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社工+志愿者”模式,共建幸福和美家园_社工志愿者的关系
探索“社工+志愿者”模式,共建幸福和美家园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社工志愿者的关系”。
探索“社工+志愿者”模式,共建幸福和美家园
推动社工组织与志愿者组织交流与合作,探索具有中山特色的“社工+志愿者”新模式,在服务中形成良性互动,共同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促进社会进步,合力构建幸福和美家园。
“社工+志愿者”模式的背景
中山人具有“博爱”的传统美德,志愿服务起步早,已有近20年的历史;基础扎实,全市24个镇(区)均登记注册(青年)志愿者协会,279个社区(农村)均建立志愿者(义工)服务站,目前注册志愿者约16万人;服务广泛,开展敬老助残、扶贫济困、环保宣传、文化下乡、医疗健康等多维度服务,成立了应急、红十字、助残、消防等专业化队伍。社工工作这几年在中山的发展也很迅速,目前全市拥有社会工作资格证的有238名,14家社工服务机构的150名社工人才直接向各镇区开展专业服务,同时通过尝试建立一批“社工员”,作为专业持证社工人才的补充。
“社工+志愿者”模式的价值及目标
“社工+志愿者”模式的探索,能够发挥社工与志愿者的天然互补优势,实现社工专业技能和志愿者的人力资源的结合,实现社会服务的点的突破和面的铺开,实现社会需求特殊性和普遍性的需求,对有效地缓解社会问题,促进和谐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社工+志愿者”模式的长期目标是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导推动、民间组织运作、公众广泛参与”的联动机制,“社工引领义工,义工协助社工”从而更好的实现社会的和谐善治。
“社工+志愿者”的问题和难点
目前而言,社工与志愿者之间的合作数量不多,合作程度不深。主要由于几个方面造成:一是社工归口民政局管理,志愿者由文明办统筹,主要力量集中在共青团和红十字会,合作的机制尚不畅通,平台尚未搭建;二是社工工作发展时间不长,社工从业人员多为大学刚刚毕业,有一定专业技能但缺乏社会实践,与志愿者合作的过程中并未展示自己优势,往往还需要志愿者指导;三是社工工作与志愿服务交叉重叠太多,社工与志愿服务的边界不清,领域不分,层次不明。大家的项目、对象都相近,而资源的分配不均则造成双方的误解与矛盾;四是宣传有待加强,目前社会特别是志愿者对社工的认识还有待高。
“社工+志愿者”的实现路径
根据上述种种情况,笔者认为处理“社工+志愿者”联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推进:
1、政府搭台,社工、志愿者唱戏。由民政局、文明办、团市委等单位牵头,由社工协与市志愿者联合会、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具体承办,搭建“社工+志愿者”联谊会的架构,由各部门指派代表,并会同社工、志愿者骨干担任理事,协调“社工+志愿者”项目的运作。以联谊会这种比较轻松的形式,一方面是淡化官方色彩,易于社工与志愿者的接受,另一方面其职能更多体现在交流、合作,而非规制、管理。
2、社工与志愿者互相认同。“了解—熟悉—认同—合作”是社工与志愿者能够合作的必然路径。社工与志愿者的认同感不是搭建一个架构、发一份文件就可以立刻解决的,除了要加强
对社工的宣传力度外,社工作为受薪人员,也应该主动的迈出一步,与志愿者交流,比如以个人身份加入志愿者组织,参与志愿者活动,在活动中建立友谊,树立权威。
3、社工与志愿者共同培训。按照到2015年每1万名社工中需要配备5名专业社工的目标推算,中山未来需要超过1500名社工,但以目前的社工人才数量来看远远不够,加强培训,特别是将社会服务较有经验、对中山本地情况熟悉的志愿者引导去考取社工资格,成为扩大社工队伍首要选择。培训还是增进双方认同的良好平台,培训可以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模式,也可以通过个案讨论沙龙、分享会的形式开展。
4、社工与志愿者相互任职。在沟通加强、互信增进的基础上,可以尝试骨干的相互任职。如社工骨干担任志愿者组织的技术顾问、培训师、理事之类的职务,并可以个人身份竞岗志愿者组织的内部具体职务;志愿者骨干亦可担任社工机构理事会、监事会成员。骨干任职也为了机构的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社工组织与志愿者组织的合作。一是具体项目合作,社工机构可以把自己的项目梳理、分包,专业技能较强的由社工跟进,普遍性、常规性服务可以交给志愿者组织开展;二是机构之间的合作,社工机构可以与所处镇(区)、社区(农村)志愿者组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培训、督导、服务支撑方面开展合作。
6、其他方面。在资金资源方面,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大对“社工+志愿者”的投入,在财政划拨专项经费支持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发展,福利彩票公益金等捐赠资金中提取部分资金设立“社工+志愿者”联动专项资金。在人才发展方面,探索建立人才选拔机制,在选拔招录公务员、入户政策上面向优秀社工人员、志愿者骨干倾斜。在合作模式方面,除了现有的社工机构与志愿者组织合作,也鼓励社工机构招募成立志愿者队伍,志愿者组织注册成立社工机构,实现模式的多元化发展。
共建文明城市 共享和美家园 工 作 简 报(2012年第2期)中山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2012年5月13日【综合】薛晓峰书记在省党代会期间......
参与和美创建 共建美好家园 倡议书尊敬的广大人民群众:创建“和美家庭”、“和美村庄”,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构建和谐烟坪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关爱残疾儿童 共建幸福家园在第22个全国助残日和“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5月30日上午,市科协、市教育局主办,市科技馆、市特殊教育中心承办的“庆六一、关爱残疾儿童科技馆......
探索社区工会工作模式 构建和谐温馨幸福家园——对城镇化新形势下农场工会工作的思考与探索随着农场小城镇建设快速发展,管理区职工搬迁到场部居住,居民成份、职工生产生活方......
中国社工与志愿者合作的模式谭建光文章来源于:《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摘要】中国的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都是改革开放后发展的新生力量,从最初的两者分离到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