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校徽_大连理工大学校徽
刀豆文库小编猜你可能喜欢“大连理工大学校徽”。
大连理工大学校徽(锦集10篇)由网友“阿长的山海经”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连理工大学校徽,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大连理工大学校徽
,启动实施“211工程”建设,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共建大连理工大学;
,启动实施“985工程”建设,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重点共建大连理工大学;
,被中央确定为中管干部学校;
,实施“985工程”二期建设 ;
,中央依托大连理工大学成立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
,正式启动领军型大学建设工程;
206月,大连理工大学高邮研究院成立
年12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建设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
5月25日,加入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
文化传统
校训
求实 创新 进取 团结
求实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探寻真理,追求真知;创新是勇于开拓,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在传承中继承和发扬光大;进取是要努力上进,力图有所作为;团结是要求有合作和团队的意识,不以小我为中心。
校歌
作词:刘 健、王续琨
作曲:郑述诚
你屹立在凌水河畔,你昂首在黄海之滨,
啊~大连理工大学桃李芬芳,笑浴万里春风。
你在朝霞中诞生,你与共和国同龄,
啊~大连理工大学岁月峥嵘,创业发展走过光辉历程。
团结进取,求实创新,是你光荣的传统,
造就英才,科教兴国,是你神圣的使命。
啊~大工,科学的殿堂,在拼搏中发展,
啊~大工,人才的摇篮,与新时代同行,与新时代同行。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理工大学求职简历封面
2.理工大学生黑白简历封面
3.校徽:大连理工大学
4.哈尔滨理工大学校徽
5.江西理工大学简历封面模板
6.江西理工大学求职简历封面
7.解放军理工大学校徽
8.长春理工大学校徽
9.成都理工大学校徽
10.理工大学个人简历表格
篇2: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大工,坐落于滨城大连,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副部级全国重点大学,中国著名的`“四大工学院”之一,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和“111计划”重点建设的大学,“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欧工程教育平台”主要成员。大连理工大学1949年4月建校,是1949年中国共产党为迎接新中国建设而创建的第一所正规大学;1950年7月大连大学建制撤销,学校独立为大连工学院;1988年3月更名为现名。截至9月,学校共有化学、物理学、材料学、工程学、环境生态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生物化学、数学8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的行列[1] 。截至5月,学校已形成一校、两地(大连市、盘锦市)、三区(大连凌水主校区、开发区校区、盘锦校区)的办学格局,总占地面积43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4.8万平方米,学校教科仪器设备总值142876.55万元,图书馆藏书299.2万余册,中外文电子期刊5.8万余种。学校运动场馆面积21.5万平方米;有两院院士11人、双聘院士20人;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4764人(博士生3725人,硕士生9567人,本科生20685人,预科生72人,外国留学生数715人)。
篇3:解放军理工大学校徽
迁至西安成立工程兵工程学院;
1969年,以西安工程兵工程学院为基础,汇集工程兵工程技术办学力量,在南京组建工程兵学校;
1977年恢复“工程兵工程学院”校名;
1995年列入全军17所重点建设院校。
空军气象学院
1950年,建立军委气象局气象干部学校;
1953年,升格为北京气象专科学校;
1955年,更名为解放军气象专科学校;
1960年,升格为解放军气象学校;
1962年,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的空军工程系的机场建筑专业、气象专业并入;
1969年,改建空军第三专科学校,校址从北京迁至南京;
1975年,改建空军气象学校;
1979年接收了原空军工程学院的气象专业,改称空军气象学院,列入全军高等技术院校序列,是全军唯一一所培养军事气象科学技术干部的高等学府。
合并至今
,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工程兵工程学院、空军气象学院和总参第六十三研究所合并组建解放军理工大学。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理工大学电子简历模板
2.理工大学求职简历封面
3.理工大学生黑白简历封面
4.校徽:成都理工大学
5.校徽:武汉理工大学
6.北京理工大学校徽展示
7.哈尔滨理工大学校徽
8.江西理工大学简历封面模板
9.长春理工大学校徽
10.理工大学个人简历表格
篇4:兰州理工大学校徽
兰州理工大学(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坐落于甘肃省省会兰州市,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省部共建重点大学,学校先后划归国家电机制造工业部、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中国近代培养国防工业技术人才的高等教育学府,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其前身是创建于19的甘肃省立工艺学校;1958年,学校更名甘肃工业大学;,学校更名兰州理工大学。
