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文明城市 共享和美家园_创文明城市建和谐家园

2020-02-29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共建文明城市 共享和美家园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创文明城市建和谐家园”。

共建文明城市 共享和美家园 工 作 简 报

(2012年第2期)

中山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12年5月13日

【综

合】

薛晓峰书记在省党代会期间晒中山和美画卷 / 3 中央文明办下发2012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方案 / 4 市公安局等部门和镇区部署迎测评工作 / 6 【公共环境•洁美】

我市大力加强市容环境整治 / 8 我市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成效显著 / 9 简讯3则(市城管执法局、西区、民众镇)/ 12 【公共秩序•文明】

4000辆公共自行车助市民绿色健康出行 / 12 中山广播电视台大力宣传“斑马线礼让行人” / 14 简讯7则(市公安局、市食药监局、市交警支队等)/ 14

43亿元,比增67%。坚持“交通先行再先行、公交优先再优先”,“十二五”计划投入320亿元,投资强度比“十一五”多出四倍。去年投入上亿元用于公交车辆购臵、乘车优惠补贴等,公交出行人次提高30%以上,分担率达20%。规划建成60公里中心城区慢行系统,4000辆公共自行车投入使用,今年将再增加3000辆。去年启动“绿化月”活动,市镇两级带动社会共投入11亿元新种树木30万株,其中社会投入占六成;今年又掀起“全民修身绿化月”新高潮,共有10万多市民参与其中,筹集认种认养资金3000多万元,种下主题林300多处、苗木30万株,“城在林中”的理想一步一步变为现实。全面启动中山的母亲河——岐江河综合治理工程,一期工程的“岐江夜游”已经开通;今明两年,将计划投入60亿元,全面启动全市雨污分流工程……据调查显示,超过八成受访者认为从民生工程中获益,“基本满意”以上评价的占九成半。

中央文明办下发2012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方案

近日,中央文明办下发了2012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测评方案,共依据3个测评体系组织实施。3个测评体系分别是《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体系(2012年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2012年版)》《全国志愿服务工作测评体系(试行)》。

《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体系(2012年版)》共分为重点工作、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公益活动、公共关系5个测评类别、30个测评项目,总分为100分。其中:(1)重点工作占29

分,共含学雷锋活动、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治理、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网络文明传播、市民评价9个测评项目;(2)公共环境占22分,共含公共场所环境、街巷环境、市场环境、小区环境、餐饮店环境、市民评价6个测评项目;(3)公共秩序占18分,共含交通秩序、车站码头秩序、剧场赛场秩序、文明交通行动、市民评价5个测评项目;(4)公益活动占26分,共含志愿服务社会宣传、关爱他人志愿服务活动、关爱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队伍、志愿服务阵地、市民评价7个测评项目;(5)公共关系占5分,共含社区人际关系、窗口行业服务、市民评价3个测评项目。

《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2012年版)》共含9个测评项目,总分为100分,其中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占10分、学习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占22分、中华经典诵读占12分、心理健康教育占9分、乡村学校少年宫占11分、学校教育占11分、家庭教育占4分、社区教育占6分、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占15分。

《全国志愿服务工作测评体系(试行)》是今年新增加的体系,其内容与《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体系(2012年版)》中涉及志愿服务工作的内容基本一致。

以上3个测评体系均采用材料审核、问卷调查、网络(媒体)调查、实地考察4种方法进行测评。

目前,市创建办、市文明办正抓紧对测评体系的各项测评内容进行任务分工,随后将印发市各部门、各镇区落实。同时,还

和时限,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三是每月对各村(社区)、各单位(部门)开展模拟测评;四是部署交通秩序、城镇管理、环境卫生、社会治安、社会文化环境和窗口服务行业方面的整治工作;五是充分利用刊物、有线电视、手机等载体,提高广大市民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度。

【公共环境•洁美】

我市大力加强市容环境整治

4月25日下午,我市迎接2012年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市容环境整治动员大会在市体育馆举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唐颖,市政府副市长贺振章,市政府副秘书长吕东玲,市城管办主任梁叶章和市文明办主任彭晓新等领导出席会议。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城管执法局等14个部门领导,火炬开发区、石岐区等“六区两镇”的有关领导以及城管执法队员、城管志愿者、社区和物管公司人员等共600多人参加动员会。吕东玲副秘书长主持会议。

市城管办主任梁叶章部署市容环境整治行动。他要求:市容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协助责任单位整改;各责任单位要将全国文明城市迎检工作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制定工作方案、逐条分解任务、明确职责分工,落实人员责任,主要领导为迎检工作第一责任人。各责任单位的迎检工作实效将作为城市管理工作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对责任落实不到位或被上级扣分、通报的,市城管办将提请市委、市政府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石岐区办事处、市住建局、东区夏洋社区居委会代表在会上作表态发言。

