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某重点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_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山东省临沂市某重点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政治试题

第I卷 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5.11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1.我们的国家之所以伟大,我们的民族之所以伟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下列属于文化活动的是

①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15年8月发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金银纪念币一套。②据新华网伦敦消息,2015年10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英国首都伦敦,开始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③钢琴爱好者的钢琴日——美国著名钢琴家约翰•塞尔文钢琴独奏音乐会将于2015年11月13日在上海市的贺绿汀音乐厅举行。④钟鼓楼下,什刹海畔,热闹的烟袋斜街上,一组题为“温故老北京”的系列画展,吸引了数万观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中国饮食文化底蕴丰富多彩,一道菜就是一个文化的体现,一道菜便能诠释一个文化的内涵。“吃”不仅可以满足口腹之欲,更体现了食物带给中国人的生活仪式、伦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质。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表明

①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今年来,一系列新的文化业态,如网络服务、动漫游戏、数字媒体等逐渐形成了以文化内容为纽带、关联度日益加强的庞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文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这表明

A.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B.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C.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D.文化的价值在于创造经济价值

4.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表明 ①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民族和国家发展 ③文化力量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④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经济、政治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5.为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教育引导师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山东省委高校工委与新华网山东频道共同组织开展全省高校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着力宣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这是因为

①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有较高科学文化修养的人一定有崇高的道德 ④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也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然而,韩国、越南虽和中国一样在同一天过春节,但三个过节的习俗各不相同:中国是贴对联、点爆竹、包饺子;韩国是祭拜祖先、吃米糕汤;越南是祭祖祭神、做年粽。由此可见

①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春节已成为世界性的节日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第21届电视节“白玉兰”奖共有超过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部节目报名。经过初评委的严格评选后,共有10部中国电视剧、6部海外电视剧、9部纪录片、10部动画片、20部综艺节目成功入围。纪录片单元评委会主席、加拿大HotDocs国际纪录片节主席克里斯﹒麦克唐纳德表示,“只有抓得住本国观众的纪录片,才能抓得住世界观众”。这是因为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 ③不同民族可能具有某些共同的人文情怀 ④不同民族文化内容上的差异就是文化多样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2015年10月19日随着习近平主席访英而开启了中欧蜜月之旅,通过这一政治访问,也必将带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这说明 ①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促进世界文化发展 ②商业贸易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作为文化交流障碍的文化差异已经消除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9.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微博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布信息快速,信息传播的速度快。微博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微博时代的到来,意味着

A.它已成为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B.旧的传媒已经被新的传媒所取代 C.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 D.文化传播的手段越来越向多样化发展

10.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今天仍有重要意义,这对于调节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加以继承和发扬。这表明

①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③传统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得以保留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11.2015年文化遗产日活动的主题为“保护成果 全民共享”,宣传口号为:“像爱惜自己生命一样保护文化遗产”“为文化遗产点赞 为美丽中国添彩”“文化遗产千秋传承 保护弘扬万代受益”“珍惜定格的历史 爱护不朽的文明”“心与梦的石刻 你和我的大足”。“文化遗产千秋传承 保护弘扬万代受益”这一观点

A.承认文化遗产具有经济价值 B.承认了文化多样性是文明进步的动力 C.强调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D.强调了对文化继承的重要性

12.数字技术已经改变了出版格局,甚至已引领出版的转型。内容必须依托载体,传统出版的载体是印刷,现在载体变了,过去运输“货物”用“大货车”,现在是“奔驰”。中国移动收入翻番,中国联通运营支撑平台开始升级,中国电信在数字阅读方面开始新型的模式基地公司化独立运营模式。除此之外,京东网、亚马逊、当当网都先后上线电子书平台。这表明科技进步是

①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依托 ③文化创新的主要内容 ④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3.2015年9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女童和妇女教育特使彭丽媛在纽约应邀出席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高级别会议。彭丽媛发表致辞表示,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对实现国家发展、人民幸福具有基础性作用。之所以倡议“教育第一”是因为

①发展教育能够提高人的文化素养 ②教育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③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 ④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14.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圆月被视为团圆的象征,也是文人墨客情感之所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盼团圆已成为中华民族历代相传的精神期许。这一传统文化

