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之诚信问题_诚信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之诚信问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诚信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之诚信问题 作为一名学习食品的大学生,一直以来我对食品安全的问题都比较关心。纵观最近大大小小的新闻,大多都是围绕食品安全问题的,以下是近来的一些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
“染色馒头”:今年4 月初,央视报道,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超市,染色馒头的生产日期随便更改,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随后,温州等地也发现类似染色馒头。
“牛肉膏”:牛肉膏有牛肉自然香味,易溶于水,水溶液呈淡黄色。市场上一些熟食店、面馆为牟利而用牛肉膏将猪肉“变”成牛肉。今年4 月有报道称南京市场 “牛肉膏”疯卖。
“毒生姜”:使用有毒化工原料硫磺对生姜进行熏制,使正常情况下视觉不够美观的生姜变得娇黄嫩脆。今年4 月15 日,湖北省宜昌市查获两个使用硫磺熏制“毒生姜”的窝点,现场查获“毒生姜”近 1000公斤。
“瘦肉精”:将瘦肉精添加于饲料中,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今年3 月,媒体报道河南省孟州市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生猪,有毒猪肉流入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
“墨汁粉条”:为了让粉条色泽形似、口感筋道,竟然添加墨汁和工业用料石蜡。今年4 月23 日,中山市质监局在港口镇铺锦村偏僻鱼塘处查封一家粉条工厂,当场查获约1 万斤假粉条成品。执法人员称已经有很多市民吃了从市场上买的红薯粉后上吐下泻。
众多的食品问题,不断引起民众的恐慌。如今吃什么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最近,温家宝总理提到食品安全问题时痛斥“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共鸣。从民间到高层对诚信的关注,凸显的是大众对诚信缺失、道德沦丧的关切,折射的是和谐社会建设对诚信回归和重塑道德体系“伤不起”的期盼。
古语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就是说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诚信,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是社会和谐之本。《左传》云:信,国之宝也。其指出诚信是治国的根本法宝。那么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富不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无论在过去或是现在亦或是未来,诚信对于建设人类社会文明都是极为重要的。自古以来,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深灰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为什么诚信如此重要?因为如果没有诚信,现实生活中一切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就会不可能。我们传统社会是熟人社会,而现在是陌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大范围时空性的交往必须以诚信为本,而且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多元也需要诚信。此外,诚信其实是中国社会的一个表征,一切道德问题在最显性的层面上都可以体现为诚信问题。
让我们反思一个问题,如今我们为什么会出现诚信缺失危机呢?我想,其中有一个方面的原因就是正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有些人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膨胀,甚至为一己私利不惜弄虚作假、坑蒙拐骗,由此产生了利益最大化原则与伦理道德观念的矛盾冲突,使原有的社会诚信受到猛烈冲击。每个人都开始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道德经不起利益的冲击,导致出现见利忘义、背信弃义。其次就是我们的社会没有建立有效的诚信道德机制。传统诚信主要是靠品德,它在熟人社会是可以实现的,而且过去熟人社会和家族社会里,维持诚信主要靠亲情、血缘和道德,但现在我们社会生活多元化,面临更多的利益诱惑,诚信度也受到挑战。
其实解决诚信难题也需要三个层面。基础层面是个人品德和素质层面,这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和渐进的过程;第二个层面学校道德教育;第三个层面是社会法制教育。
第一个层面是要学会反思,我们不信赖别人,但我们是否认识到被别人信赖。每个人都有不诚信的时候,例如上学时是否作过弊,是否做过不太符合道德规范的事情,如果这些没有伤害到公共利益,就可以通过自省去完善和修正。
第二个层面需要社会舆论。由于人们的猎奇心,愿意找一些不诚信的案例去津津乐道,而诚信的案例却往往被忽略和边缘化。因此,公共舆论在谴责不诚信时,却在监督社会诚信方面存在缺失。所以,有关部门应该大力宣传河北农大这样的正面案例,阻断或者减少误导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例如我们对那些几十年坚守在教书育人第一线的教师的宣传太少,使得社会舆论一边倒。此外,在宣传正面案例时,应该给予当事人高额回报,如社会名誉、经济价值等,可以尝试设立一个道德冠军,从而引导社会趋善避恶。
第三个在法制层面,应该划清界限,“染色馒头”就是违法,“瘦肉精”就是需要制裁,又如抢盐事件幕后肯定有黑手在制造和散播谣言,一定要查出并绳之以法。只要分清法德情理,社会就会实现相对和谐与安宁。人类心灵扭曲,就是由于法不责重、执法不严和道德的公共监督机制不严厉。因此,政府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而且政府公职人员要率先“言必行、行必果”,发挥示范作用,取信于民。此外,各个团体和组织也要讲诚信。
此外,从心理学视角看,在熟悉社会中讲良心,在半熟悉社会中强调公共道德、公共监督和公共舆论,在陌生社会中讲法制。所以,现在建立和谐社会,需要建立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积极发挥皮格马利翁效应,进行诚信引导与暗示,慢慢实现从陌生到相知、相认、相爱,这也是道德水准可以提升的一个心理处方。
诚信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至关重要;一个社会只有讲信用,才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信任结构”,而这个信任结构是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没有人们之间相互享有的普遍信任,社会本身将会瓦解。现代生活是建立在对他人的诚实的信任基础上的,这一点的重要性要远比人们通常认识到的程度大得多。可以说,没有一个社会不强调与褒奖诚信道德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诚信日益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受到普遍关注的重要话题。特别是近年来,在中国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中,都出现了不少相当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诚信危机。诸多的不诚信行为不仅损害了中华民族曾经以“信”为做人第一要义的道德精神,而且影响到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