贺振章副市长作动员讲话,要求调动各方力量,协同作战,攻克一批跨镇区、跨部门的难题,解决一批久拖不决的问题,消除一批影响市容市貌的顽疾。特别是要解决垃圾屋和垃圾运输管理、重点区域“脏、乱、差”、运泥车管理等市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最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唐颖宣布专项整治工作启动。

4月26日下午,市文明办、城管办组织市国资委、工商局、中汇集团、城管执法局和六区二镇的有关领导,对中心城区部分市场管理情况进行进行了细致检查,发现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市场周边卫生差,路面的清扫不够及时,垃圾包、果皮、纸屑随处可见;二是乱张贴、乱张挂、乱涂写问题突出;三是货车、摩托车、三轮车等车辆无序停放;四是商户占道经营现象较为常见,无照流动摊档也比较多;五是垃圾收集设施、公厕缺失,管理不到位,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现场检查后,检查人员对上述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建议,要求六区二镇参照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双百市场工程”农贸市场建设标准和验收规范的通知》精神,充分发挥部门联动作用,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切实做好市场管理工作。

我市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成效显著

4月21日,中山市纪念爱国卫生运动60周年暨“健康大讲堂”

简讯3则

市城管执法局从4月中旬起将全局干部职工分成3个工作组下沉到各镇区,对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开展“地毯式”排查,及时将排查出的问题反馈给所在镇区进行整治。如巡查中发现石岐区利沙废品收购场一带的环境脏乱差,石岐区非常重视,决定拨出15万元专项资金对其进行围蔽。

西区各社区“创文”积极开展。沙朗、后山、西苑社区集中清理卫生垃圾死角、绿化带等,并对群众进行“人人爱卫生,和美家园靠大家”的文明宣传。烟洲社区充分利用各物管小区的宣传栏、楼梯宣传栏等进行宣传,并组织人员清理长洲大道、烟洲大道两旁的涂写和招纸广告共315处。

民众镇将垃圾收集处理列入2011年度“十大民生工程”,并已规划建设3个垃圾转运站,生活污水处理厂一期已建成投运,污水处理规模1万吨/日,服务面积约3.6平方公里。几年来民众镇的环境治理取得成效,2009年被命名为“全国优美乡镇”,2011年被授予“国家级生态乡镇”荣誉称号。

【公共秩序•文明】

4000辆公共自行车助市民绿色健康出行

2010年以来,我市建成城市绿道约58公里,省立绿道182.7公里全线贯通,4000辆公共自行车投入使用,二期计划投入3000

辆公共自行车,以绿道为架构的城市慢生活、绿色健康的出行方式蔚然成风。

中山的绿道由省立绿道和城区绿道两部分组成。其中省立绿道经过中山的有珠三角绿道网规划1号线和4号线,中山区域内总长约182.7公里,已经在2010年10月贯通。城区绿道网一期绿道工程从去年4月底启动建设,共有30段道路开始建设绿道。至去年6月底止,一期工程及部分二期路段已完成施工,建设里程达57.578公里,涵盖中心城区孙文东路、松苑路、博爱路、华柏路等主要路段。城区绿道和省立绿道一起,将中山各类绿化节点、历史人文景观、乡村特色景点有机串联起来,形成城乡居民共同享有、共同参与的绿道网络体系。除了城区绿道外,中山市各镇区也正建设第三级绿道,改善镇区交通环境。

随着公共自行车投入使用,“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也迎刃而解,中山首期在主城区布臵180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点,配套4540个桩位,共投入4000辆公共自行车。第二期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将投入3000辆,公共自行车服务延伸到镇区,目前,规划方案已提交市政府审批。二期公共自行车3000辆将延伸到火炬开发区、五桂山区、港口镇及板芙镇等地,计划配桩位4570个及租赁服务点135个。同时,在中心城区公共自行车区域内,根据市民对租赁服务的反映集中的意见,计划增配桩位1100个及租赁服务点28个。

绿道和公共自行车正积极引导市民改变出行方式,践行低碳、环保的出行观念,让更多原摩托车使用者和部分小汽车使用者转为自行车出行,降低小汽车的出行量,缓解因中山市快速增

