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一堂好课_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什么是一堂好课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什么是一堂好课
华东师大教授 李政涛
什么是一堂好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眼镜,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尺度,有一个标准。
一、必须把握的关键字---------实
1、扎实:这要是一堂有意义的课,学生走出课堂和走进课堂不一样,什么不一样呢?(知识、技能、方法、习惯、兴趣和需要),我们要给学生荒漠甘泉,甘泉又分泉水、源泉。我们一定要给孩子源源不断、取之不尽的源泉。
2、充实:这要是有效的课堂,最基本的要达到面上的课堂,即不同程度的学生有收获。我们要计算投入和产出,即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回报。
3、丰实:这一定是有生成的课堂,在老师的预设之外。但现在的老师教案意识、情结太重,我们必须打破。
4、平实:这一定要是常态下的课,即家常课,家常课是最养人的,我们要争取上好每一节家常课。但公开课最磨人,最炼人,可以使老师比较快速地成长。
5、真实:课是有缺憾的,但往往有缺憾的课是有发展空间的课。
二、必须理解的关键词
(一)、开放(半开放、白开放、乱开放、真开放?老师自己一定要想清楚)
叶澜曾经很早就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包括时间、空间、权利、教学组织形式。
1、现在的教学组织形式重心偏高,沿用传统的师生间一对一方式,姑且叫它单挑。教学组织形式要重心下移,变为同桌、小组、组际间的交流,由单线性向网状互动。教师要变垂钓高手为编织高手、织网高手。
2、权利还给学生:提问权、质疑权(质疑书本、老师、同学)、评价权(同学间互评)、总结权(学生自主小结)。
(二)、扎实 扎实从何而来?
1、扎实在于清晰
学生清晰:对准学生心弦的音调。内容清晰:教什么,教师心中要有数。
方法清晰:怎么教?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方法。a、基于学科性:语文学科目标抽象,笼统和模糊。譬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具体到什么感情,没说。如:川菜菜单------沧桑感。教学是一项充满了无限可能的事业(语文)
b、基于教学内容。
c、基于学生基础----学生基础的差异。d、基于教师个性或风格。④目标清晰:教到什么程度。⑤环节清晰
a、每个环节要解决的特殊问题是什么?要发挥的特殊作用?有这个环节和没有这个环节的区别?有困难或障碍?解决的对策和方法。
b、环节间的关联、衔接、转换与提升。(避免多环节在一个层次,无提升)
2、扎实在于细节,细节代表品质。一小组合作为例:
细节①合作意识,方法、能力、习惯(要培养训练3到6个月)。培训起点从同桌合作开始。
细节②分工---主持人?监督员?记录员?代表小组发言?补充发言?……这样的分工不要小看,它有着育人价值(有分工,才有责任;有责任,才有担当,才会有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细节③规则---弱者先说,大家补充,强者概括或总结。小组合作之前老师先判断:学生对分工明确知道吗?规则要求明确吗?
细节④小组代表发言的第一句话,由我变成我们小组。细节⑤发言后,评价反馈,评价谁?由评价个体转变为评价小组合作质量。评价语言切记忌抽象地表扬或批评。谁评价?教师评价,学生、小组之间互评或自评。
细节⑥怎样引发组际间的互动交流。常态---报幕式交流,一小组接一小组。此时,教师要指令要求-------下一小组发言前,先评价、补充、提问、质疑上一组的发言。
细节⑦注意差异资源。教师要好的小组展示介绍经验,好的学生介入到其他小组指导学生,或小组指导小组等。
细节⑧板书老师心中要有两套板书,一是静态确定板书------教案上的板书设计;二是动态不确定板书----捕捉提炼教学资源,提供支架,板书要动态生成。
细节⑨学生批注或笔记----学会倾听他人,捕捉信息资源的能力。细节⑩要体现年段特征,低中高段的小组合作形式、要求、标准应该不一样。
细节11如何体现学科知识特性,如语文,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教法,要把握好文体特征。
细节12如何体现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小组合作也要动态生成。
三、必须思考的三个关键问题 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
教什么?老师要课前思考①我为什么要教?(教的理由)②学生为什么要学?(学的理由)③什么已经不需要教?(既要做加法又要做减法)
课后要思考:一是我想教什么?(目标)和我实际教的有什么差异?少教了,为什么少教了?多教了,为什么多教了?二是我教了什么和学生实际学了或学到到了什么的差异。
这三大点,归根结底就是要让课堂有生长的气息。
怎样的课堂有生长气息?这里有一个词,叫课感,指要有推进感(层层推进,不是原地打转原地打转的课叫滑冰课,转圈课)、生长感。有生长感、推进感的课叫刨坑课、攀岩课、拔节课。教学如同攀岩,教学是一段师生在攀岩中共同经历的探险和冒险的旅程。跳招待来成长和发展。
思维品质------广度、深度、高度----清晰度、提炼度、准确度、创新度。(黑格尔《小逻辑》)
1.一堂好课,首先应是“学习课”,而不是单纯的“教学课”。一堂好课给人的感觉,应该师生都是学习者,都在超越自我,同时互相帮助和交流,学生不但能看到教师思维的结果,而且能看到教师......
平时我们在公开课或观摩课上,往往会看到教师和学生配合得天衣无缝,这样的课也许是集众人的智慧精雕细作的结果,也许是事先安排好的表演式的“作秀课”,就失去了它真实的一面。我......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叶澜教授在他的“新基础教育”中,针对“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这一问题,概括了以下的五个方面: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过......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编者按:老师们的目光越来越集中于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俗话说:“教无定法”,“教是为了不教”。好课没有固定的标准,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的课堂教学的......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到底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呢?或者说评价一堂好课是否有一定的标准。应该说,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就应该有一定的评价标准,而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