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检测题_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检测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检测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检测”。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2013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通过10周年。为纪念《公约》通过10周年,6月14日至23日,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举行。本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主题是“人人都是文化传承人”,这启示我们对待文化遗产()A.要重视对文化遗产的继承、发展和保护 B.要对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D.做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2.土耳其与中国都有着灿烂的文化和历史,丝绸之路象征着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和文化交流。2013年3月21日,中国“土耳其文化年”开幕式在北京举行。活动将走进中国的12座城市,届时来自土耳其的艺术家将为中国民众展现土耳其灿烂的古代文明和优秀现代艺术作品。加强中土文化交流()①是促进两国文化趋同,消除误解的举措 ②是文化上互相学习借鉴,增进理解的体现 ③是中华文化长盛不衰的根本动力 ④有助于发展两国经济政治关系,增进友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作为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的不二代表,飞天已经成了我们的骄傲。但是,这美丽的形象并非中国的“土特产”,而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产物。这说明()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文化创新就是各种文化的相互融合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4.2013年6月20日,“神舟十号”飞船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飞船内,为地面的中国中小学生上了一堂有趣的太空实验课。悬空打坐、大力神功、圆周运动的单摆、不变轴向的陀螺、晶莹剔透的水膜、红扑扑的水球„„王亚平的太空授课在趣味与惊奇中完美展现,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对太空授课活动进行了全程直播。这说明()①大众传媒已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②大众传媒完全代替了旧的传媒 ③大众传媒显示了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④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13年10月13日,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又到了一年的重阳节。每到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这说明()①传统文化是对传统文艺的继承 ②传统文化具有自己的民族色彩 ③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④传统习俗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6.中国文学史上的多次文体、文风的革新,悉举“复古”旗帜。如陈子昂、李白“复古”以 推动唐诗发展,中唐迄北宋韩、柳、欧诸家发起和推动“古文运动”以促进散文变革。以下分析正确的是()①文学创作中的“复古”并不是对古代文学传统的简单回归 ②对古代文学传统的批判继承是实现文学创新的重要途径 ③在古代文学创作中“复古”与“革新”是直接同一的 ④通过“复古”以正本淸源是实现文体、文风革新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微博打假、微博寻人、微博求职、微博营销、微博论政„„技术发展带来了新变化,这说明()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B.传媒的变化推动了文化的共享 C.文化发展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D.文化创新要立足于实践的要求

8.漫步在集美学村,一栋栋“穿西装,戴斗笠”式的教学和生活楼房,让人流连忘返——传统闽南风味的燕尾脊、红砖墙与西洋风格的高石柱、花窗套融为一体,韵味无穷。

欣赏着这些优美的建筑,让人感悟到()A.文化创新离不开文化的继承和借鉴 B.传统建筑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C.优秀文化是不同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果 D.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稳定性 9.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于2013年10月11日在山东济南举办,这为发挥山东文化资源富集优势、继承传统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十艺节”之所以强调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传统文化()①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②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生发展 ③因时而进能够促进社会进步 ④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中国的文化资源浩瀚无边,非常丰富,但要将其转变成文化消费品,使之为人们所广泛接受并显示其文化力量,却需要经过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和创新。当前,做好文化资源的转化和创新要()①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需要 ②保持传统文化的民族性 ③立足于社会实践 ④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央视公益广告《有爱就有责任》很简短,却内涵深厚。作品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挖掘外来词Family的内涵:Family=Father and mather I love you!将外来词字母幻化成人物角色,演绎了一个孩子在家庭中成长的故事。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①要注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 ②要立足于传统文化这一根基 ③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④要反对文化渗透,捍卫文化主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12.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这表明()A.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 B.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助于文化发展 C.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13.2013年6月4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仪式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行。历史留给我们的千姿百态的古村落正迅速消亡,保护刻不容缓。从文化角度看,保护古村落是因为()①它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有利于维护和展现文化多样性 ③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对文化传承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旨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文化中国·名家讲坛”系列活动,2013年6月6日晚在美国华盛顿郊区的马里兰大学开讲,受到当地中国学子与侨胞的欢迎。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在于()①有利于吸收各国文化成果 ②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③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④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趋同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5.在“入世十周年”的座谈会上,一位企业家讲了这样一个小尴尬:为了增进与客户的感情,感恩节这一天,他给世界各地的客户都发邮件表示感谢,没想到回复的特别少,一位希腊的客户干脆直接告诉他,他们根本不过感恩节。由此可见()A.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B.应当认同和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D.经济往来离不开对其他民族文化的了解 16.2013年春节假期,各地举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文化活动,共贺蛇年春节。由此可见,传统文化()A.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B.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C.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D.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