学校是甘肃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全国第27所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选拔培养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特色高校、甘肃省唯一一所国家军工科研生产高校、甘肃省第一所具有工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和设置工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甘肃省唯一一所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工科大学、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型实验计划”、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国家汽车移动物联网联合设计中心执委会成员单位、“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上海合作组织大学”和“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成员之一、全国首批99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之一。
学校占地面积4000余亩,固定资产16.99亿元,图书馆藏书222万册。现有2个研究生院,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21个二级学院,68个本科专业。全日制研究生4512人,本科生22698人,留学生250人。
历史沿革
甘肃省立工艺学校时期
1919年5月,甘肃省署创办甘肃省立工艺学校,委任牛载坤为第一任校长。
首任校长牛载坤先生
首任校长牛载坤先生
19,改制为为甘肃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具有实业救国思想的水枏继任校长。
1924年,为甘肃省立工业学校
1927年,为甘肃省立工科职业学校;
1929年,为甘肃省立第一工业学校;
1936年,为甘肃省立兰州工业职业学校;
1944年,改为甘肃省立兰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1949年8月26日,兰州宣告解放,甘肃省立兰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1950年12月,甘肃省委任命周笃彦为第一副校长,1956年1月,改任校长。
甘肃省兰州工业学校时期
1952年11月26日,经西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批准,学校改名为甘肃省兰州工业学校(简称兰州工校),归属甘肃省工业厅领导。
1954年,国家电机制造工业部领导学校,关系由地方转移到中央。 1956年,城市建设部和电机制造工业部协商决定,把土木科从兰州工校分离出来,另建立由城市建设工业部领导的、城市建设总局代管的兰州城市建设工程学校,并投入基本建设资金,平整校址场地,修建了第一幢教学楼(即今7号楼),筹建工作开始。
1952年,报经甘肃省工业厅同意,兰州市政府批准,在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工坪划拨土地420亩,建设永久性新校舍。
1954年下半年,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由萃英门旧址迁入兰工坪新址。
1953年10月,将纺织科三年级学生24名和教职员工8人,合并于陕西咸阳纺织工业学校。同年9月,秦安、临洮两县工业学校的.化工科并入学校。
甘肃工业大学时期
1958年4月,中共甘肃省委决定将学校改建为兰州工学院。9月,中共甘肃省委、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甘肃交通大学并入兰州工学院,组建甘肃工业大学,10月正式命名。
1965年3月,学校划归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同时将哈尔滨工业大学富拉尔基分校(原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的水力机械、化工机械、石油矿场机械和北京机械学院(现西安理工大学)的焊接工艺及设备等专业整建制迁入,并从湖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重点高校抽调一批优秀基础课教师充实到学校师资队伍。
1971年,学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在机械制造、铸造、焊接、水力机械、液压传动、化工机械、工业与民用建筑等7个专业共招收学生382名,学制为3年。到1976年,学校共招收了7届学员,计名(含工人试点班)。
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为国内首批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流体机械及流体动力加工学科为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机制、铸造、焊接、热处理、水机、液压、矿机、化机、工企、工民建等10个专业均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
8月,学校由机械工业部领导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院校。
,学校开始筹建西校区。
篇5:兰州理工大学校徽
204月,经教育部、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兰州理工大学。
12月,东南大学对口支援兰州理工大学正式签约,成为甘肃省第二家得到教育部高校对口支援的高校,也是20教育部推出对口支援6所高等学校之一,并成为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重点建设高校。
3月,学校设立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209月,学校在酒泉市设立新校区,与酒泉市政府共建兰州理工大学新能源学院。同时,兰州理工大学温州研究生分院在浙江成立。
8月,甘肃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签署共建兰州理工大学,成为甘肃省第二所省部共建重点大学。
