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南古村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可行性报告_旅游开发可行性报告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关于水南古村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可行性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旅游开发可行性报告”。

关于水南古村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可行性报告

第一部分:提出背景

一、保护与开发价值

1、江南第一大村。浙江省天台县水南村是中国第一大古村落,浙江省第一大自然村。拥有这个称号是天台人民的骄傲。本村建村历史1300年,当前常住人口11289人,流动人口2300人。

2、地理环境优美。水南村辖境地处丘陵,村西南有龟、狮、龙三山(俗称三龟山)雄踞,东、北、西界始丰溪,东南面跨小法溪。始丰溪与小法溪是本村的过境河流,村西北屋后有一条始丰溪古河道,原为终年不断流的后门溪。村周清溪落雁、十里香樟林、幸福水库、岩庵黑洞为旅游胜景。

3、明清古建风韵犹存,石艺文化魅力独特。村内以明清建筑为主,口字型院落遍布全村,目前尚完整者二十余个。古建筑中蕴含石窗文化与木雕文化。水南盛产石材,古时村人多以石板为墙,镂石为窗,窗花图案精美,以一根藤为主,吉祥物为辅。至于石臼、石捣、石凳、石磉,则处处可见。木窗、木排门等雕刻精致,与青砖黛瓦相融,充分显现江南古民居特色。不少外地客人专门来水南欣赏这些古建中的奇葩。

4、千年古村走迷宫。因为村大,古弄也多。方圆1平方公里古村范围内,房屋稠密,街、弄纵横交错,犹如迷宫。村内地名、弄名百余个,大多名称均有来历,如“王让弄”、“三角街”、“上齐坑”等,都有故事,可圈可点。外人进入水南,易进难出,常会迷路。趣闯古村迷宫,既可欣赏古村风貌,又可挑战自我,必将受到当代年轻人的欢迎。

5、水南许氏宗祠群。许氏自明代发族后,村中建有各派宗祠6所,以大宗祠建筑面积最大,现建筑建于1782年,建筑面积一千余平方,极为壮观。2011年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宗祠祭祀典礼规范、隆重,可谓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宗祠具有参观价值,各种祭典仪式也是一大旅游特色。

二、水南城中村改造实施与古村历史文化传承的有效统一。

1、2013年是实现天台面貌“三年大变样”的攻坚之年,县委县政府以始丰湖公园建设为主战场,大力推进水南“城中村”改造,以及2014年古村西面新104国道的通车,将为万余水南人民带来一次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千年古村,将迎来美好未来。但是,水南的古村落,水南的弄堂,水南的传统工艺,水南的村风民俗,水南的氏族文化,需要得到传承。这些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一旦在改造中丧失殆尽,将是一笔巨大的损失。反思天台老城,四十年前城门城墙仍在,城内古建遍地,历史名人遗迹处处皆是,如果这些还在,配之以周边优美的自然环境,那天台的旅游品牌绝可与凤凰、婺源等齐名。而如今的天台老城处于新不新、古不古的尴尬境地,无法吸引游客驻足停留。因此,我们要吸取历史教训,在水南城中村改造时需考虑对水南古村进行保护性开发,既对历史负责,也对水南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负责。旅游是环保产业,也是天台在周边诸县市中唯一可以竞争的优势所在。江南第一大村与千年古村走迷宫这两张独特的名片,足可以成为开发水南古村旅游的理由。试想像,“九里香樟林,百顷始丰湖”身后还有一个迷宫般的千年古村,那何尝不是天台旅游的一个新亮点。

2、城中村改造将所遇到的困难。水南古村人口密集,一个院子仅几百

平方米,却往往容纳十余户人家,房屋权属问题比较复杂,拆迁时调解难度非常人可想。同时,按照“拆一补三”的政策,古村改造的成本压力较大。因此,有必要对改造方案进行变革创新,对古村核心范围内尽量维持古村风貌,只在排污、房屋翻修等进行投入,修改原先规划穿村而过的云锦路和拾得路,建设环村公路。环村公路以内为古村核心。环村公路以内进行现代化建设,满足大多数村民享受现代生活乐趣的愿望。一个村庄,古更古,新更新,既有发展,又有传承,这样的村子才永远有生命力。

3、部分村民老宅心结浓厚,对商品房兴趣不浓。虽然古村内交通不便,卫生条件落后,但还是有一大批人习惯了村内生活,对上楼住高层持反对意见,由此对城中村改造也持抵触情绪。要化解这个矛盾,古村保护与开发是一种绝佳的对策。古村占地不到一平方公里,政府可以从村外开发收益中提取部分资金,对古村的排污、道路、绿化等进行改造,让喜欢住在古村的人也能享受良好的生活设施,定能得到得村民的欢迎。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是和谐社会的基石。

