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规划_专业建设规划与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规划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专业建设规划与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规划
一、发展现状
1、专业规模和成效: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在已经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础上,利全校相关课程教师资源办起来的。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时有一管理学教研室,在管理学、政治学课程的基础上,利用本系和经贸系的相关资源,办起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经过3年的建设和发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已经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截至2006年6月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共有在校生162名(招收了2003级学生82人,2005级学生80人,2004年停招)。目前这个专业的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成绩良好,思想活跃,积极进取,已成为政法系乃至皖西学院有较大较好影响的专业。
截止2006年6月底,公管2003级82名学生中有党员 22 名,占学生总教的26.8%;获校级(不含校级)以上各类获奖15人次,占学生总数的18.3%;校学生会主席祝业飞同学是政法系公管0302班学生,皖西学院最有影响的学生社团----公共关系协会主席胡远建同学是政法系公管0301班学生,且这个社团组织就是依托政法系办起来的。
2、师资队伍状况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20名,具有主讲教师资格者(讲师或硕士以上)15人,暂不符合主讲教师的5位老师全部是在读硕士研究生;教师职称情况:教授1名,副教授(副研究员)4名,讲师8名,助教7名;教师学历分布情况:博士3名,硕士9名,学士8名。40岁以下教师占三分之二,年龄结构合理,职称学历结构均呈良性发展趋势。
3、教学情况:
按教育部要求,公管专业应开的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经济学、公共关系、公共财务、管理定量分析、应用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文秘等主干课程全部开设;另外还开设了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共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公共组织学、公共伦理学、市政学、经济法学、电子政务等专业课程。
从2005级开始,政法实行大类培养,即一、二年级政教、法学、公共事业管理三个专业上一样的课,即大类培养平台课,平台课由政治理论、法学和管理三个专业课程中可以共享的14门课程组成,从而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社科基础扎实。还根据我校通识教育应用性人才的定位,又开了全系公选课程,进一步扩充学生人文素质、应用技术类内容课程,意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3、科研状况
在科研方面,大多数教师科研方向明确,也已经初见成果。主持和参与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5项,其中,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重点项目1项,其余均为省教育厅社科项目、教研项目和校级科研项目;参与项目研究的人员达60%;2000年以来,本专业教师共发表科研论文共计60余篇,其中发表在国家重点级学术期刊论文4篇,国家级期刊10篇。
4、实习、实验基地及图书资料状况
建立实习基地2个,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实习和专业技能培训的需要。系里有公管类专业图书1000册,共享图书2000册。
二、建设目标
根据我校“以文理为基础,以工、管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总体发展目标 “十一五”(2006—2010年)期间,将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发展重要阶段,努力使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与学校跨越式发展相适应。为此,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一五”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社会主义“四有”大学生为己任,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支撑,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能力培养同步加强;在专业建设上,借大类培养平台,扩大学生知识面,借强化实习实践环节,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基础扎实,适应面宽,应用能力强的高级应用性人才;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把政法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办成皖西地区公共管理事业高级应用性人才培养基地,名列省内多科性高校同类专业前列。
通过五年的努力,将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拓宽专业口径,合理安排课程,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加大实习试验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成为一个有一定特色和影响力的专业。
具体目标为:
1、发展规模:
达到每届招生80人(两个小教学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校生达300人左右。
2、培养规格:
熟练掌握公共管理专业的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较全面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能的培训,有较好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能从事公共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能力。
通过四年培养,努力让学生做到:能说、会写,懂礼仪、善策划,善协作、有团队精神,会做事、能吃苦耐劳,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
3、学生面向:
我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县、市及中等城市的公共事业管理单位就业;部分学生可到乡镇政府和中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
4、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总数达到25人(含专兼职),40岁以下教师全部达到硕士以上学历;职称分布:教授2人,副教授6人,讲师10人;学历分布:博士4人;最近几年重点培养引进管理、会计、统计、电子政务类教师。
5、实践、实验室、实践基地建设:
有行之有效的贯穿4年8学期的学生实习实践计划,有检查验收评分措施; 建一个有100平方米的电子政务实验室(可与其它专业公用),建1个现代办公技术实验室;
在原有两个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再建两个校外实习基地。重点开发的领域是文化教育事业管理、市政管理、社区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科研机构管理等。
6、课程建设:
通过5年建设,使公管专业90%的课程达到合格课程,5门优质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
7、科研目标:
争取本专业教师每年公开发专业论文10篇,其它论文10篇;保证讲师(硕士)以上老师每人每年至少发表1篇论文;争取获得省教育厅以上科研项目每年2项。
我们把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方向,作为本专业重点学科来建设。管理学学科现有两名博士,两名硕士,一名在读硕士,职称上,一位副教授,三名讲师,一个助教,年龄从25岁到45岁之间,能形成较为合理的梯队。
8、图书资料建设:
积极利用校图书馆、电子文献室、网络图书室、人文社科资料室等资源,积极购置适合本专业发展的最新的文献资料,努力达到专业图书生均占有量超过20册。
9、就业前景良好,一次就业率达到70%以上,考研率达到10%以上。
三、建设的具体措施
目标确定之后,措施是实现目标的重要条件。
1、更新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人才质量观,在培养方案中体现办学定位,贯彻办学指导思想,围绕培养目标定课程设置、定培养方法、定实现途径,从源头上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2、深化课程体系改革,遵照宽口径、厚基础、应用型原则,根据社会和市场需要,优化课程体系建设,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跟上学科发展的进度。
3、改革教学内容,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变旧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主动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对素质教育具有实效性的教学方法,积极学习并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手段,确保教学效果的提高。
4、加大技能培养力度,贴近市场,深入社会,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调查活动,建立长期固定的教学实习基地,建立实习和社会实践制度,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
5、加强管理,建设完备的教学运行监控体系;加强制度建设,努力实现科学管理,民主管理,规范管理。
6、加大资金投入,配齐硬件设施,努力使实验设备、实习基地、图书资料等均能满足培养目标的需要;积极争取外援,扩充办学资金,增强办学实力。
7、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在不影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鼓励教师从事与专业教学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兼职,从而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课教学能力。充分挖潜,尽快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和办学效益。
8、加强与社会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加强与兄弟院校同类专业的联系,加强同科研院所的联系,聘请一定数量的社会上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当兼职教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扩大办学效益。
9、重点学科建设措施:一是保证教师梯队的稳定,适时补充新鲜血液;二是帮助这一学科申报科研课题;三是提供一定数量的学术交流经费;四是争取在五年内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探讨2005-9-1 来源:管理科学文摘 作者:王 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走向深入,改革政府和社会公共事业单位的管理体系和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用人制度的科学化、......
浅论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李冠一(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办公室,河南郑州450053)摘 要: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和社会需要的呼唤下诞生的。近10年来,......
作者简介云淑萍:1973年生,女,蒙古族,内蒙古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财经类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云淑萍内蒙古财经大学010070摘要:在国家重视社会管理与建设的背景下......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心得体会,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 公共事业管理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在政府管理部门、文化管理部门、企事业管理部门、社区管理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