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_政务公开要求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政务公开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政务公开要求”。

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政府

一、重要论述

“要推进政务公开,增加透明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让人民群众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赢得人民群众的充分理解、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

“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及时发布公共信息,为群众生活和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增强政府公信力。”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二、政务公开现状及对策

1.关键词解读

(1)“网络问政”是政府通过互联网做宣传、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以达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008年以来,网络问政逐渐成为舆论界的一个热词,这既反映出人民群众对政府创新执政方式的新期待,也反映出各级党政机关顺应和紧跟互联网时代已经开启执政方式创新的新实践。2009年以来,各地在网络问政方面又进行了许多新的探索,呈现出三大特点:网络问政从“听”到“办”;网络发言人制度将建立;国家发言人开博纳言。这些新特点表明,网络问政正在“由幕后走向前台”,从“注重民意”向“落实民意”发展。网络问政将会朝着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网络舆情将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视。当网络连接的双方承担起各自责任,建立起良性互动,网络的威力就会成倍释放,网络问政就会更加奏效,人们对于“你相信官员通过网络回复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吗”这个问题,回答“相信”的就会越来越多。

(2)“阳光政务”是指在各省市、区建立的政务大厅开办的电子政务。它的特点是:以建立大厅为契机,从建立健全制度入手,逐步走上依法、公正、透明、高效的行政审批服务之路。

2.政务公开现状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已一年多,在一些地方仍然出现老百姓向有关部门申请信息公开,吃闭门羹的情况屡见不鲜,似乎只要老百姓不紧逼,政府就不着急。“挤牙膏”式的政府信息公开现象说明,“衙门作风”在一些地方相当顽固。至今仍有一些基层领导干部把政府信息公开当包袱,漠视群众的知情权,认为政府信息要不要公开、什么时候公开、公开到什么程度,不是要看百姓需要,而是要看政府意愿,由政府说了算。

网络问政是中国民主政治的一个重大进步,从总书记作客人民网与网友交流,到各级党委政府纷纷开通“网络民意直通车”,网络问政这一形式受到全社会广泛欢迎。但从推行的实际效果来看,结果并不理想。许多地方的“书记市长信箱”无多少内容,“建言献策”也只是个摆设,更让网民伤心的是,有问无答,宁波的这位网友还算幸运,得到了官腔式的答复。不过,宁波的区长信箱恐怕从此也会无人问津。

3.存在问题

一是对政务公开认识不到位。有些人没有真正把握政务公开的实质,未能全面正确地认

识政务公开的重大意义。例如有人认为搞政务公开只是为了“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没有充分认识到政务公开对于沟通政府与群众之间信息、规范政府自身行政行为方面的作用;公布就是公开,公开就是民主,往往满足于搞几个动作,热衷于作表面文章,把若干项政务内容按时间要求公布一下就算完事。

二是政务公开缺乏主动。目前虽然政务公开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有些涉及权力运作的核心部分,如“人、财、物”调配处理等重要事项,政务公开还没有完全自觉主动地开展。有的应当事前公开却变成了事后公开,有的缺乏动态内容,失去了公开意义。有的往往是在群众反映强烈或是上级有明确要求的情况下才被迫公开。

三是政务公开形式不规范。个别行政单位的领导“长官”意识浓厚,自己认为可公开的就公开,认为不便公开的则不公开,或是无关紧要的公开,紧要的不公开,随意性较大。尤其是核心权力部门在群众关注的感敏领域政务公开相对比较滞后,群众满意度较低。四是政务公开内容不全面。有的地方,政务公开内容少,也不能经常、及时地更新。政务公开栏一挂几年,长期老样子,没有什么新内容。有时候政务公开栏派作其他用途,成了会议通知、选民榜等工作的领地。这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民主意识、参政意识、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极不适应。

五是政务公开机制有待健全。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既抓组织协调,又搞监督检查,在组织协调上错位,在监督检查上缺位,削弱了各级政府推行政务公开的主体意识,忽略了政府办公厅(室)在政务公开工作中的组织协调职责,弱化了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的作用。

4.推行政务公开的对策

政务公开的实质是权力行使公开。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政府权力的行使应当向人民公开而不能搞神秘化。因此,政务公开应该成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能、职责的体现,应成为推行政令、管理社会的必经程序,应成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消除矛盾互相沟通的桥粱,成为公权公用、公平公正的象征。为此,必须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抓好政务公开工作:第一,健全工作机制。各级政府应该充分认识政务公开在加强自身建设、规范行政行为、密切干群关系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及时建立政务公开领导机构,配好工作人员,要明确行政权力的行政组织是实施政务公开的主体,各单位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担负起责任。要健全工作机制,把政务公开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规则,做到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把不属于国家秘密的事项全部向群众公开。要制订周密细致的工作方案,明确深化政务公开的工作部署和要求,随时研究解决政务公开中出现的问题。

第二,突出公开重点。政务公开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难度较大。要督促各级行政机关制定政务公开目录,实行目录管理。在制定目录时,必须严格审核把关,把公开的事项全部列入公开目录,并向社会公开,以此规范各单位政务公开重点。

第三,丰富内容形式。要围绕行政主体基本情况的决策、执行、监督的程序、方法、结果等事项,不断拓展政务公开的内容。政务公开内容要及时更新,要做到经常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要采取多种多样让群众知晓、受群众欢迎的公开形式,在利用好现代通讯技术设备的同时,要注意尽可能创造机会与群众进行面对面的接触交流。

第四,强化督促检查。要使政务公开各项工作落实好,必须加强监督检查。一是加强层级监督,各行业各部门不仅要做好本身政务公开工作,还要督促下属单位做好政务公开工作。二是加强专门机关的工作督查。三是加强法律和制度监督。四是加强人民群众的监督。积极探索扩大广大群众有序参与和监督政务工作,尤其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尽可能让老百姓参与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督。

第五,建立健全制度。一是各级政府要对政务公开的时间、内容、形式、阵地、管理等

方面。制定严格的制度,督促政府部门严格执行。二是制定和完善对内公开制度,让内部职工监督本单位按规定落实政务公开,把对外公开与对内公开结合起来。三是健全和完善检查、考核、责任追究等制度,促进政务公开工作。四是建立动态管理制度,包括对过时无效制度的废除,也包括现有制度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各种新制度的创新,使政务公开工作做到与时俱进。

第六,理顺工作机制。各级政府办公厅(室)要切实负起组织协调责任,为本级政府推行政务公开当好参谋助手,督促协调政府部门做好政务公开的具体工作。要把政务公开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结合起来,以政务公开促进依法行政。

政务公开

2010年,我局以深入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市政府政务公开网正式开通为契机,以政务公开目录网站维护、信息及时更新以及政务公开网开通后网站调整为重点, 围绕我市实施发展......

政务公开

政务公开,增强政府公信力政务在阳光下公开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时代,互联网迅猛发展、新媒体异军突起,民主政治发展、权利意识觉醒,整个社会越来越开放。方此之际......

政务公开

落实政务公开情况汇报根据市卫生局8月1日会议精神,我园于8月4日召开了园委会,就进一步落实政务公开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同时成立了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会上大家统一了思想,提......

公开政务

新华网北京12月28日电 中央纪委常委、秘书长,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副组长干以胜日前在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政府所推行的政务公开,意味着在实行了新闻发言人......

政务公开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政务公开【背景链接】2010年3月30日,国土资源部在官方网站发布了2010年部门预算,这是我国决定三年内公开中央部门预算后,第一个公开部门预算的中......

《政务公开.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政务公开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政务公开要求 政务公开 政务公开要求 政务公开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