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表现手法教学案_高考古诗表现手法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高考古诗表现手法教学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考古诗表现手法”。

古诗鉴赏之表现手法鉴赏教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有关古诗鉴赏之表现手法的知识。能力目标:

1、准确判断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

2、总结鉴赏诗歌表现手法题的一般解题步骤,做到规范答题。

情感价值目标:提高审美情趣,提升古诗鉴赏的能力。教学重点:

1、准确判断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

2、总结鉴赏诗歌表现手法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教学难点:准确判断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展台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总体设想:导入——考点阐释——考题探究——知识储备——例题导引——方法总结——实战演练——课堂回顾、总结——作业布置

课前布置预习,课上展示成果;课前作例

1、例2,以便了解学生做题情况,既节省了课上时间,又能有针对性地去处理课上内容,提高课堂实效性。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由徐志摩的小诗《沙扬娜拉》导入,本是日语中一句最普通的“再见”,却被汉字演绎得如此动情,朦胧的意境斟满灵动的情感,简短的字句写满无尽的留恋,比喻和通感手法的运用,化抽象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写尽了一对如胶似漆的情侣在惜别时的特殊心理和感受,这不得不令人佩服诗人雄厚的艺术修养和高超的表现手法。

二、【处理方式】:播放简短的视频朗读。【设计理由】:渲染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能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情境。

二、考点阐释——考什么。

新课标考试大纲对古诗鉴赏的要求有: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E)。这里所说的表达技巧,就是广义的“表现手法”。它相当于“写作技巧”、“艺术手法”、“写作手法”等。它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艺术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抒情方式、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的使用,也包括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即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狭义的)、结构技巧。

狭义的“表现手法”是指渲染、烘托/反衬、化用、虚实结合、正侧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卒章显志、以小见大、画龙点睛/铺排、幽默、含蓄、象征、联想、想象、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对表现手法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处理方式】:比较、强调。(见幻灯片)【设计理由】:既让学生明白考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又让学生明白表现手法这一概念的含义范围,以便于正确做题。

三、考题探究——怎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2011安徽卷)

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

参考答案: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命题规律:

1、命题方式:(1)这首诗运用了XXX手法,请分析这一手法是如何运用的?(2)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本节重点)

2、2010年、2011年高考试题中分别有10道题涉及对古诗表现手法的考查,要求准确判断诗歌所用的各种表现手法,并赏析其表达效果。分值一般为4——6分。【处理方式】:回顾、联想,对考题的命题特点做出总结。(见幻灯片)【设计理由】:让学生明白试题是如何考查的,才能从容应对此类试题,做到游刃有余。

三、知识储备,构建知识网。

四、【处理方式】: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表现手法的相关知识(包括概念、范围、效果),由4个

小组(分别研究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的代表运用展台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设计理由】: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有效地检测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还强化了学生的记忆,为下面对古诗的鉴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强调:

重要的手法如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必须掌握。

五、例题导引,方法总结。

[典型例题1]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明确:借景抒情。(步骤一)(1分)作者并未着意刻画思乡的愁苦,而是平静地勾勒出一幅深秋傍晚郊野的凄凉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不同的景物沐于夕阳的清辉之下。(步骤二)(2分)抒发了作者因漂泊异乡而思乡念家的伤感之情。(步骤三)(2分)

联想强化知识积累:

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

2、借事抒情/即事感怀

3、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

4、借古讽今 借古抒怀

怀古伤今

5、用典抒情 方法总结:

准确判断手法:注意题干的提示。

正确理解手法:调动知识积累,结合意象、情感来领悟。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这种手法是怎么用的。

3、阐明此种手法的表达效果,这种手法如何有效地描绘怎样的景、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处理方式】:学生齐读这首诗。由于课前已做,教师利用展台展示学生两种答案(估计学生可能有答白描手法的),要求学生比较、点评,分析误区,肯定正确思路。【设计理由】:由学生分析他们自己答题情况,纠正学生的错误思维,明白如何作答,让学生能有切实的感悟。联想强化知识积累,增强学生记忆。

[典型例题2]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驼褐:是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露水不易湿透。阑干:纵横的样子。此诗二、四句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规范答题]: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1分)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诗中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2分)第三步: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2分)

