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第一课时导学案_雨后第一课时导学案
望月第一课时导学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雨后第一课时导学案”。
21、望月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字词。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教学过程:
一、背诗激趣,导入新课。
1.月色是柔和迷人的,面对皎洁的月光,有多少诗人为之陶醉,所以留下了许许多多描写月亮的诗句,你会背哪些呢?(请2—3名学生,教师也参与。)
2.相同的月亮在不同人眼中又会有别样的情致,今天我们就随著名作家赵丽宏以及他的小外甥一道来《望月》
3.板书课题《望月》。
二、初读感知,自主释疑。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检查预习和自读情况。(1)生字词正音。
闪烁 光斑 沐浴 瞳仁 比喻 云絮 封锁 呵欠 外甥 ⑵指名分节朗读。⑶生质疑,教师区分处理。
词语的理解——--→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
对文中诗句的理解→课后查工具书。对难懂的句子,可存疑。
三、精读品味,欣赏美景。
1.自由朗读课文,在头脑中想像画面。画面中有月光、江水、光斑芦荡、树林、山峰的剪影。
2.欣赏课文录音,划出你认为美的词句。3.指导朗读,品味佳句。
4.让学生来当一回“小画家”,在纸上画出心中的“江边月色图”。
5.背诵指导:老师对着投影上的图片先背,学生尝试背。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呢?除了写月亮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明确:还写了“比赛背诵诗歌”“小外甥对月亮的奇特想像”。
五、指导学生写字。
1、指导写字:
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
总编号:
2.沐——这个字让学生注意是形声字,右面不可写成“术”。呵——这个字的左边的一口应写在左上面。斑——这个字是左中右结构,中间是文字。重点指导“絮”,看清字形,上下要紧凑。3.描红。
六、小结课堂,布置作业。搜集描写月亮的诗。
《望月》第一课时导学案
(2012-05-28 23:11:48)转载▼
标签: 分类: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杂谈
本周养成习惯:多维展示 倾听互动 学习目标:
1、我会写课后3个生字,能认识“甥”“瞳”等字,能说出“清幽旷远”“不假思索”等词的意思。(重点)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
3、我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难点)
时间预设:创设情境 明目标3分钟——组内交流备预展10分钟——展示交流 解疑惑23分钟——达标检测看收获4分钟 学习流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3分钟
听了同学们的吟诵,老师也想吟两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可怜九月初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这些诗中都写到了月亮。是的,古往今来,那轮明月寄托了多少人的情思,大诗人李白甚至把月亮当成了可以共饮的挚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节课,就让我们也来望月。读课题。齐读目标,师解读目标。
二、组内交流,准备预展10分钟
对子交流疑问,红笔批注,组内群学,标出疑问,准备展示
三、自主学习提纲:
1、一读课文,学生字。
①标出自然段,在文中圈画出带生字的词语,并扩词。②识记生字。认真描红课后生字,用红笔标出易错的笔画;③我能读准这些词语:小外甥 峨眉山 瞳仁 平羌江
2、再读课文,学词语。边读边画出四字词语和自己不理解的词,并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重点理解:清幽旷远 不假思索 绘声绘色 沐浴(结合上下文选择正确的解释)
3、三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①找到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读一读。②读重点的句段,用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③找出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句子读一读。
4、默读课文,理条理。
思考:这篇课文是(体裁),作者,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文章围绕“ ”,先写(至 自然段),然后写(至 自然段),最后写(自然段)。其中第二部分主要写了“我”和小外甥 和 的两件事。
5、在理清课文层次的基础上试概括主要内容。
四、展示交流22分钟
展示要注重互动性,展示同学要像老师一样带领大家学会本组展示的内容,要让多数同学动起来。组长做好分工、主持的工作。展一:生字学习。
师重点指导根据部首区分字的意思。
展二:理解词语。师重点指导如何结合课文理解。展三:朗读课文。
师重点指导读第二自然段,对诗及19自然段。展四:课文分段及主要内容。
教师适当指导如何用简洁的语言连接段意。及如何用四要素法概括,如: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情?
五、达标检测4分钟
1、看拼音,写词语。
dù jīn bǐ yù chuán cāng qīng yōu()()()()
mù yù fēng suǒ hē qiàn yún xù jīng yíng
()()()()()
2、给下列生字注音
眨眼 好学 挑战 气氛 瞳仁 不假思索 外甥 平羌
3、按要求写词语。写出含有“月”的成语:
以“不”字开头的成语:
4、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凝视 凝望
1.我()着这件毛衣,眼角不禁湿润了。2.小外甥()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清辉 光辉
1.夜深人静,我们沐浴在月亮的()里,吟诵着写月亮的诗句。2.太阳出来了,江两岸的芦荡、树林和山峰都涂上了一层金 色的()。
5、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六、反思、质疑:你有什么问题?
25《望月》第二课时导学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和写作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生活。教学重点、难点: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和写作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生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4课《望月》(齐读)
2、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
3、交流:(同学们说得真好)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写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板书:我、小外甥
二、学习第一部分:眼中月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段,用心细细品味,想想读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课件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
2、交流:(作者描写的月光江景太美了,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画面)那你能把美的感受用朗读来表达出来吗?
