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分析_高考作文题目及分析
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分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考作文题目及分析”。
高考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分析
武胜中学:王智莉
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与中学生的作文教育息息相关,也可以说高考作文决定着高中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作文教学是过程,而落实在高考卷面上的作文成绩是结果。无论我们怎样改革高中作文的教学方式,其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在最后的那张考卷中得到一个理想的分数。高考作文如何命题?它的思路是什么?趋势又是什么?是每一个高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最想抓到的根本点。本文试图给一线教师和广大中学生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希望能给中学作文教学工作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1978 年以后材料作文逐渐代替命题作文出现在高考试卷上,1980 年全国卷的《读有感》,1981 年全国卷根据《毁树容易种树难》写一篇读后感,都可以算是材料作文的前身。所给材料由一篇文章到一幅漫画,到后来的诗歌、寓言故事等,风格多种多样。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材料作文可谓一支独秀,占据着高考试卷,直到话题作文的出现。材料作文在高考中的发展过程和命题作文的发展过程有相似之处,都是在话题作文的缺点暴露出来的时候,被命题人加以改造后选作高考的命题形式,被改造的材料作文我们称其为新材料作文,也有人称之为范围作文。
(一)材料作文的概念
周庆元说:材料作文即“提供材料作文或给材料作文,也称命意作文、条件作文等。它提供一定形式和内容的材料,让作者根据这些材料写作一定要求的文章。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命题作文,只是所命之题不限于用文字表述的一个现成而简明的概念或判断,而是一种有所规范、有所寄寓、形式多样、灵活实用的材料而已。” 章熊认为:“‘给材料作文’这个概念也是不准确的,因为这个名称中的‘材料’,容易与作文中的‘材料’相混淆,顾名思义,误解为这种题型提供了写作的材料。事实上,这一类试题有时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内容材料,有时候它只是学生构思的诱发因素,所以还是称‘提供情境条件作文’为宜”。周庆元、章熊二人都对材料作文的概念都做了阐述,不同的角度却道出了相同的实质。材料作文是根据所设定的情景进而引起写作者头脑中某个点的共鸣,通过共鸣而引发思考,并通过写作文表达看法抒发情感的一种作文考试形式。材料作文和传统命题作文最突出的不同之处是,材料作文是需要作者自己去寻找共鸣点,也是情感和看法的切入点,而传统命题作文的主旨却是题目和要求中已经设定好的,不需在审题时有过多的想法。换句话说,材料作文代替传统命题作文的出现,是作文考试由单纯的考查写作演变为在写作中突出考查思维能力的一种考试方式。材料作文使审题的难度增加,同时对考生思维的要求有所增加,要想写出高分作文抓住材料中的写作点变得至关重要,材料作文是我们告别传统命题作文八股式写作的重要转折点,它使写作考查变得更加全面。
(二)材料作文的构成材料作文的构成主要包括材料、作文要求。材料作文的构成和命题作文相比,多了命题人给的语言情景也就是材料,或是名言歌词或是漫画寓言。“材料”作为诱发因素,引导学生由此进行想象、联想以及连锁性的思考,是考生审题和立意的关键。材料按形式分,有图画式材料,如各种漫画;引语式材料;记叙性材料等。材料作文的要求大多数都是围绕材料内容而提出的,尤其是有一些对语言考查的小作文。作文要求是限制性的因素,是学生在审题思考时不能逾越的范围。在一些新材料作文中还会有提示语,它们一般处在作文要求之前的位置,目的是用来提示材料的主旨及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立意。
如 2009 全国卷高考作文就是新材料作文: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 90%来自于汗水。加油!呷呷!”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中主要讲述的是兔子学游泳的故事,而各种动物对这件事情的评价是这个故事含义的提示 — 1 —
语,青蛙和仙鹤不同的观点孰是孰非需要考生来评判。一种是反对兔子学习游泳的观点,认为要学会经营自己的长处,有的放矢的勤学苦练才能取得成功;另一种是支持兔子学习游泳的观点,认为生存需要的本领要越多越好。新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越来越哲理化。所讲述的道理也越来越贴近现代人的生活,也更加符合现代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目的就是为了让考生在考场上找到和题目的共鸣,从而有话可说,有感而发。
(三)材料作文的优点
材料作文的优点是传统材料作文和新材料作文普遍具有的共同优点,有如下几点:
首先,材料作文最突出的优点是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材料,通过阅读材料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维,使作文变得不再枯燥。读后感是材料作文最原始的形态,它的材料或是一篇文章,或是一幅漫画,一则评论等。学生通过对本体材料的认识感悟,对文章、漫画、评论做出自己的理解并使之成文。新世纪以后材料作文中出现的材料更是灵活多样,比如一段歌词,一个寓言故事,只要能带给人们思考的,都可以归到材料的范畴。材料越来越贴近现代生活,越来越能引起人们的感悟,同时材料也在不断指向人灵魂的深处,激发写作的触点。