314

镇已累计查获无证(照)企业160家,立案处理160家,结案107宗,处罚经营者107人、业主11人,其中57名无证(照)出租厂房业主和2名经营者被纳入黑名单。

民众镇“内治外联”开展无证无照经营综合整治,行动中共出动执法人员58人次,出动执法车辆29车次,检查企业(个体工商户)722户次,立案查处无照经营案件18宗。

【公共关系•和谐】

我市首创的外来人员积分制获广东治理创新奖

5月6日上午,由南方日报主办的“广东治理创新奖颁奖仪式暨专家论坛”活动在广州举行,我市的“外来工积分入户探索”项目获广东治理创新奖的社会管理奖。副市长、市社工委副主任、市公安局局长谭培安代表市政府参加了颁奖仪式。

在颁奖仪式上,主办方对中山探索推行积分入户制度给予了高度评价,其颁奖词称:中山市2009年以来,在全国率先推行流动人员积分入户制度,妥善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的户籍及子女享受义务教育问题,撬开了户籍制度的坚冰,探索了一条解决有限公共资源公平分配的现实路径,具有深远的标本意义。这一“善政”在全省的推广,让更多“春天里”的梦想成真。

谭培安发表了简短的获奖感言,他表示,改革开放30多年,数千万外来工用汗水创造了“广东速度”、“中国制造”的奇迹,但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依然是一道他们难以逾越的藩篱。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一个理念、两个突破、三个共享”的社会建设和管理模式,实施外来人员积分制等一系列举措,初步走出了一条以包容增长、共享共建理念为引领,有效破解城市人与农村人、本地人与外地人两个二元结构,真正实现全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共享基本公共服务、共享平等发展机遇的新路子。积分制实施两年来,共有1.5万名异地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入户或入读公办中小学。

市社会工作者协会正式成立

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一剂良药,社会工作在社会建设中作用日益凸显。5月10日,全市社会工作者协会正式成立,200多位社会工作者有了一个大家庭,将在我市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社会工作成果交流、规范社工行业发展和推动社会工作本土化、专业化和职业化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副市长、市社工委副主任杨文龙出席成立大会。

我市2009年底正式启动社会工作试点工作,到2011年底,实现社会工作镇区全覆盖,并打造出了“一镇一品”社工服务品牌,全面介入城市社区、村改居社区、农村社区等不同类型社区,广泛开展青少年学生、老年人、残疾人、困难家庭、企业务工人员等众多服务,构建起城乡统筹、社区与系统(院舍)兼顾的社会工作发展格局。

社会工作人才是社会管理服务的人才支撑,也是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关键因素。为加快培养社会工作本土人才,克服当前社

718

市青少年宫举行话剧义演为地贫患儿筹款13万

由团市委主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宫)承办的原创小剧场话剧《2014》于5月11日晚在市文化艺术中心上演,为地贫患儿陈朝晖筹款137025.9元。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梁丽娴与近500名观众一起见证真爱的力量。

9岁地中海贫血患者陈朝晖现在每个月都要输血、打针,每月需花费3000元以上治疗费用,只有靠爸爸收废品来赚取医药费和生活费。他们是湖南衡阳人,现住在员峰村出租屋内。小朝晖每个月有10天以上的时间需要打针,每次打针时间需要8个小时以上,如果不进行骨髓移植,生命仅剩6年。她的家庭已无力承担这笔高额的医药费。

为了帮助身患地中海贫血症的9岁患者陈朝晖治病,演出前期主办单位举行“观·爱”——原创话剧《2014》义演筹款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迄今为止共筹得善款137025.9元。

在感动的气氛中,《2014》开演。这是我市首部原创小剧场话剧,取名“2014”,除了取“爱你一世”的谐音外,亦寓意爱与希望。市青少年宫主任吴海洋表示,青少年宫创作话剧《2014》,探索真爱的意义,并希望能把爱延伸出去。

简讯2则

市红十字会5月8日在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学雷锋、齐修身、做好人”——纪念世界红十字日志愿者事迹宣讲会。三乡工人

业余艺术团团长杨成等4名志愿者宣讲了自己的志愿心路历程。450名红十字会理事、镇区、学校代表及市志愿者联合会的志愿者代表参加了活动。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近日举办“收藏美丽,爱心助学”民间珍藏义卖义拍助学活动。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梁欣基以及本土画家胡焕良、陈兆康、李仁康、梁静雯等都拿出自己的画作捐给活动主办方,希望把拍卖所得的钱帮助更多的贫困孩子。

【未成年人•关爱】

我市发放安全教育读本强化学生安全意识

4月20日,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邮政局在中山分会场联合举行了中山市《中小学生幼儿安全教育读本》赠阅仪式,这标志着我市正式启动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安全教育活动。

