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特殊检查(5)_骨科特殊体格检查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骨科特殊检查(5)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骨科特殊体格检查”。

骶髂关节疾病

1.骶骼关节分离试验:又称髋外展外旋试验、盘腿试验、“4”字试验、派崔克(Patrick)试验。病人仰卧,健肢伸,患肢屈膝,把患肢外踝放于对侧膝上大腿前侧,检查者将一手扶住对侧骼嵴部,另一手将膝向外侧按压,尽量使膝与床面接近。因为患侧大腿外展外旋,这时骼骨上部被大腿前侧和内侧肌群牵拉而产生扭转并向外分离,若骶骼关节有病变则发生疼痛,但事先应排除髋关节本身病变。

2.爱来(Ely)征:患者俯卧,一侧膝关节屈曲,使足跟接近臀部。正常者骨盆前倾,腰前凸增大。若骶骼关节有病变,则骨盆离开床面被提起,表示骶骼关节活动受限或髋前软组织挛缩。

3.内奥霍洛(Nacholos)征:患者俯卧、过度后伸大腿、屈膝,如引起骶骼关节及下肢疼痛即为阳性,表示骶骼关节有病变;如腰部疼痛,则为腰骶关节病变。

4.足一嘴试验:患者站立,双手捧起一足并尽力向嘴的方向

上举,若出现腰骶部疼痛并稍偏向抬足侧,说明腰骶关节可能有疾患;若对侧骶骼关节后部疼痛,可骶为对侧骶骼关节疾患。本试验为腰髋关节屈曲和骨盆旋转运动。

5.分腿试验:又称床边伸髋试验、盖斯兰(Gaenslen)试验、骶骼关节扭转试验。检查方法:

(1)患者仰卧,臀部靠近床边,先将健侧髋膝关节尽量屈曲,贴近腹壁,患者双手抱膝以固定腰椎,患肢垂于床边,检查者一手按压健侧膝关节,帮助屈膝屈髋,另一手用力下压患肢大腿,或检查者双手用力下压垂于床边的大腿,使髋关节尽量后伸,则髋骼关节转动发生摩擦,若在该侧骶骼关节出现疼痛则为阳性,说明骶骼关节有疾患。

(2)患者侧卧,健侧在下,将健腿极度屈曲并固定骨盆,检查者一手握住患肢躁部,使膝关节屈曲900,再将患肢向后牵拉,使髋关节尽量过伸,另一手将骶部向前推压,则骶骼关节便向后转动,若出现疼痛即为阳性。

6.骨盆分离与挤压试验:患者仰卧,两手置于身旁。检查者两手按住两侧骼峪内侧将骨盆向外侧做分离按压动作,然后两手掌扶住两侧骼前上棘外

侧并向内侧对向挤压;或让患者侧卧,检查者双手掌叠置于上侧骼峪之外持续向对外侧按压,同法检查对侧。前者使髋骼关节分离,后者使其受到挤压。另外,还可以进行耻骨联合压迫试验,试验过程中,若骶骼关节出现疼痛即为阳性,但此试验阳性发现者较少。此试验还可用于检查骨盆部是否有骨折,若有骨折则可以引起骨折部位疼痛或使疼痛加重。

7.提腿试验:又称伸镜试验、吉里(Gillis)试验、姚曼(Yeoman)征。患者取俯卧,检查者用手掌压住骼骨,手指触及受累的骶骼关节,另一手将患肢大腿向后提起,使髋关节尽量后伸,此时股四头肌紧张。该侧骼骨发生前倾和旋转动作,骶骼关节受到牵拉,如该关节出现疼痛,即为阳性,表示有骶骼关节病.

8.眼p筒柄试验:又称斜攀试验。先试验健侧,检查者一手握住小腿,充分屈曲髋膝关节,另一手按住同侧肩部,固定躯干,然后将大腿及骨盆向对侧推送,使腰骶部及骶骼关节发生旋转。用同样方法再试验患侧,两侧对比,若骶骼关节出现疼痛,即为阳性,说明疼痛侧骶骼关节有病变。

9.骨盆旋转试验:患者坐于小椅子上,检查者面向患者,以两大腿内侧夹住患者两膝稳定骨盆,再用两手分别扶住患者两肩,将躯干做左右旋转活动。骶骼关节有疾患时,病变侧出现疼痛,即为阳性。

10.单腿跳跃试验:先用健侧后用患侧做单腿跳跃,如果腰椎无病变,健侧持重单腿跳跃应无困难。患侧持重作单腿跳跃时,若有明显的骶骼关节部位疼痛或不骶跳起,即为阳性,应考虑患侧骶骼关节可骶有病变,但要排除髋关节、脊柱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

n.卧床翻身试验:骶骼关节炎症的患者,常喜健侧卧位下

肢屈曲,向患侧卧时多引起病变部位疼痛。翻身时病变部位疼痛加重,故常以手扶持臀部保护或请旁人帮助才骶翻身。

12.髋骼关节定位试验:患者仰卧,检查者抱住其两腿膝后部,使髋关节屈曲至90“位,小腿自然地放在检查者右臂上。检查者左手压住膝部,使骨

盆紧靠检查台,患者肌肉放松,然后以双大腿为杠杆,将骨盆向右和向左挤压。一侧受挤压,对侧被拉开,骶骼关节疾患时,向患侧挤压时疼痛较轻,而向对侧挤压时患侧被拉开疼痛较为剧烈。