其次,材料作文的范围广泛,触点很多,考生只要抓住其中一点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这与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出发点相吻合,训练思维模式不仅优化了学生的作文水平,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第三,能够同时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及综合素质。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其次是结合材料提炼观点,最后才能写出文章。材料作文注重审题能力,它集阅读写作为一体,全面考查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由于高考这个指挥棒开始指向学生的审题能力,高中语文课开始有针对性地对审题思维进行训练,从这方面上看,材料作文不仅推动高考命题的进步,更有效地促进高中教育,尤其是教学方法上的进步。
第四,材料作文中特定的材料,有效地避免猜题和押题,有力地保障高考的公平性。新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在拉开区分度上有明显的优势,通过自身抓住材料中的不同观点内涵,得到关键词。内心丰富有思想有文化底蕴的考生在作文考试审题时自然会略胜一筹,而那些文化储备较少的考生在立意上就已稍逊风骚。材料作文把理性的思考隐含在感性的材料之中,相比命题作文这是材料作文最大的进步,进而传承到话题作文和新命题作文。
(四)材料作文的缺点
首先,材料作文对于评卷人的要求很高。对于命题中的材料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旦考生所写的内容和评卷老师所理解的材料主旨不同,那么这篇作文必定是很低的分数。出题目的原本是想通过感性的材料使得考生得到理性上的分析,而现阶段材料作文实施起来却有悖于原始的出发点,许多材料不容得考生有自己的分析和理解,必须要顺着出题人的思路,得到的分数才会理想。评卷人在评卷过程中不仅要参照命题人预设的思想脉络,还要考虑考生文章的思想走向,多方面的思考综合给分。
其次,材料作文的写作模式单一。由于材料作文存在的长期性,许多教师为应对高考作文总结出一套万能模板:引用材料,分析材料,结合实际,展开议论。这套模板下来,不仅思路千篇1律,就连所谓的旁征博引的实例也都是那么几个,长期以往学生的思维模式容易固定,那么现代教育培养出来的不过是一些只会写“新八股”的机器人。
(五)材料作文的应对
材料作文审题难度较大,原因在于材料的形式内容的多样性,隐含的主旨不容易发现。笔者认为材料作文的应对之策主要有三方面:
1.引述材料要准
引述材料要经得起推敲,不能有歧义。引述的方法是抓关键句,概括材料中心,点面结合,也可以抓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等。议论文立论最忌思路单一,因此在立论时,要做多角度、全面的思考。如许多“常言道”、“俗话说”有一定道理,但若换个视角审视,就会发现未必经得起推敲。写议论文时,要学会分析,分析的方法就是说理的方法。我们不能笼而统之、大而化之的泛泛而谈。要对论题中的重要概念,对论说中关涉的事物做一些分析,就能在具体化的过程中把问题导向深入。在展开议论时,运用因果分析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深人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对事物做出正确的评价,因而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 2 —
例如有名的材料作文“木桶理论”—所谓“木桶理论”也即“木桶定律”,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木桶理论”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木桶才能盛满水。其二,只要这个木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有一篇优作的开头是这样引述材料的:“有一位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个“木桶理论”:一只木桶最大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另一篇优作的开头是这样的:“一个木桶的容水量,不取决于木桶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要使木桶能装更多的水,就要设法改变这块木板的现状,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木桶理论’。这个理论为人们揭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敢于揭短,善于补短’,这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乃至个人修养方面不可缺少的品质。”这样的开头引述材料非常准确,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既准确点出了材料的关键,也写出了本质,观点非常鲜明。例如“关于帕瓦罗蒂和黑海涛的故事”材料作文。有一篇优作开头为:“茫茫宇宙,人必然是渺小的。而渺小的黑海涛却因他‘膨胀’的勇气而得到帕瓦罗蒂的重视,是的,他成功了。但成功是需要通过无数的荆棘丛才能到达的。”还有一篇开头是这样的:“没有那次偶然的面试会,黑海涛不会成功;没有敢于展现自我的勇气,黑海涛不会成功;没有帕瓦罗蒂的慧眼,黑海涛不会成功。放观这种种的机遇巧合,我们不禁会想:成功到底需要什么?”这些开头都非常准确简洁地引述了材料中黑海涛凭借自己的勇气给自己创造了机遇。真正做到了开头引述材料要“准”,要不偏不倚,恰到好处,这是成功的起点。
2.点出观点要快