6月,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在“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大会”和“国防科技创新基地和特色学科座谈会”上对兰州理工大学进行共建授牌。标志着学校进入国家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省部共建将为学校的国防特色学科建设、国防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和军工科研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学校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3]
207月15日最新数据显示,兰州理工大学工程学学科(Engineering)首次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行列,标志着学校工程学学科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大大提升,进入国际一流学科行列。
3月,学校入选教“国家国防教育特色高校”。
203月,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学科(Materials Science)首次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标志着材料科学学科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大大提升,进入国际一流学科行列。
年4月,中国工程院柴天佑院士加盟兰州理工大学。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理工大学电子简历模板
2.理工大学毕业生求职简历封面
3.理工大学生黑白简历封面
4.校徽:成都理工大学
5.校徽:大连理工大学
6.哈尔滨理工大学校徽
7.理工大学黑白简历封面
8.江西理工大学简历封面模板
9.解放军理工大学校徽
10.长春理工大学校徽
篇6:上海理工大学校徽
上海理工大学校徽
上海理工大学(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上理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国防特色高校,上海市属重点大学,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研究型大学,享有中国“制造业黄埔军校”的美誉。
学校办学文脉源于19创办的沪江大学和19创办的德文医工学堂。20世纪50年代初,根据国家工业化发展要求,原沪江大学和原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在原德文医工学堂校址)分别改建为上海机械学院(1994年更名为华东工业大学)和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两校合并组建为上海理工大学。,学校由原国家机械工业部转入上海市管理。
截至年12月,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24900余人,其中本科生17700余人,研究生7200余人,留学生1000余人;下设18个学院,2个教学部,44个研究院(所),26个研究中心;有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有54个本科专业,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2个;光学工程、系统科学两个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入围全国前十,工程学跻身ESI全球前1%。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沪江大学
沪江大学(University of Shanghai)是20世纪上半叶一所位于上海的浸会背景的教会大学。
19,庚子之乱期间,美南浸信会的华中差会(在江苏传教)和美北浸礼会的华东差会(在浙江传教)成员都来到上海避难。期间他们达成了共识,决定在上海联合创办一所高等学校。
1906年,首先在北四川路北端开办了浸会神学院,校长是美南浸信会传教士万应远博士。
19开设浸会大学堂,校长是美北浸礼会传教士柏高德博士。
19,浸会神学院和浸会大学堂合并组建 “Shanghai Baptist College and Theological Seminary”(上海浸会大学),校长为美北浸礼会传教士魏馥兰,校址选定在沪东军工路。
19中文校名定为沪江大学,并确定校训为“信、义、勤、爱”。1917年由美国弗吉尼亚州颁发学位。
19开始招收4名女生入学,实行男女同校,开在华基督教大学男女同校之先河。
1927年神学院分立。1928年1月,经过改组的沪江大学校董会聘请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年仅31岁的刘湛恩博士为校长,这是沪江大学历史上首任华人校长。
1913年在杨树浦眉州路创设沪东公社,这是一个以宣传基督教教义为主,同时兼办社会福利的教育机构。刘湛恩就任校长后,沪东公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除了为工人区儿童创办幼儿园和中小学,还开办了医院和诊所,免费为周围工人及附近农民施医送药,受到社会的'欢迎。
1929年,沪江大学向中国政府立案,是上海第一所政府立案的教会大学。英文校名也由Shanghai College改为University of Shanghai。相继成立了文学院、理学院、教育学院等院系,从院长到系主任皆由华人充任。
1932年,刘湛恩校长在圆明园路真光大楼创办了沪江商学院,又称城中区商学院,这是沪江大学最富盛名的学院,院长为朱博泉。抗战爆发后,沪江大学因地处战区,校区遭到严重破坏,学校本部迁往城中区商学院。
1938年4月7日,樊正康接任校长。
1942年1月,沪江大学被迫作出了学校无限期停办的决议。沪江大学同学会根据校董会等各方面意见,决议成立沪江书院。朱博泉、郑章成先后主持院务工作。
1943年2月,部分沪江大学校友在重庆和东吴大学校友联合开办东吴沪江联合法商学院,凌宪扬任商学院院长。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上海的沪江大学校董会立即恢复活动,于8月27日召开会议,决定:“自即日起本校恢复沪江大学继续办理。”
1946年2月,迁回杨树浦军工路原址,凌宪扬出任校长。
