年对实绩突出的“村企联姻”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
四、推进利益一体,把握原则,村企共生
镇党委、政府围绕“利益”纽带,紧紧把握三条原则,强化统筹、建立机制,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村企利益一体化关系,实现村企相融互进、和谐共生。
(一)研判“利益临界节点”,坚持扭住关键不动摇。当前,村企矛盾的根源是农村居民认为该从企业得到的利益没有得到,该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没有承担,村民的利益预期长久得不到实现,导致村企冲突越演越烈。底洞镇正是紧紧抓住了“利益”这个核心,科学把握了“利益临界节点”,一切工作围绕调和村企利益格局来开展,才实现并满足了村民和企业各自的利益预期,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测定“利益目标距离”,坚持分层推进不懈怠。底洞镇科学测定目标人群的利益距离,有效区分轻重缓急,分层次、分阶段地满足利益主体不同时期的利益诉求。首先,从群众和企业最关心的问题着手,解决村民的利益受损赔偿,营造企业最迫切需要的优良发展环境;其次,夯实村企长期和谐发展基础,建立了企业带群众致富、群众为企业创利的共建互利长效机制;再次,着力强化政府统筹力度,以改善民生为着力点,推进利益均沾、成果共享,形成了村企利益一体化的格局。
(三)把握“利益等比回报”,坚持和谐共生不折腾。当前,“利益等比回报”价值观,依然是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道德规范的主流。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让村民感受企业的真心、诚心和爱心,企业业主积极参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参加工会、企业家协会等组织,强化行业自律;村民也没有将自己视为弱势而被动“等靠要”,而是互动地参与到发展利益的分享中,实现平等对话、和气生财、发展共赢。
维护烟草职工利益 构建和谐烟草来源:烟草在线专稿 作者:汉中卷烟厂 曹兴邦 更新日期:2007-11-5烟草在线专稿胡锦涛总书记讲得很明白,就是工会要在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中充分......
xx区处于主城区,是信阳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面积1512平方公里,下辖16个乡镇(办事处),全区总人口55.6万,其中农业人口32万。据不完全统计,自xx区1998年设立以来,各类建设占......
提升发展大环境构建和谐大格局今年以来,市国税局按照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和江西省国税局的要求,紧紧围绕“提升发展、富民兴市”主题,精心组织开展了发展提升年活动并取得明显成......
公立医院改革顶层设计构想或引发利益格局调整发布日期:2011-03-14来源:《瞭望》新闻周刊这个“不代表卫生部党组意见”的顶层设计,指向了当前公立医院改革在一片迷茫中各显神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