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事礼仪论文选修课_外事礼仪论文
外事礼仪论文选修课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外事礼仪论文”。
外事礼仪论文
外事礼仪概述
中华民族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倡导“礼治”,将礼仪谦耻作为立国之本。礼节、礼貌、礼仪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气质风度、阅历见识、道德情操、精神风貌,而且还代表着一个集体、一个城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风土人情、诚信程度和对外形象。
在公共场合的仪表体态、言谈举止,反映一个人的内在素质和修养。作为国家、政府、政党、团体、企业的代表进行对外活动的时候,在这方面给人的印象,往往成为相互间进一步了解和交往的重要依据。作为个人,可以有各自的风格,但是在国际礼仪活动和社会、社交场合,就应当讲究必要的礼节,规范自己的行为。
不同的国家,文化背景不同、习惯不一,从而其礼仪方面也必然有所差异。现在我们强化礼仪,就在于它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改善人际关系、美化日常生活。这对于我们而言,是在人际交往中一门最实用且可赏可鉴的大俗大雅的真正的艺术。美国也好,英国也罢,纵然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不同,但我觉得这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是有共同之处的。
因此我们如果学好外事礼仪,并把它贯彻到行动中去,将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一. 外事礼仪基本常识
(一).维护形象
在国际交往之中,人们普遍对交往对象的个人形象备加关注,并且都十分重视遵照规范的、得体的方式塑造、维护自己的个人形象。个人形象在国际交往中之所以深受人们的重视,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首先,每一个人的个人形象,都真实地体现着他的个人教养和品位。其次,每一个人的个人形象,都客观地反映了他个人的精神风貌与生活态度。每一个人的个人形象,都如实地展现了他对待交往对象所重视的程度。
因此,在涉外交往中,每个人都必须时时刻刻注意维护自身形象,特别是要注意维护自己在正式场合留给初次见面的外国友人的第一印象。
(二).尊重国际惯例
尊卑有序在外事交往中,依照国际惯例,将多人进行并排排列是,最基本的规则是右高左低,即以右为上,以左为下;以右为尊,以左为卑。换言之,在进行并排站立、行走或者就座时,为了表示礼貌,主人理应主动居左,而客人居右;男士应当主动居左,而请女士居右;晚辈应当主动居左,而请长辈具右;未婚者主动居左,而已婚者居右;职位、身份较低者主动居左,请职位、身份较高者居右。
(三).热情有度
“热情有度”,是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它的含意是要示人们在参与国际交往,直接同外国人打交道时,不仅待人要热情而友好。更为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待人热情友好的具体分寸。否则就会事与愿违,过犹不及。热情有度待人热情不仅意味着自己对待交往对象具有诚意,也能体现对对方充满了友好、关怀与热诚。但是,作为外事人员对人热情相待,必须有一个“度”,注意“热情有度”。
(四).不卑不亢
不卑不亢,是涉外礼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的主要要求是:每一个人在参与国际交往时,都必须意识到自己在外国人的眼里,是代表着自己的国家,代表着自己的民族,代表着自己的所在单位的。因此,其言行应当从容得体,堂堂正正。在外国人面前既不应该表现得畏惧自卑,低三下四,也不应该表现得自大狂傲,放肆嚣张。
涉外人员必须“能在变化多端的形势中判明方向,在错综复杂的斗争中站稳立场,再大的风流中也能顶住,在各种环境中都严守纪律,在任何情况下都忠于祖国,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
(五).信守约定
