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听众_唯一的听众课文
唯一的听众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唯一的听众课文”。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听,说,读,写的训练。本节课,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品味人物的语言,感悟人物的高尚品格,揣摩文章的写作方法。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主动参与阅读活动,从而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新词,积累优美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情感,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心理来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老教授的用心良苦,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课前准备】有关小提琴的乐曲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题目,问:“唯一”是什么意思? 听众是很多人的意思,为什么要用“唯一”来修饰?
2、让学生对题目质疑,相机整理:“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她做了什么事情?
(设计意图:制造悬念,导入新课,以激发兴趣,开启思维。)
二、初读文章,理解内容
1.让学生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读课文。
2.检查字词,出示: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检查读音,掌握字形,并指导写好“歉”,“悠”字。
3.理解:白痴、沮丧、懊恼、蹑手蹑脚等词。4.交流汇报“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她做了什么事情?
(设计意图:紧承线索,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通过交流汇报,分享学习的快乐。)
三、回顾旧文,学习新篇
1.引导学生回忆写人记事文章的写作方法。(抓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2.学生默读,画出描写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和描写环境的句子。过渡:哪些语句能体现老教授的用心良苦呢?在老教授的鼓励下,我的心理和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 3.交流所划的句子。
相机出示:第一次语言描写的句子:
“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会在这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听,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问:“在什么情况下老教授这样说?她为什么要这样说?”(在我沮丧时,为消除我的顾虑,鼓励我继续练琴。)4.读好这三句话。
出示: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5.小组讨论交流环境描写的作用。(侧面反映人物心理活动)6.指导朗读这一句子。(读出内心的喜悦)
(设计意图: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学习和感悟新篇章,让学生学会学习。)
四、作业
抄写生写字词,和印象深刻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走进文本
播放小提琴曲,教师引导:同学们,这小提琴曲是多么美妙动听,可是要演奏出这样美妙动听的音乐要付出多少艰辛,经历多少磨难啊!而一个别人认为是音乐白痴的人却能在舞台上演奏,这成功的背后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呢?(老教授)
(设计意图:音乐导入学习,让学生对小提琴曲的优美有初步的感受,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的状态。)板书课题:唯一的听众 出示练习:文中的老教授是一位()的听众,文中的“我”又是一位()的青年。
好,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位小提琴手的成长历程。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2、再读全文,结合课文内容概括“我”发生变化的原因。
(设计意图:着眼整体,让学生在读文,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分享,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三、以点带面,品味全文
1、引导学生看图,用文中出现过多次的一个关键词概括老人的神态。(平静)
2、描写老人神态平静的句子,总共出现了几次,在文中画出来。课件出示: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1)第一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在什么情况下,老妇人“平静地望着我”?
②老妇人“平静地望着我”给了我什么动力,让我的心理产生什么变化?划出描写老教授语言的词句,品读。(沮丧、兴奋)
a.谈谈体会:从老人的几句话中,可以体会到老人的良苦用心,她在消除“我”的心理障碍,鼓励我继续练琴。b.练习读好这三句话。
(2)出示第二次“平静地望着我”。①出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找出描写老妇人语言的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感谢、称赞)
③在老人耐心热情的鼓励下,“我”的技术在不断提高。浏览课文,说说老妇人的称赞和鼓励使“我”发生了什么变化?(充满信心,刻苦练琴)找文中的句子反复品读体会。(3)第三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这次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平静地望着我”的?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引导体会“手指悄悄打着节奏”等隐含的信息。(琴艺长进)
②出示“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为什么说老人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你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假如老教授那诗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平静的神态,每天早晨作“我”唯一的忠实听众听我弹琴的行为,就是对我无声的鼓励,使“我”最终能站在成百上千的观众的台上演奏。
引读:“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那平静的神态,那慈祥的眼神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它使“我”战胜自卑,重树信心。齐读文章最后两句。引读最后一段:“后来,拉小提琴成了„„” 品读最后一句话,升华感情。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体会老妇人的神态,体会老妇人的美好心灵。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及时的引导,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美好的心灵,理解老教授对于“我”提高琴技的作用,感受老教授爱护年轻人、培养年轻人的美好品质,领会文章的中心,最后理解课题的含义。)
四、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三组句子,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2、平静的神态背后,老人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描写一段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可选一两处写。课件出示:
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3、交流所写的内容,简单评议。
(设计意图:运用知识迁移的原理,将读与写有效结合,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老教授的美好心灵并领悟通过神态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五、总结升华,体悟真情
俗语有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们都为文中的“我”感到由衷的庆幸,他遇到了伯乐,这位外表优雅,有艺术修养,有学者风范的老教授,给予“我”真诚的关爱,无私的帮助,让“我”重新树立起信心和勇气,最终站在了万众瞩目的舞台中央。你能结合课文的内容,根据你的理解,给文章添上一个结尾吗? 进行简单的评议。
六、作业
1、课外阅读《平分生命》。
2、模仿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件你被关爱的事。
七、板书设计:
老教授 真诚无私
11.唯一的观众 音乐白痴 小提琴手
我敬佩感激
(设计意图:板书围绕课文内容,突出中心,易于学生理解。)
教学反思:
1、抓住描写、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句子,通过理解语言,品味语言,感受人物的品质,从而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2、以读为本,注重感悟。本文教学注重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的多形式的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及其丰富的内涵。首先通读全文,理解内容;其次,品读重点句子,体悟作品的内涵与作者的思想感情。
3、读与写的有效结合。本教案强化学生读与写的训练,让学生从文章的重点句子入手,以读促说,以说促悟,以悟促写,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唯一听众》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唯一听众》说......
唯一的听众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抓住描写作者心理变化的句子,思考变化的原因。2.抓住描写老人语言、神态的句子,感受老人对作者的爱护、鼓励,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加深理解课......
《唯一的听众》拓展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
唯一的听众唯一的听众1【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3、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
《唯一的听众》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唯一的听众》。下面我将从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