3、指名读,齐读,师生评议。(舒展恬美的语气)(课件出示插图)
4、下面,请同学们随着音乐听老师读课文,想象月夜美景的画面,相信你的感受会更深。(春江花月夜)
5、小结:这个自然段中的月是什么月?它不是作者想象的,也不是听别人讲述的,而是?(作者眼中看到的)所以我们把它叫作“眼中月”。(课件出示:眼中月)板书 :眼中月
6、过渡:月亮是美的,月光是柔和的,月光下的万物更是充满了诗情画意,这美景使我陶醉了。当“我”偶尔回头时,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原来是跟随我出来旅行的小外甥,和小外甥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那他们之间交谈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3—12节。
三、学习第二部分:诗中月
1、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课文第7——11自然段)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可同桌读,学习小组读。然后讨论讨论,再作交流。
2、师生分角色读课文:
师:假如我就是赵丽宏,谁愿意做我的小外甥?(指名)我们一起来背诗好吗?写月亮的,你一句,我一句。师生对诗(课件配乐——《春江花月夜》)
(提示: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李 白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苏 轼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李 白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孟浩然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张 继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李 白)3.到此,我们的比赛结束了吗?(没有)你怎么知道没有结束?(因为后面有个省略号)那么此处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表示引文的省略)你会背这些诗了吗?
4.拓展延伸:小外甥会背的我们也会背了,说明我们五(7)班学生不比小外甥差,老师真的很高兴,那么,老师相信你们平时也一定积累不少诗句,那么你还知道有关月亮的诗句吗?小组比赛背一背,看谁背的多。
5.小结:同学们真的很厉害,会背这么多的诗,以后有机会,我们再比试。回过头我们再来看这部分写的又是什么月?还是作者眼中看到的月吗?(不是,是诗歌中的月)我们可以概括为“诗中月”。(课件出示:诗中月)
师过渡:“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课件出示)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月亮像什么
四、学习第三部分:心中月 1.师生分角色读课文 生:你说,月亮像什么? 师:你说呢?你觉得月亮像什么? 生:像眼睛,天的眼睛。师:你说说,这是什么样的眼睛?
生: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2.指导朗读:
小外甥在说这几句话的时候是什么表情?(课件出示)那么请你也像小外甥这样读,让老师看到你眼中那闪闪发光的小月亮。3.学生自由读(课件出示: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4.指名读,齐读
5.这里的月又是怎样的月?既不是作者眼中的月,也不是诗中的月而是小外甥?(心中对于月的想象)我们概括为“心中月”。(课件出示:心中月)
6.你觉得小外甥这个比喻怎么样?(很奇特)
4.由这么奇特的想象,我们可以看出小外甥是怎样的一个孩子?(爱幻想)让我们也展开想象的翅膀。(看来,同学们的想象也很丰富奇特。)
5.除此之外,小外甥还有哪些特点?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①聪明好学:从比赛背诗中看出。②调皮可爱:从他说的话中看出,如“是月亮把我叫醒了”与“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过渡:写作时要想把人的特点写出来,把人写活,关键是要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的描绘。作者就是抓住了这些让一个聪明好学又调皮可爱的小外甥形象就跃然纸上了。他困了,睁不开眼睛
了,摇摇晃晃地走回舱里去了。“甲板上又只留下我一个人。我久久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课件出示)
五、学习第四部分:幻想月——(课件配乐:《但愿人长久》)1.此时,我们一起随作者坐在江轮的甲板上,抬头凝望天上那一轮皎洁的明月,展开幻想的翅膀,把你的幻想写在该段省略号的旁边。2.学生随音乐想象,记录。(老师想起来嫦娥奔月的故事)3.交流评议——指名说。
六、总结:
今天,我们也望了一次月,我们不光感受到了月亮的美丽,而且通过望月有了许多新的收获,认识了一位爱幻想,爱学习的小男孩,相信同学们以后一定会像书中的小男孩一样认真对待每件事。
七、布置作业:观察月——(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也都是爱幻想的孩子,请同学们课下继续保持这美好的想象,并完成这样几道作业:
1、在有月亮的晚上,观察一下月亮,再观察一下周围的景物:树、人、房屋、庄稼都是什么样。请你仔细观察,用心体会,大胆幻想,然后写成一小篇文章。”(师:你既可以像本课作者赵丽宏这样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也可以像老师那样写一首小诗,即使写成顺口溜都可以。)
2、查找一下本课出现的古诗的出处,并举行一次小型赛诗会。
3、搜集描写月亮(或月光)的名段。板书设计:
25望月
我 眼中月 望月 诗中月
小外甥 心中月
幻想月 附:
1、词语。晶莹:光亮透明。
隐隐约约:看起来不很清楚。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2、课后练习五。(1)写山的诗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2)写水的诗句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3)写月亮的诗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十五夜望月(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描写月亮的名段:
(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轻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朱自清《荷塘月色》
(2)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亮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来。——《月光曲》
(3)静美的月亮,自然是母亲了。我半夜醒来,睁眼看见她,高高的在天上,如同俯着看我。我就欣慰,我又安稳地在她的爱光中睡去。——冰心《寄小读者》
石泉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三导学案(6)制定人:杨先东审核人:张蓓2.祝福(鲁迅)第一课时班级姓名评价【学习目的】1.了解鲁迅小说的基本特点;2.阅读作品,理清小说的叙事线索和情节结构;【......
《画风》第一课时导学案《画风》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显”,会正确书写“艺、涛”。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穷人》第一课时导学案《穷人》第一课时导学案一、导入1.出示卡片:列夫托尔斯泰问:这个名字熟悉吗?谁来介绍有关他的一些情况?2.我还知道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白杨》第一课时导学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升国旗》第一课时导学案《升国旗》第一课时导学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认识课文后的14个生字,认识两种新笔画,学写部分生字。3、能利用标点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