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图_瑞雪图阅读
瑞雪图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瑞雪图阅读”。
《瑞雪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大位庄小学
李丹
一、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感受瑞雪的大和美,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
2、感悟“瑞雪丰年”的丰富内涵。
3、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有条理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以动衬静的写法,体会作者观察、写景的顺序。
三、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瑞雪”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同学们两星期前我们这里下的今年的第一场大雪,还记得吧!漫天的飞雪、如画的雪景着实让我们快乐了一番,我们都为雪的美丽而惊叹,下面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当时的雪景吧!(出示图片)
2、欣赏完了今年的第一场雪景,下面老师带领大家来一次穿越,我们一起穿越到53年前的那个冬天,去欣赏、体会那年的第一场雪。来!大家齐读课题。孩子们,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瑞雪”什么意思呢?
3、在我们穿越之前,要先来个热身赛:谁能带领大家读出这些词语呢?(出示词语)
4、做完了热身准备,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这场应时的好雪!
(二)、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想作者按时间顺序写了有关下雪的哪几个情景?
(读课文后,交流)
2、如果说《瑞雪图》是一组由三幅图组成的图画,那么我们来给这三幅图分别起个名字吧!(出示课件
交流)【板书:骤然变冷
纷纷扬扬
粉妆玉砌】 过渡:咱们先来欣赏第一幅图,走进课文!请同学们默读1-2自然段。
(三)、体会雪前天气变化。
1、默读1、2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11月17日、第二天下午、连日来、一清早、中午、黄昏时分)
2、作者在写天气变化时,抓住了哪几种事物?
(寒流、阴云、寒风、大雪)
小结:作者的这部分描写,通过气温、云、风、雪几种事物的关系、前后顺序交代的简洁清楚,既说明了他观察的细致,生活经验丰富,又显露出老到的笔力。他的第二幅图
(四)、细读课文第二部分。感受“下雪时”的景象。
1、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你读出了什么?(指名说)
体会“雪大”找出写雪大的句子。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雪大的(出示句子)雪花的形态——大片大片、簌簌落落(体会叠词的作用—— 使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富于艺术魅力。)
时间——一会儿。
声音——不断降落的沙沙声和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的咯吱声。(以动衬静的写法)
2、指导朗读。抓住“开始的时候——不久——一会儿——夜里”这几个时间词,体会这场雪下得很稳。
师:是的,这场雪不仅下得大,而且下得稳。教师引读:开始的时候——不久——一会儿——夜里——这跟我们平常观察到的下雪情形是多么地相似呀!
师:无论是作者白天看到的还是夜里听到的,都让我们感受到了雪下得既大又稳!
(五)、细读课文第三部分,感受“下雪后”的景象。
1、大雪“整整”下了一夜。下得时间---(生:好长啊!)第二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播放课件,感受雪后美景)
2、作者也看到了这些景象,看到这么美的景象,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 “嗬!好大的雪啊!”来看看这两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两个感叹词,两个感叹号,表达了作者此时此刻什么样的心情?(高兴、激动、喜悦、兴奋、惊喜„„)指导学生朗读。
3、请孩子们小声自由地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描写雪景的句子,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并在句子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可以是一个词甚至是一句话。
4、这么美的景色,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进行描写的呢?(1)、让学生明白由远及近的写作顺序。(出示句子)
“粉妆玉砌”是什么意思?用粉来装饰用玉石砌成,这个比喻中体会到什么?(白、美)这是雪的颜色,读出美。指导朗读“极目远眺”再看远一些,“万里江山”读出祖国的辽阔,读出祖国的壮美。谁能美美的读一读!
(2)、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对比句子:去掉句子中的ABB形式的词读一读有什么不同?这句话是动态描写?还是静态描写?
一阵风吹来,树木轻轻地摇晃着,那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落落地抖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玉屑”是什么意思?就是玉石的碎末,为什么把雪末比作玉石的碎末?想象一下,玉石的碎末,有什么特点?(透明)在阳光的照耀下,会怎么样?(发出五彩的光)美吗?“五光十色”这是从动态方面写出了雪的美。
(3)、总结写法:在这段雪景的描写中,作者为我们再现了雪后景象的美,从雪的颜色整体介绍,又写了雪的形状,写了雪的静态美,从“风吹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写出了雪的动态美。动静结合。作者在观察雪景时按一定的顺序由
远及近,层次清楚,主次分明。这些写法,在我们以后的写作中很值得运用。
(六)、体会
人欢
1、雪后的景色除了写雪景的美,还写了什么?(雪中的人)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雪中的人都在干什么?
2、出示图片这雪中得人玩的高兴吗?想象:如果你也来到了这白茫茫的雪地里,你想干什么?和大家玩的这么高兴,你想喊吗?你快乐吗?谁能读出快乐?指导读,读出快乐,再快乐些
“那欢乐的叫喊声、嬉闹声、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这是真的吗?(夸张)这样写是为了体现出人们玩的非常快乐!
4、人们为什么这么开心?指名回答
5、介绍时代背景:
(七)、三读最后一段,关注标点和语气词。
一读:是啊,雪景美,但更重要的是,雪是农民的希望,国家的希望啊!作者怎能不打心眼里喜爱、赞美这第一场雪呢!读最后一段。
二读:“冬天麦盖三称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一层厚厚而疏松的积雪,像给小麦盖了一床御寒的棉被。雪中所寒的氮素,易被农作物吸收利用。雪水温度低,能冻死地表层越冬的害虫,也给农业生产带来好处。想到这里,目睹此情此景,作者忍不住发出了——读最后一段。
三读:瑞雪兆丰年。这场雪,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它就来了,作者也关心着人民,关注着国家,所以借景抒情(板书)用他的笔写出了发自肺腑的赞美之情!板书设计:
骤然变冷
瑞雪丰年 瑞雪图
纷纷扬扬
充满希望
粉妆玉砌
《瑞雪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词;能比较流畅的通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1、大家喜欢下雪吗?2、讲述:四十几年前,在我国的胶东半岛上,下过......
《瑞雪图》教学设计新都香城小学 胡冰心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瑞雪的大而美丽,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2、标画重点词句、品味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
《瑞雪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瑞雪的大而美丽,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2、标画重点词句、品味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纷纷扬扬,万籁俱寂、极......
《瑞雪图》说课稿一、说教材《瑞雪图》是北师大教材第十二单元《雪》第一篇。这篇优美的散文选自于著名作家峻青的作品《秋色赋》,原题为《瑞雪》,写于1962年。这年段,正是我国......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二单元 雪《瑞雪图》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深入研读课文,体会文字中蕴涵的美,感受下雪后景象的美,丰富学生对下雪的认识。2、推动学生的想象力,感......