第二部分:古村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初步思路

“千年古村——水南 ”旅游规划思路

一、广告词:千年古村走迷宫

二、旅游要素:

1.水南有1300多年历史,为浙江省第一大自然村。2.古村弄堂纵横交错,外人易进难出,犹如迷宫。“千年古村走迷宫”适合年轻人挑战、刺激需求,在游戏中感受古村文化。

3.村内现存许氏宗祠六处,2011年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宗祠文化、祭祀文化丰富、悠久,其中祭祀场景具观赏性。

4.明清建筑特色,村内现有“口字型”完整院落20多处,建筑多用石板为墙,镂石为窗,现存艺术石窗百余个,石窗艺术是古建文化的奇葩。

5.村内水系设计科学、合理,其中前塘、龚家塘及后门溪为主要内塘,起防火、洗涤除作用,也是摄影、写生佳点。

6.环村庙宇众多,佛、道、神和谐相处,可满足各类信民需求,其中听松庵比较上规模,也是进村旅游第一站。

7.村北香樟林、百亩松树林,绵延始丰溪,村西龟山,村南小法溪,均为休闲、赏景之处。

8.地方特产:水南豆腐、豆腐皮、豆腐干、水南豆面、水南石板(石艺)9.进农家品尝特色小吃:麦饼、扁食、脚饼筒等。

10.免门票,赠古村地图、徽章,团队光临免费提供导游。

三、交通条件:

水南离主城区仅2千米,东面为天台山中路,西面为新104国道,9路公交车直达,交通方便。村内有大操场5个,可停私家车。

四、保护与开发思路

在保护好古村的前提下,旅游开发初步分三个阶段,逐步推进实施

第一阶段:民间自筹资金开发,启动资金50万元。(由村中能人自愿捐助,届时刻碑记其功德)

要点:1.手绘古村地图(标上街名、地名、石窗位置点、祠堂位置,背面为部分图片),设计古村徽章,准备10000份,放进村内主要入口,供游客免费领取。(村西放在听松庵,其余村口各小卖部)(预计资金3万元。)

2.国道路边大型广告牌,以古村迷宫般的地图为背景,配上“浙江第一大自然村”、“千年古村”、“省级文保单位—许氏宗祠”、“千年古村走迷宫”等文字及部分景点图片(两个广告牌预计3万元)

3.古村范围内,所有街弄、古建都标上名称,并配简短图文介绍(400块牌),设计几条经典路线,供游客参考。(预计3万元)4.发动村民修建街弄两旁倒塌房屋或打上围墙,以完美游客视觉效果,资金来源主要为房屋主人,特殊情况可适当补贴。(10万元)(邀请老协、村干部参与做思想工作)

5.在宗祠、典型古民居及村内空旷废墟处增添一些游乐设施、互动项目。十房祠堂内可表演祭祀仪式。(10万元)6.石艺主题文化建设。在较大空旷废墟内建设石臼、石磨、石窗、石神兽等主题石艺园,突出观赏性、参与性,并种植一些花木,加以绿化、美化。(10万元)

7.将古村旅游与福溪小学、福溪中学校本课程、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两校学生资源,在卫生、宣传方面起重要作用。8.上述项目涉及劳力问题,通过说服村民、房屋业主,以义务为主,减轻初期投资压力。9.利用网络、驴友活动、游戏性活动等现代形式进行宣传。(2万元)

10、村西主入口建设(10万元)

第二阶段:

村级组织管理开发。投资规模约100万元。

要点:

1.村委会与老协联合组成古村旅游开发领导小组,建立组织,制定有关制度。

2.发挥老人余热,聘用景区服务态度志愿人员,给予适当生活补贴,提升服务档次。(预计10万元)

3.根据游客数量情况,引导部分村民进入旅游产业,增加非农收入。出色者给予一定奖励。(5万元)

4.进一步对村进行景观改造(50万元)

5.疏浚村内塘、水沟,初步改善排水排污(20万元)

第三阶段

政府牵头,组建古村旅游有限公司。(投资规模5000万元)要点:

1.由村委会、老协、个人等多方出资,组建旅游公司,按正式旅游区标准操作。2.收取门票(价位在30—50元)

3.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景观设计,进一步体现古民居特色,(谁投资谁受益,村集体补贴)并逐步改造。(1000万元—2000万元)4.完善村内排污设施,(1000万元)村民个人为主,村集体补贴。5.重新铺设石阶路(按每平方130元计算)1000万元。