13.斯佩(Smirg-peterson)试验:又称葛征维(Goldth-wait)试验。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放于病人腰部,做直腿抬高试验。如腰椎部未动即出现疼痛,则病变位于骶骼关节;如果腰椎活动后始出现疼痛,则病变多在腰骶关节。

14.拉瑞(Larrey)征:患者坐于扶手椅或板凳上,用手撑起躯干,然后突然放手坐下,患侧骶骼关节因震动而引起疼痛,即为阳性。

15.史密斯一彼特逊(Smith-Peterson)试验:患者直立,将脊柱向左或向右侧倾斜,若一侧骶骼关节有疾患,脊柱倾向健侧的动作多有障碍。

16拉格尔(Laguere)试验:患者仰卧,髋与膝关节同时屈曲,然后镜关节外展外旋,骶髂关节若有病变,便可出现疼痛,州

2.二点辨别试验:用两脚规分别以一脚或两脚接触皮肤,看患者能否辨别是一点还是两点刺激,另外还要测定患者感知两点刺激的最小距离。正常两点辨觉的最小距离:指尖3N8mm,手掌8-12mm,手背30mm,前胸40mm,背部40、70mm,上臂及大腿75mm。

3.体表图形试验:用笔杆在患者皮肤上划三角形或圆等几何图形或数字,询问患者是否能辨别出来。

4.实体试验:让患者触摸放于手中的物体,说出物体的形状、大小及名称。

5.重量试验:以体积相同而重量不同的物体置于患者于中.,iF:qN,者指出何者轻或重,以测定辨别重量的能力。

中枢运动区损伤

1.骸阵挛: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以手指按于骸骨上缘。

2.踝阵挛:患者仰卧,检查者以左手托住其胭窝,膝关节半屈曲位,另一手推住前足底,迅速而骤然推足背屈,并维持适当推力。于是踝关节便出现有节律的伸屈动作,称为踝阵挛阳性,为锥体束损害表现。

3.巴彬斯基(Babinski)征:用钝性物或骨针划足底外缘,由后向前直到母趾下,引起母趾背屈,其余各趾呈扇形分开,并向跖屈为阳性,仅母趾背屈为弱阳性,此试验用于检查锥体束损害。

4.贡达征:用力扭转或下压病人第3或第4足趾,引起与巴彬斯基征相同的反应。

5.腓骨反射:用圆形笔杆等物,沿腓骨表面向下划过。若引起反射性的母趾背伸动作,即为反射阳性,其意义同巴彬斯基征。

6.拉米斯特斯(Raimistes)足征: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井损害。

10.Gordon征:以手用力挤压腓肠肌并快速松手,引起研趾背屈者为阳性体征,表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11.弹指反射征:患者腕略伸,指微屈。检查者以左手托住病人腕部,右手拇、示二指挟住其中指,用拇指快速地向掌侧弹拔其指甲。阳性者,各指向掌侧屈曲。因少数正常人可出现阳性,故明显阳性或双侧不对称时,方具有临床意义,表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12.罗索里摩(Roolimo)征:急促地叩击足趾的跖面引起足趾跖屈,为阳性,表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13.拇指随伴运动:又称瓦顿伯格(Wartenberg)反射。检查方法有两种:

(1)检查者一手固定患者前臂,使手掌向上(旋后),另一手四指与患者同手四指互相用力勾拉,观察其拇指动态。

(2)患者双手四指勾拉在一条横杆上,观察其拇指动态。

正常人拇指无反射性动作,或仅有轻微的屈曲动作。若患者拇指出现明显的屈曲和内收动作,即为反射阳性,说明该上肢可能有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此反射有时在锥体束损害的早期即可出现阳性。

14.下肢钟摆试验:患者取坐位,两小腿自然下垂。检查者将其两小腿举起后突然放手,使小腿自然下落。正常人两小腿落下后,可继续前后晃荡,如钟摆样摆动,几次后逐渐减小幅度直至停止,两侧相同,同时停止。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者,其摆动时间远较正常人短暂;一侧肌张力增高时,该侧小腿摆动过早停止,表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小脑损伤

1.双指试验:又称双臂试验。患者站立或取坐位,闭眼,双上肢向前水平伸直,握拳并伸出示指。若两手均偏向患侧,提示迷路病变。

2.指指试验:嘱患者伸直示指,屈肘,然后伸直前臂以示指触碰对面医生的示指,先睁眼做,后闭眼做。正常人可准确完成。若总是偏向一侧,则提示该侧小脑或迷路有病变。也可以患者自己双手示指先相对,然后一手不动,另一手外展后又回到原位,与不动的那只手示指相碰,然后双手交换,依次重复做此试验。