①成为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精神支柱和民族之魂 ②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发展历史和民族凝聚力 ④来源于中华民族企盼团圆的心理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5.名闻遐迩的临沂小吃——糁,向以香辣可口、肥而不腻、营养丰富的特点而为临沂人民所喜爱,也为省内外品尝过这一美味的顾客所称誉。糁的历史悠久,我国历史文献多有记载。春秋时代的名著《墨子非儒下》载:“孔子穷于陈蔡,藜羹不糁”,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在《舌尖上的中国》风靡世界的过程中,让我们的地方特色传统饮食文化有了更多的时代气息,同时也启示我们发展文化要

A.正本清源,独树一帜 B.海乃百川,有容乃大 C.薪火相传,推陈出新 D.各美其美,和而不同

16.《爸爸,我们去哪儿》、《Running Man》、《The Voice of Holland》等多个国外的综艺节目引进到了中国。有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我国收视高的综艺节目中,有90%均为借鉴、引进国外优秀节目的版权。那么,这些收视颇高的综艺节目给我国综艺节目带来的到底是利还是弊呢?有人认为盲目跟风引进国外节目,容易迷失自我。此种观点

①意识到了有选择地引进国外节目,会巩固我国电视节目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强调了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有利于推动我国电视业的发展 ③是封闭主义的表现,不利于我国电视节目博采众长 ④具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的倾向,认为中国电视节目的发展应更注重原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7.2015年10月15日,伴随着悠扬的乐声和铿锵的旋律,由中国文联和中国音协共同主办的“向人民汇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歌交响音乐会”在清华大学唱响。同时,这场演出也拉开了中国文联“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艺创作成果系列展演活动的序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依据是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繁荣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③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④发展先进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同说汉语,同写汉字、都推崇儒家思想,这些相同的传统深刻影响着13亿大陆人民与2300万台湾同胞的行为方式与道德取向,也成为两岸同胞不可分割的精神纽带。这说明 A.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地域特征 B.两岸同胞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C.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根本 D.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

19.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子的思想到孙中山的思想,共产党人都应注意汲取其中的养分。由此可见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会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②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马克思主义要生长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片土壤中 ④实现强国梦想要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有学者认为,礼仪产生在文字之前,中国文化的传承不仅依靠语言、文字,还依靠礼仪。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礼”,应该

A.深入挖掘它的当代意义 B.鼓励中小学生掌握周朝的典章礼制 C.用原汁原味的“礼法”协调社会关系 D.在人际交往中简化过去的礼仪

21.每一个年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每一个语言都承载着一个时代群体的集体记忆。改革开放十多年来的流行语,浓缩了我国政策的变迁和百姓生活的喜怒哀乐,它们或转瞬即逝,或经久流传,或潜入到一个民族或国家的肌理,成为社会发展的“体征”。这说明 A.文化是时代生活在物质上的反映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文化在自身的传承中得以发展 D.文化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变迁

22.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写山曰峻增嵯峨,状水曰汪洋澎湃,蔽芾葱茏,恍逢丰木,鳟鲂鳗鲤,如见多鱼。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由此可见,汉字

①是人类从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能够对事物作出形象生动的概括和表现 ③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审美意蕴 ④确立了中国作为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3.“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幅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顽强斗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4.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 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作为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随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5.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两个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一举措有利于

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②凝聚强大民族力量 ③培育伟大民族精神 ④提高民族科学素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第Ⅱ卷 非选择题(50分)

26.“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朵云,乡愁是一生情……”娓娓歌声当中,一幅幅属于故乡的画卷渐次展开,那是青山绿水笼罩的袅袅炊烟,是黛瓦青砖石板路上的平平仄仄,是阳光映照下的新桃旧符,是旧户深宅里的其乐融融……这是央视四套新年伊始推出的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的片段。纪录片选取了100多个传统村落实地走访拍摄,通过找寻一个个家庭、一个个宗族的故事,探索、发现、研读着属于我们共有的文化过往,敲打着每一个游子、过来人的心胸,激起强烈的情感共鸣。在古建筑专家眼里,它是“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在历史学者心中,它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古村中发生的历史故事给后人深刻启迪;民俗学者评价,它展现了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传统文化习俗中蕴含的强大道德力量带给人们直观的感悟、深切的感受……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它则点燃了埋藏在内心深处、感时溅泪的那份情愫、那丝愁绪。