6.环绕古村核心范围,建设环村公路,方便古村交通,又不破坏古村风貌。(1000万元,不含拆迁费用)

7.加大广告宣传力度。

考虑到古村开发工作的艰巨性,我们首先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水南村民和社会各界人士认识到此项工作的深远意义;其次开始着手做一些软件建设与服务工作,努力向外界推销水南;最后希望政府部门牵头负责,制定有关政策,使景区真正建成。

附:

1、济公文化交流协会主任 许周汭《保护开发水南古村落》

2、天台县党校教研室主任 张密珍《水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3、水南文化宣传样本

4、水南文化礼堂建设与古村保护研讨会资料。

5、古村导游图。

6、古村道路规划修改建议

水南村民 许福伟

2013年12月

附件1:

保护开发水南古村落

许周汭

水南村是台州市第一大村落,位于始丰溪南岸,村内水塘、水道、街巷较有特色,古建筑、古民居整体数量超过天台老城区,具有较高的保护开发价值。

一、历史沿革、现状

水南村始立于宋,14世纪20年代许氏居此衍成大村落。该村背面靠山,三面环水,交通不便,尽管距县城只有2.5公里,但过去村民进城或去邻村均要过溪涉水、爬山越岭。

该村现有人口上万,面积5平方公里,村内街道狭窄,民居稠密,住房拥挤,历史上形成了村套村、户套户纵横交错的格局。现存古建筑占全村建筑的60﹪,村内街弄、池塘、湖面相连,与古民居互相辉映,融为一体,至今仍保存完好。

水南村虽经历千年风霜,仍遗存着许多古老文化和习俗,村民仍保留着古老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直观的了解先人曾在此创造的生活,更能把我们带回远去的故园,清晰地触摸到我们的过去,是我们对先民和自己更多一分了解。

二、水南村的特色

特色一:湖、塘、水坑形成连环水网,流遍全村。这科学合理的水流布局,可以说是浙东南古村落一大独特的水力景观。先民引水进村、分渠进户,围绕村落,至今仍可使用,可谓福荫子孙的伟大工程。

特色二:水南村南靠龟山,北临始丰溪,向东西延伸。村内街弄分布密集,纵横交错,入村如入迷宫,入东而不能直接通向西,由南进村无路直达村北,稍不留神就会迷失方向。对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来说,该村的通道让人既能感受到久远,又能感受到新奇,每条街道巷里弄都是古老而又陌生。

特色三:水南古村落与其他古村相比有相似之处,它也是随着宋室南迁,中原许氏的大族迁徙至此,后发至十房,成为建村之高潮。随着岁月的流逝,数量最多且保存完好的还是明清两代的民居和宗祠。值得一提的是,水南村先民居住用房及其拥挤窄小,房连房、房套房,空间窄小,房屋建筑体量极其高大气派,现存许氏宗祠有十房大宗祠,还有六房、三房、五房三房宗祠。每逢春节,自正与初一至正月十八,各宗祠内都举行开祠祭祖活动,隆重而热闹,颇具特色。

特色四:自南宋先民在村南山中采石始,至今仍在此采石材为房屋的建筑用材。故该村以石板材作为墙体、地板,石雕花窗用于民居较为普遍,至今仍存也较多,值得永远保存下去。

特色五:水南村的豆制品几乎每家每户都能制作,豆腐、豆腐皮、油泡等销售全县各地;豆面(粉丝)远销省内外。这些是水南主要的农副产品加工业。

三、几点建议

水南村的现状新民居大都建在村外,老村内80%是明清古民居,宗祠有六处,且较完整,基本保持原样。湖塘水网仍完好,未堵塞。街弄虽狭窄,但古风犹存。石雕花窗、石板材墙体还存在许多。鉴于此,该村应给予保护。

1、请有关部门及早落实水南村的保护措施,明确保护范围。

2、尽量挖掘具有文化内涵的日常家居用品、传统生产工具和手工艺品的文化遗存。一个村落能保持这样完美的中华民族传统,一定存在着特殊而又带普遍性的文化遗存,需要我们去认真地挖掘和弘扬。

3、水南村现有的文物、古建筑要实施抢救性保护。建议有关部门抓紧时间作全面调查摸底、形成档案,为保护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4、水南古村落,应作为天台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南村的外貌,古建筑及文化品位需要我们有关部门去认识、去挖掘。认识如果不到位,优秀的、美的文物都将不存在于世。是否可考虑把水南村的古建筑群作为老县城古建筑群的补充部分。