2012年4月-2013年7月,我市将在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大力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各镇区可根据本地本校实际情况,自行安排活动。我市从5月份开始,把由省教育厅组织编写的《中小学生幼儿安全教育读本》分期分批发放给我市各中小学生。同时,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可以以认捐的方式参与活动。我市将组织有关专家对各学校因地制宜组织开展校园安全教育活动进行评选,并将对活动组织好、参与率高、取得良好效果的单位予以表彰奖励。

122

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的不同主题和内涵出发,从老百姓最普遍最深刻的爱国爱乡情结出发,结合“全民修身行动”,引导人们增强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对家乡的情感。

一是大力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精心组织开展全市性的重点活动项目,使每个传统节日都成为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时机。例如在端午节前后,中山各镇区都会结合水乡特点,开展五人龙舟比赛等活动,展现中国人积极进取、勤劳刻苦、团结协作的传统美德,以及中山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面貌。重阳节期间,中山很多村镇都会举行“千叟宴”、敬老慰问、老年人团聚饭等各式各样的敬老活动,邀请70岁以上的长者共赴盛会,并为“敬老之星”、“光彩寿星”等颁奖,弘扬孝老爱亲的风气。

二是积极培育“博爱”精神。中山市是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博爱”精神是这座城市的特色,契合了“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是中山市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宝贵财富。为了进一步彰显春节普天同庆、幸福美满的主题,1988年春节我们首次举办了“敬老万人行”活动(慈善万人行前身),在全社会大力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真情大爱。25年来,我们把这一活动品牌坚持下来,每年都会在春节和元宵节期间隆重举行“慈善万人行”活动,发动社会各界积极捐款,累计募款达8.4亿元,统一用于扶危济困和发展民生事业,“助人为乐、为善最乐”逐步成为每个中山人的自觉追求。

三是着力强化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中山市是著名的侨乡,旅居世界五大洲的海外侨胞及港澳台同胞达80多万人。我市适应海外华人渴望团圆、思念故土的的心理,连续8年在春节、中

秋等重要传统节日期间,由中山广播电视台派人到海外各地采访中山籍华人华侨,摄制系列电视专题片《海外中山人》180多集,经央视四套播出后在海内外产生广泛影响。1996年以来,中山市委市政府在中秋团圆之际,每两年举办一届华侨恳亲联谊活动,至今已在马来西亚、美国、澳洲、加拿大等地成功举办了8届,发挥了沟通联络世界各地中山籍乡亲的桥梁作用。

二、发挥文化资源优势,让群众在参与活动中得到熏陶和滋养。

在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中,我们一直注重贯穿中国人的历史文化脉络,挖掘和整理当地民俗民间文化资源,真正让群众当演员、唱主角,把传统节日办得更有文化亲近感、更具社会动员力,为群众享受文化发展成果创造良好条件。

一是把节日活动作为展示民俗民间艺术的重要窗口。节日活动植根民间,本质上是民俗活动。我们注重运用各种手段,积极吸引更多的文化能人、民间艺人来参与节日文化活动,着力提升节日的文化层次和艺术水准。一些曾经销声匿迹的传统民间艺术,在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活动中得到新生,醉龙舞、黄圃飘色、古镇云龙、沙溪鹤舞和凤舞、起湾沙龙、濠头金龙、西区木龙等民间艺术表演迅速发展成为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形成中山特有的文化现象。2011年1月,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文化部、中国文联主办的《我们的节日•春节——中华长歌行》特别节目走进中山,生动展示了中山的民俗民间文化特色,播出后在国内外产生良好反响。

二是把节日活动作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的重要途径。如

526

报:市四套班子领导

发:各镇区,市各副处级以上单位(各镇区、各单位可将此简报打印纸质版或以电子版发至各下属单位和干部群众)中山市文明办

2012年5月13日印发

(共印200份)

文明城市共建共享

文明社区共建共享社区,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创建和谐文明卫生社区关系到提高我们社区的品质,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幸福感和自豪感。需要我们每个人的......

和美乡村共建共享心得体会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和美乡村共建共享心得体会,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和美乡村共建共享心得体会

和美乡村共建共享心得体会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

创建文明城市 共建美好家园

创建文明城市 共建美好家园——致广大家长的一封信广大学生家长朋友们:文明城市是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代表着每一个市民的文明形象。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

同创文明城市 共建美好家园

同创文明城镇 共建美好家园——致全团职工群众的一封信全团职工群众: 创建文明团场,是团党委多年来一直努力争取、不懈奋斗的既定目标。创建文明团场,既是促进科学发展的强大......

《共建文明城市 共享和美家园.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共建文明城市 共享和美家园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创文明城市建和谐家园 和美 文明城市 家园 创文明城市建和谐家园 和美 文明城市 家园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