1949年上海解放后,沪江大学成立了有学生代表参加的校务委员会。校务由校务委员会正副主任余日宣、蔡尚思主持。1951年2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接办沪江大学。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沪江大学各系科分别并入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相关院校,原址组建第一机械工业部上海机械制造学校、上海工业管理学校;1958年两校合并升格为上海机械专科学校,1960年升格为上海机械学院。1988年,台、港、沪三地沪江校友联合上海机械学院在沪江大学原址设立“沪江城中区商学院”暨复办沪江大学商科。1994年,上海机械学院更名为华东工业大学。
德文医工学堂
1891年德国海军随舰医生埃里希·宝隆来到上海,他看到上海流行霍乱、伤寒、疟疾等疾病,并且缺医少药,就决定离开海军来上海开设诊所。他先回到德国继续进修医学,提高外科水平,并筹集资金。
1893年再次来到上海,就在当时的上海德国教堂附近设立诊所,并与在上海的几名德国医生一起发起了“德医公会”。
18,“德医公会”营业不振,埃里希·宝隆通过中国实业界和德国公司、企业私人募捐到一笔资金。当时德国驻上海总领事克纳佩派领事馆参赞费舍尔与上海的中国官员上海道扎饬善堂协商。上海道决定把坐落在张家浜新马路(今凤阳路)旁的一块地,用于筹办医院。
1900年前后,由埃里希·宝隆创办的“同济医院”正式挂牌,这所医院就是后来武汉同济医院的前身。医院的医师大都是“德医公会”成员。
1906年,院方设立了一个支持医学堂开办的基金会,得到了德国“促进德国与外国思想交流的科佩尔基金会”的协助,筹集到一批医科书刊及新式的外科手术电动器械等物品。
1907年6月医学堂开学前,德国驻沪总领事克纳佩在上海不仅号召德国商人捐款,而且要求德国洋行向中国商人募捐。同时,费舍尔还要求中国官方的资助和支持,克纳佩利用在中德两国募来的捐款,成立了“为中国人办的德国医学堂基金会”。当时规定,捐款金额较多者可成为医学堂董事会董事。医学堂建立时定名为上海德文医学堂,并成立了董事会负责学校的管理。医学堂的校址设在同济医院对面的白克路(今凤阳路)。
1907年10月1日,上海德文医学堂举行了开学典礼。19更名为“同济德文医学堂”,开始在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新址建设校舍。1912年,德文医学堂增设工科,校名改为“同济德文医工学堂”。后学校几经易名和发展,历经中法国立通惠工商学校、中法国立工学院、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华东工业部上海第一机器工业学校、上海动力机械专科学校、第一机械工业部上海动力机器制造学校等时期。
1983年升格为上海机械专科学校。1993年更名为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合校之后
195月,华东工业大学(原上海机械学院)与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上海理工大学。为纪念前身沪江大学,
19,学校由机械工业部划转上海市人民政府管理。
,上海光学仪器研究所并入学校。
7月,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划归上海理工大学管理。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原上海海洋大学军工路318号校址、原上海电机学院军工路1100号校址并入上海理工大学军工路校区。
2016年,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上海理工大学。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理工大学电子简历模板
2.校徽:成都理工大学
3.理工大学黑白简历封面
4.解放军理工大学校徽
5.长春理工大学校徽
6.成都理工大学校徽
7.西安理工大学校徽
8.昆明理工大学校徽
9.北京理工大学校徽
10.兰州理工大学校徽
篇7:昆明理工大学校徽
昆明理工大学(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昆工,坐落于云南省省会昆明市,创建于1954年(甲午年),时名为昆明工学院,1995年更名为昆明理工大学。年原昆明理工大学与原云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昆明理工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是一所经济、管理、哲、法、文、艺术、医、农、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是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国家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高校、国家“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入选高校;首批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六所高校之一;首批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之一;依托高校建立国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的2所高校之一。
截至8月学校官方网显示,学校有呈贡、莲华、新迎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4300余亩,办学总资产原值66亿元,建筑面积134万平米;有教职工3888人,其中,专任教师2356人。学校设有26个学院、1个教学部、6个研究院、6个附属医院,1个应用人才培养基地,设有研究生院,开设102个本科专业。
历史沿革
溯源
昆明工学院
1952-1953年,重庆大学有色金属科、贵州大学工学院矿业机械系、西昌技艺专科学校部分教师并入云南大学工学院。
1954年9月,云南大学工学院独立建院,命名为昆明工学院。
1961年9月,云南机械学院并入昆明工学院。
1961年9月,云南煤炭学院并入昆明工学院。
1961年9月,昆明工学院罗茨分院并入昆明工学院。
1961年9月,滇南大学冶金机械系并入昆明工学院。
1961年9月,滇西大学采矿机械系并入昆明工学院。
1961年9月,云南铁道学院并入昆明工学院。
1961年9月,甘肃工业大学(今兰州理工大学)钢铁冶金并入昆明工学院。
1963年9月,滇南大学化工系并入昆明工学院。
云南工业大学
19,云南工矿学堂更名为云南甲种工业学校。
1921年,云南甲种工业学校(部分)更名为路政学堂。
1930年,路政学堂更名为云南省立第一工业学校。
1930年4月,在原甲种工业学校基础上,云南省创立省立第一工业学校,校址原在华山东路大德山双塔寺,后迁至大西门外文昌宫(现龙翔街文林小学)。
新中国成立后,昆华工校改名为昆明工业学校。
1961年,昆明工业学校更名为云南省第一工业学校。
1965年5月,云南省第一工业学校、云南省农业机械学校创建。
