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B)Word版含答案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山东省菏泽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B)Word版含答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山东省菏泽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政治试题(B)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将答案直接涂在答题卡上;第II卷

为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48分)

一、在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48分。1.2017年,“达康书记的GDP我来守护’’“厉害了word哥~‘全都是套路”等成为人们耳熟

能详的网络流行语。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个热点和一种生活方式。对此认

识正确的是

①网络流行语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④网络语言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物质现象

A.①③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好的东西永远有需求,好的精神食粮总是供不应求”。文化精品从文化价值的层面去追寻,最重要的是关注人类自身的精神和价值追求。由此可见,优秀文化

①满足了人民群众美好的文化需求

②关注人自身的价值追求

③直接转化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

④优秀文化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下图是一个德国人阐释的中国人与德国人表达个人观点的方式的差异。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①中国文化在某些方面优于德国文化 ②德国文化的某些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⑨中德两国的经济、政治制度存在差异 ④中德文化不同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差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2017年7月,在波兰举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申报的世界自然遗产项目“青海

可可西里”和自然遗产项目“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积极

申遗,是因为文化遗产

①可以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②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

③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④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深入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

改革的重要成就,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了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节目播

出后,在国内外引发收看热潮和强烈共鸣。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大众传媒

①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和共享的功能

②使文化传播手段发生了根本变革

③已经发展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④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从2017年2月起,一档名为《中国茶时间》的电视节目在德国热播。节目从德国观众身边的中国元素开始,改变了就中国讲中国的单一模式,最大限度地考虑德国民众的参与度,增加了德国民众对中国文化的代入感。这启示我们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要

①挖掘中国文化的亮点,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②发挥大众传媒作用,消除民族文化间隔阂

③遵循文化共性和普遍规律,搭建沟通桥梁

④积极吸纳当地文化元素,增强文化认同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近年来,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回答7~ 8题。

7.2017年5月5日,我国完全按照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国产大型客

机C919成功进行首飞,我国自主研制大型客机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由此可见,我国大力

推进科技创新

①使科技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

③能进一步引导、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使科学素养成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8.2017年6月26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

兴号”正式首发。在动车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标志着中国铁路成套技

术装备已经走在世界前列。这是我国迈向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又一重大科

技成果。这主要说明

A.经济发展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

B.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越来越突出

C.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D.文化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物质力量

9.“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我们对传统村落的期待。保护古村落,既要保

护外在的“筋骨肉”,更要传承好内在的“精气神”。只有让历史遗存与当代生活共融,让

村落景观与人文内涵共生,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共鸣,我们才能赋予古村落新的生机与

活力。这样做的原因是

①传统村落己成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独特标识

②传统村落往往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传统村落承载着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目前,我国已在140多个国家建立了516所孔子学院。孔子学院给世界各地的汉语爱好者提

供了学习汉语的便利,学习语言本身就是了解一个国家文化的过程,了解之后的认同,认

同之后的喜爱,无不为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华文化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这表明教育

①能够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生命力

②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完地地保存

④是实现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17年9月,全国新入学的中小学生将使用新版“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本

次“部编本”教材最引入关注的变化是,古诗文不但走进了小学一年级课本,而且篇目大

幅增加:小学六个年级12册共有古诗文132篇,增幅在80%左右。新版语文教材增加古

诗文篇幅是基于

①古诗文已成为展现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②古诗文具备诸多现代白话文作品无法比拟的优势

③古诗文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作用

④古诗文教学是全面承袭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在“2017互联网+旅游创新高峰论坛”上,主办方介绍了有关厦门鼓浪屿智慧旅游建设情

况:只要一部手机,你就可以畅游鼓浪屿。“摇一摇”,手机上就有景点语音导览;下个App,可随时叫导游;还能在岛上享用免费WiFi……这样的“导游”,很高科技、很智能,并能让

你一个人沉下心来,细细品味鼓浪屿的美。如果就此事件写小论文,你可能用到的观点有

①大众传媒助推旅游产业创新发展

②科学技术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多样快捷的载体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④促进传播手段的变革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围绕这个

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进行了艰辛的理论探索,取得

了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说明

①批判性继承传统文化是理论创新的源泉

②体现时代精神是理论创新的重要追求

③立足于社会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根本所在④理论创新有利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17年秋季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中华骄傲”。中华骄傲,是文化的骄傲,是民族的自信。

回答14~15题。

14.一笔一划,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横平竖直,承载着中华文明厚重的底蕴和价

值。第一节课“字以溯源”为同学们讲述了前辈们为了传承、保护汉字而坚守一生的故事。

重视汉字的传承和保护是基于

①汉字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③汉字演变经历了一个长期复杂的历程

④汉字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第四节课“文以载道”带领大家学习古典文化之美。文学体现着中国人的审美、情怀和志

