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课后问答

2022-10-03 05:29:19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桃花源记课后问答

1、读课文第一段,理解“忽逢”一词的意思

“忽逢”一词指出渔人是迷路时碰巧遇到一片桃花林。预示下文发现桃花源完全是偶然的。

2、读第二段。说说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源怎样的美景?

既有自然景象,又有生活美景。

自然景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生活情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渔人至桃花村,村人如何对渔人的?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反映了村人热情好客、真诚淳朴的社会风尚。

4、桃源人为何“不复出”?

说明桃花源人安居乐业,也反映了他们饱受战乱之苦,对外界的战乱抱“厌而远之”的态度。

5、辨析“妻子”、“绝境”等词的古今义。

妻子:古义:妻子和子女。今义:单指妻。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6、村人“皆叹惋”,是为什么?

因桃源不易被外人发现,加之桃源人“不复出”,“与外人间隔”,故叹惋的'是秦朝以后的朝代变化。

7、渔人既然“处处志之”,但“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

文章开头讲到“忘路之远近”,可见路途遥远,标志失落是有可能的。作者的用意在于暗示“桃花源”是找不到的。

8、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最后一节写刘子骥是否多余?

这一节对桃花源令人向住和不可寻觅作了渲染,增强了表达效果。

9、桃花源这一人间乐园能找到吗?

不能,这是作者虚构的。

10、陶渊明为何要虚构?联系当时社会现实思考

反衬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

11、有人说陶渊明作《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自由辩论)

桃花源记课后问答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桃花源记课后问答,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课后问答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怎样理解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桃花源记课后练习题

桃花源记课后练习题一、积累与运用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1)豁然( ) (2)俨然( ) (3)阡陌( )( )(4)问津( ) (5)邑人( ) (6)诣太守( )(7)垂髫( ) (8)发髻( ) (9)两鬓( )?2.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A.xián( )来......

《桃花源记》 课后习题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桃花源记》 课后习题,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桃花源记》 课后习题

《桃花源记》 课后习题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如何看待作者描绘的这个理想社会?这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

《桃花源记课后问答.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桃花源记课后问答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