1974年12月11日,省革委以云南第一工业学校、第三工业学校和农业机械学校的基础上扩建成立云南工学院。
1984年9月,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昆明分院创建。
1985年3月,云南化工专科学校、电子科技大学昆明分部创建。
1994年9月6日,经国家教委批准,将云南工学院、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昆明分院、电子科技大学昆明分部、云南化工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云南工业大学。
篇8:昆明理工大学校徽
1995年2月,昆明工学院更名为昆明理工大学。
10月,原昆明理工大学与云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省分析测试中心并入昆明理工大学。
7月,成立昆明理工大学质量发展研究院。
月,成立云南省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荣获”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单位“称号。
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1月,成立昆明理工大学附属昆华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6月,云南省人大法制委、云南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与昆明理工大学合作建立云南省地方立法研究院。
20,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成为中西部24省重点建设的100所大学之一。
年12月,“复杂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和“西部典型行业污染控制协同创新中心”被正式认定为云南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
4月,国家科技部公布了2012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围名单,昆明理工大学校获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资助,成为全国首批18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之一。
年12月,稀贵金属先进材料协同创新中心认定为“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
2013年12月,国家级超硬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被认定为科技部国际合作基地。
2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和云南政府联合下文正式批准建设“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云南省第一家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3]
206月16日,昆明理工大学航空学院成立暨揭牌仪式在昆工呈贡校区举行。
篇9:南京理工大学校徽
南京理工大学校徽
南京理工大学(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南理工”,位于古都南京市,北依紫金山,西临明城墙,是一所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是“111计划”、“卓越计划”、“中俄工科大学联盟”入选高校之一,素有“兵器技术人才摇篮”的美誉。
学校创建于1953年,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炮兵工程系,经历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等发展阶段,1993年,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
学校占地3118亩,校园内林木葱茏,碧草如茵,校舍建筑总面积112万平方米,设有机械工程学院、化工学院、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等15个专业学院,现有教职工3200余人,专任教师1900余人,教授、副教授1200余人。
历史沿革
校风文化
校训
进德修业志道鼎新
“进德修业”出处《周易·乾》:“君子进德修业。”“德谓德行,业谓功业。九三所以终日乾乾者,欲进益道德,修营功业,故终日乾乾匪懈也。”
“志道”语出《论语·里仁》,谓“有志于道”者,守志不渝;“鼎新”语出《易·杂卦传》,“鼎,去新也”,“鼎新”既是取新之意,同前半句“革,去故也”一同表达了创新的.推动进步的源动力,也是学校孜孜以求的治学目标。
校徽
南理工校徽底色为紫色,校徽边框为同心圆,图案中心由盾牌、橄榄叶、校门缩影构成;盾牌是学校常用的代表图形,寓意守护正义、捍卫知识、勇于战斗,也与南京理工大学的兵工国防特色相吻合,而盾形之中的校门更是学校的直接象征,将校门纳入盾牌之中,也提醒着学子们时刻需要捍卫母校、捍卫母校的尊严与荣光;盾形之外采用交织的橄榄枝,橄榄枝体现了学校乐于与各国各校合作的办校心境,也体现了学校对于和平的期许。
校歌
使命
作曲:吴小平
作词:马千里等
荟萃北国
军工学府声名远
挥师江南
龙腾钟山薪火传
参天杉林傲立风霜雨雪
二月兰花唱响青春礼赞
徜徉知识海洋
探索天地寰宇
我们肩负神圣使命
创造美好的明天
进德修业
赤子英才气浩然
志道鼎新
春华秋实宏图展
团结献身铸造国之利器
求是创新高扬复兴风帆
徜徉知识海洋
探索天地寰宇
我们肩负神圣使命
创造美好的明天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理工大学电子简历模板
2.理工大学毕业生求职简历封面
3.理工大学毕业生求职简历模板
4.校徽:武汉理工大学
5.北京理工大学校徽展示
6.哈尔滨理工大学校徽
7.江西理工大学简历封面模板
8.江西理工大学求职简历封面
9.解放军理工大学校徽
10.理工大学个人简历表格
篇10:长春理工大学校徽
长春理工大学校徽