向,字里行间,有意境、有韵昧、有风骨,回响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共鸣。翻开一本书、读

上一首诗,就像乘着文学的小船,漫游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说明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③文学作品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2016年12月7日,“跨越时空的对话一一中英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研讨

会”在上海举行。在中英双方共同努力下,今年以来,中英两国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汤显祖

和莎士比亚的主题活动。这反映了

①文学艺术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②民族文化的发展必须依赖外来文化

③各国的文化在交流中逐步走向趋同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当前,很多学校开展了“百日诵读我在行动”“21天读书计划”等活动,目的就是引导孩

子们养成自觉读书、喜欢阅读的习惯,让孩子们在诵读经典中体会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

学校举办这些活动是因为

①名著经典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②诵读经典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③阅读经典能体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对话古圣今贤才能理解中华文化精髓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8.2017年7月30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内蒙古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

这是继1981年华北军事大演习阅兵后,我军时隔36年再次在**以外的地区举行阅兵,也是建国以来解放军首次在八一建军节开展阅兵活动。“太激动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油然而生”。说起观看阅兵的感受,人们纷纷如是表示。这表明

A.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和精神火炬

B.爱国主义是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C.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特有的对祖国最深厚的感情

D.在当代中国,爱祖国和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19.汪曾祺曾说过“普通话是语言的最大公约数”。百姓常言:“月是故乡明,话是乡音亲。”

无共同语不足以行天下,无方言不足以亲乡邦。俗语有亲切之益,雅言有出尘之美。这表

明:

①方言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无与伦比

③普通话和方言各美其美

④普通话是中华文明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围棋起源于中国,隋唐时经朝鲜传入日本,流传到欧美各国。它用最简单的黑白、横竖推

演出最复杂的世间万物,沉淀了无数先人的智慧,蕴含着中华民族对智慧的追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②围棋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④围棋增强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中式庭院,坐落千年,具有独特的东方风韵。它是苏杭的曲径通幽,它是北方的敦厚拙

朴。

住在中式庭院里,你可以放下凡尘俗事,自在地享受生活;你可以自己和自己对话,倾听

来自心灵的声音……中式庭院就是心灵的港湾。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有

①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文化风格迥异

②中华文化底蕴深厚、独树一帜

③中式庭院是中华文化的物质载体

④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中华文明之所以五千年灿烂不

熄,是因为民族英雄们奋不顾身的持续守候。一个国家对英雄的缅怀和敬重是其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这告诉我们

A.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B.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体现在民族生死危亡的关键时刻

C.伟大的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D.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根基

23.一个民族总会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她自强不息。对中国人而言,这种力量就包括

女排精神。下列选项中与女排精神的内涵相一致的是

①祖国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③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④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4.最近有这样一句话刷爆朋友圈:不管你身在何方,只要带着一本中国护照,当有灾难或者

战乱发生时,祖国总是能第一时间来到你身旁,把你安全接回家。这背后是中国力量的强

大和责任担当。这表明

①物质力和精神力都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②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③民族凝聚力是衡量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

④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本卷共4小题,共52分。25.(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中国铁路正以高性价比、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参与全球竞争,表现不俗。继中国离铁成功“走出去”之后,201 7年10月16日,由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

份有限公司研制的首批美国波士顿橙战地铁车在长春顺利下线,预计在今年1 2月份运抵

美国。中国地铁“开进”美国,正是“中国制造”走向国际市场竞争前沿的一个缩影,为“中

国制造”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中国铁路始终坚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引进、吸收、消化、创新、提高到掌握核心科技、形成完全自主产权,锻造了中国铁路的“世界标准”,令中国铁路一骑绝尘,成为全球“优等生”。

有人说,中国铁路“走出去”需要弘扬工匠精神。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说明

其合理性。(10分)

2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正在推进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外文化交流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材料一

文化交流合作是“一带一路”的灵魂。通过中华文化对外交流互鉴,促进各国人

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在促进中华文化自身发展的同时,以“中国智慧”丰富人类文明,主动塑造好文明大国的整体形象,让“一带一路”更加体现中国发展的包容性、普惠性、共

享性,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和亲和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下文化交流合作的现实

意义。(9分)的工作、消费、娱乐都离不开网络服务。因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要加快文化交流合 作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互联网的互联互通,以此推动文化的传播与创新。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互联网在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传播

与创新中的作用。(5分)

2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暑期,电影《战狼2》十分火爆,媒体造势,网络热搜,观众热议,票房连创新高。