联想强化:写景方法:衬托、渲染、运用修辞、联想想像、色彩搭配、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诗画结合、高低远近、动静明暗、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工笔细描、粗笔勾勒、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衬托:正衬、反衬(以动衬静、以声衬寂、以明衬暗、以乐景衬哀情)方法总结:

如何准确判断手法:

1、注意题干的提示。

2、注意诗的类型,理解诗题和内容的关系。

3、把握整体意境、关键词句(意象词,情感词,特征词),领悟意境和情感的关系。【处理方式】:这道题比例1难度大些,由第5小组代表利用展台展示本组学生答题情况,其他学生比较、评分,分析。【设计理由】: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使他们积极思维,感悟如何准确判断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并强化答题步骤规范作答,增强学生的得分意识。【对难点的处理】:由第6小组代表利用展台检测学生是否能做到准确判断诗歌所用的表现手法,举课本上常见的诗或句(4个左右),课前布置好此小组任务,以便及时强化法方法,检测效果。

六、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刘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简析这首诗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4分)比喻。(步骤一)(1分)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步骤二)(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步骤三)(2分)【处理方式】:学生讨论,自由发言。【设计理由】:检验学生是否能准确判断诗中所用的表现手法,并正确使用术语规范作答。温馨提示:

1、注意表现手法的概念。

2、认真审题,把握准答题方向。

3、准确使用术语规范答题,注意效果和情感,表述要全。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贾生

李商隐

宣室①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②,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①宣室:汉代未央殿正室、孝文帝在此召见贾谊(即贾生)。②前席:在座席上移膝靠近对方。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欲扬先抑。(步骤一)(1分)先写汉文帝求贤若渴,调回贾谊,虔诚求教,后笔锋一转,点出汉文帝垂询的内容。(步骤二)(2分)诗由赞叹化为慨叹,由歌颂化为讽刺,表达了诗人对汉文帝的讽刺,对贾生的同情。(步骤三)(2分)【处理方式】:学生动笔作答,再由2个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答案,其他同学点评并打分。【设计理由】:检验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强化规范答题,增强得分意识。

七、课堂回顾总结:

判断手法:

1、认真审读题干要求。

2、注意诗的类型。

3、理解诗题和内容的关系。

4、把握整体意境、关键词句(意象词,情感词,特征词),领悟意境和情感的关系。答题步骤:手法+阐释+效果、情感

注意:规范答题,术语要准,要点要全,分点陈述,表述无语病,无错字。【设计理由】:回顾本节课内容,帮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

结束语:人们说话、做事讲究手法,它是撬开心头之石的杠杆,是扪参历井的天梯。它不是简单地一力降十会,而是睿智地一巧破千斤。诗人情感的表达需要手法,我们鉴赏诗同样需要技巧。本节课内容你学会了吗?

表现手法的教学案

表现手法的教学案一、高考真题 (2005·全国Ⅱ卷12题 二、考点知识1、常见的表现手法2、表现手法的分析(包括表现手法的判断和作用的分析) 三、命题形式1、常见的提问形式这首诗......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表现手法及诗歌形象教学案

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表现手法及诗歌形象教学案 2013年高考古典诗歌复习表现手法教学案【学习目标】1、在读懂诗词的基础上,总结这类考题的答题思路。2、掌握几种重要......

(教师)古诗鉴赏 表现手法导学案

古诗表现手法鉴赏导学案表现手法分类1.衬托(正衬、反衬) 2.用典 3.对比 4.象征5.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 6.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7.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托......

古诗《风》教学案

古诗《风》教案设计设计思路古诗工于音韵,注重意境,句式工整,朗朗上口,是一种很好的文学作品形式。怎样让幼儿通过活动记住一首古诗,并了解含义呢?古诗的选择最为重要,既要简单易......

古诗三首教学案

21 古诗三首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学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秦、邸、熏、汴”4个生字。 2.学习《出塞》,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自学《题临安邸》、《示儿》......

《高考古诗表现手法教学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高考古诗表现手法教学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高考古诗表现手法 古诗 表现手法 高考古诗表现手法 古诗 表现手法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