快,是指材料作文在提出中心论点的时候尽量在文章的一开始就快速提出,开头不要过长,先快速直接亮出观点。对于材料作文,必须要引材料,引材料时要简洁概括,亮出的观点要鲜明有力。若材料篇幅过长,内容单一,可以先删去不太重要的句子,再把主干句连缀起来。在文章的开头,明确地解释与论点有关的概念的含义,从而点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这样可以通过诊释概念,挖掘论点深意,明确论述的方向,使文章看上去更有条理性,更清晰。在引材料、讲故事、用名人名言时,千万不要怕阅卷老师看不懂自己的文章,而画蛇添足,影响整篇文章的中心。引材料时,能删减就删减,前提是不影响材料的主要内容,要言简意赅,不要太过锣嗦,写一大堆,而没有几句重要的,结果只能事倍功半。
首先要敢于快速说出“我认为”。在《伶官传序》中,欧阳修要论的是“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苏询《六国论》的要害就是一个“弊在赂秦”。先贤和名家的文章无不有自己的见解,他们善于发现问题,确立正确观点,会摆事实,会讲道理,文章才能流传千世。
其次,问问自己:“我在思考什么?我发现了什么?我准备把自己思考的什么问题写出来?我重点要说的是什么?”这就需要我们有明确的中心论点。
论点正确是文章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无论是发议论还是阐述问题,都是为了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因此要对自己的观点负责,要学会说“我认为”。为了保证文章论点正确有新意、鲜明,在立论时,可以换一种角度看问题。
例如2011年福建省高考优秀作文《我们拥有宁静朴素的心》的开头:“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对于自己从事的工作以及愿望,真诚朴实得令人动容。在他的梦里,杂交水稻获得了巨大成功,水稻如高粱般高,颗粒如花生米般大„„这是多么简单明快而又朴素的愿望啊,美好却有点儿遥远。而正是这朴素的愿望,这宁静致远的心境,使他勤恳工作,最终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既紧扣材料,又能快速地提出中心论点,简明扼要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敢于说出“我认为”。
3.提出的观点要新
(1)可以用名人名言或学过的古诗词名句亮出观点,也可以将它们作为题记,这样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就深刻。每天积累一句名人名言,到考试时若能恰当运用,则会给自己的文章加分。运用名人名言总比自己的话要有深度,有内涵,对一些学生来说不失为一个很有效的办法。例如2011年辽宁卷高考优作《相信自己,坚持真理》的开头:“当陶渊明高唱‘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时,他承担着辛苦劳作、清贫苦寒的生活重担;当文天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他承受着高官厚禄的内心诱惑;当林则徐呐喊“开眼看世界”,他又何尝不在演示着在忍受不得志的苦闷和流放的痛楚?”这样的开头论点鲜明,说服力强,蕴含着深邃的哲理,闪耀着理性的光辉,真正让人领略到了名言名句的巨大作用。
— 3 —
(2)在文章开头可以通过对比来阐明事理。文章用对比,不仅能表明作者的情感倾向,自然引出文章的中心;还能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中心,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例如高考优作《特立独行》的开头:“生活中,从众效应比比皆是,但当众人行为有悖于道德之时,我们就要坚守准则,不盲从于众人;在众人皆庸庸之时,我们亦要特立独行,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很好地衬托出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特立独行”。
(3)在文章的开头,也可以通过讲个故事或评述时事,然后引发议论。时事能给人一种新鲜感,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那么就会对这篇文章印象深刻了。而且所讲的故事或时事也可以作为论据,一举两得,更有说服力。例如湖南卷优作橄变就是出路》中“刘翔在跳高项目多次受挫后给自己重新定位,转而选择一百一十米栏,奥运飞人夺冠;詹姆斯在橄榄球场的奔跑让教练劝他放弃,于是他学会改变,成就了篮球场上的‘小皇帝’。他们勇于改变,寻求出路,重塑自我。”这两位名人都是我们熟悉的,很好地拉近了和阅卷老师的心理距离。
— 4 —
高考作文命题(二)一、题目警方打掉了一抢劫团伙,一位记者采访了这个抢劫团伙的头目,问:“你通常都是向哪些人下手呢?”“那些低着头走路,看见我时似乎有点害怕的人,是最好下手的......
高考作文命题,始终体现着社会性、时代性、生活性、人文性和哲理性。虽然出于避免猜题和套作的考虑,命题本身不一定会直接体现高考当年的时事热点,但根据对近几年高考作文试题命......
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分析、趋势及2019年展望引言 年年月月题相似,岁岁年年考不同。2018年高考,在万众瞩目中如期而至,又很快消逝在时间的风中。对高考作文的谈论或是争论,都不是......
2010 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与分析2010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相继出炉,纵观各地试卷,无论是自主命题省市还是全国统一卷,与往年相比,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人文性、社会性、现实性更......
优秀高考作文命题1990全国:母亲带着两个女儿去玫瑰园,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不好,每朵花下都有刺”,另外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真好,每个刺上面都有花”。根据这一材料展开描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