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_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浅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浅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摘要】当前社会受到市场经济冲击和社会分工的影响,中等职业教育更多关注的是专业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学生作为人的本体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教育的渗透。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也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可能性以及如何渗透生命教育,进行了具体探讨,以期引起同仁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将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有机地结合探索进行到底。【关键词】职业教育 语文教学 生命教育
人是教育的核心和归宿,作为培养人的教育,其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与完善。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课程,其目标不仅是对人知识、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它的育人功能。从育人角度而言 “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泰戈尔语)。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祖国的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也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我在实践中发现,语文学科在渗透生命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一、生命教育的现状与重要性
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把人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而就目前在职业中学就读的很多孩子生命现状调而言情况不容乐观:89.27%的学生或存有生命焦虑,亲子沟通不畅产生生命无依,师生对话缺失产生生命孤独,同学交往畸变产生生命裂变等心理现象;26.04%的学生曾产生过自杀念头或行为,认为“死了也许比活着更快乐”。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生命教育学教授袁卫星认为,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理想教育十分必要,但任何德育教育都不能取代生命教育,没有了生命哪还有什么道德和理想,生命教育最初始的任务就是让孩子珍惜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因而,职业教育不仅是成材、成器的教育,更应该是生命教育,也就是在孩子成材、成器的教育过程中参其进行必要的生命教育。文学巨匠鲁迅说过:“教育是要立人。”西方思想家卢梭认为,教育是要培养“既能行动又能思想的人”。教育就是关注生命,敬畏生命,呵护生命,努力创造并积极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生命教育认识生命,生命教育就是使学生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进行生命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他们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建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可能性
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可能性。在教育部新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教学目标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中必须渗透生命教育。著名教育家、特级语文教师于漪也曾如是说过:“学语文不只是学雕虫小技,而是学语文,学做人。语文教育就是教文育人,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与结晶,教学生学语文,伴随着语言文字的读、写、听、说训练,须进行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关注人,以人为本,一切以人为出发点。而人之为人的根本在于生命,生命是人存在的最重要形式,因此语文课程要实现育人功能必须要关注人的生命,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可见,生命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而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生命教育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两者紧密联系,不可缺失。
三、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
“突遇一点挫折、打击,青少年就选择终结生命作为一种解决方式,除了青少年心理的脆弱外,还跟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对青少年缺乏生命教育有关。”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研究中心郑宁老师说。当出现危机的时候再来处理为时显然太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平时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授,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
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使他们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生命教育教学中应该结合现今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入挖掘中职语文的教材资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生命价值、探求生命意义、强化生命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
1.唤醒生命意识,感悟生命价值
新的高教版中职语文教材入选了许多名家名篇,其中许多篇目不仅是文化的荟萃,也是人生体验的沉淀。因此,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渗透生命教育,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内容,随时捕捉时机,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所在。例如语文课文中,很多作者尽管饱受各种挫折打击,有的还身患残疾,但都能勇敢的面对现实,面对人生,豁达、超脱、乐观、勇敢的生活,让自己的生命放射出夺目的光彩。如:苏轼、史铁生、海伦•凯勒等等。对这些作品的介绍,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向这些作者学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2.探索生命探求生命意义,构建人生信仰
珍爱生命,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最大的价值,这就是正确的生命观。中职学生处在人生的花季,也处在人生的雨季。在成长过程中,他们会有烦恼;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他们会有困惑,因而有时感到迷惘,甚至会迷失人生的方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构建坚定的人生信仰。在教学活动中重点让学生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做事。如在讲《列车上的偶然相遇》时,我们要深入挖掘父亲之所以成功的内涵:忠于职守、认真负责。在讲《绝品》时让学生明白在普通人身上表现出来的令人仰止的民族大义、职业理想与操守。在讲《那一年,面包飘香》时去感受师生之间互爱的真情外,让学生更多的确立“不要学坏,总要有一技随身”的理念。这样,教师利用尽可能多的教学资源,借助一些生命的参照,引导学生积极探求生命的意义,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提升生命存在的价值,拥有一个充实、丰富、坚强、凝重的生命。3.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开展多主题实践活动,强化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一种情感和信念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思考、体验,能够使得生命教育的理念真正内化到学生的思想观念中去。例如在讲授李白的《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理解时,引入学生对“人才”、“人才”、“人财”的讨论;在讲授史铁生的《合欢树》和《我与地坛》时引入了项目 “感恩” 课题,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感受父母在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的一片深笃之情,进而在一片爱的纯情体悟中,很好地理解生命成长过程的艰辛和不易,从而培养学生对亲人的感恩情怀,在亲情的感悟中体会生命的厚重。在讲到《离太阳最近的树》和《像山那样思考》时让学生去组织和参与 “珍爱生命,绿色环保” 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自然界中获取生命的力量,有意识地去唤醒学生热爱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友善相处的生命意识。过去在教学上,我们虽然也很重视情感因素,但更多的是把情感作为催化学生认知发展的手段,而没有把情感看成是人的生命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实际上,中职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最为活跃的时期,多主题的实践活动最能给他们提供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这样的生命教育和体悟更胜于言语的灌输与理论的说教。
结束语
“教育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建构人的生活方式,以实现人的价值生命的活动”。职业教育在让学生学好技能的同时,更应该重视育人教育。作为担负生命教育使者的语文教师,在教授语言文字的同时,更要为学生传生命之道,解人生之惑,这样才会超越生命的长度,拓展心灵的宽度,增加灵魂的深度,反过来生命教育也增加了语文教学的内涵,提升了教师的魅力厚度。
参考文献:
1.于漪《弘扬人文 改革弊端──关于语文教育性质观的反思》
2.裴娣娜.生命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中国德育,2008,(1).3.张美云.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生命教育[J].教学与管理,2003,(1).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单位:天津市蓟县第二小学 姓名:苏春凤物质生活日益发展的今天,人的精神世界却在经历一场浩劫。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因一点挫折而跳楼;有人为一点......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人类是地球的主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塑造、改变着世界,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改变的进程和力度还在不断地加大、加深,但人类在大自然面......
浅谈生命教育在中职德育课中的渗透安徽省灵璧师范学校:蔡源摘要:世上最可贵的是人的生命。关注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学生尊重自己和他人,提升生命的质量,是目前中职学校不可回避的教......
浅谈审美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摘要】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把美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品味教材,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自然美,受到心灵......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不良思潮影响着在校的小学生,再加上现在大多数是独身子女,诸多的心理问题困扰着学生。学生中常出现嫉妒、自私、自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