古有“一诺千金”之说,诚信对于个人来说涉及到的是道德问题,对于企业来说,涉及到的是企业形象和利益问题,对于政府,则是公信力的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站在全局、战略、历史的高度,全面深刻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他说,“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里讲的六个基本特征,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任务。它们之间紧密联系、相互贯通,其中,“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坚定信念的基础。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每个有志青年成长成才的思想基础。理想信念既是一种思想认识,又是一种庄严承诺,还是一种实践行动。一个没有良好诚信品德的人,不可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一个在平时不讲诚信的人,不可能在关键时刻为崇高的理想信念而做出牺牲。只有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忠诚于党和人民,忠诚于国家和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牢固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终身为之奋斗的理想信念。
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无诚业难立,无信事难成。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助推器。只有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塑像道德修养,诚心做事、诚实做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行需要经济主体诚实守信、遵守契约。民主政治良性发展需要社会主体遵纪守法、相互信任。大学生只有努力培养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奠定立足现代社会的道德基石,才能成为高水平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承担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民主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只有政府取信于民、维护人民利益,只有人民自觉遵纪守法、维护国家利益,社会主义民主才能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才能得到切实贯彻,各方面积极因素也才可能得到广泛调动。
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公平正义是一个社会健康运行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只有政府为民、清正廉明,只有个人诚实劳动、扬善弃恶,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才能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才能得到正确处理,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能得到切实的维护和实现。
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活力是推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只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激发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和人的发展活力,才能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才能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和谐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安定团结和稳定的社会秩序,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前提。没有安定的环境,社会无法发展,没有良好的秩序,国家无法进步。只有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健全社会组织机制,完善社会管理,才能实现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团结。
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道义和责任。只有人人信守诺言,从对人类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从自身做起,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增长方式,才能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并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从而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目标。
诚信是维系社会整体良性发展的重要行为准则。在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里可以找到诸多的理论和史实来佐证。诚信被广泛运用于政治、军事、教育和社会各项活动之中。胡锦涛同志将......
解决农村问题,构建和谐社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化,党和国家在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基础上逐步认识到:要......
学习先进人物事迹 倾心构建和谐社会常德盛同志忠诚党的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启迪广大党员干部怎样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怎样实现一个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怎样......
构建和谐文化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既是自古以来无数仁人志士追求的目标。人类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进入了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世界带入新世纪,和谐社会的构建已成为当代......
如果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2003年的改革进军号的最强音的话,那么,2004年的最强音,就应该是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了。这两者的联系是如此紧密,以致我们可以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