长春理工大学(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由吉林省人民政府、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长春市人民政府共建,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一所以光电技术为特色,光、机、电、算、材相结合为优势,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享有“中国光学英才摇篮”的`美誉。学校原名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创办。著名科学家、两院院士王大珩为学校创始人、第一任院长。建校以来,学校先后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国防科委、五机部、机械委、机电部、兵器工业总公司,1999年被划转为以吉林省管理为主,并与国防科工委共建。2002年更名为长春理工大学。
截至2015年9月底,学校有3个校区,土地面积近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7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亿元;开办57个本科专业,下辖13个教学学院;有各类学生总数2710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15人,硕士研究生4250人(含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994人),本科生16116人,留学生188人,成人教育学生6139人;有教职工2058人,其中专任教师1190人。
历史沿革
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光机学院时期)
1958年,两院院士王大珩遵照聂荣臻元帅要建立一所主要为国防培养光学人才的高等学校的指示,创立了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并担任第一任院长。
1959年6月,中国科学院吉林分院和吉林省教育厅将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长春机械学院、长春化学学院合并,定名为“吉林科学技术学院”。
1960年5月,又将校名改成“吉林科学技术大学”。
1960年11月,随着长春光机所和长春机械所合并,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与长春机械学院真正合为一校,校名仍用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吉林科学技术大学的名字不再沿用。
1960年底,在校学生规模超过1000人,分成院本部、中专部(长春光机所创办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制造学校,归我校附属)、一系一部(原机械学院)三个地点上课。根据当时的办学规模,仅靠长春光机所自身的力量办学,已经难以承当。鉴于此种情况,从1961年开始学校停止招生两年。
1962年5月30日,吉林省委宣传部宣布,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停办。
1962年8月,国务院发出国教张字242号文件,指示学校由中国科学院和国防科委共同领导,以中国科学院为主。就这样,学校成为长春市1958年创办的十余所院校中唯一保留下来的学校,也成为当时全国407所大专院校之一。
1962年12月,学校召开了第二次党代会。从1963年开始,学校对发展规模、专业设置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调整。
1963年9月,学校在光学仪器、精密机械制造工艺、应用光学、应用物理4个专业恢复招生,115名学生报到入学。同年,首届毕业生373名学生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严济慈参加了毕业典礼。
1965年2月,中国科学院同意学校与长春光机所分开,人员编制和经费独立核算,这时学校才真正成为中国科学院的一个直属单位。
1971年,学校划归第五机械工业部领导。
1978年,学校首次招收硕士研究生。1979年,学术委员会成立。
1980年,与日本中央大学建立友好关系。
1982年至1993年,因国务院部委调整,学校先后划由兵器工业部、机械工业委员会、机械电子工业部、兵器工业总公司主管。
1994年,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批准立项。
1996年,军用光学博士点申报成功。
1999年,划转为以吉林省管理为主,并与国防科工委共建。2000年,长春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并入学校。
2002年4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长春理工大学,王大珩院士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2004年,被确定为吉林省重点大学。
2007年,吉林省电信培训中心并入。
2011年,学校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3年5月22日,长春理工大学入选国家教育部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理工大学生黑白简历封面
2.理工大学毕业生求职简历模板
3.校徽:成都理工大学
4.校徽:武汉理工大学
5.哈尔滨理工大学校徽
6.江西理工大学简历封面模板
7.河北理工大学校徽
8.成都理工大学校徽
9.西安理工大学校徽
10.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校徽
大连理工大学校徽大连理工大学(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大工,坐落于滨城大连,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副部级全国重点大学,中国著名的`“四大工学院”之一,国家“......
说明: 1.本校徽已按比例缩放,请点击图片在新窗口中查看清晰原图。2.www.daodoc.com整理的系列中国大学校徽,旨在为您制作简历时提供方便。3.“兰州理工大学校徽”的版权归属原......
说明: 1.本校徽已按比例缩放,请点击图片在新窗口中查看清晰原图。2.www.daodoc.com整理的系列中国大学校徽,旨在为您制作简历时提供方便。3.“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校徽”的......
说明: 1.本校徽已按比例缩放,请点击图片在新窗口中查看清晰原图。2.www.daodoc.com整理的系列中国大学校徽,旨在为您制作简历时提供方便。3.“昆明理工大学校徽”的版权归属原......
上海理工大学校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