作为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所谓“信守约定”的原则,是指在一切正式的国际交往之中,都必须认真而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诺。说话务必要算数,许诺一定要兑现,约会必须要如约而至。在一切有关时间方面的正式约定之中,尤其需要恪守不怠。在涉外交往中,要真正做到“信守约定”,对一般人而言,尤须在下列三个方面身体力行,严格地要求自己:
1.在人际交往中,许诺必须谨慎。
2.对于自己已经作出的约定,务必要认真地加以遵守。
3.万一由于难以抗拒的因素,致使自己单方面失约,或是有约难行,需要尽早向有关各方进行通报,如实地解释,并且还要郑重其事向对方致以歉意,并且主动地负担按照规定和惯例因此而给对方所造成的某些物质方面的损失。
(六).女士优先
所谓“女士优先”,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一条重要的礼仪原则,它主要适用于成年的异性进行社交活动之时。“女士优先”的含意是:在一切社交场合,每一名成年男子都有义务主动自觉地以自己实际行动,去尊重妇女,照顾妇女,体谅妇女,关心妇女,保护妇女,并且还要想方设法,尽心竭力地去为妇女排忧解难。倘若因为男士的不慎,而使妇女陷于尴尬、困难的处境,便意味着男士的失职。“女士优先”原则还要求,在尊重、照顾、体谅、关心、保护妇女方面,男士们对所有的妇女都一视同仁:
1.尊重妇女。与妇女交谈时,一律要使用尊称。涉及具体内容时,谈话亦不应令在场的妇女难堪。排定礼仪序列时,应将妇女列在男子之前;
2.照顾妇女。在一切社交活动中,男子均应细心地照顾妇女:就座时,应请其选择上座;用餐时,应优先考虑其口味;
3.关心妇女。外出之际,男子要为女士携带重物。出入房间时,男子要为女士开门、关门。在女士面前,任何时候都不允许男子吸烟;
4.保护妇女。在一切艰难、危险的条件下,男子均应竭尽其全力保护妇女。通过危险路段时,男子应走在前列。在马路上行走时,男子则应行走于外侧。任何危险之事,男子均应主动承担。
(七).入乡随俗
“入乡随俗”,是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它的含意主要是:在涉外交往中,要真正做到尊重交往对象,首先就必须尊重对方所独有的风俗习惯。之所以必须认真遵守''入乡随俗''原则,主要是出于以下两个的原因:
1.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的具体进程中,形成各自的宗教、语言、文化、风俗和习惯,并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十里不同风,百里不俗”的局面,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也是世间任
何人都难以强求统一的。
2.在涉外交往中注意尊重外国友人所特有的习俗,容易增进中外双方之间的理解和沟通,有助于更好地、恰如其分地向 外国友人表达我方的亲善友好之意。
(八).尊重隐私
尊重隐私,主要是提倡在国际交往中主动尊重每一位交往对象的个人隐私,不询问其个人秘密,不打探其不愿公开的私人事宜。目前,在国际社会里,尊重隐私与否,已被公认为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方面有无个人教养的基本标志。在涉外交往中,尊重隐私实际上具体表现为人们在交谈中的下述“八不问”。1.不问收入支出。2.不问年龄大小。3.不问恋爱婚姻。4.不问身体健康。5.不问家庭住址。
6.不问个人经历。7.不问信仰政见。8.不问所忙何事。
(九).尊重国际惯例
尊卑有序在外事交往中,依照国际惯例,将多人进行并排排列是,最基本的规则是右高左低,即以右为上,以左为下;以右为尊,以左为卑。换言之,在进行并排站立、行走或者就座时,为了表示礼貌,主人理应主动居左,而客人居右;男士应当主动居左,而请女士居右;晚辈应当主动居左,而请长辈具右;未婚者主动居左,而已婚者居右;职位、身份较低者主动居左,请职位、身份较高者居右。
三.各国不同的礼仪与禁忌
1.数字的忌讳
西方人认为十三是不吉利的,应当尽量避开,甚至每个月的十三日,有些人也会感到忐忑不安。并且人们还认为星期五也是不吉利的,尤其是逢到十三日又是星期五时,最好不会办任何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的编号,如门牌号、旅馆房号、层号、宴会桌次等编号、汽车编号也尽量避开十三这个数字。其原因主要源于基督教传说,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犹大,为了贪图三十个银币,出卖了耶稣,结果使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在那天最后的晚餐上的第十三个人就是犹大,这天又是星期五。人们将十三日又逢星期五的日子称为“黑色星期五”,有些人就会因此而闭门不出,唯恐发生不吉利的事情。