17.中华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和谐、和睦、和为贵、和气生财、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和而不同、和平共处、家和万事兴,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基本特征。这启示我们()A.传统文化是优秀文化,应全部继承和发扬

B.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继续保持和发扬 C.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应继承和发扬 D.对于传统文化中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地加以取缔

18.文化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决定文化发展方向的因素是()A.思想运动 B.科学技术的进步

C.文化传承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19.《非诚勿扰》是江苏卫视一档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大型恋爱交友节目,其互动形式完全突破传统的交友方式,体现新时代男女的恋爱观、婚姻观、金钱观等价值取向。江苏卫视通过其强大的媒体优势及节目创新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也成为商家必争的优质电视广告宣传载体。这说明()①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④电视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当前,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成为一种文化时尚,不过,对“红色经典”的改编必须坚守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尊重原作的基本内涵、时代背景、主要情节,在此基础上,实现精神视野的拓展与艺术观念的更新。这要求创作者在改编“红色经典”时,必须处理好()A.借鉴与融合的关系 B.吸收与传播的关系 C.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D.改造与继承的关系

徐悲鸿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并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中国画当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韵味,因此他的作品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据此完成21~22题。

21.上述材料表明,文化创新的过程是()①改造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的过程 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 ③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 ④开展文化合作,消灭文化差异的过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2.徐悲鸿文化创新的做法对我们的启示是()①抛开传统文化,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②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共同实施“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开展中华古代经典及现当代优秀诗文的诵读、书写、讲解,是对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思想和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据此回答23~24题。

23.根据上述材料,国家实施“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是为了发挥()①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作用 ②优秀文化塑造健全人格的作用 ③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 ④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人的成长的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4.诵读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是“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的需要,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强调要“诵读经典”,是因为()A.文化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发展 B.文化只能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C.只要继承了传统就必定能实现发展 D.只有发展才体现继承

二、非选择题

25.信息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由于经济日益全球化,当今世界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越来越频繁。特别是面对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美欧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阿拉伯之春”的不断发酵,世界主要国家围绕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国际话语权的较量更加激烈,中国也成为一些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重点。因此,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我国文化的软实力是我国现阶段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信息二 瑞典的克里斯蒂安斯塔德社区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它在不失自我风格的前提下走上现代化之路,那些代表本地历史文化特色的建筑,备受当地人的珍视。历史遗留下来的砖质建筑和木质建筑都要重新利用,在改造的过程中既要保证不失传统风格,又要与城镇现代化建设的整体结构协调一致。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如何看待越来越频繁的世界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现象。

(2)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有关知识,分析克里斯蒂安斯塔德社区城镇化建设的经验。

2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指引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向前的旗帜,是凝聚亿万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正能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某校高三学生积极开展了“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的主题系列活动,有主题班会、歌咏比赛、办板报、发微博,对外国友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社区做志愿者服务等,表达爱国热情,用实际行动推动梦想的实现。

从文化影响与文化传承角度,分析该校学生开展主题系列活动的文化生活依据。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检测题(答案)1.选A 材料强调传承文化人人有责,这是强调文化的传承,B、C、D项不符合题意。2.选C ①错误,中土文化交流不会导致两国文化趋同。③错误,社会实践是中华文化长盛不衰的根本动力。

3.选C ③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④错误,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4.选C 本题考查的是大众传媒。大众传媒完全代替了旧的传媒的说法明显是错误的,②不选,所以选择C。

5.选B 本题考查的是传统文化。不能讲传统文化是对传统文艺的继承,①错误;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④的说法是错误的,所以选择B。

6.选A ③错误,文学创作中“复古”与“革新”是有区别的,不能等同起来。④错误,实践是实现文体、文风革新的根本途径。

7.选C “打假”“寻人”“求职”“营销”“论政”都是一种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通过“微博”来实现,因此体现了C。材料并没有涉及文化是如何传播的,也没有涉及文化创新,因此A、D与题意不符合。材料侧重于文化对人的实践活动的影响,B与题意不符合。