3.指鼻试验:医生先做示范动作,即将前臂外旋、伸直,然后示指触自己的鼻尖,先慢后快,先睁眼后闭眼反复作上述动作。正常人动作准确,共济失调患者指鼻动作经常失误,出现手指偏斜和动作性震颤。如睁眼无困难,闭目则不能完成为感觉性共济失调。睁眼、闭眼皆有困难者为小脑性共济失调。

4.指指一指鼻试验:此试验为指指试验与指鼻试验同时作,试验结果比单独一个试验结果更明显。

5.辨距不良试验:小脑半球病变者,取物时,其手展开幅度很大,与该物大小极不相称,而且距离不准,往往将物推翻之后,才能握住,其意义与指鼻试验相同。

6.菲休(Fisher)试验:又称手指试验。先在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尺侧缘作一标记,然后让患者该手示指尖叩击此点。叩击时要连续迅速,每秒3-5次。示指尖抬高1.5-2cm,叩击时拇指不准移动。

若有小脑疾患,示指叩击动作缓慢,示指抬高幅度小,节律不规则,叩击部位不准确,过早停止,甚至不能作此动作。上锥体系、间脑或基底神经节损伤者,示指叩击动作也缓慢、幅度小,动作僵硬,而拇指的动作较多,甚至腕关节也参加运动。

7.轮替动作试验:嘱患者伸直手掌并反复作快速旋前、旋后动作,以观察拮抗肌群的协调动作。共济失调患者动作缓慢、笨拙,一侧快速动作障碍则提示该侧小脑半球病变。

8.反冲力消失征:患者取坐位,用力屈肘。检查者拉其前臂用力使其伸肘(另手按其肩部保护),然后突然放手。正常人手臂仅稍有反冲现象,不会

反击自己身上。若有小脑疾患,因拮抗肌肌张力低下,手臂即反击于自己身上,为阳性。

9.跟一膝一胫试验:嘱患者仰卧,先将一侧下肢屈曲,足跟置于对侧膝部远端,并沿胫骨前徐徐滑下至内踝,睁眼和闭眼各反复试验数次。共济失调患者(小脑或脊髓后索病变)出现动作不稳或失误。

10.菲休(Fisher)跟胫试验: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然后提起一足,以足跟连续叩击对侧胫骨粗隆下方,提跟高度约30cm,每秒叩击2-3次。试验亦可取站立位进行。此试验比跟膝胫试验更敏感,特别是小脑疾患者可出现侧距过远、动作分解和失调。锥体束患者动作缓慢,提高幅度小。

11.昂堡(Romberg)征:又称闭目难立征。测试时,嘱患者两臂向前伸平,双足并拢直立或一足置于另一足跟之后站立,然后闭目,如出现身体摇晃或倾斜则为阳性。仅闭目时不稳提示两下肢有深感觉障碍或前庭疾患,闭目睁目均不稳提示小脑闯部病变。

12.仰卧起坐试验:患者仰卧于硬板床上,不垫枕,双下肢伸直,双手放置胸前,嘱患者不用手支撑自行坐起。若患侧半身肌张力低下(如一侧小脑疾患),在坐起时,同侧下肢也随之举起,称为臀部躯干联合屈曲征阳性。若一侧大脑疾患,则对侧下肢举起。若为双侧性小脑或大脑运动区病变,则两侧下肢同时举起,如不用双手支撑床面,患者便无法仰卧起坐。正常人在仰卧起坐时可以保持骨盆、下肢不动,膝关节伸直。

骨科特殊检查

骨科特殊检查骨科特殊检查肩关节脱位1.杜加斯(Degas)征:又称肩内收试验。让病人屈曲患肢肘关节,然后用患肢的手去扣对侧肩部,若肘关节能贴近胸壁即为正常,否则为阳性,说明有肩关节......

骨科的特殊检查

骨科临床特殊检查1、杜加征(Dugas sign)在正常情况下将手搭到对侧肩部,其肘部可以贴近胸壁。肩关节有脱位时,将患侧肘部紧贴胸壁时,手掌搭不到健侧肩部;或手掌搭在健侧肩部时,肘部......

骨科特殊检查(6)

大脑性瘫痪1.蓝朵反射:(1)婴儿期检查:检查者以手掌托起患儿的胸腹部,使之悬空俯卧位,若托起时患儿垂头垂足,反射为阳性,可能是大脑发育不全或大脑性瘫痪的早期表现。正常婴儿在被托......

实训课骨科常用特殊试验检查

1.浮髌试验:患者取仰卧位,伸膝,放松股四头肌,检查者的一手放在髌骨近侧,将髌上囊的液体挤向关节腔,同时另一手示、中指急速下压。若感到髌骨碰击股骨髁部时,为浮髌试验阳性。中等量......

骨科检查评估

骨科检查评估(第4版翻译版) -国际骨科名著系列【(加)麦基David J.Magee,D.J.著 罗卓荆 译本书共18章,首先扼要介绍了骨科体格检查的原则和概念,然后从应用解剖和病史人手,按头部......

《骨科特殊检查(5).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骨科特殊检查(5)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骨科特殊体格检查 骨科 骨科特殊体格检查 骨科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