“四”在中文和日文中的发音与“死”相近,所以在日本与朝鲜等东方国家将它视为不吉利的数字,因此这些国家的医院里没有四号病房和病床。在我国也是如此,如遇到“四”,且非说不可时,忌讳的人往往说“两双”或“两个二”来代替;另外,在日语中“九”发音与“苦”相近似,因而也属忌讳之列。
2.食品的忌讳
伊斯兰国家和地区的居民不吃猪肉和无鳞鱼,日本人不吃羊肉,东欧一些国家的人不爱吃海味,忌吃各种动物的内脏;叙利亚、埃及、伊拉克、黎巴嫩、约旦、也门、苏丹等国的人,除忌食猪肉外,还不吃海味及各种动物内脏。阿拉伯国家做客不能要酒喝。、3.颜色的忌讳
日本人认为绿色是不吉利的象征,所以忌用绿色;巴西人以棕黄色为凶丧之色;欧美许多国家以黑色为丧礼的颜色,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尊敬;埃塞俄比亚人则是以穿淡黄色的服装表示对死者的深切哀悼;叙利亚人也将黄色视为残废之色;而巴基斯坦忌黄色是因为那是僧侣的专用服色。但委内瑞接却用黄色作医务标志;蓝色在埃及人眼里是恶魔的象征;比利时人也忌蓝色,如遇有不吉利的事,都穿蓝色衣服;土尔其人则认为花色是凶兆此在布置房间、客厅时绝对禁用花色,好用素色。
4.花卉的忌讳
德国人认为郁金香是没有感情的花;日本人认为荷花是不吉祥之物,意味着祭奠;菊花在意大利和南美洲各国被认为是“妖花”,只能用于墓地与灵前;在法国,黄色的花被认为不忠诚的表示;绦紫色的花在巴西一般用于葬礼;在国际交场合,忌用菊花、杜鹃花、石竹花、黄色的花献给客人,已成为惯例;在欧美,我们被邀请到朋友家去做客,献花给夫人是件愉快的事,但在阿拉伯国家,则是违反了礼仪。
5.其他忌讳
在使用筷子进食的国家,不可用筷子垂直插在米饭中;在日本不能穿白色鞋子进房间,这些均被认为是不吉利之举;佛教国家不能随便摸小孩的头顶,尤其在泰国,认为人的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头部被人触摸是一种极大侮辱,住宅门口上也禁止悬挂衣物,特别是内衣裤;脚被认为是低下的,忌用脚示意东西给人看,或把脚伸到别人跟前,更不能把东西踢给别人,这些是失礼的行为;在欧洲国家,新在婚礼前是不试穿结婚用的礼服的,因为害怕幸福婚姻破裂;还有些西方人将打破镜 子视作运气变坏的预兆;另外西方人不会随便用手折断柳枝,他们认为这是要承受失恋的痛苦的;在匈牙利,打破玻璃器皿,就会被主为是厄运的预兆;中东人不用左手递东西给别人,认为这是不礼貌的;英美两国人认为大庭广众中,节哀是知礼,而印度人则相反,丧礼中如不大哭,便是有失礼仪。
四.论文总结
虽然上外事礼仪的选修课的时间只有三次,授课内容也比较有限,但通过论文的写作和查找,仍让我对外事礼仪的知识有个更多地了解。
在涉外交往中,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不卑不亢地同人打交道,以个人形象维护祖国形象,要做到泰然自若,谨言慎行,要爱护环境,在求同存异的前提下,认真做好外事工作,维护中国的国际形象,努力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从一个学生的角度而言,精通礼仪对其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之路,都可谓是一种处世的“润滑剂”,帮助更为顺畅的行走社交道路。
浅谈外事礼仪组员:王欢, 卢东宁,代晓梅1 目录1.基本要求..................................................3 1.1 慎重许诺...................................................
国际接待礼仪期末论文2010.10题目关于出席宴会的礼仪要求的研究学院班级姓名学号目录1.宴会的种类..................................................................3 2......
社交礼仪之大学生如何塑造个人形象有人讲大学生上课很少能学到一些实用的东西,个人刚开始也这么认为,但这学期这种想法改变了,原因就是上了李老师的社交礼仪课! 刚开始选这......
论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人际关系与礼仪论文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15%靠他的专业技术,85%要靠他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 卡耐基(美国成人教育家) 人是群居动物,人的兴衰成败只能......
外事礼仪基本常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