材料一

《战狼2》以中国海外撤侨真实事件为背景,讲述了中国退伍军人冷锋在非洲战

乱地区不顾个人安危营救同胞和异国难民的英雄故事。电影上映不到一个月,票房就突破

了50亿。之所以能获得亿万国人的青睐,首先在于它突破了传统中国华语电影中英雄故

事的叙事方式。其次,影片所塑造的中美结合式硬汉的“超级英雄”形象把观众对国家的认

同情绪宣泄得淋漓尽致。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战狼2》的成功对我国电影作品创作的启

示。(6分)

材料二

有观众在观后感中写道:这部叫好又叫座的影片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典范。它唤 醒了社会的正气与勇气,激发了国人的自豪感和归属感,看到了非洲人民的可爱和战争的 残酷,传递出爱国主义情怀和呼唤和平的理念!电影带给我们的显然不只是激情和精彩的 体验,更有一种叫做家国情怀、民族大义的东西,在发酵、在升腾、在传递。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电影《战狼2》的时代价值。(8分)2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节日的民俗,都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端午节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节日,它的核心

和灵魂,是代代相承的文化与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认同,是炎黄子孙的身份标识。时

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传统节日呈现出更为多元的特征,但端午节蕴含的家国情怀、凝

聚意识、道德风尚始终是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内涵,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

神滋养。

但是,受商业文化的冲击和现代生活挑战的影响,很多人感觉传统节日已经没有太多

节日的味道。要使传统文化深入人心,就必须将其融入日常生活,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在喜闻乐见的日常活动中体验传统民俗节日风情,让节日有滋有味、丰富厚重。同时,还应

该注重创新,把历史传统和现代元素相结合。除了传统民俗活动之外,还要在深挖节日文

化内涵的基础上,开发设计一些文创产品等,用现代元素给传统文化的普及与推广带来更

多新意。因此,要包好传统文化的“粽子”,既需要让各种民俗活动深入人心的“粽叶”,也

需要家国情怀等民族精神的“馅料”,只有这样,传统文化才能持久飘香。

(1)传统节日文化要持久飘香,离不开民族精神的“馅料”。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

识对此加以说明。(8分)

(2)结合材料,从文化发展的角度,说明如何让传统节日文化回归原来的味道。(6分)

政治参考答案

1-5BABDC 25.(10分)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2分)先进、健康的文化能促进经济的发展;(2分)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和高素质人才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分)弘扬工匠精神,为提升“中国制造”质量、推动中国铁路“走出去”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2分)提高了中国铁路建设者的素质,为推动中国铁路“走出去”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2分)26.(14分)

(1)①有利于吸收借鉴沿线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进步。(2分)②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3分)③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3分)

④有利于加深沿线各国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尊重,推进“一带一路”建设。(2分)(2)①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各国文化借助互联网平台,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文化的传播。(3分)

②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通过互联网可以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推动各国文化的创新发展。(2分)

(若答出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可酌情给分)27.(14分)

(1)①影片以中国海外撤侨真实事件为背景,启示电影作品创作应立足于社会实践。(2分)②影片突破了传统中国英雄故事的叙事方式,启示电影作品创作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2分)

③影片塑造了中美结合式硬汉的“超级英雄”,启示电影作品创作应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2分)

(2)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电影《战狼2》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激发了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2分)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电影《战狼2》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必将对人们的生活和实践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3分)6-10ACCDC

11-15BABCB

16-20BCBAA

21-24CDDA

③电影《战狼2》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强化了人们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3分)28.(14分)

(1)①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4分)

②只有充分开发和利用传统节日所蕴含的丰厚文化资源,大力培育和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增强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传统节日才能代代相传。(4分)

(2)①我国传统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要继承好优秀节日文化,延续好民族文化血脉。(2分)

②把现代文化元素注入传统节日文化,推动节日文化的创新发展,不断丰富节日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增强传统节日的时代感和吸引力。(2分)

③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调动人民群众参与节日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让人民群众在直接体验中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2分)

山东省菏泽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菏泽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1.文化是相附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①2016年10月19......

山东省临沂市某重点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

高二政治试题第I卷 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15.11(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1.我们的国家之所以伟大,我们的民族之所以伟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创造了灿烂......

山东省菏泽市学年高二上学期寒假作业(二)政治含答案

2015高二寒假生活政治(二)一、选择题,下列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英国人认为人应该随时保持绅士作风,所以与人讲话时总会刻意保留一段距离;而阿拉伯人认为朋......

山东省菏泽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B含解析(推荐)

一、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2014年9月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庆祝全国......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菏泽市二○一四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 史 试 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和座号填......

《山东省菏泽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B)Word版含答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山东省菏泽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B)Word版含答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