5、要大力弘扬水南村传统的村风村貌,去掉陋习和不良习惯。尽快整治环境,特别是塘水湖面的清洁,大力弘扬全体村民团队精神的传统美德,大力宣传古村落的保护意义,提高古村的品位和档次,使年轻一代真正热爱自己所居住家乡,增加全村上下的凝聚力,人人都为有如此古老美好的家园而自豪。

6、在确定将水南古村落实行保护的前提下,今后要把该村作为旅游景点来开发,可打“千年古村走迷宫”主题品牌,结合遗存的石仓洞一起开发利用,将这一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业。

以上六点建议,不一定完全正确,但如果能对水南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起个开头指路作用,则吾愿足矣,我认为,水南村应该也必将成为我县的文明示范村、历史文化村、旅游景点村,直至人人向往的旅游胜地,像浙江水乡乌镇、周庄、诸葛八卦村、安徽西递古村落那样迷人......(作者系天台县济公文化交流协会办公室主任、《济公故居》主编)

附件2:

水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摘选)

张密珍

水南村的神庙系统及其蕴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村落社会主要的文化资源和认同的符号。而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覆盖各种类型的口述历史、地方传统戏曲、民间艺术、民间习俗、民间传说、祭祀礼仪等。村落祠庙已从凝固的、沉寂的物化状态转变为活态的、富有生命活力的文化载体和文化符号。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存在方式,其文化底蕴深厚、活动丰富、内容近俗而迎合民众需求,仍是村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相当一部分人的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意义,体现了文化性多样性需求和多元文化的融合。可见,村落祠庙及其文化活动在当代作为一种文化资源仍是值得我们珍视的宝贵遗产。

与其他独立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的是,村落祠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孤立地存在,就表现形式而言,需要祠庙建筑等物质要素为载体,就文化空间而言,则与村落社会环境相关。以此,作为物质文化的村落祠堂及其社会环境,以及非物质文化的信仰体系、仪式活动及其产生、发展、变迁的形态历程都应列入保护内容。

村落祠堂中非物质文化主要包含追思先祖的祭祀习俗和民间神鬼信仰习俗。它承载着浓重的传统文化因素和乡土文化情怀,是村落社会所特有的传统文化遗产。在确定保护内容时,要逐步消除其迷信与糟粕等不合理成分,保持作为民间传统的文化元素:一方面,对那些有益或无益但无害的民间信仰加以保护;另一方面,对那些有害的民间信仰则要剔除有害的成分,变有害为无害,促进迷信向俗信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固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之根,保持其生命的鲜活状态,促进其生命的新陈代谢。

目前,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及其活动的管理归属尚无法规和相关政策性文件,政府部门尚且无法采取措施介入管理。以此,村落祠堂中的非物质文值得化遗产保护是需要多方面力量加入,需要政府的政策认可、非政府组织的协同关注、专家学者的研究论证和村民自己的努力。当务之急,要对村落祠庙中的非物质遗产的身份定位和性质进行确定,要从新农村建设、乡土人文资源传承的角度,从政策层面研究并确立村落社区的宗祠文化和神明信仰的价值意义及保护措施。当前“文化强县”正在开展,我们要有紧迫感,努力保护好民间文化的生长环境和文化生态,促进水南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向后人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神韵。

(作者系天台县党校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

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报告

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报告项目名称:万德镇界首村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报告 申报单位: 联系人:xxx 电话:xxx 传真:xxx 编写时间:xxx 主管部门:xxx 撰稿单位:中国三农建设委员会撰稿时间:2......

世界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

世界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以武陵源为例 随着人类物质生活的不断充实和发展,对于精神方面的追求日益突出。特别是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世界遗产因其具有“突出的、普遍的价值”......

旅游开发与保护汇报

2临潭县关于旅游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中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的汇报临潭县旅游局 2012年9月14日一、有效利用旅游资源,加快发展我县旅游业临潭,古称洮州,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旅......

旅游小镇报告:古北水镇开发建设分析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旅游小镇报告:古北水镇开发建设分析古北水镇概况一、项目区位:古北水镇位于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镇,背靠中国最美、最险的司马台长城,坐拥鸳鸯湖水库,是京郊罕......

某古村落旅游开发保护项目招商项目书(可行性报告)

XX圣地XX古村落旅游开发保护项目招商项目书(可行性报告) 项目背景及建设条件:XX古村落位于鹤城区XX乡XX村距离怀化城区约21公里,县、乡两及公路贯穿其中,交通便利。全村为一个集......

《关于水南古村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可行性报告.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关于水南古村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可行性报告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旅游开发可行性报告 旅游开发 可行性报告 于水南 旅游开发可行性报告 旅游开发 可行性报告 于水南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