8.选A 传统闽南风味的燕尾脊、红砖墙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西洋风格的高石柱、花窗套是对外来文化的借鉴,故答案应为A。

9.选B ①错误,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②错误,优秀文化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生发展。

10.选C ①错误,文化能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而不是物质需要。

11.选A ③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文化的创新和文化的交流。④不符合题意。12.选B 歌剧《木兰诗篇》吸纳了多种表现手段和表演形式,这说明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助于文化发展,B项符合题意。A、C两项说法错误,一是材料没有体现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二是文化形式具有多样性,形式的融合并不代表文化的融合。D项与题意无关,材料强调的是文化交流与借鉴,而不是保持民族特色。故选B。

13.选B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材料说的是传统建筑,①错。答案选B。

14.选C。开展文化交流有利于吸收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世界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繁荣,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①错,②③符合题意。当今文化呈现多样性特征,不可能趋同,④错。

15.选D 题中企业家出现尴尬是因为他对别国文化的不理解,不知道有些国家“根本就不过感恩节”,由此可见,经济往来离不开对其他民族文化的了解,D正确。材料没涉及文化多样性的作用,也不是在讲文化交流的途径,也没涉及是否认同和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由此可见,A、B、C本身观点虽然正确,但与材料表述的题意不符合。

16.选B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国人在春节时有各种传统习惯,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故本题应选B项。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17.选B 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故A错误;传统文化中糟粕的内容对人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消极作用,故C错误;题目中涉及传统文化的精华,故D不符合题意。

18.选D本题主要考查文化生活中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考查学生识记能力,其中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思想运动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的发展。

19.选A材料强调的是电视大众传媒对文化传播、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①②③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④错误,电视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只有优秀文化才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20.选C本题考查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要理解红色影视所传承的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这涉及对优秀文化的继承,同时红色经典要与当代社会结合起来,经典的改编涉及创新,这就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答案选C。

21.选A ④中“消灭文化差异”违背文化多样性的要求,错误;①②③均符合题意。

22.选C 抛开传统文化或一味推崇外来文化的做法都是违背文化创新的要求的,①④错误;②③是文化创新的正确做法,故选C。

23.选A ①②③都体现了题干所指向的目的,④说法不准确,因为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只有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同时又顺应时代、符合社会需要才能起促进作用。

24.选A 题干强调继承传统文化。B、C、D三项说法错误,故答案选A。

25.(1)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交融越来越深入,文化的交锋也越来越激烈。我国必须适应世界文化发展的这一趋势。

②一方面,要积极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交融,促进中华文化的创新和世界文化的繁荣。另一方面,在文化交流交融中,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③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反对文化霸权,抵制西化与分化的图谋。(8分)(2)①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城镇化过程要注重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传承传统文化。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民族性,城镇化过程注重保护本地历史和文化特色,才能焕发人们的强烈认同感。

③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顺应社会生活变迁,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④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同时要体现时代精神。城镇化过程既要不失传统风格,又要与现代化建设相协调。(每点3分)26.(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开展上述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精神力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开展上述活动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积极影响。

(3)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交流、借鉴、融合。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4)实现梦想要立足于实践。深入社区服务推动梦想实现。(每点5分)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检测题

踏踏实实走好成长中的每一步,你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高二政治自主检测(四)一.单项选择题1.今年一月份开始,央视逐渐加大了公益广告的力度。有网友评论说:“公益广告很感人,很有意义,当......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检测题

必修3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检测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置身于文化市场,我们看到:宣传广告五颜六色,各种图书报刊异彩纷呈,网吧聊天室生意火爆,电视节目丰富多彩…......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检测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这就需要我们()①贴近实际、贴近生......

文化生活检测题

文化生活期末检测题(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2013年5月29日,由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2013年“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一个大国的崛起,不......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检测题44121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检测题制作:宫国琴审核:高三政治组一、选择题: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文化市场蓬勃发展,取得可喜变化,但随着郭德纲弟子打人事件为导火索,郭德纲靠“嘲笑弱者、侮......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检测题.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检测题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检测 文化生活 单元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检测 文化生活 单元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