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央视《记住乡愁》节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15分)

27.伦敦时间2015年10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白金汉宫举行的欢迎晚宴并致辞。习主席表示,中国和英国是东西方两大文明的杰出代表,两国虽然相距遥远,但一直相互影响。中英文明交流互鉴不仅丰富了各自文明成果、促进了社会进步,也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中英两国都曾创造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然而,双方如何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发展?擅长于引经据典的***,在白金汉宫晚宴上说道:“中国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四大发明在英国文化和科技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国富论》《天演论》等英国名著则为近代中国思想界打开了全新视野。中国丝绸和瓷器曾经令当时整个英伦为之倾倒,发端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则使世界丝绸业和制瓷业脱胎换骨。中国的茶叶为英国人的生活增添了诸多雅趣,英国人别具匠心地将其调制成英式红茶。”

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加强中英文化交流的意义。(12分)

28.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我国古代主张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等,这些都能给人们以重要启示。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

结合材料,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角度,谈谈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该如何坚守和弘扬优秀传统。(10分)

29.某省召开文艺工作者座谈会,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共商文艺发展繁荣大计。作家季宇:要使创作之树常绿,必须不断地用活水去浇灌,去滋润,而这活水的源头就是火热的生活。编剧王丽萍:我要求自己在作品里接地气又反映普通百姓生活。一句话,心里要有人民,心里要有观众!作曲家舒楠:坚持主旋律、弘扬真善美,我的旋律始终和祖国的脉搏一起跳动。影视制作公司总裁严从华:中国影视应该有传播主流价值的担当,也要学习国外影视的策划理念、制作水准、营销手段。安徽京剧院副院长李龙斌:传承创新徽剧、昆曲等传统民族艺术,对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具有重要意义。

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结合材料为文艺工作者多出好作品提出建议。(13分)

高二政治试题参考答案

2015.11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C 2.D 3.B 4.A 5.B 6.D 7.C 8.B 9.D 10.C 11.D 12.C 13.A 14.B 15.C 16.D 17.C 18.B 19.D 20.A 21.D 22.C 23.C 24.C 25.D

二、非选择题(50分)

26.①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影响着每一个人,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产生深刻影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将会给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道德指引。(3分)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为人们创造良好的文化生活氛围。(3分)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也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唤起人们在生活中对真善美的追求。(3分)

④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起着积极作用。《记住乡愁》节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⑤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记住乡愁》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使人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中升华感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分)27.(1)有利于尊重文化多样性,推动多民族文化平等交流,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2)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华文化吸收借鉴英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3)通过商品贸易等文化交流的途径,有利于推动中英国家经济合作、提升综合国力。(每个要点4分)28.(1)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思想。(5分)(2)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既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守和弘扬优秀传统,从礼法合治中汲取文化营养。(5分)29.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优秀文艺作品需要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获取丰富的创作资源;(3分)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作的主体。优秀作品必须关注人民群众生活,反映普通百姓需求;(2分)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优秀文艺作品应该传承创新传统民族艺术;(2分)④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优秀文艺作品要弘扬真善美,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坚持社会主义方向;(3分)⑤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优秀文艺作品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外国的有益成果。(3分)

山东省临沂市重点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8页(第I卷4页,第II卷4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答题前,考生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学校写在试卷、答题纸和答题卡规定的......

山东省临沂市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含答案[推荐]

高一历史质量调研试题2013.11第Ⅰ卷 选择题 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涂在答题卡上;共36小题,每题1.5分,共54分 。1.家谱记录了家族的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所谓“谱乃一......

山东省菏泽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菏泽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1.文化是相附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①2016年10月19......

山东省菏泽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B)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菏泽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B)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将答案直接涂在答题卡上;第II卷为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

山东省临沂市重点高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含答案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模块质量调研试题高二政治 2013.1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第Ⅰ卷(共52分)注......

《山东省临沂市某重点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山东省临沂市某重点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重点中学 临沂市 山东省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重点中学 临沂市 山东省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